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教育,關懷更遠的未來

2024-04-25 05:13北熹
師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人文教育學生

北熹

法里德·扎卡里亞在《為人文教育辯護》中談到人文教育的概念公認與美國名牌大學、學院緊密聯系在一起。實際上,人們已經在寬泛的語境中使用人文教育這個詞,它是包含眾多基礎學科、非技能主導的一種經典教育,既力求筑牢認知根基,也以開放性的知識追求為其目標。如果覺得難以為人文教育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那么與之相對的職業教育可以說明它的旨趣。但若據此以為人文教育并不十分關心學生的就業和前途,那也是對人文教育的曲解,它只是濾去與市場徑直對接的功利性,為未來可能的探索作更深層的儲備。

假若你因此又以為人文教育只關心經典書籍,那也不是。如在前沿的人文教育學院,已經把科學納入核心,讓學生充分了解科學家如何進行科研。但無論選定了哪些相對新鮮的科目,人文教育都更熱衷于對研究思路的梳理,對基本操作模式的把握,而不是簡單的事實接受;科目也要求把相關項目帶到課堂以外的地方,而不是不關心眼下發生的一切、不密切與周遭互動,只有在更豐富的交叉的背景下去比較、甄別,才能“讓學生更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扎實的長時的公開課,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偉大輪廓”,這既是思維的錘煉,也是為日后工作鋪設一個“倫理的基礎”。雖然對這種緩慢、多元化的知性旅程懷疑甚至攻擊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斑@條路通向何方?到哪里截止?有什么用?如何受益?”回答這些問題并不容易,教育的效用并不是單純由就業的短期狀況來衡量,也不是以某些著名的測試的成績來證明。對于前者,著急的人往往由此做出了雙腳的投票,而對于后者,我們知道創造力、合作精神、情緒掌控等并不能由成績所捕撈。

但那些相信人文教育為學生埋下了一個反應堆的人,為什么在不知道它什么時候起作用、如何因人而異起作用的情況下,仍然堅定地為人文教育辯護呢?在本書作者看來,人文教育的美德至少包含以下幾種:能夠讓想法獲得秩序的寫作能力、能夠說服大家跟你走的演說能力、能夠分享最深處理念的對話能力、能夠自主選擇策略的學習能力。大腦處理知識的靈活、與他人理念交融的充分正是人文教育追逐人性的效果的表現。大腦積極的建構無論在什么領域都能夠使靈感“不宣而至”,對世界的好奇、對他人的興趣則使自我的鏡像變得清晰……“整個歷史如同浪濤的回轉”(博爾赫斯語),去蕪存菁的人文教育將最終影響你做出那些人生關鍵性的決定。說到底,唯有豐富的有根柢的教育能夠不敗壞人們生活的興致,并力求打開更恢弘更深刻的天地。人文教育致敬經典并非過時,它的過失是執行過程中猶疑和過于松散造成的,因此使其變得更規范、更嚴謹才是當務之急。

取近利還是迎遠功是人生之辨,也是教育之辨。好的教育,深深迷戀萬事萬物的內在機理,而人文教育選擇了更難走更漫長的路,為的是在活躍的思維的浪頭,贊美每一個發現事物之間奇妙聯系的瞬息。

責任編輯 晁芳芳

猜你喜歡
人文教育學生
人文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紹興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