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社會責任”素養培育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施路徑

2024-04-24 08:26殷鳳潘曉波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社會責任跨學科責任

殷鳳 潘曉波

摘要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目標引發并催生了新一輪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變革。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統攝性要求到各學科課程標準的逐層逐級分解,每門課程都將承擔落實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任務。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聚焦具有公共性與融合性的“環境問題”,探索跨學科內容有機整合的教學路徑,有助于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真正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

關? 鍵? 詞 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主題學習;核心素養;社會責任

引用格式 殷鳳,潘曉波.指向“社會責任”素養培育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4(08):61-64.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新時期課程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核心素養落實到課程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借助學科課程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1]。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及部分學科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或跨學科實踐,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從不同維度對“社會責任”素養進行具體闡述,探尋其在小學階段不同學科、不同學段教學目標與內容中的體現,并基于此設計與開展針對“社會責任”素養培育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引導學生在認知、探究、理解、體驗的過程中養成社會責任擔當意識與能力,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

一、探索“社會責任”素養的內涵解析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

核心素養的“社會參與”方面涉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兩個素養,其中“責任擔當”素養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三個基本要點,而“社會責任”基本要點又有多個維度的具體表現,如圖1所示。以“社會參與—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尊重自然”這一素養脈絡為例,它主要強調“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簡稱“人與自然”的關系?!叭伺c自然”關系的建構,以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環境為主旨,以未來人類社會的可繼續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為著眼點,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與遵循自然規律,保護自然環境。

學生“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需要多門學科的共同支撐?;趶碗s性思維和學科互涉理念,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突破學科知識的邊界,對分科教學進行補充、鞏固和深化,以更好地借助其他學科的工具來解決問題,而學科與跨學科互為補充的素養結構共同構成了支撐學生自我發展的整體框架[2]??鐚W科主題學習強調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性與相互促進性,更加需要對不同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縱橫比對與關聯融通,將分布在不同學科的“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性”重構,從而引導學生從理念認知切實轉化到具體行動中,明晰并體現個體的社會責任。

二、提煉“社會責任”素養的目標聚合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不僅引領著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也為學習活動最終的評價提供了可參照的判斷依據。將“社會責任”素養要求轉化為相關學科課程標準所具體體現出的帶有學科特征、關鍵而共同的育人價值,再分解為學科教學目標[3]。在目標設計過程中應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找到所跨學科的目標來確立交叉點,從現實學情出發,為目標厘定適宜的范圍[4]。所以,為了有效落實“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需要對素養目標、課程內容等維度進行層級化、具體化的細分,明確其在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精準表述與領域側重,為跨學科教學提供方向。

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科學等學科課程標準均涉及“責任”素養內涵的闡述,具體表現的描述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且與總目標的要求也相契合,如表1所示。首先,對所跨學科中的核心素養表現有清晰的把握,依據各學科特點發揮其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的作用。其次,找到所跨學科核心素養要求的共通點、交叉點,比如頻繁出現的核心詞“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等,以兼顧各學科的課程目標,實現有效的“跨學科”[5]。圍繞各門學科的育人價值定位開展體現課程本質的學科實踐活動,確?!吧鐣熑巍彼仞B的整體性生成,培養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與能力。

三、建構“社會責任”素養的內容關聯

教學內容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是課程標準的教材化、教學化的重要支撐?;谒仞B內涵、表現及目標等維度的闡述,需要梳理相應學科教學內容并關注所涉及學科間內容的內在關聯。教學內容素材的選擇只有考慮德行感召力與學科本質,才能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6]。所以,結合“社會責任”素養培育要求,試以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科學課程為例,在整合跨學段、跨單元縱向深化的基礎上,立足學科,主動跨界,對兩門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系統性與結構化的梳理,以構建跨學科的知識網絡。

統編版小學教材 《道德與法治(五·四學制)》 一、二、四、五年級的教材各有一個獨立單元涉及“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多個單元內容實現環境問題的重點復現與螺旋上升,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遞進和培養目標的一體化設計,強調構建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滬科教版 《自然》 各年級教材的11個核心概念中均蘊含“人地協調”的思想,科學安排進階,學習內容在知識、能力兩方面形成橫向和縱向的有序銜接,幫助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理解自然。通過對兩門學科培養目標與教材內容的梳理,可以歸納出涉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內容具有關聯性的兩條主線:一條是道德線,即基于螺旋上升的結構化知識和豐富的學習素材,認識生活中與人類相關的自然現象,以道德教育為落腳點,通過理解內容、體會內涵來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另一條是科學線,即凝練科學課程核心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不同維度綜合、全面地認識和了解自然現象及其規律,關注學生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培養。

五年級第一學期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單元重在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地球是人類共同的生存空間,保護地球是所有人的共同責任;同時,學會客觀看待自然災害,具備一定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自然教材中,“地球表面的形態和變化”單元在對地球外表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常見的地表形態及其不斷變化,了解地形變化是地殼運動、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共同作用或影響的結果,培養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這兩條具有關聯性的主線內容在“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上有著比較適切的融合點和互補點,且能體現人文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協同育人的實施有據可依,為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創設“社會責任”素養的培育路徑

在新課程改革語境下,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指以主題學習的方式實現跨科目教學,以培育學生綜合性的核心素養[7]。素養培育指向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可從主題的選擇、目標的制訂、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評價的融入與反饋等方面來進行(如圖2)。結合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自然課程“人與自然”關系內容的整體梳理,以及對五年級第一學期兩門學科教材單元內容的分析,以“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地球表面的形態和變化”兩個單元為例,呈現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設計路徑。

1.建構學習主題,明確活動類型

“主題”是跨學科主題學習得以實現的樞紐,是學科間建立聯系的橋梁[8]。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將兩門學科五年級第一學期教材中相互關聯的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建構“我眼中的地球變化”這一綜合性學習主題。從主題名稱可以看出:“變化”強調現象、過程的多方面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理解穩定與變化的關系;“我”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開展交流分享、探究實踐;“眼中”則關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挖掘,引導學生科學辯證地認識、看待和應對變化。

學習主題的確定也為跨學科主題學習類型的選擇奠定了基礎。該主題學習活動由單學科主導,立足道德與法治課程“責任意識”核心概念的學習內容,主動跨界,關聯融合自然教材“地球表面的形態和變化”單元有關“地球系統”“人類活動與環境”兩個核心概念的學習內容。

2.制定單元目標,把握有序進階

明確兩門學科、兩個單元目標的互通性、內容的互補性,為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奠定了主動跨界的基礎,確立了學科跨越的方向,有利于主題學習導向下單元目標的制訂??紤]到兩個單元均處于或臨近學期末授課單元,任課教師適當、合理地微調了教學進度安排,保證上述兩個關聯單元處于同步、整體實施教學的狀態,以體現主題學習的綜合、即時應用,實現學科間目標有效達成的“雙向奔赴”。根據兩個單元教學內容及課時數情況,“我眼中的地球變化”跨學科主題學習圍繞“環境”“災害”“地形”等優化單元設計,重構單元知識,每一課時都列出課題名稱、主題內容、核心目標及課時安排(見表2)。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創設問題情境、驅動性問題以及分階段活動任務,需要依據主題、目標及內容進行設計安排。學習過程中,以“關注家園”作為情境,引導學生從個人生活的“小家”聯系到人類生存的“大家”,設計本次主題學習的核心(本質)問題:(1)我們如何科學觀察、正確認識并看待地球家園的變化?(2)我們怎樣應對地球的變化,共同守護地球家園,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在此基礎上,將本質問題轉化為概括的驅動性問題,并實施。

如,結合“賴以生存的家園”內容版塊的學習,圍繞“地球上有哪些條件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這一驅動性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借助“各種各樣的地形”科學知識進行補充描述,做出科學性的簡單闡釋。在“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內容學習中,以“你附近觀察到哪些環境變化的情況,你覺得這種變化是變好還是變壞?”這一驅動性問題,將自然學科“認識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活動中學習到的辯證思維方法加以融合運用,組織學生進行有理由的補充、辯駁,使他們在積極參與學習中更好地達成“社會責任”素養培育的要求。

4.優化過程方法,落實評價反饋

跨學科主題學習相對于單一的分學科教學更具開放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設計以探究、調查、閱讀、體驗為主的學習方式,將學科知識與技能組成相互關聯的整體,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空間和支架,以相互關聯的驅動性問題帶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主題單元的學習,展現過程的遞進性和靈活性、方法的多樣性和針對性。如學習“災害知多少”的過程中,教師課前提供“資料指引卡”和“資料記載單”,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災害類型、危害等知識,加深對災害的科學、客觀認識。

完整學習評價方案的架構是實現以評促學的關鍵,在評價設計時,要把握核心目標內容及其學科相關的核心素養,結合主題內容、本質問題、活動任務等,將其轉化為評價指標,制訂各主題內容的過程性評價表以及本主題活動的總結性評價表,兼顧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見表3)。

跨學科主題學習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具有學科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強調知識整合、問題解決和價值關切[9],通過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有助于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滿足學生學習邏輯的價值訴求、適應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10]。作為核心素養重要組成的“社會責任”,聚焦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系統梳理與整合分布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相關內容,通過創設多樣化的學習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建構、體悟等,促使學生自主綜合運用跨學段、跨學科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方法去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環境問題,尋找原因,提出對策等,從而培養學生整體的認知觀,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落實環境保護的行為,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任學寶.核心素養培育要落實到學科教學的四個層次[J].人民教育,2017(04):55-59.

[2] 宋歌,王祖浩.國際科學教育中的跨學科素養:背景、定位與研究進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28-43.

[3] 車麗娜,王晨.教學評價改革的現實成就與未來趨向[J].課程·教材·教法,2020,43(09):75-83.

[4][5] 徐廣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目標設計:基本要點、設計理路與呈現樣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29):13-17.

[6] 張恩德,謝麗.科學態度與責任素養的課程意蘊與教學落實[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10):145-151.

[7] 崔允漷,郭洪瑞.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話語自主建構的一種嘗試[J].教育研究,2023,44(10):44-53.

[8] 郭華,等.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什么?怎么做?[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3:71.

[9] 吳剛平.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意義與設計思路[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09):53-55.

[10] 朱寧波,靳蔭雷.素養本位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意義闡釋與實施路徑[J].教育科學,2023,39(04):19-26.

[責任編輯:白文軍]

猜你喜歡
社會責任跨學科責任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每個人都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期望囑托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