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優質教育生態圈的集團化辦學實踐探索

2024-04-25 03:44壽俊梅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基礎教育

壽俊梅

摘 ? 要: 在促進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一種頗受關注并廣泛運用的模式。盡管經歷了20年左右的實踐,但集團化辦學依然存在機制不全、活力不足、運行不暢等問題。上海市新普陀教育集團以現代教育治理理念為引領,以統籌教育資源、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理念,秉持教育“共同體”和“生態圈”意識,提出并踐行“基礎管理常態化、校區管理自主化、項目創建特色化”,以及“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教學共研、師資共育”的發展模式,創新集團化辦學的思維范式和運行路徑,打造了內生型、緊密型辦學集團,促進了集團各校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集團化辦學;基礎教育;優質教育生態圈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公平而有質量的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時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導向。近年來,在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引入集團化辦學的理念,在基礎教育公立學校中組建教育集團,通過名校幫扶實現學校改進,逐漸成為一種各地普遍流行的學校變革發展方式。特別是隨著區域教育治理理念的提出和《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出臺,教育集團化辦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認可。集團化辦學主要是指在基礎教育領域出現的以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一個或若干個優質學校為帶動者,聯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成員,通過優勢互補或以強帶弱的方式,以契約為紐帶建立起的學校組織形態。1 隨著集團化辦學的廣泛實踐,對于這一獨特教育組織樣態的研究也逐漸豐富。整體上看,針對集團化辦學的已有研究主要圍繞兩個領域開展:其一,是集團化辦學的理論審視。這些研究主要圍繞集團化辦學的價值、模式等開展,例如,有研究者指出集團化辦學有助于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對義務教育質量提升有顯著正向影響。2 集團化辦學的主要形態包括名校加薄弱學校、名校加新建學校、名校加民辦學校等模式。有研究者指出,集團化辦學的核心價值在于優化教育治理體系,現代教育治理理念是集團化辦學的重要價值遵循。3 其二,是集團化辦學的實踐反思。主要的成果體現在集團化辦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變革之道上。例如,研究者普遍認為,當前集團化辦學存在認知模糊、權責不明、機制不全、活力不足、模式同質以及雙方地位不對等、實踐樣態不豐富、文化融合不足等問題。1 集團化辦學要發揮價值,首先要建立共同體思維,其次要超越“單一中心論”,倡導中心校和成員校的平等合作關系,特別是要提高集團加盟校自主辦學能力2;要建構共同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動。其中,對于集團共同文化的建構是提升集團化辦學效能最受關注的命題,通過文化認同、文化整合、文化融合和文化共生推進集團化辦學的文化治理轉型3,是優化集團化辦學模式的題中之義。

整體而言,盡管目前關于集團化辦學的研究和實踐已經比較豐富,但是現有的研究體系中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對集團化辦學整體理論的反思和問題的審視主要來自教育理論工作者,往往缺少學校辦學實踐的支撐;對學校個性化的集團化辦學的實踐呈現又往往陷入辦學經驗的簡單總結,缺少理性的思考。這些問題導致集團化辦學在研究過程中出現比較明顯的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現象,這也是導致集團化辦學經歷多年探索但依然存在諸多障礙的重要原因。上海市普陀區新普陀教育集團自2019年5月24日成立以來,一直秉持以現代教育治理理念為引領,統籌教育資源,以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理念,針對集團化辦學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通過“三化四共”系統性運行體系的建構,打造了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優質教育生態圈,探索形成了一條既具有集團特色又具有輻射價值的新時代小學教育集團發展之道。本文以新普陀教育集團的實踐為基礎,從理論與實踐融合的視角進一步剖析集團化辦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探索指向優質教育生態圈的集團化辦學實踐之道。

一、教育集團化辦學中的關鍵問題審視

盡管實踐領域對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探索已經大致經歷20年,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特別是薄弱學校改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整體上看,教育集團化辦學在實踐中依然存在諸多普遍性問題,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核心校和成員校如何良好契合以形成集團發展的內生動力?4 集團化辦學發展的核心動力主要是優質資源校際共享,這種共享要建立在核心校和成員校良好的制度共建、文化共融、師資共育、課程共享之上,但是目前核心校和成員校的內在融合性往往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集團化辦學核心動力的生成與發揮。

1.核心校主動幫扶的積極性不足,方法不豐富

從集團化辦學核心校的角度看,盡管目前集團化辦學的模式和具體運行體系在不斷創新,但是總體上看,政府主導依然是集團化辦學的首要模式。在政府的協調組織下,由辦學質量較好的學校牽頭組建辦學集團。很多時候,集團的各校并非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認知組合在一起,而是政府主導下“被動”在一起。一些核心校作為辦學經驗的輸出方,往往缺乏幫扶的動力,滿足于課程、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零散經驗輸出,既忽視集團化辦學整體的制度設計和運行機制建構,也忽視成員校自身辦學特色的維持和參與動力的激發,這容易導致集團化辦學流于表象。

2.成員校參與合作的地位不對等,獲得感不強

從集團化辦學的成員???,由于自身辦學水平有差異,在集團化辦學發展的過程中,成員校由于與核心校之間存在著規模、生源、辦學質量等差異,所以,難以在集團化辦學中真正發揮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會在盲目地學習核心校的經驗中迷失自我,從而在踐行核心校經驗過程中滋生“水土不服”現象。同時,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對等,成員校的師生在融入集團文化,特別是對核心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的內在認同上容易產生問題,集團成員校的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低、多元行動群體之間關系緊張等問題普遍存在。

上述問題根本的原因在于宏觀的教育優質均衡政策理想與微觀的學校具體本位利益之間的矛盾。由于缺少整體的制度設計和運行體系建構,集團成員校容易缺少“共同體”意識和文化層面的價值認同,導致集團化辦學這一強制性、大規模、突發性的校際制度整合,常常會引發個體學校的不適。由此,著眼優質教育生態圈的打造,運用發展“共同體”意識和現代教育治理思維,通過整體性的運行機制建設,在發揮核心校引領價值的同時,著力激發集團化辦學中成員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形成集團辦學凝聚力的同時,保持成員校的辦學特色,助推教育集團高質、高效地完成從單所學校到學校集群的制度轉型,實現集團各學校的內生性成長,是當前集團化辦學建設與發展中必須著力破解的關鍵問題。

二、指向優質教育生態圈的集團化辦學實踐路徑

從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建設和運行看,政府主導、名校引領和質量提升是指向優質均衡的名校集團化辦學的主要特征。1 然而在實踐中,要真正發揮名校的引領和集團化辦學的質量提升價值,顯然就需要根據集團化辦學的實際情況進行運行體系的個性化設計,以此來打破集團化辦學中可能蘊含的各校之間身份地位的不對等問題,激發核心校和成員校的積極性,打造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體”,實現集團化辦學的內生性成長。

新普陀教育集團是一所由普陀區教育局倡導成立的公辦小學教育集團。集團由5所學校組成:新普陀小學、新普陀小學東校、樹德小學、真光小學、新普陀小學西校。集團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壁壘,形成了橫跨長征、真如、桃浦鎮的校際聯合辦學共同體。新普陀教育集團成員有內生型與外聯型兩個類型,由“一校一體”轉變為“多校一體”辦學格局。集團總校既要面對因自身體量擴容帶來的優質教育資源稀釋的問題,又要與伙伴學校之間形成緊密型辦學格局,這就需要改變以往局部、靜態、分割的思維方式,確立整體、多元、開放和動態的現代學校治理理念,使辦學更具文化向心力。集團成立后,學校首先制訂《揚特色共育, 創優質共進》集團化建設方案,以“標準引領、規范管理、合作共享、優質發展”為基本理念,堅持“融通、融合、融智”的工作策略,以項目為引領,努力實現集團辦學水平整體提升、辦學質量同步提高。以此理念為基礎,著眼集團化辦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團創造性地提出和踐行“三化四共”的運行機制,實現了集團發展從“外引型、松散型”到“內生型、緊密型”的轉換。

1.打造“三化”為標志的集團化辦學思維范式

集團化辦學是教育體制機制變革的一種形式,促進了學校組織之間穩定的合作關系和相互支持的生態體系的形成2,共享發展是集團化辦學應有的理念。3 從這個意義上說,集團化辦學的核心價值并不在于不同辦學主體的物理性整合和“捆綁”,而是要形成一種具有一致目標和價值的發展“共同體”。破除傳統集團化辦學中“核心校主動幫扶的積極性不足,方法不豐富”“成員校參與合作的地位不對等,獲得感不強”的現實問題,打造優質教育生態圈,首先需要對集團化辦學認知和思維方式進行轉變,即要形成與這一新型辦學模式相匹配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對此,新普陀教育集團提出“三化”的集團化辦學理念,即基礎管理常態化、校區管理自主化、項目創建特色化,形成集團化辦學的整體思維范式,凸顯“共同體”意識,建構了緊密型組織。

(1)“探索基礎管理常態化的結構”,即發展方式從管理走向治理

學校由原來獨立的單體學校轉變為具有集團屬性的共同體學校,形成組團發展的集中優勢。在著眼于集團內教育優質發展的同時,重在系統織網。集團著力于各校區“條塊呼應”,各成員校之間“點線同頻”,積極探索多校區運行模式的建構、管理標準的孵化、問題改進的調控等重點領域的互聯互通,促進集團基礎管理工作從規范走向內核,使制度的外在約束變為內在自覺,實現治理結構的突破和優化,提升整體辦學質量。

(2)“發揮校區管理自主化的力量”,即合作形態從單邊走向共享

集團化辦學打破了學校教育的圍墻,使教育資源充分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合作過程中,尊重集團內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和特色,堅持“和而不同”的價值追求,力求形成課程先導、研究先行、項目先達等多形態的發展,推動學校之間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

(3)“建設項目創建特色化的機制”,即發展理念從輸血走向造血

集團注重五??蒲辛α康恼?,在多元智慧的分享、多樣思維的激蕩中致力于“小學生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的設計與研究”。各校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吸納智慧、深化思維、拓寬視野,以“骨干領銜、聯合發展、輻射帶動,項目引領”為導向,撰寫《小學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的方案》,并結合研究重點,選擇“我與自己、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中的一個領域進行活動設計,開展低年級主題式綜合活動的校本化實施,推進領銜人和參與教師在項目研究和實踐中的交流與成長。

2.探索“四共”為載體的集團化辦學運行體系

不論采用怎樣的具體建設和運行方式,集團化辦學的共同特點都是通過組織重構和資源重組,輸出名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優秀文化和優良師資,帶動成員學校共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和而不同、特色發展”原則1,在輻射核心校辦學經驗的同時,保持成員校原有的特色,形成共同發展、共建共享共贏的集團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保障集團化辦學的內生力源,促進集團化辦學可持續發展?;谶@樣的認識,新普陀教育集團提出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教學共研、師資共育的“四共”模式,包括建構集團化辦學的運行方式,打造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同發展的高質量教育生態圈。

(1)以文化共融凝練集團化辦學的核心價值

學校文化是學校的精神內涵,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學校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為學校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學校特色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2 文化不僅塑造了學校的個性,也具有重要的動力、約束、激勵價值。但是對于集團化辦學而言,每一所學校原有的文化可能會成為集團化辦學的認知障礙,由此,實現基于共同文化和價值觀建構的集團文化治理是集團化辦學走向“共生”的前提。這意味著,集團化辦學的核心不僅僅是成員校在課程、教學、師資等領域的共建共享,其首要前提是共同文化的建構。從某種意義上說,集團化辦學的過程,首先應該表現在不同學校經過交流、彼此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等方式,擴大文化共識,趨向于形成共同文化和價值認知的過程。因此,要改變各校的零散狀態,形成集團化辦學的共同體,文化的重塑是首要工作。我們以挖掘和弘揚 “新時代普陀教育精神”為基點,各校共同醞釀,以“目標驅動、學習互動、發展聯動”為路徑,凝聚傳遞“普適、大氣、守正、卓越”的精神力量,進一步統一思想價值,形成“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良好氛圍,促進集團化辦學“起好步、快起步、不停步”。

(2)以制度共建優化集團化辦學的運行機制

制度既是學校文化、辦學理念、教育哲學等的體現,也是深化學校辦學理念,提升教育、管理質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徑。3 從組織樣態上看,集團化辦學打破了各學校原有的相對獨立狀態,使之成為一個具有共同目標和價值的新型組織,這種改變不僅是組織形態的擴大,也意味著諸多新的發展命題、發展思路和實踐路徑,這些工作的推進顯然需要相應的制度建構作為約束和保障。由此,制度設計在教育集團發展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甚至首要的作用。4 著眼優質教育生態圈的打造,新普陀教育集團從制度建設入手,通過制度共建優化集團化辦學的運行機制。在具體的實踐中,集團制定了共同章程,成立了集團聯絡中心、項目研發中心、隊伍研訓中心、資源保障中心,每學年制訂集團工作計劃,明晰重點工作,制定“民主決策”“教科研訓”“教師流動”等多個層面的制度,使集團內部的“管”有章可循,“行”有制可依,形成了“齊管共謀”的組織體系,提升了集團治理效能。目前學校有近50位教師參與跨校授課,4所區級高級指導教師工作室(數學、英語、少先隊)在集團內發揮作用。

(3)以教學共研提升集團化辦學的教學質量

集團化辦學最原始、最核心的價值導向是: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整體抬升教育的“底部”,打造“公平而有質量”的優質教育體系。不論集團化辦學采用怎樣的模式,這一核心價值不能改變,這與新普陀教育集團“打造優質教育生態圈”的價值追求是一致的。學校的辦學質量往往由教學質量決定,因此,要將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為集團化辦學的核心工作。新普陀教育集團聚焦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性問題,以綠色指標為引領,著力探索可借鑒共享的優質教學方式。首先,基于課標和文本,保持教學“五環節”的一致性,提升各校教學的規范性;其次,基于現狀和規律,開展精準分析“學習起點”的作業設計,以作業改革落實“五項管理”和“雙減”要求,撬動教學的整體優化;最后,基于差異和需求,探索多樣的個別化教學和紙筆測試。開展貫通學習過程與學業成果的全評價模式,打造集團內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近年來,集團圍繞“單元視域下的作業設計、素養導向下的學習任務設計、技術賦能學習方式的變革、基于課堂觀測的教學評一致性”等主題開展區級教學交流活動15場。

(4)以師資共育促進集團化辦學的內涵發展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也是實現集團化辦學價值、提升集團各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核心元素。從本質上看,集團化辦學致力于把教育公平的政策價值轉化為具體行動,師資資源共享模式就是這種具體行動的體現。1 因此,以多維度的路徑設計和實施,推動集團化辦學師資共育,是實現集團化辦學內涵發展和品質提升的題中之義。新普陀教育集團注重發揮“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優勢,圍繞以下三個層面打造優質教師共育體系:第一,共享研修資源,搭建學習平臺——各教研組對所有教師開放研修活動,引導新教師在“臨床觀摩中”把握基本要素;第二,實戰演練指導,助力連環跟進——通過每學期開展4次精細化備課,實施遞進式課堂指導,推進見習教師教學設計能力、課堂實踐能力提升;第三,反思梳理改進,提供診斷處方——以指導經驗分享與問題診斷為內容,開展針對性交流,推動見習教師教學行為持續改進。在普陀區第六輪教師專業發展團隊評審中,集團培育了區級高級指導教師8位、區教學能手17位、區教壇新秀18位,集團辦學師資品質穩步提升。

三、著眼未來的教育集團發展反思

自約翰·杜威和唐納德·舍恩提出“反思性實踐”的理念以來,實踐反思逐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通用方式。對于集團化辦學而言,運用實踐反思的方式分析其實踐成效,能夠進一步明確集團化辦學未來改革發展的方向。新普陀教育集團在“三化四共”的集團化辦學運行體系下,不僅成功建構了內生型、緊密型的發展體系,而且實現了集團的快速優質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維度:其一,“管”與“理”并舉,形成高效運作機制;其二,“總”與“分”互聯,提升集團辦學品質。

集團化辦學作為一種具有中國本土教育改革氣質和色彩的教育現代化發展路徑,在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話語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它在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帶動成員學校協同發展、豐富集團學校文化內涵、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等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集團化辦學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從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模式、體制機制等方面綜合考慮與系統優化。著眼未來,教育集團化要更清晰地樹立“打造優質教育生態圈”的理念,并在以下維度進行持續探索和建構。

首先,要繼續整合多方力量,構筑協同教育生態體系。這既包括整合各集團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資源、教科研實力等,實現優勢資源的共享與互補,也包括與政府、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家庭、社會各界等深度合作,匯聚更多專業力量和學科優勢。通過建立協同機制,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以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

其次,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雙向融通推動集團發展。促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深度互動、雙向融通,是提高集團化辦學質量和效益的關鍵。一方面,需要緊密關注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及時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集團的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應積極將理論轉化為集團創新實踐成果,通過實踐也可以進一步檢驗理論的可行性,促使理論不斷演進和優化。這種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有助于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形成更為靈活、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而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

最后,要注重創新與適應,滿足現代教育發展需求。在新時代的教育體系下,創新與適應尤為重要。在集團化辦學的實踐中,既要關注教育的傳統價值和功能,也要關注教育的現代發展和變革,通過在教育模式、課程體系、評價體系、師資建設、技術應用等方面不斷尋求創新,并適時動態調整集團化辦學的方向和策略,以確保集團化辦學能夠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靈活變通的特質,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與期待。同時,也需要從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模式、體制機制等方面綜合考慮與系統優化。對于集團化辦學的關鍵領域,如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學校文化融合與發展、師資隊伍建設與培訓等,需要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的深度互動、雙向融通,為集團化辦學的有效運行和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路徑體系的健全,提供更加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

Exploring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Ecosyste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Group

— Taking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Education Group as an Example

SHOU Junmei

(Eastern Campus of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School,Shanghai,200333)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fair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hool management by education groups is a model that attract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nd is widely used. Although it has been in existence for about 20 year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is model such as incomplete mechanism,insufficient vitality and poor operation in the general sense. Shanghai New Putuo Primary Education Group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modern education governance,practices the idea of coordinating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ducation,and raises the awareness of education “community” and“ecosystem”. It also proposes and implements“regular basic management,independent campus management,and unique project creation”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cultural integration, co-construction in the system,co-research in teaching,and co-training of teaching staff”, innovates the thinking paradigm and operation path of group education,creates a compact education group capable of endogenous growth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ach school within the group.

Key words: education group,basic education,high-quality education ecosystem

猜你喜歡
集團化辦學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影響因素與發展對策
公辦中小學辦學體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職教集團實現中高職銜接貫通模式
鐵嶺市高職院校物流專業集團化辦學的對策研究
河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躍升的校企合作癥結及其破解
高等師范??茖W校兒童水墨畫課程教材研發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