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WOT分析的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對策

2024-04-25 08:19劉征漆愛榮盧曉東徐鴻飛陳秉鈞零美萍韋超恩陳園園林原有黃偉
廣西糖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特色產業SWOT分析發展策略

劉征 漆愛榮 盧曉東 徐鴻飛 陳秉鈞 零美萍 韋超恩 陳園園 林原有 黃偉

摘要: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文章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利用SWOT分析法對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詳細分析,結果表明,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具備自然、區位和市場優勢,存在基礎較薄弱、融合程度不夠高和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不夠強等劣勢,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重大戰略交匯疊加和頂層設計不斷加強的機遇下,仍面臨國內外競爭壓力增大、資源要素制約日益突出和綠色低碳發展壓力日趨上升的挑戰。建議以“土、特、產”引領對接市場需求開發鄉土資源,突出地域特色體現當地元素,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以“人、財、技”支撐對接人才培育夯實產業發展后勁,通過幫扶政策強化項目資金支撐,完善科技服務確保全鏈技術保障;以“高、質、量”推進高水平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優化,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取得質的提升,獲得量的合理增長,最終促進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脫貧地區;特色產業;SWOT分析;發展策略;廣西

中圖分類號:F832.31;F327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20X(2024)01-0051-05

0 引言

廣西脫貧地區涉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任務縣(市、區)共106個,其中54個縣(市、區)為脫貧縣。近年來,廣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優勢,構建“10+3+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做強糧油、糖料蔗、蔬菜、水果、蠶桑、茶葉、中藥材、畜牧、漁業和林業十大特色產業集群,做優現代種業、農業裝備和數字農業三大現代農業支撐產業,做精蠶絲綢、柑橘、芒果、火龍果、柿子、荔枝、香蕉、六堡茶、茉莉花茶、羅漢果、桂系豬、水牛奶、三黃雞、蜂蜜、牡蠣、金鯧魚和飼料工業等亮點特色產業。其中,脫貧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程度已在廣西平均水平以上,全區脫貧戶特色產業覆蓋率在95.0%以上,90.0%以上脫貧戶享受1項以上的產業幫扶措施。但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仍存在基礎較薄弱、融合程度不夠高及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不夠強等問題,尚未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過程存在不少困難,因此,脫貧人口經營性收入仍具有很大挖掘空間。SWOT分析法是用以確定企業自身競爭優勢(S)、劣勢(W)、機會(O)和威脅(T),從而將企業的發展戰略與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1]。近年來,不少學者以SWOT分析法分析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為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成功范例[2-4]。文章通過數據調度、實地調研和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得2022—2023年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成效、現狀和問題等資料,運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其優勢和劣勢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為促進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取得的成效

1.1 特色農業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來,廣西先后出臺了《廣西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十四五”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政策,指導54個脫貧縣編制印發“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每個脫貧縣(市、區)集聚資源要素重點打造1~3個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形成了“縣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業和戶有增收致富產業”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1.2 平臺載體發展迅速

廣西引導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推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園區化、集聚化發展。截至2023年底,廣西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7個、農業現代示范區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產業強鎮55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6個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8個,其中落實在脫貧縣(市、區)的園區約占40.0%;廣西已累計創建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650個、縣(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873個、鄉(鎮)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3404個、村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點15015個[5],實現了縣縣有示范區、鄉鄉有示范園和村村有示范點,其中脫貧縣(市、區)建成的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占總量的52.3%。

1.3 消費幫扶成效顯著

按照打造一個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和富裕一方農民的思路,截至2022年廣西已累計認定桂字號農業品牌411個[6],其中54個脫貧縣(市、區)認定239個,占比47.5%,基本實現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協同發展;舉辦桂字號農產品產銷對接、桂字號特色產品全國巡展和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等展示展銷活動,每年帶動脫貧地區銷售農產品超過100億元。

2 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狀況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自然條件良好

廣西大部分地區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部地區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光、熱、水資源和配比均較好, 土壤富硒連片集中、面積大且易開發, 是全國少有的宜農、宜林、宜牧和宜漁綜合發展區和四季宜耕區, 十分有利于現代特色農業生產開發[7]。廣西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天然富硒土壤區,現已查明富硒土壤面積達660 hm2,富硒產業產值達106億元[8];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和食糖產量在全國的占比已連續18年達60%左右,是國家食糖供給安全的主屏障;2022年,廣西園林水果產量在全國率先突破3000.00萬t、蠶繭產量44.37萬t,分別連續5和18年保持排名全國第一;家禽出欄量、蔬菜產量、海水產品產量、水產品總產量、肉類總產量、肉豬出欄數量和茶葉產量等均排在全國前10位[9]。

2.1.2 區位條件優勢

廣西位于我國大陸沿海地區的西南端,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是全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中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是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作為華南經濟圈與西南經濟圈結合部,在我國經濟發展整體格局中發揮連西接東、承南接北的戰略樞紐作用[10]。便捷的區位交通條件,為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產品進入粵港澳等國內市場及走向東南亞市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1.3 市場優勢

廣西秋冬茄果類蔬菜、塊莖類蔬菜和柑橘類水果等農產品在春節前后上市,可彌補春節期間的市場空缺;瓜類作物利用廣西冬季溫暖氣候提早栽培,可趕在海南瓜類作物采收結束而長江流域瓜類作物未上市的空檔期提早上市,填補市場空缺;廣西擁有豐富的高海拔梯田耕地資源,適宜種植不耐熱的蔬菜品種,可占據平原地帶夏季無法種植此類蔬菜的市場空檔;廣西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打造的荔浦芋、百色番茄和博白蕹菜等全國馳名秋冬蔬菜,在“三北”(華北、東北和西北)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和長三角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尤其是冬季蔬菜水果在北方市場占據重要地位[11]。

2.2 劣勢分析

2.2.1 產業發展基礎較薄弱

廣西耕地整體上比較分散,尤其54個脫貧縣(市、區)大多是石漠化片區,自然條件差,缺水缺地,自然災害易發,發展產業條件差,農田水利、交通、物流、倉儲、供電和網絡等基礎設施配套滯后,群眾居住分散,集中連片產業開發難度大,機械化生產難度較大[12];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僅占耕地面積的50.0%左右,有效灌溉面積和宜機作業高標準農田占比較低,一半以上耕地尚未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13];2.04萬個自然村(屯)的2.13萬km道路尚未硬化??梢?,廣西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較薄弱。

2.2.2 產業發展融合程度不夠高

廣西特色產業一二三產鏈條短、附加值偏低,農產品普遍以鮮活或初級加工產品為主,深加工不多,農業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單一、項目同質性強,農業經營主體產業間的協作水平不高;農戶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增值收益小,農戶參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和積極性不高[14];農產品品牌整體打造、包裝設計和宣傳營銷等未能滿足消費需求,很多有特色的農產品還停存在有產品、無品牌的狀態;農文旅融合的潛能尚未充分挖掘,優勢尚未充分發揮??梢?,廣西產業融合發展存在問題較多,產業發展融合程度不夠高。

2.2.3 經營主體聯農帶農作用不夠強

由表1可知,廣西脫貧地區僅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9家,排在全國第22位,數量偏少且規模偏??;54個脫貧縣(市、區)僅有8家國家級、172家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僅分別占全區的16.3%和39.6%;全區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6.23萬個,其中54個脫貧縣(市、區)有3.27萬個,占全區總數的52.5%;全區累計培育家庭農場11.99萬家,其中,54個脫貧縣有5.11萬家,占全區總數的42.6%;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不夠緊密,一些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夠健全,聯農帶農效果不佳[15]??梢?,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組織體系發展較滯后。

2.3 機遇分析

2.3.1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產業發展環境優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在此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已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為脫貧地區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出臺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政策,共同推動形成產業點線面結合及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推動脫貧地區產業向標準化、規?;彤a業化發展。

2.3.2 重大戰略交匯疊加,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和左右江革命老區等國家戰略成效顯著,為廣西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充分利用2個市場2種資源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也為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在引進項目、爭取資金、補齊短板和轉型升級等方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3.3 頂層設計不斷加強,產業發展導向明確

特色產業作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國家和廣西均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強化標準引領、創新驅動和科技支撐,充分利用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廣西區黨委、政府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產業振興,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強區,打造全國重要農產品保供優供基地,為推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2.4 挑戰分析

2.4.1 國內外競爭壓力增大

廣西農產品生產成本高于東南亞地區,全方位開放合作降低了貿易門檻,國外農產品進口增加,致使本地農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加大。隨著我國不斷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發展格局,國際雙邊、多邊貿易合作區和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數量快速增加,國際市場波動性和風險性傳播到廣西市場將更廣泛、充分和直接,對廣西市場穩定和產業安全造成了威脅。同時,國內其他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迅速,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如近年來羅漢果價格較高,湖南、貴州和江西等周邊省份地區也大量種植,且有趕超廣西羅漢果種植面積的勢頭。

2.4.2 資源要素制約日益突出

近十年來,廣西縣域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且總體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縣域耕地壓力指數異常[16]。廣西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表明,廣西2021年有耕地面積330.73萬hm2,比第二次調查結果減少112.27萬hm2,減幅達25.3%[17];廣西為保障糧食供給和國家食糖安全,已劃定112.07萬hm2糧食功能區和76.67萬hm2糖料蔗保護區[18],必然要壓縮其他產業的用地空間。同時,受農村勞動力兼業化和老齡化的雙重影響,土地和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升,已嚴重制約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4.3 綠色低碳發展壓力日趨上升

脫貧地區科技支撐能力較弱,化肥、農藥和獸藥等投入品過量低效使用,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比例不高,以及農業內外源污染相互疊加等帶來的負效應日益凸顯;國家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特色產業減排固碳、綠色發展面臨技術研發、試點探索和協同創新等新任務的壓力。

3 促進廣西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以“土、特、產”引領特色產業發展

3.1.1 在“土”上下功夫,對接市場需求,開發鄉土資源

依托廣西本土少數民族文化和喀斯特地貌自然風光,開發廣西特色名特優農產品;分析新的市場環境和新的技術條件,運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注重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和農村生態新價值,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和休閑觀光等適應現代消費需求且具有鄉土味道的特色產業。

3.1.2 在“特”上下功夫,突出地域特色,體現當地元素

特色在于人無我有靠品種取勝、人有我優靠品質爭先、人優我精靠品牌出彩;發展特色產業既要因地制宜體現地域特點和當地風情,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謀求差異化發展。

3.1.3 在“產”上下功夫,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

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旺三產,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和運輸銷售行業,形成一定規模,真正形成產業集群。

3.2 以“人、財、技”支撐特色產業發展

3.2.1 對接人才培育,夯實產業發展后勁

加強對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致富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引導大學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和企業家入鄉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3.2.2 對接幫扶政策,強化項目資金支撐

利用幫扶政策和幫扶資金,積極申請特色產業項目,并做好項目跟蹤服務,保證項目建成見成效,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落實獲得資金支持經營性幫扶項目的聯農帶農責任。

3.2.3 對接科技服務,確保全鏈技術保障

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產業顧問組和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的作用,保持與農技推廣單位和科研院所無縫對接,進行品種引進改良和技術研發推廣,實行標準化生產,以特色贏得市場,憑品質獲得價值,用科技助力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迭代升級。

3.3 以“高、質、量”推進特色產業發展

3.3.1 高水平優化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優化特色產業的頂層設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接縣域產業發展規劃,從縣級5個特色產業中選1~3個主導產業,融入縣域產業發展布局,共享主體聯帶、科研服務、加工流通和品牌銷售等政策紅利,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激發農村內生動力。

3.3.2 特色產業發展質的有效提升

推動資源要素從低質低效投資領域向優質高效投資領域流動,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提供更多“二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3.3.3 特色產業發展量的合理增長

立足廣西多樣化資源稟賦優勢,以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平臺載體和“三品一標”(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創建為抓手,擴大優勢特色農產品規模。

參考文獻:

[1] 馬仁杰,王榮科,左雪梅. 管理學原理[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2] 龐嘉宜,謝強強. 基于SWOT-CLPV分析的南寧市地理標志特色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 市場論壇,2023(9):48-54.

[3] 相妍,陳紹軍. 基于SWOT分析的江蘇省響水西蘭花特色產業發展研究[J]. 熱帶農業科學,2023,43(6):121-126.

[4] 趙晶晶,王宇華,張旭,等. 貴州省臺江縣發展中藥材特色產業的SWOT分析[J]. 北方園藝,2022(19):136-141.

[5] 陸濤,龐騁思,陳飛旭,等. “十三五”期間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工作經驗探究[J]. 中國市場,2022(13):99-102.

[6] 陳靜. 桂字號農業品牌叫響全國[N]. 廣西日報,2022-08-21(001).

[7] 林樹恒,許忠裕,黎麗菊,等. 廣西特色農業強優的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3):32-34.

[8] 郭李怡,邢穎,潘麗萍,等. 科技創新引領廣西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研究[J]. 科技促進發展,2021,17(10):1864-1868.

[9] 容建波,寧夏,孔令孜,等. 廣西農業綠色發展對策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2023,35(3):166-171.

[10] 陸昱. 從區域劣勢囿限到區位優勢重塑—對廣西發展的制度經濟學思考[J]. 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6,16(3):18-22.

[11] 徐滿意,唐小付,任昊奎,等. 廣西蔬菜產業的區域比較及競爭力分析[J]. 中國蔬菜,2023(8):6-13.

[12] 黃國勇. 對廣西石漠化片區脫貧攻堅策略的思考[J]. 南方國土資源,2020,216(11):25-28.

[13] 陶濤琴. 廣西耕地質量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 南方農業,2023,17(4):133-136.

[14] 曠愛萍,王瑞濤. 廣西一二三產業融合與鄉村振興關聯度的實證研究[J]. 市場論壇,2021(6):18-25.

[15] 許忠裕,鄧國仙,黎麗菊,等. 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廣西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模式為例[J]. 熱帶農業科學,2022,42(9):114-118.

[16] 陳家蘭,嚴志強,彭定新,等. 廣西縣域人口—耕地—糧食系統變化及耕地壓力分析[J]. 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0(4):119-127.

[17] 張玉姣. 丈量自然新精度—廣西發布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J]. 南方國土資源,2021(10):2.

[18] 雷承寶,陳建文,李曳. 廣西糖料蔗生產保護區“非蔗化”情況調研報告[J]. 廣西糖業,2022,42(5):38-46.

(責任編輯 思利華)

猜你喜歡
特色產業SWOT分析發展策略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多個特色產業在全國領先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