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技術視域下冀東皮影數字可視化與場景傳播策略研究

2024-04-25 01:31趙征劉華欣
電影評介 2024年3期
關鍵詞:冀東皮影

趙征 劉華欣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的智慧結晶,非遺的傳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受眾接受傳統藝術的覆蓋面與影響力。唐山皮影作為冀東文藝三枝花的代表之一,如何對其進行傳播和保護,成為引人深思的問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元宇宙、虛擬現實等數字媒介技術與可視化場景傳播模式相互融合,為皮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創新媒體平臺,也是非遺藝術生存發展的研究價值所在。

一、場景理論與場景傳播的應用特征

“場景”一詞最開始是被運用在文學、戲劇、影視作品中的,指的是具象化的時間與空間中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所構成的關系與氛圍,其核心是場所和景物等硬要素,以及空間與環境等軟要素。傳統意義上的“場景”主要是以鏡頭設計和畫面視覺設計的方案為展現方式,而互聯網應用背景下的“場景”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范式,已經成為傳播的主流方式。場景傳播的應用特征體現在多個維度的技術融合與應用,旨在提供個性化和精準的服務體驗,包括VR、AR、MR等視覺場景技術和社交媒體、傳感器、定位系統等即時場景技術。視覺場景是利用視覺技術從可視化的角度改變受眾觀看的視覺效果,即時場景則是通過建構特定的空間與不同情境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傳播營造一種持續且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環境。

冀東皮影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今網絡技術與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沉浸在技術支撐下帶來的娛樂便利之中,對于皮影這種枯燥又不緊跟時代潮流發展的傳統文化失去了興趣,怎樣利用場景傳播的理論與實踐方法為冀東皮影文化信息的獲得、傳播、交流營造一個有吸引力的環境氛圍,如何利用場景傳播對冀東皮影進行可視化手段的創新和改革,使冀東皮影更好地傳承下去,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場景的引入,不僅僅是利用數字化手段對非遺進行記錄、儲存、播放,而是以“人”——傳承者和體驗者為核心,研究受眾在不同時間、空間的活動場景及消費需求,準確把握大眾的文化消費心理,借助、整合或創造各種媒介場景或生活場景,巧妙融入非遺的文化、歷史、故事、手藝、傳承等元素,通過新技術手段,讓古老的非遺“活”起來,給目標受眾帶來在場感和生動化的非遺體驗。[1]

冀東皮影的保護、發展和推廣,需要非遺空間的拓展與場景傳播的適配,在皮影戲演繹空間的真實環境與影人虛擬形象轉變過程中,數字化創新和傳播不可或缺。數字化創新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品或服務進行改造或創造,以提高其價值和效率。數字化傳播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將信息或內容以數字化的形式進行編碼、存儲、處理、傳輸和展示,以實現信息或內容的快速、廣泛、多樣和互動的傳播。利用數字媒介技術對冀東皮影進行藝術創新和文化傳播,觸發非遺藝術的在場體驗,為其在數字化產品轉型方面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思路和建議,是本文的最主要目標。

二、冀東皮影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

皮影戲,也稱為“影子戲”和“燈影戲”,它是利用燈光照射成的各類剪影表演神話故事、民間趣事的一種戲劇表演藝術。表演時,操控者一邊在幕后操縱剪影人物,一邊用方言曲調唱述故事,皮影戲在演繹過程中需要配以鑼、鼓、二胡等多種樂器,是一種非常親民的民間藝術。皮影藝術歷史悠久,距今已經有近2000多年的歷史。史學家認為,中國皮影起源于宋代,發展于明代,興盛于清代。[2]

冀東皮影,也稱為唐山皮影,源于明朝萬歷年間。據記載,明朝秀才黃素志屢屢落榜以后,不再對科考抱有希望,于是決定遠去關外。在異鄉漂泊的生活中對仕途失去希望,黃素志偶然對皮影提起了興趣,于是對皮影的多個方面都進行了改良,由此大多數學者認為,唐山皮影當溯源于此。[3]唐山皮影能夠輝煌發展,黃素志的貢獻功不可沒。在他的改良下,唐山皮影無論從唱腔還是雕刻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并逐漸傳入各地。黃素志先生不僅對唐山皮影進行了改良,還創作了不少唐山影戲劇本,例如反映東周列國故事的《望兒樓》等劇本。經過改良后的皮影再加上新創作的劇本,使唐山皮影得到了人們的喜愛。

(一)冀東皮影的興起與興盛

冀東皮影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北方皮影戲中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逗颖笔≈尽さ?9卷:文化志》里就詳細記載了唐山皮影在明代發展的情形。[4]冀東皮影在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處于穩定發展時期。清朝乾隆年間,冀東皮影被帶入北京,深受北京人的欣賞,掀起了冀東皮影的表演熱潮,同時從乾隆年間北京人開始學唱皮影戲,北京的東路影戲就是在唐山樂亭皮影的基礎上形成的。清末民初,冀東皮影的發展達到興盛,這一階段冀東皮影的劇社最多、劇本種類多樣、唱腔漸漸完善、皮影藝人層出不窮。

(二)冀東皮影的衰弱與衰落

從古至今,無論哪個時期的文化發展都與時代環境息息相關,經濟發達、政治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自然會滋養文化發展與繁榮。反之,經濟落后、政治動蕩、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文化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時代環境的沖擊,甚至會導致文化的衰退。

冀東皮影第一次因時代環境發展受阻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對中國發動入侵。在占領了東三省后,河北也淪為戰區并被日寇占領。日本侵略者在占領河北后進行高壓統治,還出臺了禁演政策。沒有正常的演出活動,皮影藝人的生活變得艱難困苦,為了維持生活許多皮影藝人開始了逃難生涯。這一時期,皮影藝人不僅在生活上貧困潦倒,還遭受日本侵略者非人的折磨。冀東皮影在這一時期大有失傳之勢。

新中國成立后,為促進文藝事業的發展,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國家的高度關注下,冀東皮影有所發展。1996年唐山市樂亭縣被當時的文化部認定為“皮影之鄉”,從此,冀東皮影進入到平穩發展時期。

當下“全媒體”時代的發展,媒體應用展現出社交化、移動化、智能化、數據化的核心特征,網絡信息的覆蓋面全、媒介載體以及受眾傳播面廣,媒體內容呈現為視聽化的主流表達,在這樣的聚合形態平臺中,人們會更多地關注具有智能屬性以及社交屬性的內容,這對當前冀東皮影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一定壓力,發展土壤越來越小。

(三)冀東皮影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藝人才流失,傳承人培養困難

冀東皮影在發展中不僅面臨著時代進步后將會被更高級、更先進的文娛方式所替代的考驗,同時皮影傳承本身也存在著學藝人才流失、傳承人培養困難等問題。

冀東皮影培養繼承人的方式目前仍為拜師學藝的傳統方式,沒有形成系統學習的學校,導致冀東皮影學藝人才流失的局面。隨著老一輩皮影藝人的退休、故去,冀東皮影已經到了藝人匱乏的狀態。皮影戲的演唱多為長篇劇目,唱詞繁重,其曲調、唱法都由老藝人口傳心授,需要常年苦練才能掌握,由于演出市場不景氣,掙錢又少,年輕人不愿意學,許多老演員收不到學徒,加之系統性枯燥、乏味且漫長的學藝生涯嚴重打擊學員積極性,導致冀東皮影面臨傳承人斷層的窘境。

2.受眾青黃不接,出現斷層現象

皮影戲的自我生存能力至關重要,唯有保持其活態存在,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才能擁有恒久不衰的生命力。過往皮影戲多在人群聚集的廣場等公共場所表演,大家對這種“實體演出”的文化傳播方式具有黏度,信息傳播方式單一匱乏的年代,百姓會很容易被這項活動吸引,并衍生出一系列周邊話題。

然而,全媒體場域下,冀東皮影的社交屬性以及文化交融能力可見一斑。而作為癡迷于皮影戲的老年觀眾,有能力進入劇場的越來越少。而本應作為傳承主力軍的青年一代從小在城市中成長,受到新興媒體和流行藝術的影響,對于皮影這種“過時”表演已不再感興趣。在鄉村,青少年觀眾少、演出市場萎縮,這直接威脅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生存,受眾斷層嚴重。

3.演出劇目缺乏創新

傳統劇目由于歷史局限,情節結構松散,缺乏創新,有些劇目甚至保留著封建迷信思想,再加上演出耗時過長,許多劇目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觀賞需求。皮影劇本內容也沒有及時創新,很少銜接當今時代背景,多是因循守舊,正如前代研究者湯際亨指出的皮影戲的劣點:“影戲思想可概括為‘封建思想‘團圓主義,前者表現的是升官發財中狀元,后者代表的是逢兇化吉大團圓,千篇一律?!盵5]劇本的陳舊也是制約冀東皮影傳承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今,皮影戲的演出劇目依然圍繞著歷史演義、民間傳說、武俠公案、愛情故事、神話寓言等傳統題材,例如觀眾耳熟能詳的《白蛇傳》《西游記》《牛郎織女》《龜與鶴》等。皮影劇目整體上缺乏對內容的創新,更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及場景時空屬性的再造。

4.傳播渠道過于單一

自明清時期,冀東皮影傳至今日仍然保留著傳統劇場演出的表演形式。唐山皮影專業劇團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國營性質的劇團。例如,唐山皮影劇團就是國營性質,劇團演職人員經常深入農村、學校和幼兒園進行表演,積極地培養新一代的皮影藝術傳承人。他們不斷對劇本進行多元化的改編,以確保每次的演出都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和啟發。第二種是民營性質的劇團。唐山皮影的民營劇團大都是自己組織活動,多處于虧損的狀態,劇團的人數也不多,演出的節目大多是傳統類的經典劇目,而且沒有固定的演出時間和地點,一般的演出活動都是在農村進行,加上可以組織的活動也不多,所以民營劇團并不景氣,又由于缺乏創新精神,面臨著生存危機。無論是國營劇團還是民營劇團,主要依靠藝人以線下表演的方式進行傳播,傳播途徑過于單一,受眾范圍有限。

三、冀東皮影與場景傳播的融合重構

作為冀東文藝三枝花的首要代表,皮影戲是地方文化的象征,常常在劇院或社區里演出。在文化空間線下演繹的同時,線上的場景構建同樣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因為傳統民間文藝情景搭建的特殊性與局限性,再加上皮影語言的碎片化、日常話語式的特征,造成皮影演出過程中現實場景與虛擬場景很難切換,受眾對信息的理解并不是很順暢。因此,非遺一定要和場景要素相關聯,從而獲得沉浸式的消費體驗。

皮影藝術場景構建的有效傳播,需要將傳播主體的圈層通過社交媒體聯系起來,繼而體現出“場景、數據、算法、體驗”等非遺傳播場景的核心概念,打造媒介技術連接的皮影演出情境。從場景傳播的角度出發,“時空一體的全景式構建”“人的在場”以及“敘事性”是構成非遺場景的三個要素。[6]時空一體側重建構非遺體驗的擬態環境并進行情感滲透,人的在場側重身體參與非遺實踐的意義,敘事性側重通過故事講述非遺文化,展現核心價值觀。因此,冀東皮影應該依據其特有的唱腔腔調、服裝服飾、工具道具來還原場景傳播的真實性和意義空間,通過創造皮影戲場景中的人物與事件達到時空傳播的適配與平衡,從而突出特定時空的人物與事件,對虛實結合的具身性非遺文化進行整體性傳播。

可見,冀東皮影的傳播方式正從信息傳播走向場景傳播。場景作為一種能夠讓人產生互動并且具有沉浸體驗的傳播方式,能夠很好地滿足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交往需求,從而使人們在情感上獲得愉悅。其意義在于,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單純的非遺信息傳遞、技藝展示,而是轉向以人為中心的場景建構,推動非遺內容與生活、消費緊密聯系,即當下非遺的“信息消費”逐漸轉向“場景消費”。

在媒介技術與身體場景融合發展的今天,皮影這種非遺藝術正是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場景重構,擔當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使命與重任。在場景互動與精準投放的過程中,皮影藝術的悠久歷史以及AI科技的沉浸體驗發揮著重要作用,使非遺場景傳播徹底打破場域限制,打通了線上線下的全域渠道,并實現了非遺藝術的二次傳播。

四、媒介技術視域下冀東皮影數字可視化策略

場景建構對傳播傳統文化的意義在于,視覺場景可以打破傳統文化與個體之間存在的意義上的聯系,即重塑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即時場景不僅涵蓋針對個體信息的傳播場景,同時也包括群體傳播的社交媒體場景,也就是說即時場景就是在營造一種環境氛圍。那么,利用場景傳播的理論和實現方式對冀東皮影的可視化手段進行改革創新,重新激發冀東皮影的藝術魅力,應是當下的重點。

(一)打造全新的冀東皮影場景呈現方式

皮影,以二維的舞臺呈現,是控制于指尖的戲偶傀儡藝術,借由巧妙的光影交織和唱腔的細膩渲染,才能將一段段經典劇作演繹得淋漓盡致。皮影造型,非復刻現實,不拘泥于現實之摹仿,而是借助獨樹一幟的美術語言,塑造理想之美,其造型之道,或委婉內斂,或大膽顯著,將難以言表之意,映照于形象之上,讓觀者在欣賞中領略無形之境界。[7]冀東皮影因用料考究、造型特點突出而獨樹一幟,但隨著冀東皮影發展逐漸沒落,其獨樹一幟的造型藝術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構建即時場景可以營造出冀東皮影造型藝術回暖的環境氛圍。即時場景既包括針對個體的信息傳播場景,也包括群體間的社交場景。所謂個體的信息傳播場景就是針對用戶的需求對用戶進行個性化、精準化的定位服務,群體間的社交場景是具有同樣需求的群體為交換信息所構建的場景環境。

1.營造冀東皮影造型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傳播場景

冀東皮影,匯聚民間美術精華,其造型之妙,為現代設計樹立了標桿。它所蘊含的中國文化象征,為當代平面設計注入創新思路,啟迪思維無限。例如《舌尖上的中國》(陳曉卿/李立宏,2012-2018)的商業海報,巧妙借鑒皮影藝術精髓,將國風山水以影繪形,捕捉光華和影韻之美,這樣的設計,不僅恰到好處地演繹了祖國山川的壯麗意境,更透過溫暖的色彩之光,營造出一種深沉的中國情調,為觀者呈現一幅幅味覺與視覺的雙重盛宴。[8]

皮影造型藝術既然可以應用到海報等平面設計中,同理服裝設計也可以借鑒冀東皮影獨特的造型藝術特點,針對服裝設計師這一群體進行個性化、精準化的定位,設計師將冀東皮影的元素符號融入現代化的服裝設計中,構建出時尚傳播的即時場景,以達到傳播冀東皮影藝術的目的。

2.構建冀東皮影造型藝術在美妝產品設計中的傳播場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需求也開始豐富多樣,美妝產品是幫助人們追求美的一種工具。近年來,各種品牌的美妝產品流入市場,但比較受追捧的還是韓國和歐美品牌。相比之下,我國本土品牌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如國外品牌,本土美妝品牌可以說物美價廉,在各品牌中屬于性價比較高的品牌。但是,很多本土品牌包裝樣式簡單,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夠驚艷。

冀東皮影造型藝術充分體現了地方傳統文化的特點,因此,冀東皮影也可以借鑒其他優秀文化產品視覺設計的改革方法,針對人們尤其是女性群體對美妝產品的需求,與美妝品牌合作,生產具有冀東皮影造型藝術特色的美妝產品,將皮影設計應用到美妝產品包裝之中,以達到宣傳冀東皮影藝術的目的。

(二)利用現代數字科技研發冀東皮影主題產品

隨著數字科技與媒介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特別是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學習生活中的逐漸滲透,現代信息傳播已進入智能傳播時代。數字媒體藝術與非遺文化融合帶給受眾的親身體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目光定位在情感互動與身體在場的場景化非遺感知體驗上,這使得數字技術與移動媒體的屬性不斷外延,促進冀東皮影場景營造的多元化研發。

1.利用計算機數字動畫技術制作皮影動畫、電影

皮影作為中國傳統的影像藝術,在數字動畫的應用還是比較明顯的,也制作出反響不錯的動畫產品。例如,《桃花源記》(陳明,2006)就是經典皮影動畫。但是,冀東皮影的數字動畫應用還并未明顯體現出來。其實,冀東皮影可以利用數字動畫技術創作出表現地方特色的動畫產品。不僅如此,冀東皮影還可以進行創新,在以往的皮影動畫作品中,雖然利用計算機數字動畫技術將皮影制作成了動畫,但其制作的都還屬于二維動畫,冀東皮影可以將數字動畫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制作出具有三維甚至四維立體效果的動畫產品。

2.開發具有操控機制的皮影互動游戲

網絡游戲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玩家在線上虛擬環境下對人物角色及場景按特定游戲規則進行操作以達到娛樂消遣和腦力開發的數媒產品。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游戲行業蓬勃發展起來,冀東皮影藝術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虛擬環境以游戲的形式呈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例如,可以將皮影線下實地操控人物的演藝形式轉換為具有互動娛樂性質的線上游戲形式。這種富于娛樂性的互動游戲,集皮影展示、演藝、參與、互動于一體,沉浸式的用戶體驗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對冀東皮影藝術產生興趣,還可以為繼承冀東皮影事業注入新鮮血液,打破冀東皮影青黃不接的局面。

3.建設皮影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簡單來講就是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計算機技術將博物館以虛擬的三維立體方式展現于網絡上。參觀者可以在虛擬的博物館中瀏覽藏品、獲取藏品信息等一系列活動,輕松又便捷。虛擬數字博物館的建立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滿足游客隨時隨地欣賞皮影藝術的需求。

冀東皮影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可以采用線上博物館的新概念,打造屬于冀東皮影的線上博物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有關冀東皮影的各類資料數據庫,例如道具數據庫、藝人數據庫等。對冀東皮影文化知識進行全面的整理與收集,以便參觀者可以得到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然后利用VR建模生成冀東皮影數字模型,將在線博物館打造成具有3D效果的環境,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體驗。

4.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跨媒介傳播

虛擬現實技術需要通過計算機技術打造出立體的三維視覺效果,通過建模和渲染打造冀東皮影的虛擬表演環境。在推進冀東皮影數字化的進程中,不僅要確保其在數字世界中的真實“存在”,更應積極創新數字化內容,充分結合VR、AR、3D等前沿技術和元宇宙的嶄新概念。通過這些技術,冀東皮影的歷史脈絡得以細致梳理和展示,古老的場景得以復活并賦予新的生命力,傳承人的風采和絕技也能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此外,皮影的動作細節和背后的傳承故事也能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得到深入挖掘和呈現,從而創作出既有特色又充滿創意的數字化內容。這種虛實結合、融合共生的方式,不僅能讓冀東皮影這一文化遺產在物理世界中繼續傳承,也能在數字世界中大放異彩,讓更多人領略到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實現文化遺產的雙重呈現和交相輝映。

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還可以對冀東皮影的數據進行全面采集分析,跨媒介創建冀東皮影虛擬影像和數字模型,不光解決了冀東皮影成品保存的難題,也降低了冀東皮影的制作難度與成本。對冀東皮影可視化手段的創新,不僅構建冀東皮影全息跨媒介的視覺場景,更有利于皮影藝術傳播與共享。

結語

當下,場景傳播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推廣的有效途徑,在媒介技術的加持下,超越時空的全息投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帶動皮影藝術在數字技術場景構建的環境中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總結冀東皮影數字可視化場景傳播的時空場域與媒體屬性,可以發現其本質是基于新媒體技術的身體在場與皮影戲媒介互動行為所產生的具身性體驗。在現代數字科技與元宇宙技術的推動下,將冀東皮影的戲曲唱腔、表演方式、制作工藝等傳統優勢與聲光電等可視化場景交互融合,營造真實與虛擬互嵌的媒介延伸場景,是皮影戲未來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韋曦.智能傳播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場景傳播研究[ J ].傳媒觀察,2021(12):62-68.

[2][3]魏力群.中國皮影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38.122.

[4]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第79卷:文化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522.

[5]鄭心.淺談唐山皮影藝術在時代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 J ].中國民族博覽,2016(06):109-110.

[6]顧炳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景傳播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23.

[7]崔永平.略論中國皮影戲藝術[ J ].文藝研究,1993(03):55-65.

[8]上官大堰.融合與嫁接——結合傳統皮影人物造型的當代動畫角色的設計實踐[ J ].裝飾,2013(07):88-89.

【作者簡介】? 趙 征,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媒介文化、新媒體運營研究;劉華欣,女,河北滄州人,唐山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新媒體傳播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媒體環境背景下冀東皮影發展口述史整理與傳播研究”(編號:HB19XW005)最終成果。

猜你喜歡
冀東皮影
冀東地區野生大豆幼苗期耐鹽堿特性鑒定
冀東麻地巖體銣等稀有金屬元素賦存特征
月光皮影
月光皮影
我愛皮影
不老的皮影
冀東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皮影的來歷
冀東地區草塘坨航磁異常的查證效果
皮影世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