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漪教育思想的區域實踐轉化機制研究

2024-04-25 03:44卜健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案例分析

卜健

主持人語:當前,建設教育強國賦予基礎教育新的內涵。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上海市一直在系統謀劃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努力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本刊特推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專欄,該專欄由特級校長和教育專家撰寫的三篇文章組成,分別圍繞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培育人才的全球勝任力、辦好緊密型教育集團等主題進行了富有深度和創見的實踐總結和理性反思。同時,本刊歡迎一線基礎教育名家、名師繼續就基礎教育服務教育強國等主題賜稿,共話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王健,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摘 ? 要: 通過梳理于漪教育思想體系,明確知識轉化的運作機理,文章構建了以三路徑、四階段為主體的“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轉化分析框架”?;谠摽蚣?,深度分析了楊浦區8所試點學校的典型案例,并凝練出以12種結合方式為核心的于漪教育思想區域實踐轉化機制,以期為學界教育家思想實踐轉化的未來研究提供普遍策略。

關鍵詞: 于漪教育思想;知識轉化;案例分析

于漪是伴隨新中國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杰出教師和教育家,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于漪榮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獲此殊榮的唯一代表。于漪教育思想是“人民教育家”于漪長期扎根教育教學一線所建構起的一套體系龐大、內容廣博、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一直以來,學界對于漪教育思想的關注從未停歇,也相繼涌現出一大批富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著作,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基本內容進行了較好的梳理、概括與凝練,為后續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然而,僅有理論層面的研究是不夠的。如何將于漪教育思想轉化為具體實踐,真正用于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仍然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雖然已有一些初步的嘗試,但從區域層面來看,真正將于漪教育思想轉化為實踐的案例仍然比較匱乏。有鑒于此,本研究在對于漪教育思想進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于漪教育思想在區域實踐轉化上的機制與路徑,通過分析區域層面的實踐案例,為后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一、理論基礎

通過對于漪教育思想的梳理與提煉,本研究將于漪教育思想理論分為當代教師的職業使命、當代教師的學科與教學、當代教師的理念與策略三大維度,和教育觀、教師觀、學科觀、教學觀、學生觀、管理觀六大方面,簡稱“三維六觀”(見圖1)。

基于于漪教育思想理論,本研究構建出以“三維”與“六觀”為核心的于漪教育思想理論體系,即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與轉化的具體內容。

二、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轉化的機制模型構建

1.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轉化的運作機制

于漪教育思想的實踐轉化是從“思想層面”向“實踐層面”的轉化,概括而言,就是從“知”到“行”的轉化。從運作機制的角度來看,這種轉化沿著“于漪教育思想→教師教育思想→教師教育實踐”的脈絡發生,是教師從“他文化”向“自文化”再向“自實踐”轉化的過程。因此,于漪教育思想的實踐與轉化由兩個階段構成,第一是思想內化階段,第二是實踐轉化階段(見圖2)。

思想內化的實現,一方面決定于主體的內源性動力,即教師形成自我需求意識牽動學習、吸收、理解、掌握于漪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受到客觀環境的外部性激勵的影響,即外部包括政策、制度、平臺、文化等方面的導向,共同推動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內化。

實踐轉化的實現一方面來源于教師主體的內在博弈,即教師自有理性和非自有理性的博弈;另一方面來源于教育環境的變遷適應。教育環境改變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教育政策的改變,這會直接影響到運用過程中教育思想的選擇與教師實踐的理念;二是教育內容的改變,這影響教師所關注的實踐所含內容;三是社會環境的改變,這種教師群體間、教師與學校間、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思維,也會間接影響其在實踐過程中的選擇。

2.三條路徑:于漪教育思想內化的轉化模式

教師生態圈可分為三類主體:教師個體、教師群體以及其他外部組織機構。依照這一邏輯,本研究將于漪教育思想的內化過程歸納為自我轉化式、中介介入式、集體交互式三條轉化路徑。其中,自我轉化式是教育思想轉化的基本方式,也是教師知識豐富的內驅力量;中介介入式是教育思想轉化的輔助手段,也是教師成長發展的外部引領;集體交互式是教育思想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知識共享的主要手段。三者之間相互支撐、相互作用,形成轉化循環圈。

(1)自我轉化式

自我轉化式路徑具體分為三種子路徑: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方法路徑、以情境實踐為要求的踐行路徑、以價值認同為旨向的情感路徑。

①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方法路徑:教師圍繞所要內化的具體內容,通過查找相關論文、書籍、報道、專家講座、教學案例等資料,以及參加相關觀摩、交流活動,仔細閱讀,深入思考,在了解于漪教育思想相關內容的同時,結合實踐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②以情境實踐為要求的踐行路徑:教師可以圍繞所要內化的具體內容,通過教學(設計—實施—反思)、教研(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改進)和培訓(接收—參與思考—表達)這三種不同的活動形式,在實踐中多情境、多角度地運用深度學習所內化的于漪教育思想,進一步夯實和鞏固所思所學。③以價值認同為旨向的情感路徑:教師可以從最初了解、認識于漪教育思想,到進一步接受、認同于漪教育思想,直至透徹地感悟于漪教育思想的意蘊,并將其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學行動之中。

(2)中介介入式

中介介入式路徑具體分為三種子路徑:以內容共享為基礎的知識路徑、以解構重組為方式的專家路徑、以平臺搭建為途徑的三方路徑。

①以內容共享為基礎的知識路徑:教師可以通過共享學習經驗、典型案例以及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更有效地吸收于漪教育思想。②以解構重組為方式的專家路徑:專家可以結合自身的知識基礎,將宏大和具有豐富內涵的于漪教育思想體系轉化為與教師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相適配的內容,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吸收和學習,從側面促進教育思想在教師群體中內化。③以平臺搭建為途徑的三方路徑:搭建平臺不僅能夠促進教師自主學習,還能夠在學校、行政部門、專業機構三方間架構橋梁,促進于漪教育思想內化的實現。

(3)集體交互式

集體交互式路徑具體操作時分為兩條子路徑:以骨干實訓為重點的培訓路徑、以群體教研為方式的研究路徑。

①以骨干實訓為重點的培訓路徑:骨干教師的培養是影響于漪教育思想內化的重要因素,要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帶頭作用。因此,區域、學校要通過對骨干教師和干部的培訓,帶動教師群體的學習和實踐,營造良好的氛圍,更為有效地實現于漪教育思想的教師內化。②以群體教研為方式的研究路徑:通過集體學習與研討,集聚集體智慧,將教育思想轉變為具體的教育原則、方法與策略等,并在“備課—上課—聽評課—反思改進”的教研活動中不斷探討教育思想轉化與應用的路徑與操作方式,進而促進教師自覺內化為個人的教育思想與行為。

3.四重階段:教師觀念實踐轉化的進階邏輯

在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轉化的層面上,遵循個體價值體認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以“價值體驗、價值澄清、價值內化、價值引領”為教師觀念實踐轉化的四重階段。價值體驗是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初步了解于漪教育思想的階段。價值澄清是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進行梳理分析、甄別選擇,并納入已有知識結構的階段。價值體驗和價值澄清共同構成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外部篩選,旨在促進教師的價值內化——從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外部認知走向自我接受以及內部認同。在完成價值內化后,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的認同就會外顯出來,進而引領其在現實中明確教學實踐的方向,實現價值引領。

三、研究設計

1.案例來源

于漪教育思想轉化與應用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在區域全面推行之前有必要進行試點研究。在充分完成理論部分的梳理后,本研究選取楊浦區8所涵蓋幼、小、初、高的試點學校(見表1),開展于漪教育思想轉化與應用的案例與行動研究。

2.案例分析框架

教師體悟并實踐于漪教育思想理論體系的過程,由思想內化與實踐轉化兩個方面構成。在思想內化層面,包含自我轉化式、中介介入式、集體交互式三條轉化路徑;在實踐轉化層面,遵循價值體驗、價值澄清、價值內化、價值引領的四重轉化階段。

進一步來看,每一條轉化路徑在實施過程中,都將遵循教師價值觀養成的基本邏輯:價值體驗(外部認知)——價值澄清(自我認知)——價值內化(自我接受)——價值引領(指引行動),經歷“知—信—行”的步驟。

四、于漪教育思想區域轉化的案例分析

基于上文構建的“于漪教育思想實踐轉化分析框架”,從三條轉化路徑的角度出發,對8所試點校的典型案例展開分析。

1.自我轉化式

(1)價值體驗

通過自主閱讀著作、參加講座培訓、實地考察等方式,教師初步接觸和了解于漪教育思想,對其中蘊含的精神進行基本的心理建構,在頭腦中形成“初印象”,為后續的價值澄清奠定基礎。

例如:“在我就讀師范專業時,就對于漪老師那充滿激情而又樸實的教育信仰產生深深的敬佩,也讓我堅定地選擇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來到上海市楊浦區S中學,我參加了第一個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學習的是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觀”(試點校5)。

(2)價值澄清

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參與相關教研與實踐活動,深入體會于漪教育思想。在自主實踐的仔細琢磨里,在同伴之間的思維碰撞中,在對于漪理論著作的反復研讀后,教師可以加深對于漪教育思想的理解,從外部認知走向價值認同。

例如:“于漪老師曾說,教育的任務就是把學生的潛能變成發展的現實。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是學生的基本權利。思考了于漪老師的話,我逐漸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無限的可能,當我們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應該給予積極的反饋,讓他們將自己的潛能開發到最大”(試點校5);“1964年,于漪老師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教師要見書又見人,而且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但我發現,學界長久以來對教師‘下水作文的定位和教育功能的理解其實是與于漪的學生觀相悖的。經過對于漪老師教育思想的仔細體悟后,我認為,當今需要把教師的‘下水作文放在和學生作文平等的位置上”(試點校8)。

(3)價值內化

教師將自己所認同的部分與已有教育經驗建立聯系,將于漪教育思想納入自身的認知圖式中,走向價值內化。

例如:“在一次比賽集訓的演講環節中,我抽到的模擬辯題是:如何做一名‘四有好教師。通過對于漪老師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回憶,我對‘四有好教師有了更完整的認識”(試點校5);“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容易流露出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和想法。于漪老師在《讀懂教師》中寫道,教師不是放任學生自發成長的‘牧羊人,而是用人類文明使學生成人的‘養正者。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教師有義務去幫助學生,而‘下水作文就是進行隱性德育最好的工具”(試點校8)。

(4)價值引領

通過不斷實踐與反思,教師會強化對于漪教育思想的信念,并在潛移默化中將于漪教育思想升華為自身使命感。長此以往,于漪的教育理念便真正成了教師在思想和實踐上的雙重信仰和追求,實現價值引領。

例如:“從于漪教育思想的視角來看‘下水作文,其教育功能如同尚未開采的富礦,亟待開發的良田。于是,我在發掘‘下水作文價值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以觀摩、論辯、互補、生成四個連續板塊構建起了一個以教師‘下水作文與學生作文為載體的教學模型”(試點校8);“有時付出不被理解時,我也會感到有些許委屈。但在于漪老師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總是能調整心態,認識到家長與學校的共同點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只要與家長共同協商解決問題,最終一定能賦予協同育人的合力”(試點校5)。

2.中介介入式

(1)價值體驗

通過參加課例研究、專家講座、科研課題、教學實踐等活動,以及在區域或學校搭建的于漪教育思想資源平臺上學習,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產生初步認識。

例如:試點校2成立于漪教育思想轉化與應用的課題小組,開展幼兒道德啟蒙課例開發的行動研究,鼓勵教師對幼兒道德啟蒙課例的開發進行專題研討。試點校7聚焦于漪“德智融合”教育思想,研究德智融合的課例開發,鼓勵教師關注于漪老師的課堂和課例,整理案例資料,梳理于漪德智融合教學思想的內涵、要素、操作方式等,認識和理解于漪教育思想體系。

(2)價值澄清

在課例研討、專家對話、課題論證、課程開發等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及通過對資源平臺上各類案例、材料視頻等的學習,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都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并做出基于自身理解的價值判斷。

例如:試點校2組織教師,用于漪學生觀思考“怎樣對幼兒道德啟蒙”“幼兒道德啟蒙教育有哪些適宜的內容”,并應用于漪學生觀對真實課堂教學的合作設計,不斷優化行動實施方案,在行動研究中找到適合幼兒道德啟蒙的內容并進行課例開發。試點校4基于“于漪教育思想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項目化閱讀中的應用”開展研究,通過“目標→診斷→學習→制訂方案→實施→評價總結→再診斷→反饋→調整→再行動”的過程,澄清并加深教師對于漪教育思想的理解。

(3)價值內化

在科研訓練、教學改進、資源學習等多方實踐活動后,教師將個人所認同的于漪教育教學理論內化為熟悉的話語體系,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經驗與價值觀。

例如:試點校2探索在于漪學生觀指導下的道德啟蒙活動組織方法與實施路徑,組織教師撰寫幼兒道德啟蒙方案,積累課例研究并加以分析及再設計,形成了幼兒道德活動案例集以及課例集。試點校7開展“德智融合”為主題的雙向性培訓,通過德智融合的課堂文化轉型、情境化命題設計研究、德智融合自主發展的課程建設等講座活動,引導教師追求學科教學中的德智融合。

(4)價值引領

經歷價值體驗、價值澄清、價值內化三個階段后,教師在對于漪教育理論體系“內化于心”的同時“外顯于行”,并轉化為易于操作的個體實踐范式,在教育活動中自覺踐行。

例如:試點校4組織教師探索基于于漪教育思想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項目化閱讀的教學規律、理論認識與實踐操作,形成了相關語文閱讀項目的豐厚成果。試點校7的“德智融合”團隊形成了系列課題的知識交互平臺,向全區展示“德智融合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展現了教師的實踐智慧。

3.集體交互式

(1)價值體驗

區域、學校形成于漪教育思想轉化與應用的共同體,開發多種類型的于漪教育理論學習資源,豐富教師在集體中接觸于漪教育思想的機會與途徑。

例如:試點校3創新優化校本研修模式,暢通多元研修渠道,通過主題式的研修加強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學習和轉化;通過專題講座、教師讀書社團、師者聲音、實地考察、教育實踐、創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創設共研共學的校本研修氛圍,開展“教育故事”主題式校本研修課程實踐。試點校6根據于漪式校長的關鍵特質、養成路徑和提升策略,編制校長工作室研習課程方案,設計實施校長工作室研習活動,助力于漪式校長的成長。

(2)價值澄清

在經驗分享的過程中,教師圍繞于漪教育思想展開討論,并在教研活動的指導下展開后續課堂實踐。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重構于漪教育思想相關內容,對于漪教育思想產生進一步的了解和體悟。

例如:試點校1收集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管理實踐中的案例,形成具有園本特色的勞動課程、特色課程案例集以及校園文化案例集,為教師提供案例參考。試點校3樹立于漪式教師典型,加強師德先進人物及其德育事例的宣傳,營造良好德育氛圍,借助于漪教育思想提升德育實效。

(3)價值內化

區教育局、學校教研組等可在于漪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提煉具體教學策略,指導教師在開展循環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內化。

例如:試點校1基于于漪教育思想的主體框架,尋找于漪教育思想與幼兒園“自由成長、和諧相融”辦園理念的有效結合點,基于管理實踐,對于漪教育思想進行提煉、轉化和運用,梳理組織架構和實踐策略,進行“學習—實踐—反思—優化”的循環實踐。試點校3組織骨干教師團隊撰寫師德素養課程《做新時代的大先生與引路人》,并定期開展講座,將教師培訓貫穿校本研修全過程。

(4)價值引領

舉辦與于漪教育思想理論理解、實踐應用相關的比賽或活動,鼓勵教師分享自己對于漪教育思想的學習體會,將內化的知識外顯出來。

例如:基于對于漪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的全面學習,結合幼兒園管理實踐,試點校1嘗試在于漪管理觀的基礎上,建構幼兒園管理模型,提出了對于漪學校管理觀的校本理解。試點校3基于于漪教育思想體現的教學觀、教師觀,明確學校師德師風、師能育才等的目標理念,形成行動方案,開發“學以塑德”“議以啟思”“寫以內化”“行以提能”等模塊,構建了具有序列性的“教育故事”主題式校本研修課程框架,讓于漪的教育思想深入每一位教師心中,凝結成引領教師前行的矢志不渝的價值觀。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Yu Yis

Education Thought:A Typical Case Analysis Based on 8 Experimental Schools in Yangpu District

BU Jian

(Shanghai Yangpu Educational Party Committee,Shanghai,200093)

Abstract: By sorting out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Yu Yis education thought,and clarifying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has constructed“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Yu Yis education thought” with three paths and four stages as the main part. Based on this framework,an in-depth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typical cases in 8 experimental schools in Yangpu District,and a regional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Yu Yis education thought was concisely summarized with 12 combination methods as the core,in order to provide general strategi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academia.

Key words: Yu Yis education thought,knowledge transformation,case analysis

猜你喜歡
案例分析
中學數學中的解題教學及案例分析
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整理心情 重拾自信
高校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案例分析
“互聯網+”下的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分析
科技勞動視角下的超額剩余價值來源探析
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模式研究
父親缺失案例分析
冷庫建筑火災特點及調查方法研究
利用數據流進行電控故障診斷的案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