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四維向度

2024-04-26 03:42任慧英寧昱婷
關鍵詞:現代文明中華文明話語

任慧英,寧昱婷

(西安工業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持續推進新時代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自強”。[1]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既致力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積極推動外來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的融合。中國式現代化為中華民族文明注入現代力量,中華民族文明則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深厚底蘊。增強中華現代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必須做好和平發展的話語構建與對外傳播,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在全球層面更好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內涵之維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須提升中華文明在全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2]為此,在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的中華民族文明對外傳播的新征程中,需要進一步研究文化交流的深度和相關問題,準確把握中華現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對外話語體系的界定,探索多樣且有效的文化傳播途徑。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從文明的概念出發,文明指的是一個人類社會共同體在特定時空下所創造的具有歷史性、進步性和良善性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同時也包括創造這些成果的人類共同體本身。中華文明則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在中華大地上經過演化形成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成果,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本身。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指由中華民族主體在現代世界中所形成的文明體系和取得的進步成果,強調了中華文明在現代發展和建設中的歷史使命、時代性和先進性。構建當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旨在恢復中華文明的歷史榮光,引領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盵1]習近平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所具有的五個突出特性,不僅是其獨特之處,更是其顯著的優勢所在。第一,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中華文明在許多原始或次要文明逐漸消失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一直保持延續,從未中斷。第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根本原因在于其卓越的創新能力。中華文明以其卓越的創新性,賦予中華民族隨機應變、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其在世界各國中獨樹一幟。第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中華文明不僅持續時間最長,而且是超大規模、多元民族的“大一統”,各個民族的文化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中華民族依然保持著緊密的聯系,中華文明始終保持一個基本的共同體系和價值觀念。第四,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不僅容納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還表現出對異質文明的包容態度,追求和諧共存,形成了各宗教信仰多元共存的和諧格局。第五,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崇尚和平相處,這種和平性的體現,使得中華文明在歷史上始終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二)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界定

對外話語體系是一個國家在與外部世界進行思想理論和知識傳播時所采取的表達方式。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從“中國特色”和“對外”的特征來看,就是中國積極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同時運用中國獨特的思維方式將外部世界的知識體系做出闡釋解讀。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深植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現實要素,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基石,科學地闡釋和傳播“四個自信”。

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基本元素主要涵蓋了話語立場、話語主體、話語客體、話語內容、話語表述和話語傳播六個方面。第一,話語立場。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話語立場是以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首要任務,體現了人民的政治立場。第二,話語主體。正如習近平所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盵3]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道路,只有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第三,話語客體。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話語客體涉及中國國界之外的世界各個地方,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宗教傳統、價值觀念和利益訴求。第四,話語內容。話語內容是話語主體立場、觀點、價值觀的實際表現形式,直接影響和決定著話語體系的效果。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話語內容,是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第五,話語表達。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不僅要堅守中國立場和中國特色,還要全面提升話語體系的國際化表達。第六,話語傳播。話語傳播受到新興媒體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影響,媒體技術的變革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打破西方話語霸權、實現東西方輿論平衡提供了機遇。

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價值之維

習近平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新時代的文化使命,這一全新戰略要求明確了新形勢下國家對外宣傳工作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在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兩個大局”是謀事之基,“四個自信”是力量之源,“兩個結合”是最大法寶。

(一)立足“兩個大局”,提升現代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求

“兩個大局”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謀事之基。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盵4]堅持關注和遵循“兩個大局”的要求,不僅對于在當前激烈變革的文化環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的定力在外界的不確定性中匯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宏觀指導意義,更為全球社會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迫切需要一種靈活包容的文化力量來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的實踐價值。因此,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傳播能力,提高現代文化的軟實力,成為一項關鍵的舉措。

第一個大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這是基于中國自身發展所做的戰略判斷。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必須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軟實力發揮實效。第二個大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基于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做出的戰略判斷。新時代中華現代文明走向世界,將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價值追求向全人類共識邁進,并與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相融合,使中華現代文明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立足“兩個大局”要求,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必須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提升現代文化軟實力,在構建話語體系中融入中國文化和中國智慧的創新理論,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輿論場中的影響力。

把握“兩個大局”為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提升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包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盵5]一方面,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傳播軟實力,展示中華文明的豐富先進、開放包容的特性,增強其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助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世界領先的文化范式。另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殊歷史時期,加強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傳播軟實力,有助于促進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鑒。這對中華文化在與其他國家的互動中取其精華至關重要,從而推動人類文明進入新的階段。

(二)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我國國際話語權的必要前提

“四個自信”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力量之源。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盵6]“四個自信”功能協作,互相依賴。道路自信確保實現路徑的科學性;理論自信確保指導思想的正確性;制度自信確保制度體系的完善性;文化自信確保精神文明的進步性,它們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其中,文化自信是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創新理論成果。

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和表現,文化自信是構建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基礎。從國內層面來看,通過文化自信推動國際話語權建設,有助于增強我國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通過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弘揚傳統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喚起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激勵人們自覺傳播中國故事和正面聲音。從國際層面來看,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積極外事之道和治理理念為基礎,塑造國際話語權,提升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堅定文化自信是國際話語權的內生力量,是提升國際話語權的強有力支撐力量。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堅定文化自信”“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1]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文化繁榮,努力構建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強國地位的國家,以促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堅定文化自信,堅守對自身文化身份的信念。傳播中華特色話語,傳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精神,加強中國話語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同時建立一個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的全球治理體系。

(三)把握“兩個結合”,促進共同體認同構建的重要保障

“兩個結合”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最大法寶。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7]的“兩個結合”理論,在黨的二十大上對其做了進一步闡釋,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新的發展土壤,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做法充分展現了我們對“兩個結合”原則的理論自覺和實踐創新。

“第一個結合”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繼續前進,在已有基礎上成功推進和擴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所塑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可以看作中華文明的新形態,這一過程的演進代表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創舉?!暗诙€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8]到習近平提出“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1]無不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第二個結合”中的全球視野和責任擔當?!暗诙€結合” 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當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正如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所指出的,“‘結合’鞏固了道路的基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更為廣闊和深遠的歷史起點,并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盵1]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相結合,進一步為中華民族文明注入創新性和現代化力量。作為“兩個結合”的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既秉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同時也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為基礎,推動中華現代文明的傳承與發揚。

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現實之維

從現實維度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直接劃分為傳播主體(國家與具體媒介機構)、傳播內容(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傳播對象(國際受眾)和傳播途徑(對外話語體系構建)。因此,建設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需要處理以下三個關系:文化差異與國際認同、多元語境與傳播實效和媒介策略與宣傳口碑。

(一)從文化差異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認同

“現代文明的國際認同”是指在現代社會中,各國文化之間對現代文明的共同認同和接納。在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地位差異。隨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西方價值觀不斷擴展,并對民族國家的價值體系和民族文明造成了強烈沖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依靠經濟和科技優勢,通過文化輸出的方式推廣并宣傳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不斷沖擊我國現代文明傳播和國際認同感。

西方與我們在生活背景和文化觀念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文明差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廣泛影響,涵蓋了民族價值觀、習俗、語言、飲食、服飾、建筑等方方面面。不同的文明環境會帶來不同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的差異則會導致不同的行為和社會關系。在中國,人們常用諸如“我的天啊”、“天吶”等表達方式來表示驚訝,這些表達方式源于古代人們對蒼天和自然的敬畏之情。然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表達驚訝時常使用諸如“Oh my god”的表達方式,其含義與中文的“老天爺”有所不同。因為西方社會的基督教文化影響深遠,對于上帝的概念有一定宗教背景,而中國文化中的宗教觀念相對較為多樣,且普遍不會與這種口頭表達聯系在一起。因此,在解決中西方文明差異化的過程中,大力推動中華現代文明的國際認同感尤為重要。

紛雜的文化形態決定了國際話語體系的多樣性,并以相互交流、沖突、依存和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國際話語體系。多元的文化背景也不可避免地導致國際認同的障礙,在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對外話語體系時,必須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考慮西方受眾的心理和文化認知,推動中華現代文明的國際認同感。以保持包容和開放的心態進行對外傳播,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增強中華文明國際交流氛圍。

(二)從多元語境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傳播實效

判斷傳播實踐的實效性,關鍵在于觀察受眾的信息選擇和加工行為,而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紤]到受眾所處的群體背景和語境,它們對受眾的態度和行為對傳播內容起著重要影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面向的是來自不同的國家、區域的,以相異社會集團和群體為依托的廣大受眾,他們的身份、利益和價值觀等存在較大差異,他們對傳播信息的需求和反應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會影響對信息的理解和解讀。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傳播信息在對外傳播過程中被誤解、低估或忽略,影響信息的傳達和接受效果。例如,在中國,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會進行一些墓地掃墓、祭拜祖先等紀念活動。然而,在英語文化中,并沒有類似于清明節的傳統節日。因此,當中國人嘗試將清明節的含義和重要性傳達給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受眾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將清明節簡單地翻譯為“Tomb-sweeping Festival”或“Ancestor’s Day”也無法完全準確地傳達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此外,清明節的紀念活動和祭祀儀式在英語文化中可能會被視為陌生、神秘或過于莊重。這可能導致國際受眾產生隔閡或困惑,對于這一類以民族精神為內核的活動難以真正理解、對其背后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難以真正產生共鳴。

在中華現代文明對外傳播過程中,增強文化親近性有助于減少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心理隔閡,讓處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更容易接受信息,進而實現文化傳播和交流的目標。因此,在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中,充分考慮不同文化背景對受眾群體在道德倫理、社會認知和價值體系方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傳播理念,在文化交流體現人文關懷,以現代化文明創新,提升媒介敘事話語傳播效果。

(三)從媒介策略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宣傳口碑

媒介策略與宣傳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關。我國媒體在人才隊伍、媒介技術和新型設備方面與西方媒體存在差距,對中華現代文明的宣傳口碑有一定弱化影響。此外,國外民眾對于中國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西方媒體的二次加工報道,容易使傳播的文明內容發生扭曲,減弱可信度,加深公眾對此的誤解。因此,重視媒介策略并進行內容和形式、渠道、平臺的創新,是優化中華文明宣傳口碑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現代的輿論場中,媒介策略在國際危機管理和外交交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媒介策略所帶來的刻板印象導致世界充斥著偏見,人們在處理信息時往往很容易陷入主觀情緒的評判。舉例來說,歐美的媒體通常在報道美國對伊拉克戰爭時,冠冕堂皇的為其行為賦予合理性;英國王室的形象常常被正面展示;法國的巴黎通常被看作是時尚之都的代表;提及黑人往往被冠上為暴力、犯罪和不安全的關鍵詞。這樣的大眾媒體信息傳播策略,使得人們認為這些觀點是現實社會的真實表現。然而,這些觀點實際上構成了一個虛構的現實,影響了我們對不同國家文明的認知和理解,易塑造刻板印象,產生認知偏差。因此,改善媒介策略對優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對外宣傳口碑尤為重要。

在信息化時代,創新媒介策略是優化我國對外宣傳口碑的必然選擇。綜合運用大眾傳媒,建立高質量人才隊伍,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從單向傳播到雙向交流的轉變。在對外傳播中既保持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潮流和標準相接軌。通過創新媒介策略,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潛移默化地傳播出去,搭建一流人才隊伍,優化現代化文明資源自主權。

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路徑之維

新時代背景下,多路徑展開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對外話語體系,以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增強中華文明國際交流氛圍為實踐目標;以現代化文明創新,提升媒介敘述話語傳播效果為重要手段;以搭建一流人才隊伍,優化現代化文明資源自主權為實踐基礎,三方面相輔相成,共同搭建并優化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四梁八柱。

(一)打破西方話語壟斷,增強中華文明國際交流氛圍

增強話語自信,筑牢精神根基。當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傳播話語構建,不僅需要確立穩固的物質基礎,還需要樹立堅定的話語自信。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在多個領域的實力顯著提升。不僅要關注國際交流,還應勇于與之辯駁,以展示立場和觀點;推動原創性研究,主動塑造自己的理論框架和思想體系;積極配合那些真正認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外民間團體,并推動他們的建設。我們已經具備了對話和話語構建的基礎,但如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缺乏自信,將會嚴重影響獲得國際話語權的能力。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為重新塑造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話語自信注入了堅定的信念。這不僅是贏得國際話語權的關鍵因素,也是筑牢中華文明精神的根基。

打破霸權壟斷,構建均衡格局。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9]中華文明是我國五千年來所流傳的文化瑰寶,其價值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提升?!皻v史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化政治決定了傳播的政治哲學”,[10]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為應對其背后隱藏的殖民歷史和意識形態遺產要素,有必要進行深入的文化調適。認真分析當前的國際輿論態勢,充分發揮中華現代文明中所體現的“突出的包容性”特征,積極引導國際社會接納中國話語,進一步消解國際社會對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主張的誤解,從而增強現代文明的國際交流氛圍,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緊扣理念內涵,提煉標識概念。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盵1]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奮斗歷程中逐漸形成的,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這些基因深深扎根于民族內心,默默地塑造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始終滋養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應在緊密圍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理念的前提下,凝練并總結出具有獨特標識性的話語,繼而傳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價值。

(二)以現代化文明創新,提升媒介敘事話語傳播效果

豐富話語主體,拓寬傳播渠道。一方面,媒體傳播信息的過程中,政府的影響無法回避。相比之下,非官方的自媒體身份作為信息傳播主體更具有優勢,并更容易獲得受眾的信任。話語體系的構建與傳播是一項復雜且綜合要求較高的工作,由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本身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因此需要官方媒體、社交媒體、公關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來共同構建和傳播信息。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全球化4.0時代,新媒體的崛起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模式。這一趨勢改變了媒體內容的創作方式以及受眾的接收方式,推動了媒體行業的深刻變革。因此,在實現中華現代文明理念的對外傳播中,應充分發揮新興媒體的靈活性和便利性,進一步豐富話語主體,注重發揮非官方組織和民間群體的力量。

創新話語內容,傳播現代文明。中國進行話語傳播的目的,并非意在進行意識形態灌輸或自我炫耀,而是通過塑造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和弘揚中國文化等多個方面,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傳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話語內容上,中國要改變在對外傳播中單調的表達方式,以受眾喜愛的方式呈現話語內容,推動國際組織的變革和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為制定全球治理規則和決策提供更多中國的參與和建議。在與世界對話和交流中,不斷提升中國話語內容的系統性、原創性、豐富性和實踐性,以創新的理論思維展示中國的語言風格,以廣闊的視野彰顯中國的理論氣派。通過創新話語內容,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增強中國話語的國際傳播力,從根本上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完善話語方式,實現國際表達。不同國家在社會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和歷史傳統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導致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理念在國際傳播過程中可能面臨諸多困難和障礙。因此,為了增進國際交往和相互理解,各國應該進行有效和合理的溝通,擴大交往接觸面和交流的機會,增進彼此的理解。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受眾的特殊需求和差異性,不能僅根據自身的傳播意圖和語言習慣來確定,關鍵在于能否引起受眾共鳴才能產生傳播效果。此外,還需要進行必要的受眾分析,不同的國家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受眾特征各不相同,例如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職業特征差異。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處理受眾的差異,并將重點放在受眾的接受程度上,以擺脫各種話語體系所帶來的限制,用受眾能欣賞、能理解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以實現中國文明內容在國際上的傳播和表達。

因此,為了增進國際交往和相互理解,各國應該進行有效和合理的溝通,擴大交流的范圍和機會。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受眾的特殊需求和差異性,不能僅僅按照自己的意圖和語言習慣確定傳播內容和方式,關鍵是要能夠引起受眾的共鳴,從而產生傳播效果。

(三)搭建一流人才隊伍,優化現代化文明資源自主權

培養高質人才,提高隊伍素質。習近平強調,“要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需要的專門人才隊伍”。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才在推動外部話語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傳播也離不開具備優秀人才的隊伍。首先,高質量人才應當具備堅定的愛國之心,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通過解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意義和發展方向,給國際社會提供參考,促進其對中華文明的更深入了解和認同。其次,打造一流的人才隊伍。這樣才能自覺地把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重任肩負起來,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內容創新,提高塑造國家形象、影響國際輿論的文化能力。以一流人才隊伍的力量迎接這個變幻莫測的新時代,并為國家做出貢獻。

占領輿論高地,把握國際形勢。在輿論戰場上,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而要積極參與,爭取有利條件。因此,必須直面問題,及時發聲,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在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一流人才隊伍有責任積極引導人們正確理解國家狀況,理性觀察世界?!爸袊浆F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盵11]這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典范和全新選擇。因此,學者有必要將中華現代文明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優化現代化文明資源自主權,為國家對外話語傳播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建立反饋機制,優化傳播過程。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傳播中,通過從受眾端即時獲取意見和建議,了解受傳者對信息內容的真實接受情況。優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傳播的過程,首先需要建立暢通的信息流動渠道。暢通的信息渠道可以快速、高效地獲取反饋信息,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明可以及時收集反饋意見。其次,建立配套的咨詢服務體系。在咨詢平臺上設立智能知識庫,提供與中華現代文明理念相關的政策解讀、學術研究和時事新聞等內容,并實時進行更新。最后,為了確保及時響應用戶的反饋,需要建立信息反饋和監督機制。通過建立反饋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和反應,持續改善對外傳播的效果,從而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對外傳播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今天,賡續中華文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啟了新的時代征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的四維論析,不僅是對一種傳播形式的研究,更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關注。認真研究傳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尋找真正行之有效的傳播途徑,讓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會以更加開放、包容、自信和獨特的方式融入世界舞臺。抓住當前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促進中華現代文明理念的對外傳播,以中國文化的感召力、中國話語的說服力和中國形象的親和力的合力構建特色鮮明、系統完善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外話語體系,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供發展思路。旨在通過持續的傳播過程,推動中華現代文明在國際上取得廣泛認同,從而實現國際認同的良性循環。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中華文明話語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何以延續至此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文明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