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教師專業成長的幾種閱讀路徑

2024-04-25 05:13王志彬
師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原典杜甫論語

王志彬

閱讀是語文教師的日常,是最核心的專業能力,閱讀須始終保持進行時?;仡櫸业拈喿x生涯,大致有如下四種路徑。

一、循熱愛構建自己的精神領地

大學畢業后,我成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住在京西郊外的一處地下室,夏天潮冬天悶,北漂無房職工多棲居于此。暮色延展,端坐室內,一年多時間里我重讀了魯迅,從《吶喊》《彷徨》到《故事新編》《野草》《朝花夕拾》,再從《熱風》讀到《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慢慢地,一個完整而真實的魯迅呈現在我面前,在他身上,我窺見了火之下的冰、實在之下的空虛,光明之下的黑暗,也經由他看到了自己的生死愛欲。

我自然期待將自己熱愛的魯迅推薦給學生,然而站在三尺講臺上,跟同學講述魯迅的冷冽與熱血,情況并不樂觀,他們似乎與這位文學巨匠隔著“厚厚的障壁”。讀魯迅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那么如果先給中學生開一扇小窗,給學生提供迥異于過往閱讀經驗的魯迅形象,是不是有可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扭轉固化在學生腦海中的魯迅印象呢?于是,我安排了一系列頗為不同的魯迅專題教學,先用兩節連堂課讓全班同學順次朗讀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讓學生進入氛圍;接著進行“魯迅舊作重讀”,在學生的認識之外提供更豐富更深刻的思考角度;然后才正式進入“魯迅作品專題”的學習。

專題學習結束后,一位學生寫道:“從前知道魯迅,幾乎是脅迫式的,必須讀,因為考試考,然而自己又讀不懂,于是便只能將稚嫩而怯生生的眼光放在老師身上,聽他是如何激昂地解釋那幾個‘不必說,自己認真地記在段落旁邊?!倍F在,他說,“通過魯迅專題的學習,我才知道他是這樣一位有洞察力的先生,看出時弊,甚至省察革命者的不足;從他身上,我知道偉人也會踟躕不前,也會有所猶豫有所懷疑,只是他從不逃避,似乎他只會直面恐懼?!被蛟S這就是一位三尺講臺上的教師,能為學生敞開的那一扇微小卻光亮的大門吧。

因為對魯迅的熱愛,我在高中必修課上拿出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魯迅專題學習,設計“魯迅作品任務群”,也開設過幾輪魯迅選修課,承擔和參與了多項與魯迅相關的課題和公開課。經過不斷重讀魯迅,不斷吸納學界魯迅研究的最新成果,我在《上海魯迅研究》發表了論文,還出版了《大先生的絕望與希望:細讀<吶喊>》這本書。

某種意義上,魯迅作品給我提供了一個廣闊而有為的世界。廣闊首先是指向魯迅作品的廣度和深度,增長了我的學識,養成了我看待人事的思維,其次是魯迅巨大的人格感召力和精神向心力,讓我不斷仰望和追隨;有為是指中學語文課堂上,魯迅作品值得挖掘和開展的教學活動大有可為,于我有一塊自己深耕的領域,對自我成長來說也是大有可為。

二、老老實實啃原典

1912年,陳寅恪從瑞士回國,去拜訪著名史學家夏曾佑先生。夏先生說,“你是故人之子,能從國外學了那么好的學問回來,很值得慶賀。我自己則只能讀中國書,外國書看不懂。不過,近來已覺得沒有書可讀了?!毕脑拥脑捔铌愐‘敃r很是不解。幾十年后,陳寅恪自己也到了無書可讀的境界,“中國真正的原籍經典(原典)也只不過一百多部,其余的書都是在這些書的基礎上互為引述參照而已?!痹渲傅氖恰霸瓌撔浴焙汀盎A性”,注重讀原典對任何一個學科來說,都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讀書策略。

《詩經》《尚書》《禮記》《論語》《孟子》《史記》……以及李杜的詩、韓柳的文、蘇軾的詩文等皆乃人人必讀之書,它們是我們先民智慧的結晶。但經典老書讀起來并不容易,往往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墩撜Z》是中國人精神的發源地之一,應該是必讀和常讀的書籍。從大學時讀李澤厚的《論語今讀》,到后來讀李零的《喪家狗——我的論語》《論語縱橫讀》,以及李長之《孔子的故事》、井上靖《孔子》和錢穆《孔子傳》,再到以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為底本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并參照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楊樹達《論語疏證》、錢穆《論語新解》等來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我翻閱了諸多古籍,對《論語》的認識確乎與日俱增,自己也有了一點底氣,帶領學生讀《論語》也開始“理直氣壯”。一輪下來,總結得失,閱讀的盲點一一呈現,再逐一解決,這個過程愉悅而滿足。

當然,不是所有的原典都可能精讀,因為太難,但一旦專注閱讀它們,收獲的不只是知識的增補,更是精神的充裕。因為接受了為商務印書館“學生國學叢書新編”撰寫《禮記》導讀的任務,我對作品通讀了數遍,有感處隨手記下心得體會。閱讀中也幫我解決了《論語》中不解的一些問題,即如曾皙描繪暮春情景來言志,夫子聽完后為什么“喟然而嘆”,“吾與點也”?

《禮運》篇中說“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薄皹氛?,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瓨酚商熳?,禮以地制?!饔谔斓?,然后能興禮樂也?!薄岸Y”“樂”都是以天地的運行作為仿效對象而作。中國人由天地動靜、四時節律、晝夜來復、生死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有條理的。

暮春時節,換上春天的衣服,去郊外游春,在水邊洗除晦氣祈福,是順應自然的節律,這就是生生而有條理,就是禮?!帮L乎舞雩,詠而歸”,登臺,詠唱,都是內心歡悅的外在表現,就是樂。曾皙描述的場景順應自然運行的大道,貫注到現實生活中,“禮”構成社會生活里的秩序條理,“樂”涵潤著群體內心的和諧與團結力。禮樂并舉,是孔子的理想社會圖景。所以孔子才會說“吾與點也?!?/p>

閱讀原典,不僅讓我解決了現實語文課堂的問題,解除了我心中的困惑,也讓為自己的人生打下了精神的底色。

三、提供更有厚度的語文課

我的很多閱讀,是為解教學之惑?!兜翘┥接洝分幸ω咀隽艘患浅!疤貏e”的事情:即時“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也要趕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登頂泰山。姚鼐為何要找罪受?此文講求的是什么“義理”?帶著困惑讀書,目的性明確,須弄清姚鼐寫作此文前后的人生和心路歷程。

翻尋資料得知,1773年,43歲的姚鼐因學識淵博,被舉薦入四庫全書館,擔任纂修官。任職期間,他與總編纂紀曉嵐不合,仕途不順,加上先前伯父及好友的官場失意,對他造成了莫大的震懾,于是翌年秋他便借病辭去官職,十二月就頂風冒雪,踏上了南歸之路。經過這樣的閱讀梳理,這篇散文的義理大約如是:在最艱難的時間,登上具有高尚人格象征的泰山,完成精神的錘煉;在最純凈的環境登上泰山之巔,感受人的渺小和偉大;走下山,人心變得沉靜,心胸變得開闊,再不會計較一時得失,再不去理會意氣紛爭!

讀《師說》亦是如此,韓愈為什么對士大夫恥學尤為痛心?為什么如此珍視時年十七“學于余”的李蟠?翻閱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以及韓愈的《送孟東野序》《進學解》《原毀》《原道》一系列作品,我逐步揭開了心中的疑團,逐漸理解了韓愈倡導“為學”的艱難:韓愈是以道自任的衛道者,即便孟子也不能救于儒道未亡,自己卻仍要竭力倡導儒學復興。唯此,才能理解他為什么要在舉國迎舍利子之際上書冒犯天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也才能理解蘇軾為什么評價他是“道濟天下之溺”。獎掖年輕的儒學后生,批判恥學的時代風氣,都是他“衛道”的一部分。

被任務驅動的閱讀,并不意味著僅限于解決眼下碰到的教學難題,在解開困惑的過程中,從著述的字里行間了解作者應對困難的方法、思考問題的角度、創作文章的方式,以及文字背后蘊含著的巨大的人格精神力量,對于閱讀本身尤為重要。

四、讀與行的結合

古人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路是對閱讀的深化,至其地,生其情,再讀其文,那種文與人的交錯讓我尤為感懷。

2019年秋,我們三位老師和七十多名學生從北京出發,抵達西安,沿著西成高鐵入川,途經漢中、廣元、劍門關、青川、江油、青蓮、綿陽、德陽、廣漢等,最后抵達成都,四個小時就走完了千年前杜甫走了二十多天的路程。

出發之前,我確定此次“游學”的主體人物是杜甫,我的閱讀必須走在學生前面。首先了解詩人,馮至、莫礪鋒、陳貽焮三位大家的杜甫傳我依次讀完;再讀杜詩,蕭滌非、葛曉音編著的《杜詩選注》,葉嘉瑩、吳小如等大家對杜詩的解讀賞析,遵照“以史讀詩,以詩證史”的原則開展閱讀。

有了上述閱讀做基礎,我著手設計了“杜甫與杜詩”學習任務群,沿著杜甫當年的入川之路,每至一地,領著學生重讀其詩,與一千多年前的杜甫產生共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漸漸明白了杜甫和杜詩對中國詩歌史、對中國人的精神構成意味著什么,也對“詩圣”和“詩史”這兩個標簽有了更豐富更切實的理解和認識。

這樣的閱讀和行走,是我們眾多閱讀和行走活動的一次,從太史公祠、韓愈墓園、眉山三蘇故里,到赤壁、紹興、岳麓山,再到西南聯大舊址……我都是先讀書,讀得多了,自己有了足夠的積累,才可以設計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任務群,才能讓學生的行走不止于到此一游,而是形成綿長的生命力,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成長點。

讀一本書就好像在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我期待著能給自己的未來種下更多種子,更希望將這些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里,以期他們長成參天大樹。在自我閱讀和引領學生閱讀這條路上,我將繼續努力,我們將繼續努力。

(作者單位:北京第四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

猜你喜歡
原典杜甫論語
整本書閱讀教學下高中生原典閱讀的困境及路徑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杜甫改詩
杜甫與五柳魚
陳寅?。鹤x“老書”、讀“原典”
《論語·為政第二》
杜甫的維穩觀
半部《論語》治天下
金 /玉 /良 /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