?

穴位貼敷對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腹脹、腹痛程度的影響

2024-04-22 06:33朱海濱李艷梅馬紅周長城歐陽兆云胡照洋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鳴音胃腸功能腹痛

朱海濱,李艷梅,馬紅,周長城,歐陽兆云,胡照洋

(1.泰安市中醫醫院普外科,山東泰安 271000;2.泰安市中醫醫院婦科,山東泰安 271000)

腹腔鏡胃腸手術具有對機體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現階段廣泛運用于各類胃腸疾病的治療中[1-2]。近年來,由于居民生活習慣的變化,胃腸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升高,由此使腹腔鏡胃腸手術的應用率亦有所上漲[3]。雖然該手術為微創術式,但術后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情況,影響患者術后恢復[4-5]。 中醫學認為,腹腔鏡胃腸手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屬于 “腸痹” 等范疇,主要是由于手術克伐正氣,脾胃虛弱,升降失調,導致腑氣不通而引起。穴位貼敷為中醫常用外治法之一, 通過將中藥貼敷在特定穴位,由此發揮通經活絡、行氣消痞等功效。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9 年10 月—2022 年12 月該院收治的100 例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為對象, 通過分組對照,分析穴位貼敷對此類患者的具體影響。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 例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具有良好的依從性;(2)生命體征平穩。 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2)妊娠期、哺乳期女性;(3)嚴重精神障礙者;(4)嚴重感染者;(5)有傳染性疾病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 對照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為21~63 歲,平均年齡(47.49±3.58)歲;體質指數(BMI)為17.3-25.4 kg/m2,平均BMI(23.49±0.52)kg/m2。觀察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齡為24~65 歲,平均年齡(47.58±3.36) 歲;BMI 為17.1~25.6 kg/m2, 平均BMI(23.53±0.41)kg/m2。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 患者術后予以抗感染、胃腸減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持續治療3 d。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治療:藥方由肉蓯蓉9 g、牛膝9 g、當歸9 g、升麻6 g、枳殼12 g、桂枝9 g、丁香9 g、黃芪30 g、青皮6 g、木香9 g、高良姜9 g、蓽茇9 g 組成,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并制作成直徑約1 cm 的藥餅,貼于中脘、天樞、足三里穴并固定,8 h 更換1 次,持續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療后24 h 內排氣、排便,腹脹消失為治愈;治療后48 h 內排氣、排便,腹脹消失為顯效;治療后72 h 內排氣、排便,腹脹有所緩解為有效;治療72 h 后各項癥狀無變化為無效。 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腹脹、腹痛嚴重程度:①腹脹。腹部隆起,腸鳴音正常,有輕微腹脹感,計1 分;腹部隆起,顯著高于胸部,腸鳴音減弱,腹脹明顯,計3 分;腹部顯著隆起,腸鳴音明顯減弱或消失,存在顯著胃腸道反應,計5 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腹脹越重。 ②腹痛。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估,量表共10 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腹痛越輕。統計對比兩組治療前和治療3 d 后的腹痛、腹脹嚴重程度。 (3)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統計兩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 (4)不良反應:包括嘔吐、頭暈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腹脹、腹痛嚴重程度對比

治療前,兩組腹脹、腹痛嚴重程度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腹脹、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腹脹、腹痛嚴重程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腹脹、腹痛嚴重程度對比[(±s),分]

組別腹脹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VA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 值P 值3.96±0.43 4.01±0.35 0.638 0.525 2.01±0.26 1.28±0.17 16.617 0.000 5.23±1.37 5.30±1.29 0.263 0.793 2.49±0.63 1.05±0.34 14.223 0.000

2.3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h]

表3 兩組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h]

組別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 值P 值18.69±2.47 14.33±2.06 9.586 0.000 20.57±3.53 17.41±2.64 5.069 0.000 39.84±5.26 35.35±4.16 4.734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不良反應。

3 討 論

腹腔鏡胃腸手術屬于常用的微創手術,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7]。 然而,手術為侵入性操作,會對患者的胃腸道功能造成損傷,術后較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現象[8]。該并發癥的發生,將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隨著病情不斷發展,還可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衡等后果,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積極尋求更好的治療措施對此類患者十分重要,以便使患者有良好的預后。

針對此類患者,既往西醫多通過胃腸減壓、補液等手段治療,但其起效比較緩慢,難以達到臨床所需。中醫學認為,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的發生多與臟腑功能失調、腹部氣機運行不暢、脾胃內傷或不和等關系密切,因而在治療上需注重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之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的腹脹、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穴位貼敷可減輕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術后的腹痛、腹脹癥狀,加速胃腸功能改善。分析其原因為,穴位貼敷藥物中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牛膝能夠活血通經、補肝腎;當歸可潤腸通便、活血止痛;升麻可升舉陽氣;枳殼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桂枝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丁香能夠溫中降逆、散寒止痛;黃芪可健脾補中、益衛固表;青皮可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木香可行氣止痛、調中導滯;高良姜能夠溫胃散寒、消食止痛;蓽茇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作用。 諸藥配伍,共奏活血通經、行氣止痛、溫中散寒之效,由此減輕患者的腹痛、腹脹癥狀。同時,本研究根據患者病機取穴,其中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調腑氣等作用;天樞穴可補益氣血、理氣止痛;足三里穴能夠和胃健脾。 將上述中藥貼敷于特定穴位, 能夠于腹部直接發揮藥物的藥理效應,使得藥效能夠直達病灶,促進經絡血氣運行,疏導大腸腑氣,進而加速患者胃腸功能改善[9-10]。 另外,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肉蓯蓉內的多糖成分能夠有效保護患者胃腸道,可加速腸胃蠕動,促進腸道黏膜的修復與再生;當歸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不良反應,提示穴位貼敷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但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量較少,臨床還需增加樣本量的納入,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由此更全面地了解穴位貼敷治療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的有效性,確保其可取得一個優良的預后。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可緩解腹腔鏡胃腸手術患者的腹脹、腹痛癥狀,促進胃腸功能改善。

猜你喜歡
鳴音胃腸功能腹痛
家庭醫藥(2023年12期)2023-12-18
四磨湯口服液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腸鳴音監測儀在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促進患者子宮切除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研究進展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嚕聲
腹痛難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禍
排卵后腹痛,別大意
《諸病源候論》導引系列之“腹痛候”導引法
下腹部腹痛應做哪些檢查診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