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角落里微笑

2024-04-25 16:40賈未舟
師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金蘭哲學思想

賈未舟

作為一名教師,二十五年來,我一直有個哲學教育夢。

1995年,我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政治系,初識哲學,觸動尤深。心智在啟蒙階段所遇見的東西,對人生有根本的影響。同年,我考上吉林大學西方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98年畢業,那一年,我27歲。偶然機緣,入職廣東財經大學(前身為廣東商學院),當時我主要承擔公共課,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未有懈怠。不過,不能教專業課,總有不甘。逐漸地,我心里升騰起一個愿望,要在這所我棲身的大學進行哲學啟蒙。

這是哲學品性的慣性使然,也是教師的職業責任使然。我覺得,一個財經類高校和它的大學生,一個人文精神相對匱乏的地方和群體,需要哲學。很多人會認為,一個財經類高校以實用性學科為主,培養技術性人材,要凌空蹈虛的哲學干什么?凌空蹈虛是哲學的表象,也是對哲學的誤解。大學教育根本上是以能力和心性培養為中心的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職業技能教育。實際上,哲學超越一切專業界限,也超越一切專業知識的局限,它的最大社會價值不在少數人的專業教育,而在大多數非專業的通識教育。哲學,是無用之大用,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哲學家,一個人不一定要搞哲學研究,但是一定要有哲學思維。我覺得此“大用”,不是簡單的成功學方法論匯集,也沒有技術性的操作,而是一種貫穿生命整體的根本智慧。從通識教育角度看,大道化簡,主要體現在三點:其一,認識自己,以立本體;其二,理性思考,富有思想,建構主體精神;其三,哲學所具有的深厚情懷、寬廣格局與高遠心態。以上三點,雖然不能說是哲學專屬,但也是哲學專長,無可替代。哲學與教育在人類歷史上也緊密關聯、影響深遠、源遠流長:比如在最早期,孔子刪定六經,設壇講學,有教無類,而有孔門四科;柏拉圖《理想國》中所謂的教育階梯成為古典七藝的基礎;亞里士多德的逍遙園千古流芳,其所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可謂道盡哲學教育真諦。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的第一句話就是: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哲學純粹“愛智慧”,因此“無用而大用”,是自由的學問,進而,哲學教育,也因此是馬克思意義上的“自由勞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雖不敏,愿學焉,終生明之,誦之,行之。

我任教的學校,建立時間不長,以經濟、管理和法律學科為主干,或者說,這里的教育氛圍很務“實”,人文精神弱淡。在這種環境下從事哲學教育,就不能以純哲學專業的角度來開展,而要把哲學理論的純粹性和人生哲學實用性結合起來,把哲學思維和學生具體專業特殊性結合起來,以期補益于大學生的智慧成長和整體發展,這是我的哲學教育指導思想。一所綜合性重點大學,有廣泛的人文學科的設置,人文資源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似乎是天經地義的,那么是不是一個務“實”的普通的財經類高校,就不需要人文精神?那些在這里讀書的大學生就不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就不需要認識自己、富有思想因而具備做大事業的格局和視野?對于一個非哲學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哲學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部分,對專業教育有極大的助益,它的邊際效應甚至大于哲學專業大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從小就受“應試教育”模式熏蒸的大學生需要思想啟蒙,需要轉換思維方式,這是人生的“補課”,這是個現實問題,刻不容緩,時不我待!

我的哲學教育之路實現的途徑,是從課堂開始的。我講哲學課,總是貫穿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哲學是思想的魔力場,首先是無盡的“追問”,有了新問題,才能有不斷的新思想所帶來的創造。如愛因斯坦所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1998年,我來到廣財的時候,這里還沒有純哲學課程,當時,我承擔的課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一門政治理論課。我則力圖把這門課的政治性和人文性相結合,因為我深深知道,思政課不能靠灌輸而同樣要靠理性地講道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我的課堂上,馬克思不僅僅是一個偉大革命家,還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思想家。為此,我實操且據實感,寫作了一篇論文《還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本色》。從此,一邊教學,一邊寫跟課程相關的文章,成為我的教學習慣,這些文章可以是教學論文,更多是隨筆。我希望自己的課堂不是夸夸其談,而是自己思考和實踐的結果,學生看到思想化為文字,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更容易相互產生共鳴。講、思、寫作相結合,遂成為我的講課秘笈。

我開啟了我的哲學教育之路,有計劃開設或主講系列哲學課程。1999年,我開設《當代西方哲學課程》,20世紀末的時候,商品經濟在廣東開始大行其道,如光速發展,經濟導向似乎掩蓋了一切。我為這個課程專門寫作了《林中路——現代西方哲學》《哪怕做半學期的尼采》《祁克果的選擇》《哲學修養與素質教育》等隨筆。我告訴學生,哲學是一種邏輯分析講道理的活動,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價值論,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之分,哲學不提供標準答案,卻展示了諸多的可能性。2000年,我開設《西方文化簡史》,全方位介紹西方文化從古希臘到當代的文化史。并專門寫作了《什么是西方》《積極的虛無主義》等文章。2005年開始,我開設《西方哲學智慧》課程,講授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學,正好和《當代西方哲學思潮》形成互補,在知識、思想、智慧三個層次談論人生,為人與為文一致,學問與事功融通。為此課程,我也撰寫了大量的哲學隨筆。

2006年我舍西取中,考取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我的學術興趣和精神旨歸越來越回歸中國思想和文化,同年,我開始主講《中國哲學智慧》。我帶領學生去剖析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歷史發展背后的思維方式根源。

2012年,我開設了《中國管理哲學》課程,這門課契合財經類高校的專業特色,從國學與管理智慧相結合的角度梳理中國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傳統思想派別的現代價值,無論對企業管理還是人生管理方面,都可以有效回擊“中國文化落后”之謬論,一時應者云集,反響熱烈。我為此寫作了《文化中國與文化產業》《極簡主義》《中道理性與中道社會》等隨筆。2016年開始,我開始主講《追尋幸?!鞣絺惱韺W視角》,這門課程梳理了西方思想史關于幸福觀的論述,探討了“什么是幸?!边@一人生根本問題。我寫作了《說幸?!贰段沂钦l》等隨筆。我告訴學生,如果生活的職業和生命的事業能夠合一,不互相沖突,不必因毫無交集而分為兩橛,這是人生的最大恩賜和福氣。學生們拈花微笑,自性徜徉,或疑我所言,或信我所講,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在他們思想最活躍的時代,喚醒了他們的靈魂,激發了他們的思想,促使他們建構生命本體意識和主體精神,這是我——一個教師的最大的幸福。

在授課方式上,我習慣于干“笨活”作“苦力”,我建構的是純粹的原始的“面對面”“心連心”的課堂。我始終覺得,課是講出來的,我不太喜歡任何種類的電氣化教學,我甚至覺得就連PPT都是累贅,都在分割連續性,都在阻隔靈感。哲學是生命教育,一堂哲學課就是一場生命之旅,只需要營造一個生命精、氣、神共在的生命場景,讓學生在其中徜徉,在其中融化。

若自詡大公無私,像《中庸》說得那樣臨深履薄、戰戰兢兢,這是虛偽的假話,但是,貽厥嘉猷,勉其祗植,我盡了綿薄之力了。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心靈的事業,不欺暗室,卑以自牧。我的哲學課堂,有蘇格拉底的睿智,有斯賓諾莎的寧靜,有叔本華的瘋狂,有老子的大巧若拙,有莊子的凌霄俊逸,有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決絕,也有王陽明“滿大街都是圣人”的心勝,融知識、思想和智慧于一爐。若不能以思想統攝知識,知識永遠只是外在的教條,若不能把知識和思想上升到智慧,生命何所依?思想是知識和智慧的津梁,以立本心,以迎朝陽。思想的創新性會帶來理想主義的憧憬,思想的批判性會給人現實主義的清醒,同時,思想的超越性也會拒斥現世主義的醬缸與泥淖。但是,思想也會帶來與眾不同,這可能意味著來自周遭的隔膜,我告訴學生,要有批判精神:“一味肯定,最終必是懷疑,懷疑的結果是毀滅,學會懷疑,最終得到的是肯定,肯定的結果是升華?!薄肚f子·列御寇》中說“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要么庸俗,要么孤獨。尼采也說:你今天是一個孤獨的怪人,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在哲學課堂上,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成為一個個體,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知識、思想并行,智慧、情懷共生,行有余力,關心人類,泛愛眾而親仁。

單純的哲學課堂是不夠的。因為如果不輔以閱讀,尤其是哲學經典的細讀,聽課就只能是被動的,知識就不扎實,思想就不深入,在有限的時間里捕捉和深化思想靈感的能力就不足。于是乎,2014年6月21日,我和那些熱愛思想的學生,共同創辦了廣東財經大學金蘭細讀會,把哲學教育延伸到課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當問題堆積而不得解的時候,我們不去做無謂的“口舌之爭”,而是沉潛心志,去細讀原著,厲兵秣馬,待天時已到,傳檄天下,號召各路諸侯,約定研討會,華山論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的口號是:寧少讀,讀經典,務細讀。我們鄭重其事,甚至為細讀會共同創作了會歌——《金蘭愿》:金萃蘭芳,金萃蘭芳,明日中華,薪傳火飏。我們擊節而歌,曲水流觴,聲震屋宇,響遏行云,其情也真,其志也壯。

金蘭細讀會配合哲學課堂,專注于人文類的經典原著的細讀,謙卑而虔誠地進入一個個思想的魔力場,讓經典復活,打開思想之門,面向文本,培養扎實而深度的思考、研究、表達能力,做到言之有據、持之有故。細讀,因敬居靜而品,是為書道,既是一種學習態度,學是學此學,樂是樂此樂,打通教育與生活的隔閡,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因而也是一種生活美學。我和金蘭細讀會的同學,在具體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校正,不斷補益,發展出了獨特且富有成效的細讀方法。在十年的金蘭細讀會發展歷程中,迄今為止,一共組織了42次細讀會,細讀了42本中外原著,42個帶讀人和主講人,每一次都那么歡欣、熱烈和莊重。2022年,寫作了六年也在實踐中修改了六年的兩萬余字長文《細讀的理念與方法》公開發表,成為金蘭細讀會哲學教育的見證,這是金蘭細讀會共同的精神創造。

哲學課程論文,我都要求手寫,因為書寫本身就傾注著情懷,而電子版不會有。金蘭細讀會上細讀經典,我跟學生說,請讀紙質版,而不是電子版,打開有墨香的書,生命遇見生命,還你一瓣心香。技術時代的發展趨勢,無可改變,但是在這樣一個網絡虛擬電子化的時代,人要深根固柢,橫而不流,不能被技術拖著走。在你年輕的時候,不妨用點兒笨功夫,不妨親近自然,不妨大巧若拙,不妨更原始些,以觸摸本真。就像我經常跟學生說,在你最好的年紀,不要急著去掙錢,不要急著見成績,成長需要慢功夫,去閱讀吧,思考吧,想象吧,創造吧,這是哲學的呼喚!教育是植根,而非插花。

哲學教育與經典細讀,相得益彰;哲學課堂與金蘭細讀會,榫卯成善。

哲學課堂上的學生,他們那種尋根問底、艱深思考的表情還深深留在我的記憶里,金蘭細讀會上的蘭友,沉著雄辯的英姿,永遠刻在我的心中。無論是哲學課堂還是金蘭細讀會,在方法論上,我始終認為“思想,是自己的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天助自助者”,自教,是受教育的最高層次,自明,是受教育的最高境界。我有“五句教”:閱讀是敲門磚,思考是點金石,切論是催化劑,游學是穿梭機,寫作是收納盒,在我二十五年的哲學教育實踐中,未敢怠慢和茍且,這五者兼容并蓄,一以貫之。我尤其推崇“五句教”中的“寫作是收納盒”環節,我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生命和思想軌跡,不能“述而不作”,在個體的“小歷史”里去“小寫作”,在寫作中整全生命,讓萬事萬物各彰其能各得其所,讓自己成為自己的作家,從而獲得明晰的生命經驗、意義和價值。我們交流習作,奇文共賞,其樂融融。我們甚至約定,有一天財務自由了,辦一份單單屬于我們自己的《細讀》雜志。這些哲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我要求根據自己的所喜所感所論,寫一篇標準的課程論文,而從不用閉卷考試的形式。一則,哲學學習并不是死記硬背那些知識點,不上升到思想,只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困惑,閉卷考試沒有必要。二則可以在我的課上練習寫作學術論文,論文寫作既是大學生素質教育要求,也是自己生命的“小歷史”里的“小寫作”的一部分。因緣際會,那些哲學課堂和金蘭細讀會上的學生,在他們最好的年紀,遇見了思想,遇見了自己。每次上完課,每次細讀會結束,一些學生仍意猶未盡,一邊討論問題一邊送我到汽車站,依依惜別,師生互礪,學問相從。他們學會了閱讀,長出了思想的翅膀,認識了自己,這些能夠思想的蘆葦的人生,將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逐步地,我的哲學課堂從本科生延伸到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我尤其推崇“經典細讀型”授課方式,很多年后,研究生寫信來,說求學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教育經歷,就是跟我讀了幾本經典原著,尤其是《道德經》和《單向度的人》這兩本,知道了如何細讀,如何思考,如何寫作。他們都走遠了,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二十五年來,有數千學生進入我的哲學課堂,數百學生來到金蘭細讀會。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他們在我的哲學課堂和細讀會上,相聚了,以思想會友,以友輔仁。

他們畢業后,有的甚至走上哲學研究之路,潔凈精微,疏通知遠。廣財第一個哲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來自我的哲學課堂,算來已經有七個了。他們中有的放棄待遇優渥的單位,或自主創業,或自由撰稿,獨辟蹊徑,守心明性,或立志于基礎教育事業,恭儉莊敬,作光作鹽。他們凡人微光,隱于市,踐履生活美學,即凡即圣,呈現本真、活潑、清凌的生命狀態,他們說哲學使他們知道“認識自己成為自己”“人是目的”是人生最高價值,拼盡全力,去守護一個自由哪怕孤獨的靈魂?!俺蔀橐粋€個體”,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的這句箴言,是現代公民社會形成的精神前提。

更多的學生,廣博易良,篤行致遠,成了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領域的思想者,成為哲學無用之大用的最好的踐行者。成己成物,責斯盡焉。柏拉圖說,真正的教育是靈魂的轉向,誠如是。

通識教育視域下的哲學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其喚醒良知,健全人格,點燃思想的火種,追求卓越。今天,學校里包括哲學教育在內的人文教育,已成共識,漸成氣候,而我的哲學課堂和金蘭細讀會上的雛鳳清聲,愈發動聽。

二十五年來的哲學教育之路,潛蹤密行,吾道不孤。在路口守望,在角落里微笑。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責任編輯 成 盼

猜你喜歡
金蘭哲學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菱的哲學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萬有引力定律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晾衣哲學
幽默哲學
完美火炬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