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時代”下做好“微思政”的路徑探索
——基于遼寧省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

2024-04-25 04:47
遼寧高職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微時代媒介輔導員

檀 森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黨的二十大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1]“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盵2]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指出青年引導與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坝髦h者,必浚其泉源?!盵3]作為中國力量的后備軍,青年學生的成長關系著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打開,青年學生的成才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強化其思想與價值觀引領是教育的題中之義。

基于此,高校理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皹淙恕痹谟凇傲⒌隆??!傲⒌隆笔恰皹淙恕钡母九c前提,“樹人”則是“立德”的目標與追求。隨著社會發展步入新時代、移動互聯技術的飛速進步,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數據顯示,有99.8%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4]。手機除了作為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亦是休閑娛樂的重要載體。經調查,截至2022 年12 月,全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明顯,達到了網民總數的94.8%[4]。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麥克盧漢所說的“地球村”已經實現,社會進入了“微時代”[5]。

一、“微時代”下“微思政”的含義

(一)“微時代”的含義與特點

所謂“微時代”,通俗來說就是憑借各類諸如微信、微博等“微化”應用APP 為載體,信息傳播具有簡約、凝練等特點的時代?!拔r代”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大為擴寬,資訊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各類消息的獲取難度大幅降低。

“微時代”改變了傳統的情感傳遞方式與信息交流方式,人們更加傾向于利用各類新媒體或移動互聯網來感知外界、更新知識,憑借著新媒體等“微媒介”即時性好、多元程度高、交互性強、視覺性優等特點,各種復雜、冗余的信息被賦予了新生,不必再受“文長不看”的桎梏,其傳播速度、廣度都得到了提升,影響力也更大。

(二)“微思政”的內涵與特點

1.“微思政”的內涵

“微時代”需要有與之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微思政”應運而生?!拔⑺颊睘橐环N隱性教育成為學界的普遍共識。但由于研究起點和觀察視角不盡相同,對于“微思政”主要有三種具體解讀。第一種是以思政教育的理念為視角進行研究[6]。該角度下的“微思政”,是以“窮理盡微”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析精剖微”的教育,讓學生不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感等產生積極的正向引領。第二種是以思政教育的切入點為研究對象[7]。該視角下的“微思政”,將思政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小事”上,“見微知著”,以“精細入微”的方式,將德育思想即時灌輸,從而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第三種則是從教育載體的角度進行定義[8]。其認為“微思政”是通過移動網絡或是新媒體技術,在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上,開展思政教育的一種形式。

本文所研究的“微思政”,是借助網絡微媒介載體與技術,以具體而微的內容、微言大義的方式,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適應性、親和力與吸引力,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堅強的意志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

2.“微思政”的特點

“微思政”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精細化。正如前言所敘,“微思政”常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細微處入手,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這一點,與傳統思政教育的系統化特征相區別。第二,淺近化?!拔⑺颊蓖淤N近學生,與學生平等地溝通與交流,以身邊發生的事或是熱門時事為引,通過淺顯、生活化的話語,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在輕松的氛圍下進行教育。第三,“微思政”具有網絡化的特點?!拔r代”下,“微思政”教育自然是無法抽離于互聯網?!拔⑺颊币劳懈鱾€網絡新媒體平臺,利用互聯網資源,運用互聯網用語,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拔⑺颊钡娜齻€特點,使得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更為親近,溝通更為順暢,問題解決得更加及時。

二、“微時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微時代”下,手機的使用群體正呈現年輕化特點。青年學生作為“互聯網一代”,受其周圍環境的影響,對手機及網絡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在“微時代”下,大學生對手機新傳媒有較強的依賴性,使用微媒介最為活躍,這也對其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短視頻、直播等網絡新媒體憑借其豐富的內容、新穎的形式廣受青年學生歡迎,這類微媒介的創作內容也大多投其所好;但反過來,其中所含的觀點、價值等也往往會反向輸出給青年學生,影響其認知,左右其價值取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為了更直觀地進行研究,在遼寧省內選取了4所高職院校開展問卷調查,累計發放問卷933 份,回收得到有效問卷895 份,有效問卷占比95.9%。

(一)學生的價值取向與認知受到一定影響

1.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影響較大

“微時代”下,各類微媒介、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信息的爆炸。各類良莠不齊的信息鋪天蓋地,那些積極正向的信息會引人向上,反之,那些消極負面的信息則會動搖學生已形成的認知。根據調查結果,受訪學生中,有觀看短視頻、直播習慣的占了79.1%,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為各類短視頻APP、各種新聞客戶端以及微博等,分別占了43.6%、37.2%和6%??梢?,短視頻這類新媒體在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率較大,并且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休閑娛樂,還體現為資訊的獲取。但是,這些微媒介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如果不注意進行區分,學生很容易受到錯誤的引導,造成其價值取向的差異化。

新媒體的出現,拓寬了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渠道,使得各種主流觀點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傳播,給人以啟迪。但同時,這也方便了那些庸俗、消極、有害信息的傳播??梢哉f,當今的網絡儼然是不同思維、不同價值觀、不同意識形態相互碰撞的主戰場。高職學生思維活躍,模仿力強,對各類新奇事物的包容度較高;同時,一部分學生自我意識尚未完全形成,價值取向也還未完全成熟,缺乏一些理性的思考。若不加以仔細辨別,在“有心人”的鼓吹下,那些披著彩色外衣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一系列西方“普世價值”,容易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受到這部分青年學生的追捧。這些被西方美化的虛假口號、負性價值、錯誤思潮等,借助新媒體這些微媒介,易形成廣泛傳播,給學生的價值觀造成沖擊,使其對已形成的認知產生懷疑,加大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難度。舉個例子,在各個新媒體平臺上,大吹西方新自由主義、大講“人權高于主權”,甚至說出“失去家園,但獲得自由”的“公知”不在少數;同時,一些有意曲解、歪曲事實的內容也是比比皆是。如果不能透過表象看本質,受這種錯誤思想的誤導,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便會降低。

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諸如娛樂至死、消費至上、享樂主義等有害思想,在刻意的編排下,披著各類華麗外衣卷土重來[9-10]。微媒介上,充斥著大量博關注、賺流量的噱頭、炒作,有些甚至是虛假內容,通過營造出虛假的個體滿足,來傳遞錯誤價值觀。然而,其腐朽的內核無法改變,終會對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錯誤的示范作用。調查問卷顯示,15.3%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受負面信息的影響。與各種網絡創作同步興起的,還有各種“躺平”“emo”等流行語,結合各種搞笑表情包,這些元素也較受歡迎。但是,少數學生卻將其作為自己不奮斗的理由,張口“佛系”閉口“躺平”,到最后連自己都相信了,終日與娛樂相伴。

2.學生的道德意識有所弱化

其一,“微時代”里,網絡作為一個虛擬世界,其道德約束作用相對于現實世界要小得多。在這里,平時在現實生活中不會說的話可以隨便說,不會做的事也可以盡情做。其二,新媒體也改變了傳統的交往方式,盡管社交媒體突破了空間位置的限制,但相較于“面對面”的情感交流,這些微媒介可能甚至加大了人心的距離。沉湎于網絡社交,可能會導致其對現實交往的忽視。其三,在網絡中見慣了“大場面”的學生,可能對社會發生的事情見怪不怪、漠不關心。長此以往,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道德意識會慢慢弱化[11]。

(二)傳統思政教育方式需要適應時代發展

1.思政課堂需要創新講授形式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主要為被動地接受,無法選擇所學知識,影響其學習興趣及主體意識的形成,也影響了思政課主渠道育人效果的發揮。問卷顯示,42.7%的學生認為思政課存在無趣、例證陳舊等特點?!拔r代”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機會更多,對于傳統思政課堂的方式依賴性降低,他們有更多時間去主動學習,在網絡中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也就進一步導致了學生對傳統課堂無法產生興趣。

2.日常思政需要創新教育方法

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傳統的輔導員占據主導地位的說教形式,其作用已不再明顯。73.8%的受訪學生不能接受單純地擺道理?!拔r代”下,在一定程度上,師生信息不對等的局面已被打破。輔導員不再是學生信息的唯一來源,在獲取思政教育素材方面,除了已有經驗,輔導員與學生的起點可謂相同,學生也可自行去網絡查找各類豐富的信息。經驗主義、“老方法”在新時代的學生群體中的適用性并不強,輔導員需要在素材更新、載體途徑上,對日常思政教育有所創新。

三、“微時代”下做好“微思政”的探索

“微時代”下,可從用好網絡宣傳載體、豐富日常思政教育形式、創新思政課方法三個方面做好“微思政”。

(一)用好網絡教育載體,提高“微思政”教育水平

1.充分利用“微思政”宣傳教育載體

目前,高校宣傳教育平臺主要集中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而學生平時刷的短視頻等平臺,入駐較少,即便入駐了,也存在更新頻率低、內容不夠吸引人等問題,因此學生的關注度較低,熱度較小,無法很好地傳遞思政教育內容,取得的教育成效自然較少。因此,在創作內容與創作平臺上,高職院校要樂于、更應善于利用“微時代”下的潮流元素,例如在青年學生群體中所流行的新奇用語、人物形象、熱點事件等,將其融入教育內容當中,推陳出新,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新穎的形式,毫不刻意地將愛國主義等核心價值觀進行輸出,不斷提升影響力,擴大教育范圍。同時,也應把握好潮流元素的引用度,避免出現“三句一?!薄岸稒C靈”等現象。

2.持續強化正確網絡輿論引導

“微時代”下,各類信息的傳播具有即時性[12]。針對學生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可引導學生去辯證分析,啟發其觸碰到事件的核心與本質,幫助其辨別是非,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樹立其自我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從而更好地識別有害信息。同時,高校還應具備網絡監控能力,積極弘揚核心價值觀,及時發現錯誤導向并堅決刪除。

(二)充分發揮思政課程作用,拓寬“微思政”教育渠道

“微思政”應繼續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第一,提高思政課程的吸引力。要根據時代發展形式、社會變革趨勢、學生客觀需求更新講授內容,處理好課程目標、知識要點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關系,使思政課的時效性特點更為鮮明,提高學生興趣。第二,提高思政課說服力。將思政要點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果中,讓學生從身邊的變化中,樹立兩個自信,提升學生歸屬感。第三,突出生動性??衫眯旅襟w聲像結合、娓娓道來的特點,提升思政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三)施展日常思政優勢,豐富“微思政”教育形式

相較于教師而言,從人員數量上來看,輔導員是一個“微”群體;但從發揮“微思政”作用來看,輔導員的日常思政與思政課主渠道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

1.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在“微時代”下,輔導員要意識到,單純依靠“老方法”“老經驗”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強學習,不斷用新的理論武裝自己,用新的成果充實自己,才能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有理可依,言之有物。首先,要研究網絡焦點事件。對于這些事件,學生往往都比較關注,以此入手,整合各類思政資源,更容易找到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快速拉近距離,更好地進行思想引領。其次,要了解新媒體平臺上的流行趨勢。青年學生有較強的趨同性,對于流行元素,常常喜好共通。了解流行趨勢,分析其受追捧的大概原因,并在日常的思政工作中將其有機融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同感,進而提升教育效果。最后,要學習理論。通過系統的培訓,提高理論水平,掌握學生的最新特點,分享交流成功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育人的過程中做到“微言大義”“細致入微”,提升教育的針對性。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老師,輔導員本身就是一個鮮活的教材,對學生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因此,輔導員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堅定自身理想信念,真正做到有扎實的知識儲備、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仁愛之心。

2.依托好微媒介,提升思政質量

“微時代”下,輔導員的工作也應從“微”入手,用好“微”媒介,理好“微”時間,做好“微”工作。第一,要將思想引領帶入到學生碎片化時間。無論從教育的規律角度還是工作內容角度來看,輔導員不可能也沒辦法去時時刻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動態。這就要求輔導員用好學生干部,加強學生干部責任意識與擔當的能力培養,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中的問題,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即時進行解決,提高“微思政”的時效性。第二,要用好各類新媒體“微”媒介。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利用好各類新媒體,發布吸引學生的原創內容,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平等的思想交流。關注學生輿論動態,尤其是各類“表白墻”上的負面言論,及時發現,及時聯系,盡早查清原因,盡快處理解決。這既能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又能避免更大的輿情發酵。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青年成才,立德為先,要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拔⑺颊闭歉咝K颊逃ぷ黜槕獣r代發展的產物,要借助“微媒介”,用好“微方法”,做好“微思政”,不斷更新教育方式,持續落實立德樹人,“微思政”永遠在路上。

猜你喜歡
微時代媒介輔導員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微時代語境下創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考
“微時代”視閾下醫德教育的變革、創新與堅守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