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

2024-04-25 05:43劉文馬鵬洲
國畫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敦煌壁畫

劉文 馬鵬洲

摘要: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接續、創新,呈現出“新”的內容與形式。農耕圖中“僧人監農”等圖像的普遍出現,大量“收獲類”場景的描繪,折射出當時敦煌地區的“寺院經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與人們心中祈望的矛盾。人物身著“胡服”耕作的場景也是這一時期農耕圖中具有特點的圖像。吐蕃時期特殊的題材,獨特的創作背景,使得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獨具特色。

關鍵詞: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彌勒經變;農耕圖

貞元二年(786),敦煌地區進入了“吐蕃統治時代”。此期,“統治者虔奉佛教,不斷從天竺、漢地延請高僧‘入蕃講法,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保護與推動了敦煌地區佛教的發展,也為當時的佛教藝術增添了許多‘新的主題與認識”[1]。吐蕃時期,古代畫師在佛教典籍與現實生活的影響下,于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創作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色的農耕圖。本文主要以這些農耕圖為對象,圍繞其內容、形式與技法的接續、創新,“寺院經濟”的折射,以及“胡服”現象的顯現等方面,分析、探討,以期凸顯其特征。

一、農耕圖藝術的“接續、創新”

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以其豐富的內容和較為成熟的藝術技巧,成為該時期農耕圖的杰出代表。這些較為“典型”的農耕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吐蕃時期敦煌地區的社會風貌。其在內容、形式和技法上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來看,吐蕃時期敦煌壁畫中的農耕圖共有22幅,其中彌勒經變中有18幅?!澳呖叩?17、129、154、159、186、191、200、202、205、222、231、237、238、240、360、361、386窟以及榆林第25窟中的彌勒經變中,皆有繪制農耕圖?!盵2]壁畫中的這些農耕圖,或是沿襲傳統,畫在主室四壁及窟頂大幅經變畫中山水樹木分隔出的“小空間”里;或是采用“新”形式,畫在經變畫下方的“屏風畫”中,內容豐富,形式感強,情節清晰,視感較好。農耕圖開始以“屏風畫”的形式存在,這是佛教藝術進一步“世俗化”的體現。

吐蕃時期的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農耕圖的場景內容主要有挽牛耕地、撒種、鋤地、收割、麥捆、牛車待運、打場、揚場、掃場、休息、送飯、進食、僧人監農與稟報等。并且,一幅圖中少則只畫其中一個場景,多則六七個場景組合描繪,合力敘事,構成不同的“主題”。其“主題”主要表現為“牛耕圖”“耕種圖”“耕獲圖”“收獲圖”“耕種收獲圖”等幾大類。其中,“耕種收獲圖”是此期畫師“再創造”的、“新”的圖像組合形式。

“一件‘藝術品是通過對自然物體的適應和調整而產生的。[3]”此期,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場景增多,呈現出“多中心式”的布局?!岸嘀行氖健辈季值霓r耕圖,雖然一幅畫中為多組情節組合敘事,每組情節都是各自的“中心”,但又都屬于同一個整體。并且,畫師在繪制農耕圖時,“耕獲圖”“耕種收獲圖”等類別,多采用“異時同圖”的構圖方式,從而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這種布局方式將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場景,重新組合在了一幅畫面之中。如此,畫面中豐富的內容,皆統一在一個“整體”的框架之中,隨著情節的推移,人物以及周圍的環境也不斷得到轉換,從而表現出敘事的空間連續性。由此,畫面整體就會形成一種錯綜復雜的,超越自然表象的“形式結構”。故而,能夠引導觀者移動目光去注視畫面中所表現的客體。此外,農耕圖中人物、動物、農具、景物等的具體表現,不僅注重表現客觀對象的基本特征,比例適度,生動自然,無矯揉造作之感,而且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系處理和諧。在具體的描繪中,畫師多采用勾線與暈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力求塑造出具有“空間感”“立體感”與“質感”的藝術形象。

二、農耕圖中“寺戶制度”的折射

敦煌壁畫農耕圖藝術的“現實性”與“世俗性”,往往會突破宗教的樊籬,訴諸人的生活。吐蕃統治者為了維系自己的統治,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注重對敦煌寺院經濟的管制。這一社會現象在該時期的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中也得以體現。并且,農耕圖中大量“收獲”圖像的描繪,一定程度上蘊藏了人們渴求“豐收”的愿望。

莫高窟第186窟、榆林第25窟等的農耕圖中,畫出了“僧人監農與稟報”的場景?!吧吮O農與稟報”的場景中,皆畫一僧人結跏趺坐于“胡床”之上,下有二人作抱拳“胡跪”的姿態。其圖式與唐代前期反映“地主莊園經濟”的農耕圖中所畫的“監農與稟報”圖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從畫面內容來看,該圖描繪的可能是“寺戶制度”下的場景?!巴罗醭诙鼗团赊蟮卤O督地方宗教事務,當時的敦煌已有諸多寺院,大多數農民淪為奴隸或農奴,劃歸寺院的農戶也成了‘常住百姓?!盵4]并且,“寺戶也被編為若干‘團,且設‘團頭帶領從事農業生產等活動”[5]。這一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在農耕圖中也有所體現。莫高窟第186窟以及榆林第25窟的農耕圖中,“胡跪”于僧人前的稟報者,很有可能是“寺戶制度”下帶領農業生產的“團頭”形象之現實寫照。

中唐榆林第25窟表現寺院經濟的農耕圖中,在二牛耕地后畫出了婦女“持簍撒種”的情景,畫師似乎是在有意強調人們正在辛苦耕種。莫高窟第205窟西壁的農耕圖中,打場圖像為一人持連枷打場。這與莫高窟盛唐第148窟的“收獲圖”及第445窟的“耕獲圖”中所描繪的二人合作打場的形式有所不同。一人單獨打場與二人合作打場的圖像于敦煌壁畫農耕圖中并存。打場、揚場等圖像皆屬于“收獲類”場景。此期農耕圖的繪制中,“收獲類”場景似乎很受畫工的青睞,這可能與人們渴望“豐收”的心理有關。唐中央政府管轄時期百姓只繳納租調,服定期徭役;吐蕃時期,百姓則承擔著奴隸主、地主、寺院領主的重重“壓迫”和“剝削”。這一時期的敦煌,由于僧尼大量增加,勞動人口有所減少,按地征收的“地子”和按戶征收的“稅”,使得百姓的負擔加重,大大超過了唐中央政府直接管轄時期,社會矛盾空前尖銳?!叭祟惖男睦碜非罂偸勤呌凇昝?,在現實生活中暫時不能達到的‘完美,人們則將其寄托于宗教與藝術之中?!盵6]經變畫作為佛教經典的“圖解”,需要運用更多“虛幻”的景象來緩解人們眼前的痛苦,把幻想加于現實,給人們某種心理上的補償和安慰。這也許是農耕圖中出現大量“收獲圖像”的原因之一。

三、農耕圖中“胡服”現象的顯現

莫高窟第361窟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畫穿“三角形大翻領斜襟左衽束腰長袍”的耕者挽牛耕作的場面。單從服飾上來說,莫高窟第186窟等的農耕圖中,也畫出了農人穿“翻領服飾”勞作的畫面?!胺I長袍”是吐蕃族服飾的一大特點,其款式受到了粟特等民族文化的影響。吐蕃服飾的基本款式主要有三種:即“三角形大翻領斜襟左衽束腰長袍”“三角形大翻領對襟束腰長袍”“圓領直襟束腰長袍”。其中,“三角形大翻領”是吐蕃服飾最突出的特點?!啊畧A領直襟束腰長袍實際上也是一種尺寸較小的‘三角形翻領長袍。當把圓領展開時,就變成了‘小型翻領。閻立本《步輦圖》中祿東贊穿的‘圓領長袍,可能也是‘三角形翻領,只是在正式場合下把翻領扣起來了?!盵7]中唐第159窟壁畫中也出現了這種類似的現象,有學者認為,壁畫中的這一現象表現的是唐代王建《涼州行》中所描述的“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的場景。

筆者認為,農耕圖中之所以出現“胡服”現象,并不是某種單一的因素影響所形成的。其形成主要有三種可能性:其一,展現了唐代王建《涼州行》中所描述的“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的場景。壁畫中描繪的有可能是少數民族進行農業農耕的活動場面。其二,可能是長安一帶流行的服飾樣式傳到了河西以及敦煌所影響的結果。唐朝前期,中原地區“胡服”非常流行,“天寶初,貴族士庶好衣服為‘胡服,唐墓壁畫中有很多穿‘翻領胡服的人物形象?!牧餍幸灿绊懙搅怂囆g創作。唐代,中原地區的墓室壁畫、出土的各類俑以及唐三彩等中都有‘胡服的出現?!盵8]并且,敦煌初唐、盛唐壁畫中已經出現了流行于長安的“胡風”風格的服飾,其應是受到長安“風氣”影響的結果。那么,吐蕃時期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中,出現這種“胡服”現象則有可能是對前期壁畫的延續,其自然也就不足為奇。其三,有可能描繪的是臣服于吐蕃政權,為了生存,穿吐蕃服飾勞作的漢族人。敦煌曲中又記:“……州人皆服臣虜,歲時祀父祖,衣中國之服,號慟而藏之……”[9]這說明,吐蕃時期,敦煌地區的異族統治者對沙洲漢族和其他民族實施了“辮發異服”的政策。因此,此時敦煌地區的漢族也多穿吐蕃服飾。故而,在當時的農耕圖中,出現這種著“胡服”耕作的場景,是時代造就的產物。

結語

吐蕃時期,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農耕圖中出現了“新”的圖像和表現形式?!捌溜L畫”形式的農耕圖是這一時期畫師的“新創”。畫面中諸多元素的藝術表現,顯示出當時畫師較為高超的繪畫技藝。農耕圖中的內容也反映了當時的“寺戶制度”。此外,農耕圖中還出現了農人身著“胡服”耕作的畫面??傊?,吐蕃統治時期敦煌壁畫中的這些農耕圖不僅是歷史片段的縮影,而且是古代畫師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注釋

[1]易存國,《敦煌藝術美學·以壁畫為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6頁。

[2]劉文,《敦煌壁畫農耕圖研究》,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2年,第10—37頁。

[3][德]希爾德勃蘭特著,《造型藝術中的形式問題》,潘耀昌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6頁。

[4]史葦湘,《敦煌歷史與莫高窟藝術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28頁。

[5]陸離,《敦煌的吐蕃時代》,甘肅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97—299頁。

[6]蔣述卓,《宗教藝術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第143頁。

[7][法]海瑟·噶爾美,《7—11世紀吐蕃人的服飾》,臺建群譯,《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8]朱生云,《莫高窟第217窟壁畫中的唐長安因素》,載楊富學編著《漢唐長安與絲路文明》,甘肅文化出版社,2021年,第90—95頁。

[9][清]錢謙益輯,《列朝詩集81卷·乙集卷二》,清順治九年毛氏汲古閣刻本,第2035頁。

猜你喜歡
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教學設計
淺談敦煌壁畫藝術的主要類型
敦煌圖案色彩規律研究及推廣
淺析敦煌壁畫對中國特色動畫片的啟示
從反彈琵琶伎樂看敦煌壁畫人物在現代工筆人物繪畫中的借鑒
論敦煌舞對敦煌壁畫樂舞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圖像·符號·意義
淺析敦煌壁畫藝術價值體現
雜技劇《敦煌神女》中母性主題與敦煌壁畫的藝術演繹
虛擬現實技術在敦煌壁畫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