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

2024-04-25 03:45王少榮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教材內容師生關系法治

王少榮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身道德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道德與法治意識。目前,有些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側重于應試教育,忽視學生的自由發展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教學氛圍相對沉悶。因此,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創新教學觀念,充分挖掘學生主觀能動性

受應試教育影響,有些教師一直片面地認為道德與法治是所謂的“副科”,只要進行反復的記憶背誦即可。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失去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現實教育意義。這與現行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是不符的。課程標準倡導素質教育,因此,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道德修養、法律意識以及創新思維等基本素養,及時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同時,教師還要創新教學體系,拓寬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知識面,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及時將道德與法治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單純利用教材內容進行理論知識傳授,很難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不能獲得足夠的精神震撼和情感啟發?;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頻或圖片等為學生展示真實的歷史人物及其英雄形象,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培養初中生愛國精神。

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會使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自己身邊關于環保和節約的小故事,同時讓班級其他同學進行特色點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還可以通過詩歌朗誦、環保知識競賽等實踐活動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紀念館等場所進行實地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服務、環保宣傳等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

三、營造主動學習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青春期,思想尚不成熟,所以,只有營造相對輕松、愉悅、開放的教學氛圍,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最大限度完成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知行的轉化,達到課堂教學道德觀念和法治思維內化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在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動拉近師生關系,為學生排憂解難,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明白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和民主的,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讓教學過程更有針對性。例如:在講解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自身經歷和周圍的真實事例展開討論,讓學生意識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支持,向學生傳遞平等、民主的理念,從而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形象、具體的體會。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以及教學實踐,及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夠合理運用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實現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內化,從而規范自身行為,達到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

猜你喜歡
教材內容師生關系法治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關于高職院校國學教材內容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