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教育理論視域下高中微德育的開發

2024-04-25 23:07劉艷麗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開發

劉艷麗

摘 ?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新時代高中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微德育作為一種新的德育形式,運用生活教育理論,立足細、小、微,關注“微”現象,聚焦“微”問題,搭建“微”平臺,提供“微”實踐,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起到良好的教育實效。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微德育;開發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微德育的概念

陶行知先生在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以生活出發,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目的,提出生活教育理論,旨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道路。生活教育理論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原理為依據,構成了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吧罴唇逃?,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意思是與生活產生關系,以生活為中心,便產生了教育;“社會即學?!?,意思是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教育范圍,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教學做合一”則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1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制度與行為的唯一準則就是生活。生活教育理論致力于學校實踐的探索,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可以引領學校變革實踐的正確方向。為此,本研究基于陶行知生活理論分析,構建指向美好生活的新時代高中德育新模式,以期為新時代繼承和發展生活教育理論提供參考依據。

德育指的是對學生開展的道德教育,不同語境下對德育的理解會有不同。在學校這個特定的場域,德育就是教育者(即教師)和受教育者(即學生)共同參與的,表現為教師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與實施,并指導學生把一定的道德規范轉化為自身的品德與自覺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不斷提高的活動。如何建構指向美好生活的高中德育新模式,筆者認為,要以生活為原點,在生活中尋找道德教育的契機和平臺,因此,可以選擇微德育作為研究的突破口。

鑒于微德育在理論方面缺少系統而深度的研究,筆者想從一線基礎教育領域入手,嘗試在實踐方面有所創新。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以下簡稱南模)重視精神追求,脫離功利的束縛,敢為人先,強調社會責任與擔當;追求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富足,情趣高雅,崇尚一流,追求卓越。進入新時代,南模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引下,對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形成了南模學生特質的校本表達——“公、智、能”?!肮敝阜丈鐣臑楣庾R;“智”指適應未來社會的智慧;“能”指選擇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這些育人特質與生活教育理論的內涵有共通之處。

微德育立足細、小、微,具有源于生活、走進生活、高于生活的外在特征;微德育同時又能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注重道德關懷,關注學生的過程參與和道德體驗。相對于傳統的德育工作而言,其價值就是能夠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關注“微現象”,設計“微實踐”,搭建“微平臺”,提供“微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內驅力,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從而促進學生自我建構的能力。

二、高中微德育踐行生活教育理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德育目標形式化

魯潔先生說“成為人”應該成為人的終極價值追求,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引導人走上“成人之道”。1 但事實上,學校德育經常會強調服從社會和集體的需要,目標過于宏大,無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忽略大多數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這種模式不以“成為人”為根本目標,使得學生沒有真實的道德體驗,沒有發自內心的獲得感,勢必會培養出很多言行不一的“空心人”或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樣將不可能培養有社會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

(2)德育內容工具化

長期以來,德育本來的功能和作用被忽略,成為學校管理的工具。很多學校過度關注道德理論和知識的傳授,堆砌理論知識,忽略學生的實踐生活經驗,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脫離現實生活,一味地說教、灌輸??罩v道理的德育不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德育無法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違背生活教育理論的宗旨,更不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3)德育效果表面化

德育的最佳效果應該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情感認同與表達,從而形成道德修養與良好品質。但由于德育目標的制定與落實缺乏針對性,只是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樣,導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浮于表面,加之德育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德育工作就很難觸及學生的內心,難以起到自我建構的效果。

2.可行性

(1)深化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實踐

南模作為一所百年名校, 將“青鋒精神,模范追求”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新時代,學校明晰育人特質,增加學生辨識度,把德育作為學校工作的靈魂,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基本問題,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著力打造新時代背景下具有學校特色的德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德育的實效性和創新性。

(2)推動德育新方法和新途徑的探究

微德育產生于學校德育的探索與創新中。微德育與學校傳統德育有所不同,微德育是拓展學校德育途徑、豐富學校德育的新方法。作為基于生活、扎根于實踐的內生性德育,聚焦在具體問題與可操作上。因此,微德育是生活化的德育,關注素養和行為的養成,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驗和參與度,促進個人的成長。

(3)促進學生可持續的全面自由發展

微德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價值延伸。微德育具有實踐品性,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相互影響和作用,自身的品德也會得以發展。微德育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活動經驗,將德育目標融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行為感知中,以生活化的微德育實踐形成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成長。

三、用生活教育理論引領高中微德育的整體規劃

1.全面制定微德育的目標

微德育是在實踐中細化大德育的目標,如果說大德育強調學校德育的綜合性,那么微德育則是具體的實施路徑。微德育關注實際工作的微問題,指向具體問題,精準制定具體的德育目標,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實現微德育成效最大化。

南模微德育的目標為:以學生日常生活為原點,以道德作參照點,關注教育的“微現象”和“微問題”,建構高中微德育的實踐開發平臺,實現學生的“微”改變和“微”成長,落實“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思想理念,培養具有選擇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適應未來社會的智慧、服務社會的為公意識的南模學生。

2.系統構建微德育的機制

微德育的構建機制是在對核心素養目標和學校的德育目標進行“細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優勢與合作,積極搭建“微”平臺,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微”實踐和“微”體驗(見圖1)。

3.科學設計微德育的評價

微評價采取的是多元的綜合評價方式,由教師、學生、家長等構成的多元評價主體,采用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識、身心素質、實踐創新、興趣特長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及時評價能起到激發學生潛能、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創造、增進學生自信心的作用,促進學生終身全面發展。

四、生活教育理論視域下高中微德育的實踐開發平臺

1.開展生活對話,打造“微”指導,提升“微”自信

“生活對話”是一種師生的交往互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雙方不同的意見在對話中得到交流與分享,對話者從中獲得新意義的生成與創造。

比如,微德育實踐可以開展對話式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微”指導。立足學生問題和困惑,尊重學生原有認知,基于學生價值認同,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進行問題鏈設計,從而進行師生、生生對話,達成學生價值觀念解構到建構的目標。1 再如,全員導師制的推進,也是開展生活對話的新實踐??傊?,師生應處于平等對話的位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師不對學生做過多的判斷和評價,而是不斷引導學生成為活動與學習的直接參與者。通過雙向的互動與溝通,教師有效摒棄了灌輸、訓誡、說教等不良做法,讓學生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自覺主動感悟,無形中養成良好道德品質。

2.營造生活空間,建設“微”環境,認同“微”責任

生活教育理論強調學生自治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張魯川提出,班級作為公共生活的場域,具有真實而豐富的教育性和人文性,是滋養、潤澤學生生命,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公共責任、民主意識、公共精神的公民的理想土壤。1 學校積極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引導學生全員參與、自治管理班級生活,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服務意識,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組織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同樣,校園作為教育的重要場域,可以提供給學生參與公共事務和活動的平臺和空間。南模致力于運用校園文化的浸潤功能,積極打造開放的德育學習場域,例如“校園十景”充分體現校園環境文化,營造“微”環境,“青鋒銘志” 石、“四字校訓”石、“百年樹人”雕塑等,這些校園景致無不讓學生感懷著南模的歷史與文化,時刻認識到青鋒模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設計生活活動,創設“微”平臺,定位“微”角色

“微”德育活動注重的是貼近生活,易于被學生接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愛做”的活動。比如,南模打造的“三季四節”主題活動體系,就是“微”平臺。三季(新生季、成長季、畢業季)體現學生三年自然發展的規律(生本),每個“季”以達成德育的階段性目標為主旨,三年的所有活動在頂層規劃與精心設計下,分為三個生長階段得以系統實施。四節(籃球文化節、科技節、藝術節、社團文化節)側重不同方面,幫助學生發現個人興趣和特長。在特色活動和平臺中,南模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價值、做出貢獻,并在相應的領域中定位“微”角色,形成每位學生獨特的成長足跡。

4.利用生活資源,落實“微”實踐,收獲“微”技能

微德育實施的主要方式就是“微”實踐,即開展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價值追求的實踐活動?!拔ⅰ睂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切身的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成其道德品質的規范與自覺。

南模充分利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校外活動中心、研學旅行基地等多種實踐資源,開展志愿服務、職業體驗,不斷打造“微”實踐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走進社區,指導學生在關愛社區弱勢群體、保護社區環境、垃圾分類等方面進行力所能及的服務;聘請在企業管理、民間工藝、科學技術等方面有專長的優秀工作者和時代楷模開設選修課、報告會、集體輔導。通過“微”實踐,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提高選擇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從德育課程到課程德育,學校辦學理念引領下的高品質課程與高品位課堂建設的實施途徑和要求,與微德育的實踐開發同向同行。生活是“大思政課”的鮮活教材,理論與實踐要緊密結合,各類學科“微課程”的開發勢必會幫助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的生動實踐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產生更積極的情感體驗。各種德育方法的綜合運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mor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Theory

LIU Yanli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chool,Shanghai,200032)

Abstract: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theory still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in the new era. As a new form of moral education,micro-moral education employs life education theory,starts from the events which are fine,small and micro,pays attention to “micro” phenomenon,focuses on “micro” problems,builds “micro” platform, and provides “micro” practice to stimulate studentsmoral emotions and play a good effect on education.

Key words: life education theory,micro-moral education,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生活教育理論開發
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
生活,習作之“本真”
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在線投稿與編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河南方言文化資源的保護及其開發利用的研究
遵義紅色旅游開發對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學習APP設計與開發
單片機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和開發
談談生活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