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族蠟染工藝研究

2024-04-24 08:14白玲佩
參花(下) 2024年4期
關鍵詞:蠟染布依族扎染

“鄉村振興+民族傳統文化”的模式是目前發展鄉村經濟的熱點。荔波布依族蠟染也借助“鄉村振興戰略”賦予的機遇,緊抓旅游業,從內外兩方面進行革新以尋求發展。雖然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了一定支持,蠟染工藝傳承人也在不斷進行革新,但在荔波地區,蠟染在傳承與推廣的道路上仍然走得很艱難。以提高為計,相關部門和傳承人都應該有改變宣傳方式、注重文旅結合、培養傳承人、注重創新等意識。只有真正解決蠟染傳承困難的癥結點,才能讓蠟染文化的傳承之路走得更遠。

一、布依族蠟染工藝起源及其制作

(一)起源

關于蠟染的起源,一直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出于美飾的需要,另一種認為是源于圖騰崇拜。兩種說法都與布依族人民的一項活動有關——文身。相傳,布依族源于古越民族,那時候還沒有衣服,人們便把自然界的圖案紋在身上。按第一種說法,他們文身主要是為了起到美飾的功能,裝飾身體,并在此基礎上達到取悅自己和吸引異性的作用。

相較于美飾說,圖騰說流傳更為廣泛。布依族蠟染中關于圖騰崇拜的闡釋大多借助于魚這一動物意象。魚幾乎是出現在布依族蠟染紋樣中最多的動物圖案,或以具象的形式完整地染出整條魚的圖案,或以抽象的形式借鑒魚鱗的三角形和菱形圖案,這也與布依族傍水而居的生活習性有關。布依族主要分布在云貴川地區,當地溪流小河分布眾多,為了生活便利,他們大多會選擇住在水邊。這一地理特點也使布依族人民常年可以接觸到魚這種動物,且因魚產子多,因此,魚在人們心中象征著繁殖力旺盛。即使是現在,魚仍是布依族傳統蠟染紋樣中出現最多的元素之一。

布依族人民對圖騰的崇拜還體現在其他動植物上。布依族人民衣食住行皆來自自然,因此一直有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拜,一棵樹、一塊大石頭、一座橋都有可能成為布依族人們崇拜的對象,體現在蠟染上便是染出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的具象或抽象圖案。例如,蝴蝶花是蝴蝶與花的組合,象征美好的愛情,也象征著自由;龍、鳳代表著布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漩渦紋既代表水,又帶有強烈的象征意味。這些紋樣最早是以文身的形式出現,后來,隨著“古越人逐步向北遷徙,居住地區氣候的變化”,以及生產力提高,文身才漸漸為服飾所取代。發展到后來,蠟染不只出現在衣服上,床單、被套、枕頭,包括嬰兒的背帶等常見的生活用品,皆有蠟染的痕跡。

(二)制作方式

布依族蠟染的制作方式一直采用傳統的純手工制作方法,共分為五個步驟:備布、繪圖、點蠟、染色、去蠟。繪制蠟染的布料一般都是民間用棉花自織的土布,處理好后平放在桌面上,在布上繪出想要的花草蟲魚鳥獸各種圖案。繪好圖以后用蠟點。防染劑多用不溶于水的蜜蠟,略微加溫,溶成蠟汁,而后用小銅刀蘸溶蠟在繪制好圖案的白布上點蠟覆蓋圖案。蠟干后放入清水中浸濕,再將布放入藍靛染缸浸染數次。布料染色達到需要的效果后,投入水中煮沸熔蠟,再用清水漂洗去蠟。染料用的是藍靛草,一般是家里自種,但隨著近年對蠟染、扎染等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重視,藍靛染料也漸漸形成了一條單獨的產業鏈。

二、布依族蠟染的傳承與創新現狀

(一)布依族蠟染的傳承現狀

布依族蠟染圖案發展到今天,變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基本的紋樣、布局等仍舊沿用至今。

其一,顏色。目前蠟染服裝仍是以“藍底白畫”為主,即布料在藍靛液中浸染后呈藍色,而由蠟繪制成圖的部分洗去蠟以后,圖案仍呈現出布料原本的顏色——白色。此外,除了結婚這類特殊情況所用的服裝經過再加工色彩較為艷麗外,以蠟染為主的布依族服裝仍舊遵循最初的顏色分布方式。

其二,圖案。蠟染圖案雖已有了許多創新,但大部分還是在早期圖案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如龍、鳳、魚、花、三角形、菱形、漩渦形、波點、銅鼓紋、連鎖形等很早就使用的圖案,至今一直在使用,許多創新的圖案仍以這些圖案為雛形。

其三,對稱的布局結構。對稱結構在早期的圖案中普遍存在,單個圖案內部、相鄰的圖案之間和整體的布局上,基本嚴格遵守對稱性,使整體呈現出莊嚴、和諧之美。對稱性一直是布依族蠟染服飾的主要布局特點。

(二)布依族蠟染的創新現狀

其一,色彩創新。色彩逐漸多樣化是蠟染創新突出的特點之一。傳統的蠟染嚴格來說只有藍、白二色,藍色的深淺取決于布料在藍靛液中浸泡的次數,有時布料會呈青色或近乎黑色也源于此,都是浸染程度帶來的效果。因藍色取自藍靛草的汁液,白色是棉花的顏色,都是大自然饋贈的色彩,使以藍、白二色為主的傳統蠟染呈現出自然、簡單、古樸、典雅的特征。如今,蠟染的顏色種類逐漸增加,紅色、綠色等也開始出現在蠟染中,但這些顏色并不是蠟染化蠟后的效果,而是屬于再加工,是化蠟之后再進一步用其他顏料進行染色的結果。這些色彩目前并沒有被廣泛運用,只有私人定制用于結婚或其他比較喜慶的場合才會用色彩加以點綴,平常的蠟染服飾仍以藍、白二色為主。

其二,圖案創新。蠟染圖案現今也有了許多創新。首先是圖案的細節刻畫。早期的圖案較粗糙,只求畫出大致形態即可,并不刻意追求其靈動性?,F今的圖案越來越精美、復雜,追求細節化、生動性,繪畫技術有了明顯的提升,力求繪出動植物的形態,因此,現在的許多蠟染總能給人以栩栩如生之感。其次是圖案元素的增加。以往的布依族蠟染因為圖案寓意的原因,不輕易更改圖案元素,相對比較穩定;現在自然界常見的動植物大部分都成了蠟染應用的對象。甚至在動植物原本的基礎上還會融入新的元素,使圖案更顯繁復和美觀。例如,畫魚時可以借鑒鳥的翅膀,而不是魚本身的魚鰭、魚翅;即使是同一塊布料上的同一類型的圖案,如魚和魚、鳳凰和鳳凰之間形態也不盡相同。除了在原有的動植物基礎上加入新元素,布依族人民還會憑借想象,依據動植物,創造出一些自然界并不存在的事物。并且隨著人們對蠟染圖案的多樣化追求,傳統的布依族銀飾圖案也被繪入蠟染中,這種不拘一格的創新方式、多元化的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極為普遍。

其三,非對稱結構。蠟染布局上也漸漸出現了非對稱結構。傳統的布依族蠟染圖案在布局上最顯著的特征是對稱,無論是一組圖案內,還是幾組圖案之間,圖案的排列都整齊且對稱。雖然對稱結構在布依族蠟染中一直被沿用到現在,但也出現了許多非對稱結構。非對稱結構的出現對傳統的布依族蠟染來說是一種突破。人們在保證對整體的和諧與美觀不會造成破壞的情況下,可以不再一味地遵循對稱結構,而是隨意畫出自己想要的圖案。相對于對稱結構來說,非對稱結構的兼容性更高,可以容納多種圖案,即便是相鄰的同種動植物,也可以做到形態不一,組合元素不同??梢哉f,非對稱結構為蠟染傳承人提供了更多創新的可能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對稱結構就完全被拋棄了,相反,對稱結構仍是蠟染最常用的布局,而非對稱結構還處在一種萌芽階段(或者說是發展階段),只是存在于圖案與圖案之間,在整體的框架上,人們還是追求基本對稱。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布依族蠟染發展的困境與對策

(一)布依族蠟染發展存在的困境

雖然荔波縣布依族蠟染自身在圖案上不斷進行創新,相關部門也在不斷進行宣傳,給予從事蠟染工藝的傳承人以扶持,但還是收效甚微。布依族蠟染和扎染作為荔波縣布依族手工藝的兩大主力軍,都是布依族文化推廣的重要對象,但相較于扎染取得的成就,蠟染仍稍顯平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宣傳意識不足。對蠟染的宣傳應該兼顧好內容與形式,在保證蠟染文化內容深刻的同時,又能保證形式的生動性。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網媒平臺,為民族文化發展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其次,文旅結合不夠緊密。旅游帶動的不應該僅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應該帶動文化的傳播。然而相關部門并沒有充分利用旅游業帶來的便利,如何在形式上做到出新、出奇,又能在內容輸出上達到推廣少數民族文化的目的,這是相關部門需要探索、用心規劃的重中之重。

再次,蠟染制作過程較復雜。蠟染在荔波縣的發展困境除了與外部條件有關外,與自身特征也有很大的關系。蠟染與扎染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需要繪畫和點蠟。蠟染繪圖、點蠟的過程都很復雜,扎染則略過了蠟染工藝中最為繁雜的兩個步驟。蠟染傳承人也表示,制作簡單的優勢使扎染在荔波縣極受布依族服裝手工藝傳承人的歡迎。走進荔波布依族民族服飾工坊就很容易發現,每一個工坊都有扎染的身影,蠟染則很少出現,哪怕是在制作蠟染的工坊里,更多的還是以扎染為主。

最后,創新意識不足。荔波縣布依族蠟染在創新上無論是與其他地區的蠟染,還是與本地的扎染相比,其創新性仍稍顯不足。蠟染在市場上的發展不順暢,究其原因,圖案只是其中一項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時代的審美,這需要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出改變。傳承人應關注社會的審美變化,思索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審美融合在一起。

(二)布依族蠟染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1.宣傳方式多樣化

在短視頻盛行的今天,不論是相關部門還是蠟染傳承人,都應該好好利用這一機會,拍攝出有質感的好視頻,引領網友走進蠟染的世界。除了短視頻,還可以借鑒微電影講述故事的方式,量身打造一個屬于蠟染的劇本,以具備文學性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蠟染文化。

2.注重文旅結合

當地應抓住旅游業賦予的獨特機遇,宣傳好自己的文化,讓游客看到荔波獨有的地域風貌,產生主動去了解荔波民族文化的興趣。文化的傳播應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的基礎上,融入地方文化,讓游客真正感受到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例如,話劇、相聲、民族舞蹈等表演形式都可以成為向游客展示蠟染文化的方式。無論依靠何種形式宣傳,都需要用生動有趣或莊嚴的形式外殼來包裹深奧的文化內核,讓游客隨著欣賞漸漸品出蘊含在形式下的文化精髓。

3.注重培養手工藝傳承人

雖然荔波當地已經將蠟染工藝納入當地的職業教育規劃,以蠟染和扎染為主的布依族服飾工坊也日漸興盛起來,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看仍然不足。當前,從事蠟染傳承工作的主要是中老年婦女,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接過這個“衣缽”,那么蠟染還會再度陷入傳承困難的境地。

4.注重創新,更新審美

從事蠟染工藝的傳承人,主要還是以盈利為目的,如果跟不上時代審美,很難做到盈利??梢钥紤]將蠟染的應用范圍擴大,如融入圍巾、帽子、布藝玩偶制作等;也可以進行服裝改良,裁剪成T恤、裙子等樣式,再用蠟染加以點綴即可。創新一定要有針對性,要跟上時代的審美,但也不能為了迎合審美,而破壞自身的文化內核。作為蠟染傳承人,應兼顧傳統與創新,傳統的內核固然不能丟,但要想讓蠟染一直流傳下去,也要具備足夠的眼光進行革新,使其順應時代的發展。

四、結語

布依族蠟染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研究布依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材料,理應傳承下去。但目前在荔波縣境內,蠟染的傳承和推廣工作任重而道遠。不論是在宣傳上,還是在創新上,其力度都還不足以確保蠟染能夠長久發展。對此,荔波縣蠟染傳承人和相關部門應該有荔波布依族蠟染是布依族蠟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他地區布依族蠟染文化無法取代的獨特性的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心傳承、傳播蠟染文化,保護布依族蠟染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參考文獻:

[1]韋廉舟.布依族風俗志[J].貴州民族研究,1980(02):97-112.

[2]劉世彬.布依族蠟染起源初探[J].貴州民族研究,1992(01):44-46.

[3]張建敏.布依族服飾、蠟染中的魚圖騰崇拜與審美特征[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0,24(01):96-99.

[4]王明月.傳統手工藝的文化生態保護與手藝人的身份實踐——基于黔中布依族蠟染的討論[J].民俗研究, 2018(02):150-156+160.

[5]王彥彥.論布依族服飾圖案及其文化內涵[J].大眾文藝,2014(24):72.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221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白玲佩,女,本科,貴州大學,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蠟染布依族扎染
苗族蠟染
關于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論述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蠟染的紋飾探討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貴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為例
扎染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蠟染手絹寄深情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