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接收從主動到被動:閱讀類節目可視化的創新路徑探析

2024-04-25 18:52鈄亞萍蔣湘玫陳麗婷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閱讀形式創新

鈄亞萍 蔣湘玫 陳麗婷

摘要:近年來,國內綜藝節目市場趨于泛娛樂化、同質化。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渴望更高層次、更有深度的精神享受。同時,信息化時代多元文化在不斷沖擊原有的價值體系,當下文化認同、價值認同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文化類節目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電視文藝節目相結合,深挖文化內涵,傳播優質文化,是推動傳統文化實現大眾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受到大眾青睞。但文化類節目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內容單一、格局固化等問題,觀眾逐漸對其產生了審美疲勞。另外,隨著新興媒體的出現,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相對傳統的節目形式已難以滿足大眾需求,節目創新迫在眉睫。而閱讀類節目作為文化類節目的重要分支,在承擔著教育使命的同時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當前的閱讀類節目常常被人詬病枯燥無趣,歷經漫長的摸索后,閱讀類節目量質齊飛,涌現出眾多廣受好評的優質節目,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沖擊了傳統文化類節目格局,以更多元化的展現和表達引領新的閱讀風潮。文章從閱讀類節目推廣角度出發,從節目類型、節目形式兩方面探析在融媒體環境下,閱讀類節目如何實現文化內容的可視化,打破文化類節目的準入門檻,沖擊碎片化信息的固有壁壘,讓觀眾由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接收信息。

關鍵詞:閱讀;節目;文化;形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113-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薪火相承讀書明理:閱讀賦能推進青少年 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14434003

一、文化性是閱讀類節目的內核

閱讀類節目是以讀書為內核展開的[1],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其應將文化性放在首位。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特質也讓節目在類型選擇與創新上受限。當今時代,信息海量,閱讀類節目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多樣的節目類型和多元的節目形式擠壓,如何擴大節目受眾基礎與煥發節目的生命力,成為閱讀類節目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節目內容上,陽春白雪的受眾群體非常有限,不利于強化節目傳播效果,但閱讀類節目也不能淪為泛娛樂化和市場化的產物,否則就流于媚俗。因此,要注重打造節目的文化品位,營造立體化的文化氛圍。在不同閱讀類節目中,對文化性的體現方式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 見字如面 》中,對每期設立主題串聯詞,如“守望”“烽煙”“嘆無?!钡鹊倪x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象性,而觀眾只有在相關文化底蘊的支撐下,才能更好地領會創作者選擇這些意象所要進行的情感表達。該節目內容圍繞讀信展開,“讀”使得個人閱讀走向大眾閱讀[2],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文化普及的門檻,而“信”本身具有文學性,借用信件這一文化載體打造節目的文化符號,有利于營造娓娓道來、扣人心弦的文化節目氛圍。

在《典籍里的中國》中,融入專家誦讀、戲劇表演、名家評論等元素,將相對晦澀難讀的史書資料搬演而出,實現了對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表現。該節目側重對史實的講述,采用與傳統閱讀不同的視聽表述形式,通過情感認同,構建群體化的共同文化記憶[3],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提高話題討論熱度,增強觀眾黏性。

當下,節目類型界限日益模糊,各類節目存在裂變融合的趨向,這是為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的結果,與此同時,也體現出垂直化、精細化的受眾需求變化趨勢[4]。閱讀類節目不僅具備鮮明的文化屬性,通過“閱讀+”的表達形式還可以更好地拓展閱讀類節目在當代生活中的生存空間和傳播滲透力?!伴喿x+”的表達形式與多種元素相互串聯,文化閱讀類節目自帶的文化屬性、故事化和情感化敘事元素[5],可以與戲劇化、情景化、真人秀、慢生活等元素結合創新,衍生多元化的閱讀節目類型。

在進行節目類型探索時,閱讀類節目要兼具文化性、娛樂性與可視化。節目內容要具備思想深度和文化廣度,摒棄形式化和空殼化,逐漸落地走實,不能忽略節目自身的社會引領和導向責任。

此外,閱讀類節目應保持高度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動態完善節目類型,積極進行垂直化節目類型探索,在共性中尋找個性、在個性中尋找共性,調動集體的文化認同,拓寬受眾基礎,助力閱讀類電視節目長青。

二、閱讀類節目中形式表達的發展策略

(一)畫面展現形式

1.舞美與燈光:從舞臺到觀眾,呈現全景沉浸式典籍演繹

人們喜聞樂見的室內綜藝節目作為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屬于舞臺藝術在綜藝領域的嘗試[6]。閱讀類節目注重展現文化底蘊,這要求舞美和燈光莊重而有設計感,凸顯節目想要呈現的歷史感和書卷氣。

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節目通過多舞臺、多空間沉浸式戲劇和古今對話的方式,講述典籍故事,對話華夏先賢[7]。節目共有三個舞臺,圍繞古今交融的核心概念,構造了一個多空間的“故事場”。一號舞臺作為典籍演繹主舞臺,以書架為靈感來源,通過條形屏幕呈現竹簡意象;二號舞臺是主人翁的書房,通過兩塊大屏的動勢和特效,呈現影視化效果;三號舞臺以雙層平臺與樓梯的配合形成抽象的類似圖書館的環境,與一號舞臺交錯相接共同講述書中的故事,打破了第四堵墻的限制。在舞臺上空,由數千條LED燈帶組成的流線不僅象征著中華浩瀚的歷史長河,同時連接并模糊了三個舞臺的時空邊界,以穿越時空的形式打造橫跨千年的對話。

在電視節目廣受歡迎的背景下,各家媒體為獲取關注、增強觀眾黏性,試圖通過舞美與燈光的融合強化節目效果,這也成為電視綜藝節目制作時的普遍共識[8]。但在電視節目百花齊放的大勢之下,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制作團隊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最終呈現效果與設想出現偏差,又如過于頻繁使用的LED屏令其給人帶來的驚艷感逐漸消解,觀眾對其產生了審美疲勞。

2.動畫:從現場到熒幕,打造節目獨特風格

在媒體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跨界融合的現象屢見不鮮,動畫元素與綜藝節目相結合成為大勢所趨[9]。數字動畫效果的加入改變了信息傳播模式與角度,屏幕另一端的觀眾從被動方變成主動方,數字動畫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與觀眾的情感交流,形成新穎的互動模式[10]。以《我在島嶼讀書》為例,節目片頭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幾位作家的形象,這讓對觀眾來說有一定距離感的大作家變得更接地氣,畫風溫馨治愈,更具親和力。

同時,還需根據節目定位調整應用到節目中的動畫風格。比如《中國詩詞大會》結合傳統文化特色應用動畫元素,每一季的片頭都融入了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元素,帶給觀眾視覺與精神上的雙重震撼[11]。又如《書簡閱中國》采用大量動畫將游戲、聊天框等現代元素和歷史故事相結合,讓抽象的文字變得生動起來,讓觀眾更主動深入地理解故事,形成獨特的節目風格。

當將動畫融入節目成為一種潮流,相關問題也隨之而來。適度應用動畫能為節目錦上添花,而因過度追求畫面豐富而投入繁多的動畫元素會導致節目主題不鮮明,最終令節目淹沒于眾多同類節目之中。

(二)場景設置形式

暨南大學譚天教授認為,電視節目的制作構成包含三個基本要素:人物、事實、場景[12]。

1.內景:從書本到舞臺,打造沉浸式的文字表演

沒有外景的加持,室內閱讀類節目必須仰仗場景設置?!兑槐竞脮窉侀_常見的綜藝表現形式,通過全新的呈現手法將書“演”給觀眾看,活化書籍中的場景[13]。以《一本好書》為例,節目采用兩條敘事結構,使用舞臺和品讀現場這兩個不同的空間場景。從舞臺的敘事結構來講,通過演員表演與觀眾進行對話,觀眾可以打破屏幕限制直接與演員進行交流,更直觀地感受經典名著的魅力。從品讀現場的敘事結構來講,品讀現場主要針對屏幕前的觀眾,它是對經典名著進一步的解讀,品書人通過節目向觀眾輸出觀點,而觀眾又通過后續的留言與品書人對話,形成交流閉環。

相比于《一本好書》的雙層敘事結構,《典籍里的中國》則更為復雜,采用的是三層敘事結構。第一層是演員以話劇形式演繹經典作品,這對于觀眾來說是直觀的。第二層則是主持人撒貝寧,他連接了古代時空和現代時空,作為時空的第三者參與到作品中,提觀眾之所問,解觀眾之所惑。第三層是嘉賓訪談室,通過嘉賓對經典作品的再次解讀,引導觀眾對作品進行更深層的思考。依托這三種不同的舞臺,節目打造出了多層次的時空敘事空間,使觀眾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典籍文化的內涵和價值[14]。

2.外景:從文字到思考,感受詩和遠方的心靈之旅

室外閱讀類節目主要聚焦于閱讀和室外場景融合的模式?!兑磺Я阋灰埂穼⑵胀ǖ囊雇斫志昂烷喿x相結合,打破了觀眾對閱讀的傳統認知,也讓節目更接地氣?!段以趰u嶼讀書》同樣采用外景拍攝,節目將拍攝地點定在珠海市的東澳島,把島嶼風景和閱讀聯系在一起,嘉賓們面對美景隨機說出相關的經典名著,文字和美景交融,帶給人不一樣的美學體驗和人生感悟?!皪u嶼讀書”通過可觸摸的、寫意的象征,把人心靈的渴望和客觀世界的美好聯系在一起,達到了一種視覺表現的美學境界的升華[15]。

三、結語

文章通過探析當前閱讀類節目的整體大環境及個別優秀案例,發現當前閱讀類節目已初具規模,成為文化類節目乃至整個電視節目領域的主力軍。在強娛樂性節目的浪潮退去后,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代表的閱讀類節目不斷蓄力,邁上了新臺階。

就現狀而言,閱讀類節目不斷創新節目類型和節目形式,挖掘文字背后深層次的含義,致力于傳遞更多元化的內容,引領觀眾感受其蘊藏的深刻內涵,并延伸出更遼闊的思考空間,以更好地傳承其精神文明。

閱讀類節目還應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轉換,尋找更多創新表達。從敘事角度來說,可將節目更多地包裝在具體“故事”之下,并且將故事日?;?,用更年輕的語態敘述,迎合受眾需求。從節目的選題及內容呈現上來說,找到小眾化、普適化的文化題材,打造群體記憶,用情感打動觀眾,促進優秀文化的活態傳承。從文化性的電視節目而言,可考慮到其傳播途徑,話語權更多下放到觀眾,調動觀眾討論熱情,是潛在的文化自覺氛圍營造。當更多的文化元素充斥日常生活,不斷推進文化自立自信自強,這是優秀傳統文化在電視節目中不斷創新轉換的必要之因。

融媒體環境下,閱讀類節目雖已找到了突圍之道,但始終存在技術性問題,創作困境也亟待突破,口碑與利益如何平衡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如何讓閱讀類節目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兼顧教育意義與適當的娛樂性質,在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更強的文化認同感,仍有待深入思考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希文.淺析文化閱讀類電視節目的講述方式和受眾審美心理的關系[J].電視研究,2022(2):38-40.

[2] 陳連利.傳播學視野下文化綜藝類節目分析:以《見字如面》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4):45-46.

[3] 葉晨露.激活·重構·內化: 《典籍里的中國》的記憶建構與價值認同[J].聲屏世界,2023(17):34-36.

[4] 黃楚新.全方位融合與系統化布局:中國媒體融合發展進路[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3,45(7):1-7.

[5] 雷英. 21世紀以來我國文化綜藝節目類型與形態的轉型及變遷研究[J].視聽,2020(11):47-49.

[6] 夏吉宏.論綜藝節目舞美燈光的設計創新[J].新聞戰線,2016(10):89-90.

[7] 李松吉,楊殫.從《典籍里的中國》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傳承傳播[J].聲屏世界,2022(8):51-53.

[8] 謝麗亞.電視綜藝節目中舞美與燈光融合的意義[J].采寫編,2022(8):146-148.

[9] 劉馨蕾.綜藝節目中動畫元素的應用及功能價值[J].電視技術,2022(4):131-133.

[10] 魏良.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綜藝節目中的數字動畫效果[J].大眾文藝,2017(2):203.

[11] 趙丹.動畫元素在綜藝節目包裝中的應用[J].電聲技術,2020(10):47-49.

[12] 譚天.批評與建構:聚焦中國電視[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109.

[13] 操雯雯.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模式淺析:以《一本好書》為例[J].聲屏世界,2022(17):65-67.

[14] 楊俊峰.多重敘事結構下傳統文化的情感傳播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J].聲屏世界,2023(15):27-29.

[15] 李佳芙.對讀書節目探索“生活美學”新范式的研究:以《我在島嶼讀書》為例[J].采寫編,2023(9):100-102.

作者簡介 鈄亞萍,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蔣湘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陳麗婷,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猜你喜歡
閱讀形式創新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發現“形式” 踐行“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