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和榆林市推進共同富裕的做法經驗及對內蒙古的啟示

2024-04-25 01:06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共同富?!闭n題組
北方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共同富裕

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共同富?!闭n題組

摘? 要:浙江省是我國第一個獲批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省份,國家發改委曾印發《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一批典型經驗》,總結了浙江省推進共同富裕的典型經驗做法。陜西省榆林市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毗鄰,在資源稟賦、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且都是非常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兩地在促進民營經濟參與共同富裕進程、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等方面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值得內蒙古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萬企興萬村? ? ?強村公司? ? ?農村集體經濟? ? ?共同富裕

近年來,浙江省把縮小“三大差距”作為主攻方向,在邁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取得了很多標志性成果。陜西省榆林市是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資源優勢突出,特別是煤氣油鹽資源富集,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約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四成,民營企業總量占全市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

一、兩地推進共同富裕的做法及成效

(一)浙江省明康匯公司打造“政企村戶”現代農業共同體

浙江省海亮集團明康匯潛心打造了“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含新農人)”的現代農業命運共同體共富模式項目。2023年11月,該項目入選第五屆世界杭商大會——“杭州市首批民營企業助力共同富裕優秀案例”。企業與政府加強合作,在淳安縣啟動“百村萬畝億元”產銷共同體三年行動、區域公用品牌推廣和“共富合伙人”計劃,變“冬閑田”為增收田,促進農民增收。加強產銷合作,質量興農。針對農戶“銷售難不敢種、收益低不愿種、沒技術不會種”的發展痛點,明康匯與山區26縣部分地區簽署采購協議,提供持續穩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推進好貨出山,品牌強農,聚焦農產品品牌弱化、渠道單一、附加值低等發展難點,明康匯充分借助農博會、農民豐收節、品牌推介活動等載體,將優質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謀劃共富合伙,人才帶農。面對農村人才短缺等現實問題,明康匯謀劃“共富村”、“共富合伙人”等共富行動,通過以產定學、校企合作、專家授課、學研結合、基地實踐等理論和實訓形式,打造鄉村“新農人”隊伍,與淳安縣政府共同構筑育才留才的長效機制。

明康匯“做強現代農業共同體,推動共同富裕新實踐”項目實施以來,帶動就業7.5萬人次,每戶年均增收超1萬元,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村增色、農民增收。

(二)杭州市余杭區永安村依托強村公司打造鄉村共富新引擎

浙江省的村級集體經濟曾經是發展短板,2016年,全省近四分之一的村莊年收入不足10萬元。近年來,浙江省大膽實踐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方法,強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強村公司是按照“產權清晰、收益歸村”原則組建現代企業的統稱,從強村公司的層級看,有村莊、鄉鎮、縣、市四級;再看出資方,有單村獨資,也有多村合資,亦有村級資金入股國有公司或工商企業。鑒于村級公司后期運營難度大的情況,浙江省鼓勵強村公司采取村村聯建,或入股縣、鄉級聯合發展平臺,以便整合優勢資源、拓寬業務范圍。地處杭州西郊的余杭區永安村,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只有28.5萬元,成立強村公司后,集體經濟快速發展。2022年,永安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500萬元。余杭區目前有各類強村公司90余家,2022年營收約1.52億元,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村均660萬元,所有村都在100萬元以上。目前,永安村又從一村謀富拓展到抱團共富,與周邊村組建了新的強村公司。2019年,湖州市安吉縣開始探索通過“強村富民公司”經營村莊,縣內有個“小癮·半日村”,過去盡是村民搬遷留下的舊房,強村公司通過與知名設計師合作,讓這里變成了民宿的集聚村落,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到2023年年中,浙江省縣、鄉、村三級已建起2200多家強村公司,入股行政村達11280個。盡管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但當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仍同比增長7.5%,總收入達到760億元,其中收入3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超過15萬元的行政村占比已達85%,實現總利潤21.7億元,村均分配收益15.4萬元。根據計劃,到2025年底,全省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將超六成。

(三)榆林市廣聚合力推進“萬企興萬村”

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持續推動“萬企興萬村”、“村企共建”走深走實。榆林市民營企業以實干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子洲縣老君殿鎮南坬村的企業家崔應國,在子洲縣何家集、老君殿等鄉鎮建設了10個規?;B殖場,其中,位于何家集鎮高家塔村的應馬安8號羊場,是該鎮13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產業,現在養殖場已經實現了定期分紅。再如,榆林市返鄉創業大學生成立陜西青創聯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黨支部與73個村黨支部結對發展訂單農業,以“2+4+6”收購辦法(普通種植戶每公斤谷子收購價高于市場價2毛錢、貧困戶每公斤高于市場價4毛錢、殘疾人每公斤高于市場價6毛錢)包銷訂單農戶生產的全部谷子,為米脂縣谷子種植戶帶來直接收益2000余萬元。榆林市榮民集團董事長史貴祿從2000年起制定了針對家鄉的4個“五年幫扶規劃”。集團長年堅持產業帶動,使地處風沙草灘區的家鄉3個鄉鎮整體脫貧。目前,集團已開始實施第5個“五年幫扶規劃”,助力定邊縣白泥井等3個鄉鎮實現全面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市眾多企業密切聯動政府涉農部門和金融機構,通過直接幫扶、委托幫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先后申報“萬企興萬村”行動實驗省級項目9個、市級項目32個,有效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組織引導1024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對口幫扶全市995個脫貧村(約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一),累計新增投資23.5億元,公益捐贈1億元,打造“萬企興萬村”省級典型縣2個、省級典型項目9個、省級典型村3個、市級典型項目35個。實施“村企共建”,成立陜西省首家助力鄉村振興的商會組織--佳縣基層鄉村振興商會,實現村企共建共振。全市204個企業結對幫扶208個薄弱村,實施幫扶項目263個,投入資金4672.9萬元。

(四)王寧山村大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2017年初,榆林市除了趙家峁村以外其他鄉鎮基本還沒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市有1903個村為零收入,占全部行政村的64%。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大力推進農村“三變”等集體經濟改革。木頭峪鎮王寧山村,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人員多是老弱病殘,致大多土地撂荒或棄耕。2017年,王寧山村兩委以每畝100元的價格將全村6000畝耕地流轉到集體合作社統一管理經營。2019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礎上,推進“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將承包土地和家庭現有人口折股量化,一人一股、一份地一股,全村人口折股量化1482股、土地折股量化1395股,一并入股股份制經濟合作社;資金變股金:173戶建檔立卡戶以到戶產業扶貧資金入股酒業合作社,實現資金入股;農民變股民:農民將資源資金入股成為股民,參加合作社就業,掙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約定當年收益40%提取公積金公益金,50%按股分紅,10%用于特困戶,并且股權可按照章程約定依法轉讓。

通過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形成一條適合本村發展、又能促進農民增收的紅棗原生態循環產業鏈。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益72.7萬元,每股分紅128元,建檔立卡戶人均收入9300元,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1000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過百萬元,讓王寧山村逐步走上富裕路。2020年,榆林市村集體總收益10.1億元,907個村集體分紅2.8億元,涉及66.5萬人,村均31.2萬元、人均425元。2023年,全市消除村集體經濟“薄弱村”1345個,264個光伏扶貧電站覆蓋751個已脫貧村,關聯脫貧戶45768戶,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6587元。目前,榆林市已實現集體經營收益全覆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消除,集體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達到300多個。

二、兩地經驗對內蒙古的幾點啟示

(一)兩地推進共同富裕的經驗

1.廣泛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共同富裕進程。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浙江省、榆林市等地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除政府和農民外,還積極與國家、省有關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持續推動駐村幫扶、定點幫扶,推動“萬企興萬村”、“村企共建”走深走實,形成共同富裕協同治理合力。定點幫扶中,國家6部委、集團公司投入幫扶資金1.3億元,實施項目61個;省市縣三級定點幫扶投入2.5億元,引進資金4.94億元,實施項目1843個。揚榆協作引入企業37家,投資34.9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482人;建設幫扶車間42個,幫助銷售農產品金額3.3億元。榆林市自身組織開展“南北”互助幫扶(榆林市北六縣較南六縣經濟發達),引導各縣市區及相關企業、商會主動聯系重點幫扶村并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堅持以強化服務深化村企共建,堅持利益共享與就業幫扶融合,推廣重資本注入農業企業實現整體幫扶、整村帶動模式,構建聯責、聯利、聯心的長效發展機制,從根本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社會各界多方參與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多資源和支持。

重視發揮民營企業參與共同富裕的積極性。高質量實現共同富裕,需緊緊抓住民營經濟這個重要主體。20年以來,浙江省“八八戰略”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充分說明民營經濟在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富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浙江省在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過程中,浙商是重要的生力軍和排頭兵,涌現了“娃哈哈”等一批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層探索典型案例??梢哉f,民營經濟是浙江省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也正成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強勁引擎。榆林市1024家民營企業響應“萬企興萬村”號召,以產業振興為主攻方向,通過村企結對、就業支持、消費幫扶、公益捐贈、榆商微公益等形式,積極投資農業農村項目,推動農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2.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夯實共同富裕的底座。只有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才能真正實現農村的共同富裕。浙江省強村富民公司、共富工坊、共富星村等載體是農村集體經濟有益探索和實踐,不但全面整合了村集體資源,有效盤活了鄉村沉睡的資源、資產、資金,還強化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大大促進了村集體經濟與農戶收入“雙增”,開創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榆林市近年來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農村清產核資,厘清村內相關組織人職能,進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至全面覆蓋。通過瞄準優勢資源,推動土地集中流轉,成立股份合作社,做厚集體經濟家底,農民就業渠道越來越多,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等持續增長,開辟了“集體”與集體成員共贏的局面。集體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為農民打開共同富裕之門。

(二)對內蒙古的啟示

1.壯大農村牧區集體經濟促進農牧民走向共同富裕。內蒙古實現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廣大的農村牧區。相較城鎮居民,農牧民收入渠道單一,收入增長較慢,是全區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跨越的一道坎。浙江省、榆林市等地做強村集體經濟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鄉村產業要富民興村,關鍵在于發展壯大一批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且收益歸村的企業,這類企業利潤分享的主要對象是村級集體和農牧民。村集體經濟做強了,除了解決農牧民就業,穩定工資收入之外,還可以增加農牧民的租金、股金分紅等財產性收入,夯實農村牧區共同富裕的基礎。當前,應當大力推進強村富民集成改革,通過宅基地改革試點、閑置農房激活、股權分紅、技術支持、托管代養等方式,加強科技力量在農村牧區的推廣應用,盤活農村牧區的閑置資源資產,加快農牧業產業化,既扶植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做強,同時規范做優各項制度安排,使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在共同富裕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2.動員廣大民營企業參與建設共同富裕進程。民營企業是創造財富、做大蛋糕的重要主體,也是分配財富、分好蛋糕的重要一環,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引導民營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把積極創新、創造財富、依法納稅、增加就業作為助力共同富裕的最基本方式。通過產業興村、就業振興等手段促進發展,例如建立經濟合作組織幫助鄉村發展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村集體致富;又如根據低收入者的技能狀況,提供一些專門的工作崗位,幫助實現就業,提高收入水平;還可以對農村牧區兒童進行助學、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給與救助幫扶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促進民營經濟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要下大力氣狠抓營商環境各項政策落實,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創造良好的機制和氛圍,讓民營企業專心發展、努力創新,齊心協力做大蛋糕,為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3.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和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階段性等特點,必須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推進共同富裕。我們看到,無論是浙江省還是榆林市,農村集體經濟各地區發展迥異,他們沒有盲目從眾,而是堅持因地制宜,深挖特色特點,探尋出強村公司、“三變”改革等成功路徑。內蒙古地域廣闊,各地基礎和條件也大不相同,整體仍屬于欠發達地區,這就要求無論是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共同富裕進程,還是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創業就業,都要因時因勢因地制宜設定階段性任務,做出針對性政策設計安排,建立健全示范推廣機制,鼓勵各地先行先試、逐步推開,形成梯次推進的示范集群效應,以先行示范全面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形成促進共同富裕的階段性、標志性成果。在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中,在努力完成好“五大任務”、保障國家“五大安全”基礎上,一往無前闖新路、進中游,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呂晶,李杰.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產業[N],榆林日報, 2023-05-25.

[2]李慶海,朱海洋.強村“三板斧”[N],農民日報,2023-06-12.

(執筆:康磊)

責任編輯:張莉莉

猜你喜歡
農村集體經濟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關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監督若干問題探究
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探討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議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