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茅盾文學獎小說電視劇改編的敘事策略

2024-04-26 03:42黃芳芳
關鍵詞:茅盾文學獎原著人物形象

黃芳芳

(華南農業大學 珠江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自電視劇誕生以來,文學作品一直是其堅實的支撐,眾多文學作品也因此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作為中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茅盾文學獎小說,自然成為導演和編劇青睞的對象。據統計,自茅盾文學獎誕生以來,共有48部小說獲獎。其中23部被改編為電視劇,包括未上映的《繁花》和三部正在籌備中的作品(《主角》《北上》《應物兄》)。改編比例達到47.91%,表明茅盾文學獎作品的改編已成為普遍現象。在改編過程中,電視劇與原著之間的多重互文性顯得尤為重要。文學原著與電視劇屬于不同的藝術領域,它們之間的對話是互相滲透、互為主體的交流過程。這種對話不僅影響著改編作品的創作,也影響著觀眾對作品的接受和理解。同時,這種對話也孕育出可供參考的策略:改編作品可以借鑒原著的情節、人物、主題等元素,同時通過改編形式和風格的創新來展現其獨特性。在改編過程中,小說的題材、人物設置、敘事結構等都會進行適當調整與轉換中。

一、以符合觀眾審美體驗調整人物設置

人物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杰克·紐曼在《人物在敘事中的作用》一書中,強調了人物在敘事中的核心作用和功能。茅盾文學獎小說塑造了一系列生動且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電視劇改編借助視聽文化的特點,使這些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生動,如同在銀幕上躍然而出。

(一)突出主要人物性格

文學作品未被改編前,讀者需要通過作者的文字來想象人物形象。而在電視劇中,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是文學作品改編成功的關鍵。電視劇的人物塑造涉及多方面的理論和技巧,目的是塑造出深入、豐富且具有影響力的角色形象。依據弗拉特爾的理論,一個圓滿的角色不應僅具有單一的性格特點或目標,而應展現多元但相互關聯的特征,如外在行為、內在價值觀、情感欲望及與其他角色的互動等。這樣的多維性使角色更加真實可信,同時賦予其豐富的內在世界。此外,這一理論還強調了心理沖突的重要性。人物的心理沖突可能源自內外矛盾、不同目標或價值觀的沖突,或與過往經歷相關的內心掙扎。這種復雜的心理沖突豐富人物的性格,提高了觀眾的共情和情感參與度。

其次,角色表演是人物形象真實呈現給觀眾的關鍵。在表演藝術中,演員通過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聲音和表演技巧來傳達角色的特質、情感和動機。演員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并通過情感記憶、角色分析和身體訓練等方法,真實地還原角色形象。優秀的演員通過細微的肢體動作、聲音節奏和語調的變化,使角色更加立體和可信,增強觀眾對角色的認同感。例如,《人世間》中周秉昆的扮演者雷佳音便體現了這一點。

再次,角色的發展是人物塑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角色發展理論,人物的心理和行為應隨情節的推進和人物的成長而變化。在電視劇連續劇情的發展中,角色應經歷內外部的沖突、挑戰和成長,以展現更豐富和復雜的人性。角色的發展需要劇本、導演和演員之間的緊密合作,通過情節設定、角色沖突和情感轉變等手段,讓觀眾見證角色的變化和成長,從而產生更深入的情感共鳴。茅盾文學獎小說通過劇本創作、演員表演、導演指導和剪輯處理等環節的協作,實現人物形象的深入塑造和觀眾的深度體驗。進一步研究可以探討不同文學作品和電視劇改編中的人物塑造方法,為電視劇創作和研究領域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洞見[1]。

(二)豐富配角人物形象

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適當豐富配角人物形象是為了彌補原著劇情的不足,豐富故事的發展,并提升觀眾的觀賞體驗。配角形象的豐富化不僅是為了填補情節空白和加強劇情推動,也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沖突和張力。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過程中,深化配角人物形象不僅僅是填充故事情節的手段,而是一種關鍵且具有深遠影響的創作決策。通過為配角賦予更為豐富的心理描寫和獨特的性格特征,創作者能夠實現故事的多元發展,構建更立體和復雜的敘述結構。這種形象的豐富化為觀眾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情感投入,激發了共鳴之情。例如,在《白鹿原》的電視劇改編中,田小娥的戲份補充。配角人物不僅僅是主線故事的補充,他們的存在和發展為整個故事增添了多樣性和復雜性。通過細致的背景設定和人物性格構建,配角們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也豐富了主要人物的情感和沖突。

此外,配角的設置還能夠提供不同的視角和思考方式,為主題和故事增添深度。在改編過程中,通過巧妙設計配角的故事線和人物關系,可以有效地拓寬故事的維度,為觀眾提供更全面的體驗。這不僅使電視劇改編更具吸引力,也使原著作品的主題和內涵得到更好的體現和傳達。

因此,對于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來說,人物塑造——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是一個細致且復雜的過程。這不僅需要創作者對原著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也需要他們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通過電視劇這一媒介的特點,進行創新和發展。電視劇的這種藝術改編能夠為觀眾提供與原著不同但同樣深刻的藝術體驗,從而達到文學與影視藝術互動和提升的目的。

(三)簡化人物性格以塑造典型人物

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過程中,簡化人物性格的策略對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極為關鍵,這有助于讓故事更加易于觀眾理解和接受。通過減少角色的復雜性和強調其核心特征,簡化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深入人心。

簡化人物性格能夠降低觀眾對角色的認知負擔。茅盾文學獎作品中的人物通常呈現出復雜多樣的性格和深層的內心世界。然而,在電視劇的改編中,受限于時間和敘事結構,觀眾需在短時間內迅速理解和接納角色。因此,通過突出人物的核心特質,如勇敢、正直、智慧等,可以簡化人物性格,使之更易于觀眾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通過聚焦于一兩個主要特質,創作者能夠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易于理解。

其次,簡化人物性格有助于創造具有廣泛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典型人物。這些典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方式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和認同。通過簡化人物性格,創作者可以將人物塑造得更典型,強化其代表性和普遍性,從而促進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將人物簡化為特定類型的代表,如慈愛的母親、勇敢的戰士或智慧的領導者,能夠使人物形象具有更強的象征意義和普遍性[2]。

再次,簡化人物性格還能突出故事的主題和核心信息。茅盾文學獎作品往往探討深刻的社會和人性問題,通過簡化人物性格,創作者可以更有效地聚焦于故事的主旨和核心思想。減少人物性格的復雜度,使觀眾的注意力更集中于故事的主題和情節,從而更深刻地領會和思考作品所要傳達的意義。例如,在改編過程中,創作者可以通過簡化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符合故事的主題要求,更清晰地傳達作品的核心價值觀和主題。

區塊鏈技術保證在不可信、分布式環境下,所有節點通過一定的共識算法對公共賬本達成一致。在區塊鏈中,賬本以區塊的形式構成,每個合法的區塊都以特定的密碼學方式鏈接到前一個塊,這也就是區塊“鏈”的內涵。隨著區塊的不斷生成和添加,歷史區塊內容不能被修改,區塊中記錄的所有內容能夠被網絡中所有節點獲取。

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人物塑造的精簡化不僅是一種敘事的簡化手段,而且是一種對原著深層次解讀和再創造的藝術表現。簡化人物性格的策略,當正確運用時,不僅能夠提升故事的傳達效率,同時也能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礎上,為觀眾呈現一個更加集中和聚焦的敘事視角。此外,簡化人物性格還可以為電視劇創作提供更大的創造空間。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補充,使得電視劇不僅僅是文字的直接轉換,而是一種新的藝術創作。通過對人物性格的重新解讀和重塑,創作者可以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時,為電視劇注入新的生命力和視角,使其成為獨立于文本的藝術作品。在實踐中,簡化人物性格的策略需謹慎運用。過度的簡化可能會導致人物形象的平面化和刻板化,失去原著的深度和復雜性。因此,創作者在改編過程中應平衡原著的忠實度和電視劇敘事的需求,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合理的簡化,創造出既符合電視敘事規律又保持原著特色的人物形象。

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簡化人物性格是一種重要的敘事策略。它不僅有助于減輕觀眾的認知負擔,創造典型人物形象,強化故事主題和核心信息的傳達,而且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新空間。未來的研究應更深入地探討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通過人物性格的合理簡化,實現電視劇改編的藝術創新和價值提升。[3]

二、根據大眾文化需求適當改編情節

(一)情節強化以突出核心矛盾

在茅盾文學獎作品的電視劇改編過程中,情節的強化是一種重要手段,用以突出作品的核心矛盾并提升觀眾的觀賞體驗。情節的強化主要通過突出關鍵事件和轉折點、構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加強情感沖突等方式來實現。

首先,通過突出關鍵事件和轉折點,創作者可提升劇情的戲劇性和緊張感。關鍵事件指故事發展中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重要場景,而轉折點則是影響故事走向的關鍵時刻。通過強調這些元素,可以增強觀眾的好奇心和緊張感,從而提升故事的吸引力。例如,在茅盾文學獎作品《白鹿原》的電視劇改編中,黑娃發現鹿三殺了小娥,當晚立即下雨。原著至少一天后白嘉軒和鹿三聊起此事才下雨。電視劇時間更緊湊,沖擊更大。鹿三和黑娃的決裂仿佛老天也在哭泣。老天的哭泣也不能彌補黑娃內心的傷痛。

其次,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能使故事更生動和引人入勝。通過深入的人物描繪,創作者可以明確展現人物間的沖突和對立,從而突出故事的矛盾和沖突。茅盾文學獎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通過強化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故事的張力和戲劇性得以提升。

最后,加強情感沖突也是情節強化的關鍵手段。通過擴展或深化人物間的情感沖突,創作者能使故事更加緊湊和吸引人。情感沖突能夠喚起觀眾的共鳴,并增加劇情的張力。茅盾文學獎作品中的情感沖突多樣豐富,強化這些沖突能進一步深化人物間的情感糾葛,使觀眾更加投入。

情節的強化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種強化不僅有助于突出故事的核心矛盾,還能提升故事的戲劇性和觀眾的觀賞體驗。通過這一策略,創作者能夠更好地滿足大眾文化的需求,同時保持作品的藝術完整性和深度。情節的強化策略需謹慎運用,以避免過度戲劇化或簡化,保證故事的真實性和深刻性不受損害。情節強化在改編過程中也需要與原著作品的主題和風格保持一致。創作者應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和重塑情節,使之更適合視覺敘事的形式。這不僅涉及對原著的深刻理解,也需要對電視劇觀眾的預期和接受度有充分的把握。通過這樣的平衡,創作者能夠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時,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且富有吸引力的藝術體驗。

綜合來看,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情節的強化是實現藝術表達和傳遞深刻主題的關鍵手段。它不僅有助于提升觀眾的觀賞體驗,還能夠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和深度。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索情節強化在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改編中的應用和效果,以促進茅盾文學獎小說在電視劇改編中的藝術創新和表現力的提升。[4]

三、情節刪減以適應電視敘事

茅盾文學獎作品在電視劇改編中的情節刪減是為了使故事更貼合電視敘事的形式,同時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這一過程通常涉及精簡次要情節、簡化人物關系以及削減過多的描寫和細節。

首先,精簡次要情節是實現情節刪減的一種有效手段。雖然次要情節在原著中可能用于增添故事的層次和豐富性,但在電視劇改編中,過多的次要情節可能導致劇情冗長,降低觀眾興趣。因此,創作者應精心選擇和精簡次要情節,以保持故事的緊湊性和節奏,提升電視敘事效果。例如,在《平凡的世界》的電視劇改編中,將刪減了非主要人物孫少安媽媽等,可以通過合并或刪減某些次要人物的情節,以強化故事的主線,增強觀眾的專注度和情感投入。

其次,簡化復雜的人物關系同樣對于電視敘事至關重要。茅盾文學獎作品中的人物關系往往錯綜復雜,但在電視劇改編中,簡化這些關系有助于使劇情更加清晰,便于觀眾理解和跟隨。這可以通過合并或削減次要角色,減少人物關系的復雜性來實現。例如,在《平凡的世界》的電視劇改編中,創作者通過簡化主人公孫少平與其他角色的關系網,將小說中的田潤生與金波合并成為一個人物形象,使故事焦點更加集中,突出主人公的成長與挑戰。此外,削減過多的描寫和細節也是適應電視敘事的關鍵手段。雖然原著小說中的詳細描寫和展開有助于深化故事細節,但在電視劇中,過多的細節可能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減弱敘事的效果。因此,創作者應適當減少細節描寫,專注于強化故事的主線,以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緊迫感。

最后,調整和壓縮時間線是另一種常見的情節刪減方法。原著中的長時間跨度在電視劇中可能需要被縮減,以適應節目長度的限制和增強敘事的連貫性。通過調整時間線,創作者可以使故事更加緊湊,增強劇情的節奏感和觀賞性。例如,在《少年天子》的電視劇改編中,宏大的歷史敘事將時間線的縮短可以使劇集節奏更加緊湊,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觀看習慣。

綜上所述,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適當的情節刪減是為了適應電視敘事的需要,同時保持故事的核心精神和藝術魅力。這種刪減不僅有助于增強故事的節奏感和緊湊性,還能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確保故事的核心內容和信息得到有效傳達。在實施情節刪減時,創作者應細致考慮原著的主題和風格,確保改編過程中不失去原著的精髓。情節刪減的目的應是為了強化故事的中心思想,而非單純為了適應電視格式的限制。這要求創作者不僅具備對原著深刻的理解,也需要有能力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時,創造出適應電視媒介的新型敘事結構。此外,情節刪減應與人物發展和主題表達相協調。通過合理的刪減,創作者可以更加聚焦于人物的主要沖突和發展,從而使觀眾更容易投入到故事和人物的情感世界中。例如,去除一些較少影響人物發展的情節或細節,可以使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更加突出,增強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總之,在茅盾文學獎小說的電視劇改編中,情節的適當刪減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過程。這不僅涉及到劇情的調整和重構,也涉及到對原著精神的保持和再現。通過精心的情節刪減,創作者能夠在滿足電視敘事特點的同時,為觀眾呈現一個更為集中、緊湊且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索不同作品在情節刪減方面的策略與實踐,以豐富茅盾文學獎小說電視劇改編的理論和實踐。

(一)敘事視角變換以適應電視劇藝術

在電視劇改編過程中,敘事視角的調整是實現藝術創新和促進觀眾共鳴的重要策略。通過采用主觀視角、客觀視角或多視角等多樣化手法,創作者能夠展示故事的多角度情節和人物形象,從而加深觀眾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共鳴,提升作品的藝術魅力和觀賞價值。

在電視劇改編中,敘事視角的選擇對作品的藝術效果和觀眾接受度具有重大影響。例如,《推拿》一書的原著采用了創意豐富的敘述結構,通過各個人物的視角交代他們的過去和現在。這種網狀的“推拿”生活在小說中形成了獨特的敘事風格。然而,這種結構在電視劇改編中可能造成敘事邏輯混亂。因此,在改編為影視文本時,創作者采用了畫外音的形式進行逆時敘述,以簡明扼要地交代人物的生活經歷,有效彌補了敘事邏輯的缺陷。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故事線更清晰,情節更緊湊,同時保持了邏輯的嚴密性。

(二)敘事時間穿插增添電視藝術審美

茅盾文學獎作品的電視劇改編中,巧妙地穿插敘事時間能夠增強作品的電視藝術審美效果。非線性敘事、倒敘、快閃回等手法的運用,可以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加深劇情的張力,為觀眾提供更為豐富的觀賞體驗。

例如,通過倒敘的方式,創作者可以在劇集一開始就展示后續劇情的關鍵片段,激發觀眾對故事發展的好奇和期待??扉W回的應用能夠帶領觀眾回到過去,揭示人物的成長經歷和重要事件,從而增加情感共鳴和戲劇張力。此外,合理的敘事時間穿插也有助于描繪人物的成長和變化,使故事更具張力和戲劇性。對于茅盾文學獎這類長篇小說的改編,由于無法完全依照時間線逐一敘述,采用多樣化的敘事時間變化,可以為電視劇的敘事藝術增添多樣性和深度。

(三)敘事空間的真實再現

在電視劇改編中,敘事空間的真實再現對增強作品的觀賞力至關重要。通過精心設計場景、慎選取景地點和運用專業攝影技巧,創作者能夠使敘事空間更貼近原著的描述,同時滿足觀眾的想象期待,從而提供一個更真實、立體的觀賞體驗。此外,合理利用攝影語言和視覺效果,如通過鏡頭語言的巧妙運用,能有效傳達作品所希望表達的情感和意境,促使觀眾更深入地融入故事世界。

敘事空間的真實再現是電視劇改編的一個關鍵環節。創作者需要注重場景細節的精細描繪,以確保觀眾獲得真實的觀看體驗。合理的取景選擇和攝影技巧不僅能夠為作品帶來更佳的視覺效果,還能增強觀眾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創作者還可以運用特殊的攝影手法和視覺效果,例如魚眼鏡頭、特寫鏡頭和運動鏡頭等,以豐富觀眾的視覺體驗。以《塵埃落定》為例,該作品描述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梭摩鄉的壯麗景象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在電視劇改編中,真實再現這些敘事空間成為作品的亮點之一。電視劇不僅展示了官寨的壯觀景象,還對土司官寨的內景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5],藏族地區的自然風光的完美呈現,為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

綜上所述,茅盾文學獎作品的電視劇改編,在忠實于原著的精神內核的同時,導演和編劇充分發揮了電視劇藝術的創造性。通過敘事視角的變換、敘事時間的穿插以及敘事空間的真實再現,創作者不僅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還豐富了故事的內涵和角色的深度。這些改編策略有效地增強了電視劇的藝術審美和觀賞體驗,同時滿足了觀眾對視覺和情感體驗的期望。電視劇改編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和創新的敘事策略,為茅盾文學獎作品賦予了新的生命。這種改編不僅為觀眾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元的觀看體驗,也為電視劇藝術本身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案例。

猜你喜歡
茅盾文學獎原著人物形象
讀原著學英語(三)
漂流瓶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拔牙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水家鄉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創作觀念
茅盾文學獎評委高海濤盛贊《嶺南創作文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