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新文學教育合法性的確立

2024-04-24 22:22于萌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4年1期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現代作家兼大學教師現象研究(1917—1949)”(20YJC751040)、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SKZ53420210004)的階段性成果。

【摘要】現代作家執教大學,相當一部分人開設過文學理論類課程,他們多持現代文學觀念,留下不少講義、著作,成為文學理論學科化、知識化鏈條中一個重要環節。本文詳細分析現代作家在大學開設文學理論課程的情況,重點分析文學理論教材及講義的編寫出版情況,從而探討此類課程在大學新文學教育合法性確立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F代作家在文學理論課程中加入白話新文學,呈現現代文學觀念,展示新文學教育的合法性。與此同時,現代作家對新詩、小說等文體進行分析鑒賞,不僅認可了新文學的藝術地位,也提升了新文學的學術價值。這些課程的開設在某種程度上將新文學轉化為可供傳授的知識,同時為將新文學引入大學教育體系掃除了理論上的障礙。

【關鍵詞】現代作家? 文學理論課程? 大學講義

大學的文學教育作為文學知識生產、傳播的重要方式,自覺不自覺地塑造著新文學的發展路徑。在這個過程中,身兼作家與大學教師雙重身份的知識分子發揮著他們的身份優勢,成為現代大學與新文學之間最有力的溝通者,他們開設了一系列與新文學相關的課程,如國文習作類、文學理論類以及新文學史等課程。這些課程在大學教育體制中為現代文學學科開辟了最初的空間,改變著人們對新文學教育的認識,為大學新文學教育合法性的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現代作家執教大學,相當一部分人開設過文學理論類課程,可以說,他們是這類課程最主要的一批師資力量。他們多持新的文學觀念,留下不少講義、著作。他們的文學理論類課程及研究成為新文學理論學科化、知識化鏈條中一個重要環節。他們對西方文學理論的引進和講授,引導著人們對文學的理解,沖擊著傳統的文學認知,推動了新文學及其理論的普及和傳播。

一、新課程的出現與發展——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課程開設情況

文學理論課程在民國時期的實際開設情況十分復雜,有些大學開設,有些大學不開設,有些大學某一階段開設,某一階段取消。此時文學理論課程主要以“文學概論”課程的形式出現,“文學概論”在當時開設的情況較為普遍,甚至還作為選修課出現在大學預科和中學的課堂上?!拔膶W概論”的開設與民國時期高等教育體制模仿西方學科建制有著直接的關系。從1912年教育部頒定的《大學令》和1913年《大學規程》的文學科課程設置看,國文學類課程設置中并沒有“文學概論”,相關課程主要是文學研究法,而外國文學門下則設置“文學概論”課程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學制演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98—699頁。,這是“文學概論”科目首次出現,這也可以顯示出“文學概論”課程主要是一門西化學科而不是傳統文學研究自覺演化的結果。作為關于文學研究的基礎理論課程,“文學概論”在課程規劃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內容的混析不清,作為大學課程,其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在實際操作中,“文學概論”的開設歷史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

“文學概論”課程的開設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20年代前期作為專業必修課在北京大學、北京高師等高等學府開設;20世紀20年代后期到1939年是相對廣泛又隨意的開設階段,此時不少大學曾開設這門課程,多數作為選修課程出現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徐祖正1928年在燕京大學講授“文學概論”,“二,三年選修,以國文為主科者必修”。燕京大學編:《燕京大學本科課程一覽》,1928年,第80頁。;193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中國文學系科目表》《中國文學系選修科目表》,教育部編:《大學科目表》,正中書局1930年版,第37頁。,這門有著多年開設歷史的“理論性”知識學科被正式劃入選修課行列。

至于授課內容也根據開課教師的具體情況而差別甚大,在發展中演變出不同的內涵,大致涉及文學及文學批評的基本原理、近代世界文學思潮趨勢、各體文學理論研究以及創作方法等幾類。一大批登上過大學講臺的現代作家都曾在大學里講授過“文學概論”,如周作人、魯迅、張鳳舉、徐祖正、郁達夫、田漢、李何林、黎錦明、譚正璧、傅東華、孫俍工、老舍、李長之、李廣田和李劼人等,如果將文學理論的范圍擴大到小說概論、戲劇概論、詩歌原理創作等相關課程,這個人數還會更多。

北京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前期聘請了多位曾留學日本并參與文學革命的作家講授該課程,包括周作人、“身邊小說”代表作家張鳳舉《中國文學系教授會啟事:本系現請張黃教授擔任文學概論》,《北京大學日刊》第1037號,1922年5月26日。、創造社元老徐祖正,以及最為人所熟知的魯迅。徐志摩1924年被聘為北京大學英文學系教員,除了講授英國現代文學外,還主要講授一門“文學評衡”:“讀英美各家評衡文字,研究文學評衡之原理及方法”《北京大學英文學系課程指導書(十三年度至十四年度)》,《北京大學日刊》第1536號,1924年10月6日。,這實際上是關于西方文學批評的課程,也可以被看作文學理論課程。魯迅和周作人代表著五四時期新文學創作和研究的最高成就,他們作為最早在大學開設現代文學理論課程的作家,為文學理論研究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對之后大學廣泛開設文學理論類課程不無影響。雖然在20世紀20年代,“文學概論”是北大國文系的必修課程,但是到30年代,這門課卻從必修課表上消失了,不僅北大、清華不再開設,對很多大學來說也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課程。此時大學課程開設相對自由,學院內部重視考據和歷史研究,輕視文學的基本觀念和理論。在發展過程中,“文學概論”逐漸呈現出知識普及的性質,多作為選修課出現,甚至下移至中學開設,在注重研究的大學逐漸趨于邊緣化。

實際上,“文學概論”不是當時大學文學教育的“顯學”,并不作為中文系的主干課程。此時很多大學愿意聘請一些有名氣的新文學作家講授此門課程,較為突出的有老舍,老舍1930年登上齊魯大學的講臺就是開設“文學概論”;1931年代替葉圣陶被聘入中山大學任教的許杰,也曾開設過“文學概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上海的大學,曾廣泛開設“文學概論”課程,洪深、謝六逸、顧仲彝、汪靜之、饒孟侃、孫俍工、張資平、趙景深、譚正璧、傅東華、方光燾都曾在包括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國公學在內的多所上海高校講授“文學概論”以及相關課程。

1939年“文學概論”被正式納入大學文學選修課體系,這之后越來越多的大學都開設了這一課程,其中不乏知名學府,而這些課程講授者依然少不了新文學作家,如李廣田曾在西南聯大,吳組緗、曹禺、李長之曾在中央大學開設“文學概論”。

縱觀“文學概論”課程的發展歷程,相當一部分新文學作家曾開設過這門課程,一些作家甚至一登講臺就是講授文學理論,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其中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文學概論”的課程內容基本是因人而異的,有持傳統文學觀念講授中國文論的,也有依據西方文學概論講授的。隨著時代語境的變化,文學概論課的內涵和意義都有所改變,但其移自西方學術體系的影響依然明顯,西化的部分逐漸成為課程講授的主流。這種西學屬性也使“文學概論”在實際講授過程中多以西方文學理念和知識系統為主要內容。除了20世紀20年代早期,“文學概論”基本不作為大學文學教育的主干課程,而是帶有普及性質的基礎理論課程,因為內容的隨意性,它對任課教師的學術水平沒有太多的要求。

從作家的角度看,因為現代文學與西方文學天然的聯系,很多作家是受西方文學的影響開始從事新文學創作,他們對西方文學及文學創作有著足夠的認識,再加上“文學概論”課程給了他們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當他們希望在大學謀求教職時,“文學概論”課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或者說一個合適的抓手。

從學校和學生的角度來看,新文學作為現代和進步的代表,對青年學子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很多現代作家也成為學生的文學“偶像”備受追捧。學生渴望學習新文學,而一些大學為了吸引學生,也為了塑造趨新進步的形象,提高知名度,愿意滿足青年學生對現代文學的渴望,聘任新文學作家到校任教。

綜合以上三方面原因,在“文學概論”內容和標準相對混亂的時期,一批新文學作家得以以此為契機登上大學講臺,成為主講教師。

二、文學理論與創作實踐的融合——現代作家文學理論課程的授課情況

文學理論課程的授課內容,基本要求都是使學生對文學原理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徐祖正在燕京大學的“文學概論”課程要求較為全面明確:“從文學的本質起,以及內容形式之起源流變等,依據歷來的學說理論,作一條理的敘述,使修習者對于純文學有一正確的概念,希冀在研究國文學上得到啟發的暗示為主旨?!毖嗑┐髮W編:《燕京大學本科課程一覽》,1928年,第80頁。在實際過程中,現代作家的講授情況是因人而異的,但最主要的一點仍然是現代文學理念的引介和建構。我們可以通過現代作家講義的編寫情況來分析他們是如何傳播文學理念的?,F代作家的文學概論講義可分為以下三種:

1.直接采用外國研究著述;

2.以外國的研究著述為藍本,在借鑒和翻譯的基礎上編寫講義;

3.結合外國文學理論和中國文學發展狀況,獨立編寫講義。

早期的“文學概論”課程多是直接以外國的論著為教材。最典型的就是魯迅在北京大學、北京高師等校任教時,以日本學者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為講義。后來隨著“文學概論”課程在大學、大學預科和中學的廣泛開設,教員在外國論著的基礎上設計編寫自己的講義。這些講義不管從體例還是內容上多是翻譯轉引相關著作,理論創新性較少。1927年田漢曾經在上海藝術大學教授“文學概論”,并于同年出版《文學概論》一書,基本上是依據本間久雄的《文學概論》寫成的。20世紀20—30年代出版的不少文學概論書籍屬于這種情況,在大學任教的現代作家也不例外。趙景深曾說“我編過兩本文學概論,都在復旦大學試用過,其中也講到文學與時代,與社會等等,也只是匯集諸家的意見講講罷了,自己并沒有什么主觀的意見和主張”趙景深:《我要做一個勤懇的園丁》,鄭振鐸、傅東華編:《我與文學》,上海書店1981年版,第98頁。。趙景深的大學講義《文學概論》實際上屬于東西方文藝理論的摘引匯編,但他按照清晰的線索歸納概括了文學的主要問題,包括文學的意義、文學的特質、文學的起源、文學與形式、文學與時代、文學與國民性、文學與道德以及文學批評等,其中也有自己的理解。

許杰曾在中山大學預科講授“文學概論”,他編寫《文學概論》講義的情況非常具有代表性,他曾介紹:

那時候的“文學概論”,并沒有一定的體例。我首先寫的一部分,叫做“文學本論”,這是對文學原理的探討,講文學的特質以及文學的內在因素。其次,我談到文學的起源,以及文學與時代、社會、階級,文學與政治經濟、自然科學等各方面的關系,這一部分,稱作“文學通論”。接著下來的一個部分是“文學各論”,即文學創作范疇之內的各種體裁的專論,如小說論、戲劇論、散文論、詩論等。此外,還有兩個部分,即“文藝思潮論”與“文學批評論”,主要是談文藝思想的演變、文藝思想與社會革命的關系、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與方法,以及文學批評與鑒賞等等問題。這一本書,總共就是這么五個部分許杰口述,柯平憑撰:《坎坷道路上的足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31頁。。

許杰的《文學概論》從體系上看非常全面,其編寫過程具有相當的典型性。作者在編寫之前會翻閱相關書籍,因為講義性質需要,在論述中也會抄引別人觀點,但是從中仍體現出編著者的文學觀念和特色。

在不斷講授的過程中,在借鑒熟悉西方文學理論的同時,現代作家也有意無意地對自身的文學理念做了梳理,從一些作家的講義中能夠明顯地看到他們在參考外國著作的基礎上力圖結合中國文學實際,編寫帶有自己特色的文學理論教材。這在現代文學理論發展早期對其普及和傳播有著開拓性的貢獻。如郁達夫在其文學理論著作中,結合西方和日本的相關成果,主要介紹了西方小說、戲劇的歷史和近現代小說、戲劇和文學的發展情況。

還有少數作家根據外國文學理論情況,結合中國文學實際,獨立寫作文學概論講義,在消化西方文學理論和建構中國現代文論體系的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老舍和李廣田的“文學概論”講義。

老舍1930年在山東大學時講授“文學概論”并編著了《文學概論講義》。在其中,老舍以作家的視角對文學展開全面又獨特的思考,把研究者的態度和創作者的個性較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消化吸收西方文學理論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文學觀念,被學界公認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老舍在論述中用生動形象而富于美感的文字將中外理論和具體論說結合起來,整部《文學概論講義》既感情充沛、愛憎鮮明,又行文流暢、文采盎然。同時很多古今中外文學的列舉,又使整部講義豐富耐讀。老舍以作家身份從事教職,其文字功底在教材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帶有鮮明的作家自身色彩。

1941年,西南聯大開設了文學理論方面的選修課——“文學概論”,李廣田擔任教員。為了教學需要,他廣泛收集資料,完成課程講稿——《文學論》。伴隨著這門課程的開設,以創作為主的李廣田將注意力轉到文學理論方面,“寫了幾十萬字的文學理論著述和評論文章”由此也可見大學體制對作家的規訓作用,這種強勢而無形的規訓會直接影響作家的創作和研究方向。李岫、雷聲宏:《編后記》,李廣田著,李岫、雷聲宏編:《李廣田文學評論選》,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0—451頁。。李廣田以文學創作者的身份,通過對中外文學理論和作家作品的研究,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將“創作過程”與“接受過程”結合起來,建構了一套文學理論體系。

李廣田的“文學概論”在當時非常受歡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在校史資料和后人的回憶中,都得到了證實。據孫昌熙說,“李廣田到西南聯大后,開始教授《文學概論》課,這在聯大是第一次有這個課,而且資料非常匱乏,于是,李廣田開始著手《文學論》講義的編寫。這個課在當時聯大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接觸文藝理論的”孫昌熙:《難忘恩師李廣田》,《山東教育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伊洛回憶道:“李廣田的文學概論,聽眾踴躍,他講散文和詩歌創作,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經驗,吸收眾多新的創作成果,舉例豐富,觀點新穎,另辟門徑,很有影響。據臺灣名詩人余光中說,他就是因受了李廣田詩論啟發而開始走上詩歌創作道路的?!币谅澹骸队切跽Z——懷念李廣田老師》,《新文學史料》2006年第2期。

三、祛除文學上的“霧氣”老舍在《文學概論講義》引言中曾說“我們既要研究文學,便要有個清楚的概念,以免隨意拉扯,把文學罩上一層霧氣”。老舍:《文學概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頁?!膶W理論課程的特點和價值

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課程能否對現代文學理論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但就新文學和新文學教育的發展而言,它有自己獨特的作用?,F代作家通過教育體系傳播現代文學理念,其中很多文學理念與白話新文學精神實質相通?,F代作家的文學理論類課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與白話新文學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他們運用白話講授理論課程,在實際講授中又多涉及新文學,運用新的理論方法對新文學作品做出闡釋和講授。這在使現代文學理念逐漸清晰的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新文學的合法性,新文學借助文學理論課程被作為知識來分析講授,實際上也推動了新文學教育在大學中的發展。

現代作家講授的內容涉及文學的本質、功能、價值、作品類型、創作過程以及與時代社會的關系等方面,可以說對文學做了整體上的理論透視?,F就其與現代文學理念確立以及新文學教育發展關系密切的方面加以具體的分析。

(一)文學理論課程與現代文學理念的確立

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課程都在積極地為確立文學的獨立性而努力。在中國傳統的雜文學理論體系中,文學的內涵和外延都是廣義而模糊的。隨著西方文學理論的引入,文學也在逐步由雜文學向純文學過渡。如譚正璧在《文學概論講話》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文學的定義,他辨析了古書中“文”與“文學”的不同含義,區分了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指出古代“文學”指向“包羅萬象的中國學術史”,而現代的“文學”則是“達意表情的工具,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學”譚正璧:《文學概論講話》,光明書局1936年版,第10頁。。

現代作家多根據作品的文本特征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這改變了傳統文學籠統的狀態,實際上也是對應白話新文學的體裁分類的。如顧仲彝認為“一般人往往會有一個籠統的觀念,認為凡文章皆文學,這實在是錯誤的。文學的內容包括詩歌、小說,戲劇和散文四種。過去中國文學的綱目就是經史,那些抒情的詩詞被視作雕蟲小計文人舞弄筆墨的,這種偏狹的觀念未免有坐井觀天的毛病”顧仲彝、朱志泰:《文學概論》,永祥印書館1947年版,第9頁?!,F代作家基本依據此種分類方法講授文學理論,在具體分類上略有不同,如趙景深將文學分為小說、詩、戲劇、散文、文學論著五大類趙景深編著:《文學概論》,世界書局1932年版,第70頁。。老舍的分類沒有散文,因為在他看來,詩與散文在形式上格律上是永不會有確切的分界的老舍:《文學概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82頁。,這是老舍從其自身的創作實踐中獲得的認知。

將文學從雜到純的提煉,是文學向現代學術倫理靠攏的重要嘗試。根據文學作品的具體形態對文學進行分類,從而使其變成可供研究的對象,這是文學知識化的重要表現。

情感表現在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們的文學理論是與文學創作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格外強調“情感”的作用。如錢歌川給文學下的定義就是“文學就是人類情感的表現”錢歌川:《文藝概論》,中華書局1930年版,第34頁。;老舍認為戲劇的起源是“刺激情感”,而其成功在于能否感動人心;周作人認為文學發源于情感周作人:《新文學的要求》,《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頁。。注重情感表現其實是呼喚現代人的心理體驗,在擺脫備受禮教禁錮的傳統文學束縛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動人情感為標準,是合乎文學創作和文學鑒賞的基本事實的。重視文學的情感價值,推崇真摯情感的表現,在內容上肯定以科學民主為關鍵詞的新文化,這實際都是對提倡人的文學的新文學的有力支援。

現代作家在講授文學理論課程時結合自己的創作經驗,極為維護和推崇文學的獨立價值。郁達夫在《文學概論》中沒有給出文學的定義,在他看來概念總是片面的,不足以反映文學的全體,下定義只能暴露定義者視野的狹窄郁達夫:《文學概說》,《郁達夫文集·第5卷》,花城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2年版,第77頁。。這樣的角度,非常能體現郁達夫作為作家的創作個性,以及他對自由文學精神的維護。老舍對傳統文論中“文以載道”與當時流行的革命文學視藝術為宣傳工具提出了批評,進而強調文學的獨立性。老舍的《文學概論講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當時提倡革命文學的大背景下仍然堅持維護文學的獨立性和內在價值。老舍堅持純文學的視角,在道德的目的與美的目的的較量上,很明顯地將天平倒向了美。老舍用文學化的語言說道:“感情與美是文藝的一對翅膀,想象是使他們飛起來的那點能力;文學是必須能飛起來的東西。使人欣悅是文學的目的,把人帶起來與它一同飛翔才能使人欣喜。感情,美,想象是文學的三個特質?!崩仙幔骸段膶W概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48頁。這其實都是作家思維對文學理論的觀照。

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類課程,對引進西方的文學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結合中國文學的現實加以思考,這對文學理論擺脫西方文學理論框架,真正從中國文學自身出發加以考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這門課程而言,老舍和李廣田在這一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要超越了之前單純引介西方文學理論的作家,他們的文學理論滲透著自己創作和研究的經驗,體現出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對西方逐漸吸收發展的趨勢。

在對待西洋文論這一問題上,老舍已經看到國人“尊視西人,而卑視自己”的傾向,他的《文學概論講義》在開篇之初就指出應如何對待中西文學理論:“我們生在‘現代,我們治學便不許像前人那樣偏狹。我們要讀古籍古文;同時,我們要明白世界上最精確的學說,然后才能證辨出自家的價值何在?!崩仙幔骸段膶W概論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頁。對于傳統文學研究依靠經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傾向,老舍非常反對,他提倡用科學的態度研究文學,祛除籠罩在文學上的一層霧氣。這體現出了現代治學的趨向,即辯證地看待外國的新興理論和中國的理論傳統。

李廣田的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的維度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這其實反映出現代文學理論研究的發展特點。李廣田并不是機械地翻譯理論,更多的是一種辯證的吸收,如在如何看待文學起源的問題上,李廣田在普列漢諾夫、恩格斯等人的觀點的基礎上認為文學藝術是人類在勞動過程中逐漸創造出來的。至于何為文學,在他看來“文學是以實際生活為素材,以語言文字為工具,通過了作者的認識與想象,用藝術的手段,作形象的表現,而構成一個內容與形式完全一致的完整世界,其作用為,使讀者認識生活,鼓舞生活,并創作生活”李廣田:《文學的價值》,《李廣田全集·第4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頁。。這是他對文學特質和功能的概括,即文學是作家對現實的認識和感受進行加工后的藝術再現,其價值則在于幫助人們認識社會的面貌和人生的本質。

在20世紀40年代,新文學的理論建設還比較薄弱,而李廣田以理論家的敏銳嚴謹以及自己作為詩人和散文家的創作經驗為基礎,闡明了自己對文學內容形式以及價值等一系列文藝理論問題的思考,為新文學理論建設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

(二)文學理論課程對新文學教育發展的促進

不同于舊派教員大多用文言撰寫研究論著,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類講義基本上都是使用白話。他們用白話翻譯西方文學理論術語,翻譯作為例證出現的西方文學作品,以新的文學表達方式闡釋新的文學理念,白話新文學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成為大學教師分析和講授的內容。在白話新文學被真正接納進入大學教育體系之前,它已經由作家的文學理論課成為講授的內容和語言的載體了。雖然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課仍主要以古典文學和外國文學為分析對象,但其中已經涉及現代文學,在翻譯西方文學的過程中也多使用白話。趙景深在《文學概論》里曾翻譯了安徒生的一段文字加以分析“沿岸長著一帶松樺的樹林,林中充滿了新鮮的香氣,每年春天有數百黃鶯到那里去,緊挨著林旁便是海,常有變換的海,海和林之間有條寬而高的路。一輛一輛的車從這路上經過”。趙景深編著:《文學概論》,世界書局1932年版,第47頁。,用歐化的白話語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其中暗含著對白話文學的認同;在講授文學的分類時,舉冰心的作品為例,認為她的《笑》“很短且詩意極濃,我們不妨稱之為散文詩”趙景深編著:《文學概論》,世界書局1932年版,第71頁。。汪靜之在《詩歌原理》中曾引用郭沫若用白話翻譯的歌德的《彈琴者之歌》“人不曾把面包和眼淚同吞,人不曾悔恨煎心夜夜都難就枕,兀坐在床頭上哭到過天明,他是不會知道你的呀,天上的威棱”。汪靜之:《詩歌原理》,《汪靜之文集·文論卷》,西泠印社2006年版,第36頁。,在講“小說通論”時,他還編寫了講義《作家的條件》,其中根據《中外文學家辭典》統計了中國現代新文人的省籍,提到了魯迅、周作人、郁達夫的作品。新文學以先驗的方式被納入現代文學的體系,作為其研究的范本,實際上已經獲得了被研究的資格,進入了學科化專業化的大學教育體系。這對于現代文學理念的普及、新文學合法性的確立、學習者對新文學的認同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現代作家在大學課堂講授文學理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經常與文壇形成直接的對話。他們經常會依據自身的興趣點選擇一定的內容,或多或少都會涉及現代文學作家作品、文學活動現象等。文學理論課程自身的邊緣性質,使其在不受重視的同時也給了授課者更多的自由,這在現代作家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當他們擁有在課堂上自由發揮的權利,那么他們肯定會講授自己最熟悉的內容——白話新文學。

許杰有一部涉及文學理論的講義《魯迅小說講話》,這是他抗戰后期在暨南大學里開設“小說論”課程的產物。在講授過程中,許杰發現如果從閱讀的具體作品入手,進行分析研究,比直接講授抽象空洞的名詞概念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把有關小說創作的一些理論結合具體作品生動地講授出來,能讓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他認為魯迅的作品正好能提供恰切的例證,這就是他寫作《魯迅小說講話》的因由。許杰選取了他認為合于小說理論的8篇小說包括《藥》《明天》《故鄉》《狂人日記》《孔乙己》《祝?!贰峨x婚》《阿Q新論》。許杰:《自序》,《魯迅小說講話》,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頁。,以講話的形式展開分析,共寫了十篇分析文章。許杰因作家身份開設小說概論課程,而他講授的內容是通過分析魯迅的作品介紹相關文學知識。作為大學里的一門理論課程,只分析一位作家的作品其實并不符合授課規范,但這對傳播新文學、吸引青年學生主動親近新文學等都會有直接的幫助。

四、結? 語

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類課程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賦予文藝學獨立的學科地位(此時文學理論作為專業學科的條件遠未成熟),而是通過祛除“文學的霧氣”,以肯定新文學的價值,客觀上為其進入大學教育體系掃清了理論上的障礙。

文學從傳統經學中剝離出來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庇護,文學需要重新尋找其落實于教育的合法性,這對于新文學來說尤其突出。文學理論課程因為其對文學本質規律的梳理總結,本身是知識的科學化表現,這使得它能進入大學文學教育體系,再加上其在發展過程中,西方文學的影響占據主流,現代作家講授文學理論,無論是知識體系、理論方法還是表述方式都是西方的現代的。他們立足現代對文學加以重構,在講授中與白話新文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理論進入大學之后,在西方的知識觀念和學科規范指導下,在系統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定位,并借助課堂得到落實,傳播現代文學理念,其中隱含的精神實質則是與新文學相通的,這就肯定了新文學的合法性。

將一門知識當作一門學科,其中涉及知識生產者和接受者,“知識是透過對知識生產者的規范或操控而生產的”,“門徒訓練會產生普遍接受的學科規訓方法和真理”〔美〕沙姆韋等:《學科規訓制度導論》,〔美〕華勒斯坦等著,劉健芝等編譯:《學科·知識·權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頁。。學科包含著知識/權力體制,既是一種知識的生產,也是一種權力的運用?,F代作家在講授文學理論課程時,是以權威的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者的面目出現的,他們一方面受到學術體制的制約,另一方面,由于文學理論課程的特點,他們在賦予知識意義和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又擁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可以把自己理解的認同的文學觀念以科學的權威的知識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并通過考試測驗等途徑得到強化,這也是大學體制所賦予他們的權利。大學里的文學教育是傳播新的文學理念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過向學習者講授文學的本質,為其提供看待文學的價值立場和判斷標準,塑造其文學觀念,使其在無意識中接觸現代文學,認可現代文學,激活其自身的現代文學意識,從而促進白話新文學教育的推廣。由此,文學理論課程成為新文學進入大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現代作家的文學理論類課程從多方面促進了新文學進入大學,成為大學新文學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對文學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化的同時,其對新文學合法性的確立,客觀上為確立新文學的價值以及將新文學轉化為知識從而進入大學教育體系掃除了理論上的障礙。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文學實績的不斷豐富與具有獨立形態的新文學研究課程的出現是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的。

〔作者于萌,中國民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Establishment of the Legitimacy of Teaching New Literature in Universities:A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Courses Taught by Modern WritersYu Meng

Abstract:Many modern writers, whil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offered courses in literary theory. They often held ideas about modern literature, leaving behind numerous lecture notes and writings, which became a crucial step in the discipliniz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of literary theor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where modern writers taught literary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ole of such courses in establishing the legitimacy of teaching new literature in universities. In their courses, modern writers adopted vernacular new literature, showed modern literary ideas, and demonstrated the legitimacy of teaching new literature. Concurrently, the literary criticism by modern writers included the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various literary forms such as new poetry and novels. This not only acknowledged the role of new literature as an art form, but also recognized its academic valu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courses turned new literature into knowledge read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refore removed theoretical barriers to integrating new literature into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Keywords:modern writers, literary theory courses, university lecture not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