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需求下環境管理教學系統設計與創新實踐

2024-04-24 12:53陳紹晴王雅斐江峰孫連鵬
教育教學論壇 2024年7期
關鍵詞:環境管理創新實踐雙碳

陳紹晴 王雅斐 江峰 孫連鵬

[摘 要]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加強新時代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著力推進系統性環境管理教學改革,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高等教育的有機融合,對建設“雙碳”人才培養體系至關重要。構建以生態文明為綱領、以系統思維為“眼睛”、以“雙碳”目標為“向導”的環境管理系統教學模式,形成“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使之更契合當下城市及區域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并就激發學生在環境管理學科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具體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碳達峰碳中和;低碳可持續發展;環境管理;系統教學模式;創新實踐

[基金項目] 2022年度中山大學質量工程與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課程思政育人創新理念與實踐”(教務〔2022〕91號)

[作者簡介] 陳紹晴(1987—),男,廣東肇慶人,博士,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城市低碳可持續管理研究;王雅斐(1983—),女,河北張家口人,博士,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生態學研究;江 峰(1980—),男,廣東揭陽人,博士,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環境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7-0001-04[收稿日期] 2023-02-18

引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加強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指出,將綠色低碳理念納入教育教學體系,充分發展現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作用。在此背景下,探索“雙碳”與高等教育的結合點,重點建設“雙碳”人才全過程培養體系,尤為重要。

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期服務于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培養面向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和通識人才,踐行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通專融合為路徑的育人模式,將創新能力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面向我國生態環境管理的新形勢新需求,自2015年始開設了專門針對環境管理學的相關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在講授基礎理論的同時,融合國際前沿科研成果及我國最新的生態環境管理實踐,推進學科教學育人效果,進而實現環境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本文針對環境管理學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若干問題,構建“三位一體”系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在生態環境管理問題上的創新思維,培養熟悉基本環境學原理、具備“雙碳”相關領域實踐技能的專才通才。

一、環境管理學科教育概述

環境學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研究人類生存環境質量及其保護與改善的科學,推動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之間協調持續發展[1]。環境管理學作為環境學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是一種制定環境政策以解決環境問題及實施環境保護的學科,由環境科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滲透產生,它在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管理學等專業的人才培養知識構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3]。環境管理學將政策制定、行動計劃、社會經濟和技術等眾多環節進行整合,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與方法,包括環境污染控制、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氣候變化應對等的管理理論及實踐[4]。例如,在全球變化背景下,為應對城市化、人口爆炸和資源過度開發等一系列人類社會活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需要將這些活動納入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統一框架下,綜合評估人類對全球變化的適應性,從而提升對經濟—社會—環境復合系統的可持續管理水平[5]。

環境管理學在“雙碳”目標的實現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處于低碳可持續發展相關學科的關鍵位置。當下,需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和綠色低碳行為教育中的作用?!碍h境管理學”是諸多高校環境學科教育的必修課程,是后續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石,影響深遠。目前,在各高校的環境學相關專業教學中均設有“水、土、氣、固廢”等環境問題應對的課程與實踐。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深入理解各領域在減污降碳上的相關關系和推動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雙碳”目標下“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一發展大方向[6]。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需要抓住環境管理學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共同作用的特點,充分彰顯環境科學、管理學的核心地位,發揮可持續發展科學、經濟學等對環境管理學教授的重要支撐作用,以及其他學科(比如經濟學、地理學、生態學)對環境管理學的輔助作用,明晰這些源頭和關聯學科在“雙碳”需求下的教學改革主要命題(見表1)。

二、“三位一體”環境管理教學設計

目前,大學環境管理教學體系在不斷發展成熟中,但在教學思路、內容和方式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科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了學生在“雙碳”需求下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能力,亟須開展教學改革。

為此,本文構建了系統性的環境管理學科教學模式,以生態文明為“綱領”、以系統思維為“眼睛”、以“雙碳”目標為“向導”,形成“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將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一新型教學育人模式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其主動吸收環境管理、環境經濟和環境政策等相關重要核心知識,并饒有興趣地參與到地方和具體產業管理模擬實踐中,助力培養熟悉生態環境系統管理原理、具備“雙碳”相關領域實踐技能的專才通才(見圖1)。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一)基于系統思維重新統籌課程思路與結構,以“雙碳”系統工程催化對“水、土、氣、固廢”環境問題的新認知

針對教學理念陳舊的問題,依據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覆蓋面廣、跨學科的特點,進行系統性、整體性的規劃和戰略性布局,以系統思維提升學生生態文明和新發展理念的意識和實踐能力。首先,以“雙碳”需求作為“環境管理學”課程結構與培養體系的核心靈魂,主要思路可以從“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這一綠色發展“總藍圖”來統籌課程各章節。問題包括: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如何影響環境管理各領域?影響機制是什么?我們怎么去深刻理解這一體系?在這一體系基礎上,以系統思維統籌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等環境問題的關系,全面教授系統思維對“雙碳”目標實現的作用,討論“水、土、氣、固廢”等環境問題與我國“雙碳”目標和路徑的主要關聯點,不僅“導”學生入門,更提升學生在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和新發展理念的環境意識和環境敏感性。

(二)提供沉浸式的學研結合環境管理的分析工具,以“微課題”的形式促進學生接觸前沿研究方法與管理工具

針對教學內容老化的問題,建立研究內容滾動更新機制,進一步完善課程在減污降碳和生態保護間的連接作用,增加探索最新氣候變化規律及“雙碳”背景下環境污染管治的系統性認識;增加探索最新氣候變化形勢下的全球環境演化規律及人類活動同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雙碳”背景下區域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估算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和制定污染者付費的制度、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碳中和革命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主動挖掘和提出“微課題”,以學促研,沉浸式地探索解決環境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圍繞本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生命周期分析和投入產出分析教學工具,用于各類產品或活動的環境足跡核算與環境污染減輕分析。這一教學設計不僅以實操加深了學生對環境管理模型的認知,更可以系統地鍛煉學生選定研究對象、提出研究問題和尋求管理優化方法的綜合能力。

(三)實施雙向、多維度、互動性的自主學習模式,以“模擬真實”的形式讓學生主動真切地感悟環境管理實踐

針對教學模式僵化的問題,將傳統的線性、單向教學模式改為反饋式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在討論反饋中不斷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和掌握能力,最終鍛煉出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環境問題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各專業背景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中的積極性和參與感,真正學有所悟、學以致用。采用“模擬真實”(社會角色扮演)的形式,讓4~5名學生模擬真實場景中環境問題的發生、進展與解決過程。首先,讓學生從政府管理部門(某省市主管部門)、司法機構(如法院)、企業管理者(如某國企和私企的管理者)、社會團體(某環保組織負責人)和民眾(如某社區普通居民)等角色中選擇其一,模擬真實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各代理應有的反應,尋找高效且公平的解決問題方式。比如,由于某地污泥非法泄漏造成的長期水土污染,就政府管理部門怎么管、法院怎么定損、企業如何自查、環保組織或民眾如何維權等展開仿真辯論,以模擬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全面了解環境管理的要義和重點。

三、“三位一體”環境管理創新實踐成果

經過多個學期的探索和運行,“微課題”和“模擬真實”的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和應用。在創新實踐中,學生各自提出微課題,比如“塑料瓶的環境足跡核算與優化方案”等,結合專門的課前培訓,利用4~6個課時可完成一個周期的探索活動。部分學生在修讀完課程后,繼續利用該平臺完成了大學生創新科研訓練項目和環境管理競賽,獲得全國性的獎項和榮譽,取得了學研結合的初步成效。且這一學習熱情在課后繼續保溫,部分學生基于課程感興趣的專題進一步延伸,將所學到的環境管理、環境政策和規劃的理論與工具應用在其畢業論文中,獲得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等榮譽?;谏鲜龀尚?,目前已建成中山大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實習教學基地,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教學成果。

結語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基于多年教學實踐與經驗總結,開展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驅動的新型研究性教學改革,構建了以生態文明為“綱領”、以系統思維為“眼睛”、以“雙碳”目標為“向導”的系統性的環境管理學科教學模式,實現“三位一體”有機融合。圍繞這一新模式,構筑系統教學思路,搭建教研實操工具,采用學生自驅動方法,在牢固掌握“水、土、氣、固廢”等要素的生態環境管理基礎知識的同時,以“雙碳”系統工程理論深化對關聯環境問題的新認知,提升學生在環境管理學科的創新實踐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感和獲得感,做到真正學有所悟、學以致用,多維度提高“雙碳”目標急需的環境學、管理學等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洪枚.環境學[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35.

[2]葉文虎,張勇.環境管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

[3]曹勇宏.環境管理學在環境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及方法[J].高教學刊,2015(21):35-37.

[4]郭廷忠,周艷梅.環境管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30.

[5]林琿,周成虎,朱阿興,等.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相互影響的模擬與評估[J].中國科技成果,2020,21(18):26-27.

[6]王如志,崔素萍,聶祚仁.“雙碳”目標視角下“四位一體”本科教育模式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2(4):14-18.

Systematic Design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eaching in Response to the Dual Carbon Demand

CHEN Shao-qing, WANG Ya-fei, JIANG Feng, SUN Lian-pe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Achieving carbon peak and neutrality is a wide and prof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 transformation, which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In this context, it is crucial to vigorously promote systematic teaching reform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urse, and explor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arbon peak and neutrality goals and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under the “dual carbon” goal.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systematic mode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eaching,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the “guideline”, system thinking as the “eyes” and dual carbon goals as the “guide”, forming 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in the “three-in-one” form, which makes it more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need for urban and regional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specific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iscipline as well as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achieved.

Key words: carbon peak and neutrality;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atic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practice

猜你喜歡
環境管理創新實踐雙碳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淺析班組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
高中地理的創新教學研究
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環境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