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下“創·蘭州”課程體系的構建

2024-04-25 10:16韓元明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構建新時代

韓元明

摘 要: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要的意義。作為國家級綜合實踐基地,蘭州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學校積極踐行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大力構建涵蓋“絢麗甘肅、生態蘭州、創新之城、九曲不回”四大板塊的“創·蘭州”課程體系,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121-03

*此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勞動教育專項”課題“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下‘創·蘭州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ZX021)的研究成果。

當今中國的基礎教育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新時代背景下大力開展勞動教育,對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積極探索“五育融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1],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由此被提上議事日程。各地就如何建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科學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2022年4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這為區域和學校推進勞動教育規劃、勞動課程體系構建提供了方向和依據。蘭州市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學校立足蘭州地域特色,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著力打造富有蘭州地域特色的“創·蘭州”課程體系。

一、“創·蘭州”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勞動教育肩負著塑造學生積極的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公民的重要使命?!皠摗ぬm州”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五育融合”目標一致,堅持勞動育人理念和創新理念。

(一)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強化對勞動觀念的培養

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創·蘭州”課程體系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立足于人的整體發展,融合多學科知識,在勞動育人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和各種社會、自然要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二)遵循科學規律,注重勞動過程中手腦并用

“創·蘭州”課程體系遵循教育心理學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勞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的同時,注重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精心安排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增強體質、增長智慧、塑造良好品格。

(三)堅持傳統與創新結合,彰顯新時代特征

在引導學生繼承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創造奉獻的優良傳統的同時,也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關注勞動新樣態、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創新勞動實踐形式,滿足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應積極探索適應當前環境和條件的勞動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應鼓勵基于實踐探究、基于項目式學習、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創造性勞動,實現課內和課外、線上和線下、腦力和體力、傳統和現代相輔相成的勞動教育模式,進一步彰顯時代特征。

(四)深挖地域資源,彰顯蘭州特色

如何進一步挖掘蘭州地域文化資源,促進蘭州市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學校課程縱深發展,如何讓這門課程兼具本土文化特色和獨到魅力也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新課題?!皠摗ぬm州”課程體系中的“絢麗甘肅”“生態蘭州”“創新之城”“九曲不回”四大板塊,是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所建的勞動教育場館。這些場館建設彰顯金城蘭州、隴原大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立德樹人、實踐育人”為核心理念,全方位構建“創·蘭州”課程體系下的22間勞動實踐場館群,打通各場館之間的課程載體,通過把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充實勞動育人的全過程。

二、基于地域特色構建“創·蘭州”課程體系

新時代勞動教育落地生根的主要路徑是課程。蘭州基地在頂層設計“創·蘭州”課程體系時,將“沒有勞動就沒有創造”的勞動教育理念融入“絢麗甘肅、生態蘭州、創新之城、九曲不回”四大板塊的“創·蘭州”課程體系,通過非遺文化體驗、生態文明教育、工程教育、生活教育等方式開展不同層次、形式和內容的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手腦并用”,實現“知行合一”,進一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基于地域非遺文化體驗的“絢麗甘肅”課程建構

作為省會城市,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資源,學?;谶@些資源設計開展“絢麗甘肅”課程,讓學生體驗蘭州太平鼓、蘭州刻葫蘆、蘭州牛肉面、蘭州面塑、蘭州剪紙等一系列蘭州特產和非遺文化。

“絢麗甘肅”課程依托蘭州本土地域文化,強調真實情境體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地域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文化體驗類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局限于對某種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我要開蘭州牛肉面館”“蘭州土特產營銷”等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策劃實踐能力,“這就是蘭州”微視頻制作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與發布能力。

在“我要開蘭州牛肉面館”課程中,學校通過精心設計的6課時學習情境,讓學生體驗分工合作完成面館設計,然后進行和面、拉面、熬湯、煮面、品嘗、推銷等實踐活動。接著讓學生圍繞“蘭州牛肉面為什么風靡全國”這一主問題進行項目式學習和探究。當學生達成初步共識后,學習主題可再次延展——蘭州除了牛肉面,還有更多可走向全國的其他本土特產如苦水玫瑰、蘭州百合、皋蘭軟兒梨、蘭州高原夏菜等??勺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土特產,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調查、分析、假設,最終設計出一份完整的蘭州土特產營銷方案。

(二)基于地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蘭州”課程實踐

曾經的蘭州因空氣污染被稱為“黑蘭州”,如今的蘭州則有“蘭州藍”的美名,空氣愈發清新。為使“蘭州藍”成為常態,讓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蘭州”課程應運而生。課程中的無土栽培、校園環境監測、挑戰PM2.5、防止水土流失、“塑戰塑決”、家庭水培、豆芽菜之旅、“草木有痕”等課程頗受學生歡迎,學生可通過農事體驗、環境保護、植物培育等活動,在勞動實踐中感受生態之美,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校園環境監測”和“挑戰PM2.5”等課程關注生態微環境,充分借助和利用學校已有的環境資源,以培育學生科學的生態觀為目標,通過真實情境與跨學科主題的創設,整合各學科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實驗和體驗中觀察、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在學校習得基本勞動技能后,可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田間地頭、果園林地、廠礦企業,在勞動實踐中“手腦并用”,體驗“知行合一”。在蘭州皋蘭古梨園研學時,學生耕田犁地,認識傳統耒耜,體驗搖耬播種;在“夯歌飛揚”活動中,學生合力提起木夯,感受團隊的力量;在“碾磙轉轉”活動中,學生推動古老的石碾,感受前人的智慧;在“植物敲染”活動中,學生用從黃河邊撿來的黃河石,以采摘的鮮花、百草為材料,敲染出個性化的植物畫作。

(三)基于學生創新素養提升的“創新之城”課程優化

縱觀歷史,蘭州從不缺乏創新精神,彩陶文化、絲路文化、黃河文化,都在這里被賦予更多新鮮的內容。

關注手腦并用的“創新之城”科技實踐類課程如創客、工程創意搭建、電子創意搭建、機械創意搭建、3D打印、玩轉A4紙等陸續誕生。

機器人課程涉及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學校已研發出數門結合生活實際,內容、難度各不相同的機器人課程,如“智能風扇”“機器人足球射門”“機器人大作戰”等,讓學生在游戲競賽中了解機器人的結構以及直流電機的工作原理;“機器狗”“認識循環”“神奇的眼睛”“智能臺燈”等可讓學生認識各類傳感器;“智能存錢罐”“信號燈”等可讓學生了解變量在機器人編程中的應用,進而感受編程的魅力。

在“機械創意搭建”“電子創意搭建”等工程技術類課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操作實踐,掌握多種搭建技能,綜合運用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教師通過木條、電子元件、成套器材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物品制作。這些課程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創意設計、動手操作和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

(四)基于蘭州精神賡續的“九曲不回”課程探索

歷史上的蘭州人民為戰勝自然環境的諸多挑戰,展現出頑強的生存能力,這種能力是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的延伸。為了傳承這種蘭州精神,學校打造“九曲不回”課程,開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學校帶領學生到社區、養老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開展服務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培養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及愛勞動的態度。每次活動結束,學校會考查學生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習慣,是否能主動與家人、老師、同學分享勞動的體驗和感受,努力構建家校社共育的勞動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

針對學生認知、實踐、創新等關鍵能力的培養,學校進一步對非遺文化體驗、生活教育、工程技術搭建等項目課程進行細分設計,讓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呈現不同層次和網絡結構,讓學生學會尊重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家鄉。

三、基于辦學理念下的“創·蘭州”課程體系實施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立德樹人、實踐育人”,學校立足主題勞動實踐活動,讓每一名學生學有所獲、勞有所得。課程頂層設計遵循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原則,開展具有主題化、序列化、精細化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

課程著重培養五至八年級學生的認知、實踐、創新等關鍵能力,找準學習切入點,對非遺文化體驗、生活教育、工程技術搭建等項目課程進行細分設計。例如,布藝類課程涵蓋手工縫紉與繡制、沙包縫制、漢服秀等活動,種植類課程涵蓋育苗、施肥、采摘、收獲、售賣等活動,搭建課程涵蓋橋系列、挖掘機、創意家電、投石機等活動,使得不同層次勞動教育模塊下的課程內容呈現體系化分布。

在原有勞動教育的基礎上,采用專題教學方式細化課程設置:五年級采用生活教育+非遺體驗(課程自由選擇)+1(“生態蘭州”勞動體驗或勞動技術創新創造項目二選一;七、八年級采用生活教育+絢麗甘肅(課程二選一)+1(“生態蘭州”勞動體驗、勞動技術創新創造皆為必選。

課程力求精心策劃、合理安排,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與實踐水平,選擇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在課程、活動等方面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接受適合的教育和鍛煉。打破單一形態勞動教育實踐的弊端。

“立德樹人,實踐育人”不僅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更是我們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行動指南。學生通過來校參加1~5天的新時代勞動教育研學實踐營,參與22個專業場館、20畝勞動場地以及營地生活教育活動,形成“專業教室-勞動場地-營地生活”的立體育人模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下的“創·蘭州”課程體系,實施新時代勞動教育,應堅持勞動教育課程化、核心素養校本化、課程結構體系化的原則。建立“基地+學?!彼刭|教育模式,推動綜合化、跨學科、跨領域、項目化、生活化的課程建設,堅持學科課程基地化、學習空間場館化、功能教室主題化、特色課程博物館化以及地域多元化發展方向,讓學校勞動實踐教育課程建設打開新格局。這樣的勞動教育課程實踐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尤其是區域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謝蓓)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

[3]張麗麗.構建特色勞動教育體系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J].天津教育,2023,(31):21.

[4]張敏.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模式與建議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3,(08):3.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構建新時代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