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體驗式學習:初中生物教學轉型的必由之路

2024-04-25 07:34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4年8期
關鍵詞:體驗式生物植物

龔 秋

(江蘇省徐州市徐莊中學,江蘇 徐州 221122)

情境體驗式學習是指特殊情境下,以學生體驗感為主的學習方式.初中生物教學轉型,使生物課程內部結構、存在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師不再向學生機械傳輸知識,而是做學生學習的向導.在初中生物轉型過程中應用情境體驗式學習,能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滯后學習狀態,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1 情境體驗式學習的應用價值

情境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情境化的學習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獲得知識或技能,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大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知識,將課堂變成學生的生活場所,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利用問題創設情境,既能夠點燃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又可以驅動學生主動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呈現與學生學習內容相關的素材,將教材上的知識生動呈現在學生眼前,利用直觀圖片和趣味視頻引導學生學習,為他們提供學習支架,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能烘托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2 利用情境體驗式學習促進初中生物教學轉型的策略

2.1 構建生活情境,優化情境體驗式學習環境

生活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將知識與生活元素進行融合,構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環境,讓課堂具有顯著的生活化特點,使學生能在學習中認識到知識的價值[1].教師須結合教學實際情況,緊扣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設計情境,優化情境體驗式學習環境,讓學生能認識到生物知識對解決生活問題的積極作用,從而獲得內部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觀賞植物、莊稼、花朵生長過程,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分析陽光、水資源對植物生理和分布的決定性作用,理解陽光、水分作為生態因素,能對生物的生存產生重要影響.首先,教師要列舉蔬菜新鮮與否的例子,讓學生回憶自己的飲食過程,結合不同烹飪時段的蔬菜顏色變化,分析植物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狀態.教師可以出示不同的圖片,優化情境體驗式學習環境,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植物生存狀態.然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實驗,探究影響生物生存的生態環境因素.

(1)將同種的種子發芽成幼苗,挑選四棵生長情況相仿的種子備用.

(2)將花盆編上序號,將幼苗分別栽進四個花盆.

(3)按照實驗要求,分別將四個花盆置于不同的環境條件下.

(4)每天定時觀察花盆中幼苗生長情況,可以用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記錄.

(5)做好分析、記錄(連續觀察、記錄7至10天).

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驗成果,指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為觀賞植物、生長中的莊稼、花朵澆水原因,結合不同環境條件因素下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教師可以從全體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分析,不斷改進實驗方法,使他們理解光照、水對植物的生存是有影響的.最后,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要求學生自行搜集材料、回憶生活,闡述生活中影響生物生存的生態因素,使他們在生活情境體驗式學習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2 設計討論主題,營造情境體驗式學習氛圍

教師為學生設計不同的討論主題,緊扣教學核心內容,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他們在暢所欲言的同時,交換關于生物學習的意見,能打造全新的教學生態,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2].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水”和“無機鹽”兩個討論話題,分別植入現代生物科技內容,使學生的討論更具前瞻性與科技性,營造積極的情境體驗式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綠色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由“小方的煩惱(因為綠色植物枯萎而傷心)”引出課題,讓學生探討“不在土壤里生長的植物存活的可能性”話題,引發他們積極的互動,課堂逐漸熱鬧起來.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無土栽培技術”,利用現代生物科技將學生的話題討論引至生物實驗方面,并為學生播放有關實驗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熟悉無機鹽、水對綠色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將對無機鹽、水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知.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話題1:人體長時間不攝入鹽分,會發生什么變化?

話題2:植物缺少無機鹽,可能會變成什么樣?

在以上兩個話題的討論中,學生能廣泛搜索資料,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分析長時間不攝入鹽分情況下的人體變化(四肢無力、水腫、消化能力下降),懂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參考教材內容以及微課視頻內容,明白氮、磷、鉀都是植物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無機鹽,缺少以上三種無機鹽,植物可能會出現不良癥狀.

最后,教師從癥狀分析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救治方法.回歸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升華,使他們能結合“小方的煩惱”提出建議,將自己對生物問題的見解融入建議中,認同“水和無機鹽影響綠色植物的生長”這一觀點.由此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學習方式,促進生物教學轉型發展.

2.3 組織探究實驗,增加情境體驗式學習深度

實驗是探究生物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教師圍繞教學核心內容設計實驗,組織學生設計探究實驗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又能增加他們情境體驗式學習深度[3].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水中的藻類植物”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究藻類植物的形態結構,在實驗中研究藻類植物的特征,分析藻類植物對自然界和在經濟上的意義,以增加情境體驗式學習的深度.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同的藻類植物,通過詩句“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出新課,使學生能在實驗探究藻類植物特征的具體情境中產生積極性.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實驗:

(1)放大鏡下的水綿外部形態有什么特點?

(2)水綿有怎樣的觸感?

(3)水綿為什么呈現綠色?

(4)水綿的葉綠體在細胞內如何排列?

眾多問題的設計,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學生結合問題條件,運用放大鏡、顯微鏡進行觀察,能了解水綿是無器官分化,屬于比苔蘚植物還低等的植物,懂得制作臨時裝片驗證自己的想法.教師繼續通過表格來指引學生觀察其他的藻類植物,總結藻類植物的一般特性:植物體有單細胞的,也存在多細胞的情況;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繁殖后代依靠孢子.最后,教師播放有關“禁止采集和食用發菜”的宣傳視頻,引導學生從身邊存在的生物問題入手,組織學生探究實驗:

實驗1:分析衣藻或小球藻的顯微結構

實驗2:觀察海帶(褐藻)、紫菜(紅藻)等大型海藻

在實驗中,學生能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及實驗要求,制作不同的載玻片進行觀察.開闊生物學習眼界,了解到藻類植物的多樣性特征,懂得采集和食用發菜是違法行為,對環境有害,也領悟到關心愛護環境的必要性.

2.4 鼓勵解決問題,促進情境體驗式學習升華

設計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情境體驗式教學的重要過程,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目標完成學習活動,實現對知識的遷移應用目標,形成關鍵的學習能力與良好精神品質.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再現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能獲得思維啟迪,在情境中自主發現并解決生物問題,領悟所學知識,生成意義[4].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大氣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維持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生物呼吸未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明顯增多、氧氣含量下降的原因,促進情境體驗式學習升華,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首先,教師鼓勵學生分步驟完成金魚藻放氧實驗,讓學生觀察陽光下金魚藻放氣泡的過程,引出光合作用機制,讓學生進行假設,做氣體燃燒狀況的實驗,逐步推測金魚藻放出的氣體是氧氣.然后,教師指導學生搜索普利斯特利的“小白鼠與氧氣”實驗,總結小白鼠死亡的原因,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1:密閉空間內,植物能使蠟燭長時間燃著嗎?

問題2:密閉空間內,植物能提供小白鼠生存所需的氧氣嗎?

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將一盆綠植與燃著的蠟燭一同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內,讓學生觀察現象,了解植物能釋放氧氣,使蠟燭長時間不熄滅.既然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供蠟燭燃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推測,指導學生分析問題2,將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結果中的各個因素與“碳—氧平衡”建立起聯系,培養學生綜合看待問題的意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體驗光合作用在維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參考普利斯特利的三項實驗:蠟燭與小白鼠、植物與蠟燭、植物與小白鼠,研究農業生產中的光合作用,利用課余時間參觀農田,向農業科技人員請教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情況,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體驗生物知識的學習價值.

3 結束語

教師將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生活現象引入課堂中,既能優化情境體驗式學習環境,又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組織學生圍繞不同的主題進行討論,利用不同形式的實驗,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實驗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增加了情境體驗式學習的深度,有效促進生物學習升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體驗式生物植物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第12話 完美生物
哦,不怕,不怕
除法豎式的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讓快樂充盈高中地理課堂
將植物穿身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