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綠色經濟理論體系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探究

2024-04-24 06:44廉秋怡
遼寧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理論內涵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廉秋怡

〔內容提要〕綠色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綠色經濟既要堅持“經濟要綠色”,又要強調“環境促進經濟”。綠色經濟理論體系,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在實踐中,要求社會發展“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資源集約利用,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在新發展階段,堅持綠色經濟理論體系,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轉變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加強綠色產業技術創新,完善綠色低碳市場制度,做好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各項制度保障,培養發展綠色經濟的全民共識等。

〔關鍵詞〕綠色經濟;理論內涵;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一、綠色經濟理論體系在新發展階段的理論內涵

綠色經濟是一種以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是環境友好型經濟,通過在經濟、社會與環境間探索一種平衡,以達到促進生態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之路。具體來說,它具有兩層含義:一是“經濟要綠色”,也就是說,經濟活動要按照“經濟—自然”的原則來進行,遵循物質發展客觀規律,在環境可承載范圍內發展經濟,使經濟發展帶有“綠色底色”;二是強調“環境促進經濟”,發掘環境友好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這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既要認識到經濟價值中蘊藏著深厚的生態因素,又要重視環境中蘊含的經濟價值,以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發展,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目的。

(一)綠色經濟體系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19世紀,自然資源與人類發展的矛盾還不及當今社會緊張,但他們基于當時社會發展情況,犀利地指出了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對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闡明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不能脫離自然而獨立生存,因此人類應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時有節制,不能肆意妄為,否則,大自然就會對人類進行報復。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曾指出,如果我們肆意妄為地對大自然進行挑釁,自然界終究會對我們進行報復,我們之前取得的好處,會被最終的后果消除掉。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提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唯利是圖,只顧眼前利益,資源環境必然會成為犧牲品,同時指出解決資源環境危機的最終途徑只能是變革生產方式,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從根本上克服資源環境危機。

(二)綠色經濟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1.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綠色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延續,其形成過程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完善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改革?!?004年,習近平任浙江省省委書記時,提出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2005年8月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加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項總布局中,并提出生態文明是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根基;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決定了發展的成色。

2.堅持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共贏

綠色理論的先進之處在于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種生產力實質上就是綠色生產力。大自然系統會產生出強大的生產能力,即綠色生產力,它既會對第一、二產業有促進作用,也會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光明前景。歷史經驗證明,要兼顧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生態文明建設紅線,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是行不通的。因此,綠色經濟應把自然環境融入經濟發展的內部要素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和貫徹“金山銀山”這一思想,立足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統籌規劃發展。學習“兩山”思想,有必要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深刻的思考:一是堅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兼容論”,在發展理念上,既堅持經濟增長,又注重環境保護;二是堅守“綠水青山”這條紅線,也就是所謂的“底線”,在發展和環境發生矛盾的時候,要有“生態紅線”的底線思想;三是明確“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突出“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的價值,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底線,在生態保護紅線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繁榮。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側重于經濟增長,而綠色經濟的本質在于推動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和諧共生,在環境承載可接受條件下,統籌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規模,實現經濟活動的綠色化。

(三)綠色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要求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經濟理論體系逐漸成熟,在經濟建設中,更加注重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的突出位置,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摒棄傳統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給社會帶來的人與自然不和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一系列重點任務。按照綠色經濟理論體系指引,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要在資源配置上做出調整,更要在資源利用方式上做到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以創新為驅動力,不只是做能源的加減法,要真正地轉變經濟發展結構模式,以創新型發展模式支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

2.促進資源集約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因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消費造成的。隨著人類不斷進步與發展,各種資源被無限度地開發利用,而資源使用過后就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廢品。資源越用越少,廢品越用越多,在生產鏈條中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廢品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從技術角度來說,如果不計算轉化成本的話,幾乎所有類別的廢品都有可能實現再回收利用。所以,為了子孫后代也能享受到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一方面要集約利用現有資源,利用科技創新,減少資源使用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將資源的價值用到極致,另一方面要樹立循環利用資源的資源觀,使用過的資源再次發揮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3.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綠色發展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和動力。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要求生產者從“開源節流”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求生產者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運用科技手段,改進生產工藝,以少投入、低消耗、高利用率、高回收率的集約式的生產方式進行生產,另一方面在社會生產分工中,要求生產者調整生產方向,向綠色產業轉型,在源頭上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推動綠色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中逐步占據更大份額。

4.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

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要倡導推廣綠色消費,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綠色消費的踐行者、推動者。生活方式綠色化,是將保護環境,集約利用資源的思想真正融入生活中,讓公眾在生活方式,包括出行等生活方方面面進行消費選擇時,真正將綠色思想貫穿其中,做出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智慧選擇,摒棄因生活習慣、消費成本等因素左右的不利于環境保護的行為。生活方式綠色化,需要在消費端形成完整的閉環,社會公眾應樹立有牢固的環保意識,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進行綠色化選擇,包括對于生活垃圾采取回收和綠色化處理等。

二、發展綠色經濟在新發展階段的必要性

1.發展綠色經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迫切需要

改革開放后,由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而造成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全球氣候領導人峰會上發表的演講中提到,“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面對全球性的生物物種加速消亡、資源枯竭、極端氣候頻發等生態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與自然和諧共處,通過發展綠色經濟來突破資源和環境問題瓶頸。

2.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成為全球發展趨勢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在全球經濟發展受到資源與環境問題制約的今天,通過發展綠色經濟,能夠在改善環境的大背景下,創造出更多的工作需求,是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有效途徑。200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了一項“綠色經濟計劃”,旨在促進世界各國的綠色經濟發展。此后的十幾年間,世界各國不斷出臺政策,鼓勵投資向綠色產業傾斜。在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20個國家元首承諾將綠色能源研究經費增加一倍。2022年美國頒布了《通脹削減法案》,推出了高達3690億美元的“綠色補貼”及相關激勵措施,補貼重點用在電動汽車電池及其他綠色產品的研發與制造上;2023年2月,歐盟出臺“綠色新政工業計劃”,鼓勵資金流向歐盟綠色產業。在全球發展綠色經濟的浪潮下,應抓住綠色發展時機,在國際舞臺上保有充足的話語權,持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3.堅持綠色發展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堅持以持續滿足人民對美麗生態環境的需求為目標,是發展綠色經濟的理論落腳點和實踐起點。綠色發展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的全面改革,它打破了原有的發展思維、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深刻地把握了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律,既是中國經濟和社會全面轉變的必然趨勢,又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在。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強調了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堅決貫徹綠色發展觀念,加速實現經濟的綠色化轉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在新發展階段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1.轉變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要深刻地意識到,綠色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各相關部門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確立自然價值以及自然資本、自然生態價值,轉變發展思路,促進自然資本的增值。應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絕不能為了短期的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要逐步以清潔能源逐步替代傳統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以低碳技術替代陳舊的高碳技術,重視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源投入。要以綠色技術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資源和能源的再利用,在全社會積極推進資源的全面節約和再循環,使能源消耗降低,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加強綠色產業技術創新

推進綠色發展模式的轉變,關鍵在于科技的支持,應加強綠色技術的創新研究與推廣,集中力量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雙碳”目標,重點在于解決能源低碳化,推進無碳排放技術創新及二氧化碳中和技術,應立足科技前沿,開展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技術示范工程,促進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萍紕撔录皯玫闹黧w在企業,應出臺更加積極的政策鼓勵企業一方面創新綠色科技,主動運用綠色、低碳技術,切實促進綠色生產的發展。應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扶持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組建“綠色科技創新聯盟”,實施聯合攻關。應建立健全技術評估和交易體系,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要充分利用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的引導資金,對“綠色技術”的重點轉化和應用提供有力的支撐。推進“第一套”重大技術設備的示范與推廣,推進“綠色、低碳”新技術的規?;?、產業化。要完善綠色科技創新環境,完善我國的綠色科技知識產權體系,加強國際間的綠色技術交流與合作。應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促進高校加速相關專業建設,為國家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

3.完善綠色低碳市場制度

市場配置是最有效的配置形式,通過市場之手,可以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集中。所以,在推動經濟綠色化轉型的關鍵階段,要進一步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自然資源有償利用機制。加快建立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與服務系統,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要不斷拓寬國有土地的有償使用范圍,不斷壓縮出讓的土地資源。根據中央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市場化進程。要加強對工業用地的市場化分配,建立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的市場供給機制。要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實行年度控制,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加強對農村建設用地的管理,要盡快實現自然資源的統一和登記,并建立和完善水權、排污權和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機制。加強水利水電產權制度建設,加快水利水電產權的確權,建立水資源有償利用機制。推動水權市場化交易,促進水權市場的培育與發展。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快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化進程。要健全碳價體系,強化碳排放權交易、能源交易、電力交易的銜接與協調。

4.培養發展綠色經濟的全民共識

需要促進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加強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宣傳,推動綠色、低碳的基本素養在社會群體里成為共識,促進社會大眾的綠色消費實踐大眾化。在社會面推廣生活方式綠色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在公眾綠色思想的宣傳工作上起到主導作用,企業也同樣是重要力量,社區作為基層組織,在宣傳推廣方面責無旁貸,社會公眾是落實推進的主力軍、生力軍。要督促企業樹立綠色發展的責任意識,通過一系列手段監督企業嚴格遵守新節能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履行社會責任,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理念,建設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學校、社區、旅游、商場、建筑,鼓勵有條件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率先進行試點,走在前列。大力推行垃圾分類,培育新的城市社區、農村的文明風尚。要積極引導新聞媒體加大輿論監督力度,保護公眾的環保權益,形成綠色轉型的良好社會風氣。沒有社會公眾的認可,沒有公眾發自內心的贊同,綠色發展的社會化就如同紙上談兵,只有多方共同創造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社會環境,才能真正形成崇尚綠色的社會發展氛圍,傳播綠色生態正能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數據管理中心(遼寧省信息中心)]

猜你喜歡
理論內涵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
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路徑
綠色經濟發展問題探析
日本發展綠色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理論內涵及實踐方式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困境與對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