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金廷標《探梅圖卷》的創作視角與賞玩功能解析

2024-04-25 05:43張瑜
國畫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乾隆

張瑜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和旅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HB21-ZD009。

摘要:清代金廷標所繪《探梅圖卷》是以冬天人們紛紛前往梅村探梅、賞梅為主題的場景式卷軸畫。該圖卷雖是表達梅花主題的繪畫,但梅花在畫卷中是以遠景中的梅花樹形態穿插于畫面的巖石、峭壁、岸邊等各處景觀,畫卷表現了探梅之人置身梅林中穿梭觀賞的熱鬧場景。作為小尺寸的手卷畫在呈現形式上有著特定的觀賞功能,且這幅圖卷的服務對象是清高宗皇帝乾隆,因此無論是繪畫的創作主題還是創作視角都具有服務皇家權貴的鮮明特征?!短矫穲D卷》的畫面內容和隱藏的賞玩功能是清代休閑生活場景的圖像記錄,其中描繪的探梅活動深得清代平民百姓、文人墨客以及達官顯貴等不同階層的喜愛。

關鍵詞:《探梅圖卷》;金廷標;乾??;賞玩功能;探梅風尚

一、清代畫家金廷標與其藝術成就

金廷標是清代宮廷畫家,浙江烏程人,出身于繪畫世家,父親金泓擅長米家山水。[1]金廷標涉獵的繪畫題材領域頗為豐富,如人物、花卉、山水等,其傳世的作品有:《群嬰斗草圖》《聽泉圖》《冰戲圖》《馮婕妤擋熊圖》《羅漢圖》等,這些創作無一不展現出其高超的繪畫技藝。[2]金廷標并不是在宮廷畫院體系中培養出的畫師,而是在乾隆皇帝南巡時,呈進了《白描羅漢圖冊》,因此才得到皇帝的賞識被召進宮中供職的。[3]他的部分畫作中表現了他特殊的民間鄉土視野,這些透露著淳樸鄉俗題材的作品在迎合統治者的審美需求時,也將民間審美情趣融合其中,開創了自己的特色藝術創作視角。

《國朝院畫錄》中記載了金廷標共計80余件作品,其創作不僅贏得了乾隆皇帝的喜愛,更是受到當時畫院中其他畫家一致好評。郎世寧作為從意大利來中國交流的著名西洋畫家與金廷標合作了多幅作品,如《仿畫馬圖》一幅(另外還有姚文瀚、方琮)、為雙鶴齋合畫大畫一幅、合畫《開屏孔雀》大畫一軸(方琮、金廷標合筆補景)、合作《仿畫準噶爾貢馬圖》、合畫《天鵝》大畫一張、合作《為同樂殿畫洋猴畫》一幅、合作《為萬方安和殿畫黑猿》大畫一幅、合作《畫乾隆像》等。[4]乾隆在金廷標所繪《江村圖》中題詩:“七情畢寫皆得神,顧陸以后今幾人?!敝苯訉⑺c六朝時期的顧愷之和陸探微相比較,足以說明了他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5]

《探梅圖卷》是一幅與梅花題材相關的表現休閑生活的場景式山水畫,描繪的是人們在梅花即將盛開的時節,出門探梅、賞梅、在梅花樹下品茗娛樂的場景。圖卷的名稱雖然是“探梅”,但是畫面內容卻充滿了豐富的敘事情節,這種熱鬧的探梅與觀梅活動不僅是金廷標所描繪圖卷中的人所熱衷的,更是深受乾隆皇帝喜愛的。金廷標對梅花表現的創作視角不同于以往單一記錄梅花形態的畫家,他是以參與探梅活動的人與梅花之間的互動場景作為畫面中主要表現的內容,這反映了他對于乾隆皇帝所喜愛畫面的內容形式深諳于心,同時這幅充滿鄉野田園氣息的梅村探梅圖景也是得益于他早年在民間的生活經歷。[6]藝術創作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創作原則不斷在金廷標的繪畫創作中得到印證,豐富的創作素材、創作經歷與他來自民間的生活背景息息相關。

二、《探梅圖卷》的畫面內容與創作視角

《探梅圖卷》是金廷標被召入宮廷后為乾隆所繪的手卷畫,長卷描繪溪澗河邊梅花盛開時節,路上游客往來,訪梅、探梅、賞梅的熱鬧場景?!短矫穲D卷》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數字博物館中金廷標所繪的這幅《探梅圖卷》被稱作是《采梅圖小手卷》,首先,這個命名和手卷前的題字有所出入,“探梅圖卷”的字樣是以方形小紙塊兒的形式裝裱在手卷閉合后的卷軸側面的。其次,探梅文化屬于中國古代特有的以梅花為主題的日常休閑活動,頗受百姓、文人和達官貴人的喜愛。梅、蘭、竹、菊是文人偏愛的花中四君子,它們象征著文人墨客高尚的氣節與不流于世俗的品質。因此,以這些花卉展開的休閑娛樂活動自然也成為古代文人所追尋的生活方式。宋代詞人辛棄疾在《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中寫道:“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毙翖壖苍谠~中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無限的思念之情。古代關于梅花展開的休閑實踐活動的類型也十分豐富,如探梅、訪梅、賞梅、詠梅、畫梅等。金廷標的這幅《探梅圖卷》描繪了六組生動有趣的關于探梅畫面,畫面中以頗具市井文化的場面再現了充滿生活趣味的休閑實踐場景。

《探梅圖卷》的六組畫面,系根據畫面的內容表現與創作角度劃分,每組畫面描繪的內容都有其特定的圖像敘事內容,在圖像選擇和表達過程中凸顯了金廷標作為從民間選拔進宮廷供職的特點,畫風淳樸,場景的描繪具有濃厚的民間趣味。手卷畫的閱讀順序是從長卷的右側開始,因此,在未正式進入到畫卷之前,圖卷引首題有“香巖咫尺”,其中涵義就是在咫尺的畫卷之中感受到巖石中梅花的香氣。隨著題字結束,就進入了圖卷的第一處場景(圖1),畫面的右側有一婦女坐在轎椅上,被前后兩人抬著朝畫卷之外走去。這里筆者對這位婦女做出了兩種猜想:其一,她很可能住在這個村子中,是準備出行辦事。但這種轎椅是專門為賞景而設計的特殊交通工具,因此該女性更符合第二種情況的設定;即她也是為賞梅而來,只不過金廷標恰好記錄了她賞玩梅景之后回家的場景。筆者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是比較大的,有兩方面的原因:畫面開端便看到婦女坐轎椅回家,說明這梅景是有人喜愛和惦記的,即使在冬季寒冷的天氣,也愿意乘坐露天的轎椅觀賞,說明梅景值得觀看。再者,畫卷后續出現的幾組場景,的確是展現了美麗的梅花盛開場景與人們駐足觀賞的娛樂性圖像內容,因此與前面賞畢回家的婦女在畫面層次上形成反差,增加畫面的動態感與真實性。

隨著畫卷展開,觀賞者的視線被鎖定在第二組畫面中(圖2),畫面右下角是兩組乘坐轎椅者面對面交錯并寒暄的場景。而畫面左側是一群在梅花樹下觀賞梅花、品茗閑談的人群,他們在閑談之時,視線也看向了右下角的兩行轎椅隊伍,畫面生動且有趣。金廷標在第二組畫面中描繪的人物對象形成了兩組互動形式的場景,坐在轎椅上的兩組行人之間有互動關系,梅花樹下席地而坐的群體也存在互動關系,同時席地而坐的群體與坐轎椅的行人之間也存在著觀望的互動關系,畫卷的主題雖是“探梅”,但是基于“探梅”活動的生活場景空間的描繪與展現才是金廷標此幅創作的重點。

圖卷的第三組畫面(圖3)描繪了一個坐著轎椅欲通過林間搭建的小橋過河的人,畫面中座椅上的人物向前傾斜,兩位負重前行的抬轎椅的人身體向前傾斜,抬轎子的負重桿在畫面中呈現了一定程度的彎曲,畫家將抬轎椅在小橋上行走時的緊張感和吃力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右側橋頭岸邊的梅花與遠處河岸上的梅花通過筆墨的濃淡進行了區分,遠處的梅花枝干在整體色彩上較為淡雅,近處的梅花枝干的墨色則較深,金廷標以濃淡適宜的墨色表現區分了畫面中的遠近距離,營造了朦朧、蕭條且空曠的冬季河岸景色。

圖卷第四組畫面(圖4)描繪了河岸邊一位老者拄著拐杖和兩位童子在樹下賞梅與攀談的場景,另外在靠近圖卷的左側也有一位抱著兒童坐在轎椅上的行人。梅花樹下的老者朝著左側轎椅的方向望去,畫面中被抱著的嬰孩則望向了老者,這一老一少的視線互動也形成了圖卷中的趣味性畫面。

圖卷的第五組畫面(圖5)中描繪了高出河岸邊的一處平房前的空地上,有兩位互相攀談且眺望的行人,其中一位手指著畫卷右側的方向,似乎與旁邊的朋友在討論遠處的景色,第五組畫面和前面幾組有著明顯的區別,除了在靠近兩人的岸邊安插了梅花樹外,畫面左側都是以山石和遒勁的樹干穿插安排畫的內容,山石的顏色整體上較前面四組顏色更顯深沉,但從河岸邊留出的小路可以看到畫面左側的山石擋住的山野小路將通往下一處空間。

圖卷的第六組畫面(圖6)已經接近了整幅畫卷的尾聲,而第六組畫卷中描繪了被梅花樹包圍的山野村莊,村莊房屋整齊劃一地呈現在畫面的左下角處,“梅香深處有人家”的美好生活圖景頓時躍然紙上,第五組畫面中已經開始出現了岸邊高處的平房,這表明此處是有人居住的村莊空間,而第六組畫面直接描繪了一片祥和美好的村落空間景象,也就是說前面的熱鬧探梅與賞梅空間似乎都是畫家為突顯第六組畫面內容而特意作出的鋪墊性內容,前面幾組畫卷中都是以人與景的互動作為主要表現內容,這種反差式的圖像內容直到觀者看到第六組畫面內容時便獲得平靜且舒適的觀感體驗,金廷標為了銜接前面五組畫面在第六組畫面的右側山間小路上也描繪了欲前往梅花深處村落的行人,但是因為與山間的背景顏色有些接近,而不特別明顯。在圖卷的結尾處,清高宗乾隆題跋:“屈曲梅村有路通,行人鼻觀滿香風。欲知作者神來候,展看惜他卷易窮。壬寅仲春,御題?!边@首題詞名為《金廷標梅村小卷》,表達了乾隆皇帝對金廷標所繪梅村景象的喜愛以及對他創作視角的認可,特別是“展看惜他卷易窮”這句直接表達了對金廷標畫作太短不夠看的惋惜之情。

三、《探梅圖卷》的賞玩功能與其折射的探梅風尚

金廷標創作的《探梅圖卷》的尺寸是7cm×128cm,該尺寸屬于卷軸畫中較小規格的畫卷,這種小手卷的整體形制偏向小巧精致,方便觀賞者隨身攜帶在身邊,進行把玩觀賞。因此,《探梅圖卷》在尺寸大小上更加符合賞玩的藝術品特征。而賞玩活動本身就在于有趣味性,對《探梅圖卷》賞玩的本質其實就是對現實生活中梅花空間的喜愛,以及在梅花盛開時節探梅與觀梅后獲得的美好感受?!短矫穲D卷》作為視覺圖像產物,其創作的功能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圖卷的描繪與刻畫給觀賞者帶來可以聯想到冬天梅花盛開時所獲得的通感藝術體驗。金廷標的表現手法較為獨特,他并未以單一的梅花作為畫面中的視角,而是通過與梅花相關的各種休閑活動來細細講述人們在梅開時節出門探梅、觀梅的各種趣味性的場景,敘事性的表述與梅花遠景的刻畫滿足了觀賞者聯想梅花盛開時的場景并神游其中的快樂體驗,因此圖卷所展現的畫面內容符合引首處“香巖咫尺”題字,這種題字的審美意境也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為暗香浮動的梅香四溢,引來了人們紛紛駐足觀賞與體驗梅花盛開時帶來的快樂感受,“眾樂樂”與“美美與共”的和諧思想在觀念意識層面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探梅圖卷》中的多處場景中出現了轎椅這種兼具交通工具與坐具功能的融合產物,[7]這種坐具是為了滿足達官貴族在戶外游玩或者觀景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好的互動體驗感。在金廷標的這幅長卷中,先后出現了多組乘坐轎椅來往的行人,這表明了此處村莊中生活的村民經濟條件富足,同時這種轎椅探梅的圖像形式也可能是金廷標在生活中見到過的景象,進而通過繪畫形式語言將其表現出來。此外,手卷畫中的多組場景中的人物互動關系都較為真實生動,這種生動的人物動態和神態表達有著特殊的目的:觀賞者在觀賞手卷畫的過程中,隨著畫卷的移動與變化,視線也會不停地變化,這種觀賞感受就如同現在人們刷手機短視頻過程中獲得的真實感一樣,雖然未身臨其境,但是通過真實的場景刻畫與表現,可以使得觀賞者在觀看中體會到行走在畫面之中的感受。乾隆在觀看與賞玩這幅《探梅圖卷》時,非常喜歡,金廷標將梅村的梅花盛開場景和盤托出繪制出來,真實、淳樸、純粹。乾隆每每拿出畫卷賞玩時,都如同前往梅村的花海一樣,那無比舒暢與美好的感覺才是這卷畫卷最為迷人之處。錢鍾書在《七綴集·通感》中認為:“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盵8]這里說的通感就像觀者看到金廷標的《探梅圖卷》,可以獲得梅花盛開時梅香撲鼻的通感體驗。

結語

清代畫師金廷標所繪《探梅圖卷》的創作服務對象較為明確,即乾隆皇帝。圖卷以“探梅”為主題將梅村在梅花盛開時節,人們出行與觀賞梅花時的熱鬧場面通過幾組畫面表現出來,滿足了不方便隨時遠足觀看梅景的功能性需求。圖卷的創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講迎合了乾隆皇帝的喜好,但是畫卷中微妙且帶有民間生活空間的世俗場景兼具了文人風格與世俗文化融合的審美趣味,清新雅致的畫面內容與豐富多彩的敘事內容在畫卷的打開過程中如同播放的視覺動畫般的效果,這種融合了通感與神游其中的圖繪方式在滿足視覺觀賞的需求的同時,也讓觀賞者的內心和思緒在觀賞過程中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滿足,這也是手卷畫區別于整幅直觀場景式繪畫的重要特征所在。

參考文獻

[1][2]聶崇正,《宮廷畫家金廷標卒年及其作品》,《紫禁城》,2011年第6期。

[3]董帥,《乾隆的趣味與心事:〈乾隆皇帝宮中行樂圖〉背后隱藏的秘密》,《美育》,2021年第5期。

[4]曹天成,《郎世寧與他的中國合作者》,《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3期。

[5]聶崇正,《清代宮廷畫家雜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1期。

[6]劉吉棟、劉廣遠,《從潘諾夫斯基圖像學視角看金廷標的〈群嬰斗草圖〉》,《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3年第3期。

[7]申明倩、齊成,《紅樓夢》中的竹家具設計研究》,《林產工業》, 2021年第8期。

[8]蘇新慶,《“六根互用,感而遂通”——繪畫藝術中的通感研究》,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猜你喜歡
乾隆
論乾隆朝金川之戰的影子腔演述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6期)2019-10-12
乾隆款景泰藍花開富貴 加座獸足天球瓶
乾隆巡游
孝賢純皇后——乾隆原配死亡新解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乾隆與黃氏響聲丸
關于乾隆朝內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