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美術非遺之再生:與本土藝術設計的融合與數字化

2024-04-26 03:42楊旭東
關鍵詞:視覺藝術藝術設計民間

楊旭東

(宣城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與園林學院,安徽 宣城 242099)

習近平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發展的重要性。[1]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以下簡稱ICH)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化和商業化的大環境下,平庸化和粗鄙化問題日益嚴重,文化異化和商品經濟不斷沖擊,使得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面臨嚴峻挑戰。不過,伴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其可視化表達、可長期保存等優勢,給ICH保護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民間美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ICH)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歷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將民間美術的元素融入本土藝術設計中,是一種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數字化技術,包括但不限于3D打印、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以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圖像識別(Image Recognition)、音頻和視頻分析等,都有著顯著的保存、傳播和創新ICH的優勢。這些技術的發展為非遺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逐漸成為為非遺保護的新方法。所以,深化對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融合關系的理解,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分類體系和發達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成功經驗,探討以數字化技術助力民間美術保護與藝術設計融合的具體可行方法和方案,可以實現我國民間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再生。

一、民間美術非遺保護及數字化技術應用的意義

(一)非遺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2023年中國非遺民間美術數字化報告》揭示了非遺民間美術所面臨的挑戰。主要問題集中在非遺保護的平庸化、粗鄙化、文化異化以及商品經濟的影響等方面。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騰飛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訴求,傳統非遺難以滿足當下人們產生的新的審美需求;非遺在商業化運作中常面臨元素的變形和失真;非遺項目命名以地域、民族、人名為標準的現狀,也暴露出現有分類體系的局限性。[2]

首先,平庸化與粗鄙化問題的表現。在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保護過程中,部分非遺項目的核心精神和藝術價值被忽略,導致其內在價值喪失。[3]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導致在傳承過程中形式化、簡化的“平庸化”現象;在商業化運作中,娛樂性強于文化價值的“粗鄙化”問題更為明顯。部分設計將非遺元素進行商業化改編,忽視其文化內涵,導致其平庸化和粗鄙化,失去原有的文化價值。

其次,文化異化與商品經濟的影響。隨著商業化進程的加快,一些非遺項目被過度開發利用,其原有的文化內涵被忽略或曲解,造成文化異化。[3]全球化、市場經濟導致原有的非遺文化異化,如同質化、過度商業化等,非遺偏離其原本的文化蘊涵。解決這些問題,保護非遺的獨特性和傳統性,重構國家級非遺分類體系很重要,需要遵循科學性、本真性、實用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在非遺分類中,應采取靈活的方法允許非遺項目如剪紙和龍舞等同時歸屬多個類別。這不僅可以充分挖掘非遺項目的多元價值,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潛力,以達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效果。

(二)民間美術與本土藝術設計融合的重要性

習近平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4]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在文化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與視覺藝術設計的融合則更具有價值和重要性?!?023年中國非遺民間美術應用報告》的數據表明,非遺民間美術在各設計領域的廣泛運用充分證明了其在藝術設計中的地位,體現了它的多重特征與獨特價值。例如,設計師利用水墨書法藝術進行字體設計,將水墨與書法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通過強化、放大、著重標識的方式,營造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效果和文化氛圍,加深人們對文創產品的審美價值認知;剪紙作為民間美術構成元素,在視覺藝術設計產品中被廣泛應用。例如,山東美術館衍生品商店中的生肖剪紙書立和鼠標墊等。這些實踐證明,將民間美術元素融入藝術設計中,是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的有效路徑。

首先,民間美術在文化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民間美術作為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文化歷史中的地位不可忽視。它們記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審美趣味等,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民間美術承載著豐富的地方文化和歷史記憶,是國家和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民間美術做為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并且富有獨特藝術性和文化內涵的美術形式,是特定地區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保護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元素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元素的融合可以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增加設計的獨特性和原創性。視覺藝術設計能夠將民間美術元素現代化,為其賦予新的生命力,增強其文化傳播力。視覺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將創新與傳統融為一體的設計領域,能有效利用和保護民間美術元素,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5]

(三)非遺保護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習近平曾強調:“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痹谶@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積極面對挑戰,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力量,為非遺保護和傳承注入新的動力,實現文化的薪火相傳和創新發展。

首先,數字化技術是應對與非遺保護挑戰的有效手段。面對非遺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困境,數字化技術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實現非遺文化的長期保存和廣泛傳播。例如,通過3D掃描、數字成像、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等技術,可以更精細地記錄和復原非遺文化,有效解決傳統保護手段面臨的一些問題。面對藝術家作品數量有限、藝術風格的分類問題、材料分類的多標簽問題等許多非遺保護的挑戰,,數字化技術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性。例如,我們可以嘗試進行數據擴增(Data Augmentation),通過旋轉、翻轉、剪裁或者添加噪聲等方式來增加少量作品藝術家的樣本數量。

其次,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具有廣闊的的應用前景。國際非遺保護聯盟(ICHUA)的報告指出,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和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6]具體而言,這些技術可以實現非遺的數字存檔、數字展示、數字傳播等,使非遺保護工作更加高效和科學。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NLP),圖像識別,圖像生成,自動剪輯,語音識別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保護這些寶貴的非遺文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預見,數字化技術將在非遺保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非遺注入新的活力。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數字化再造及其背后的人工智能技術已展現出重要的價值。結合非遺特性及需求,科學應用各種數字化技術,能實現非遺的有效保護與傳承。通過運用這些技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保護以及傳承這些寶貴的非遺文化。未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技術將在非遺保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將會更深入,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的應用將更深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傳播,同時也將推動本土藝術設計和視覺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二、民間美術與本土藝術設計的融合與數字化

(一)本土藝術設計具有巨大潛力與價值

本土藝術設計富含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特性,能夠在非遺保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7]它通過將民間藝術元素融入視覺藝術設計中,打造出與現代消費習慣和行為模式更為匹配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既具有實用性,又保持了共通性和辨識度,同時展示了濃厚的民俗氣息。例如,民間美術構成元素的繼承和運用,在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形成新的組合,能推動中國設計元素走向國際。

首先,本土藝術設計的內涵與特性。本土藝術設計是根植于本地文化的藝術創新,其特性積淀了豐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本土藝術設計充分吸納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元素,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它積淀了本土文化、歷史、環境等各種因素,呈現出濃郁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例如,本土藝術設計從民間美術圖形元素中汲取靈感,同時維護民間美術的民俗精神與吉祥意象,這對于全民“文化自覺”的養成具有重要影響。

其次,本土藝術設計在民間美術非遺保護中的可能性。本土藝術設計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創新實踐,為民間美術非遺保護帶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通過將民間美術非遺元素融入到現代設計中,我們可以創新地進行民間美術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本土藝術設計的應用能夠幫助民間美術非遺文化更好地與現代社會接軌,提升其生存活力。同時,通過本土化的藝術設計,我們可以將民間審美認同與民族傳統核心的文化價值不斷傳播,形成對民間美術非遺保護的有力支持。本土藝術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具有巨大潛力,為非遺的數字化再生和傳承提供創新路徑。通過融合本土藝術設計和數字化技術,可以保留民間美術非遺的獨特特征,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二)民間美術與視覺藝術能實現有效融合

民間美術元素在視覺藝術設計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可能性,可以與視覺藝術進行交融。非遺分類應采取靈活的方法,允許非遺同時歸屬多個類別,以更好地體現非遺的多樣性。設計師可以通過充分利用民間美術元素,將其融入視覺藝術設計中。[8]例如,傳統紋樣與圖案應用于平面設計中,不僅豐富了藝術創作的視覺藝術資源庫,還為現代藝術設計學習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這種借鑒民間美術元素的視覺藝術設計,可以在保護和傳播非遺文化的同時提升設計的藝術性和創新性。中國聯通標志“中國結”的設計,便是通過商業流通中對民間美術核心圖形的保留和傳播,得到了大眾廣泛的認同。通過深入了解民間美術的藝術特性和文化內涵,積極探索其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實現民間美術與視覺藝術的有效融合。

(三)數字化技術在民間美術非遺保護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可以實現多樣化的應用,如數字化存檔、虛擬展示、在線傳播等,有助于擴大非遺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藝術設計機構“Aesthetic Resonance”的案例研究表明,通過有效的數字化轉型,非遺民間美術在保留傳統的同時,得以向更廣泛的觀眾展示其獨特魅力。數字化技術可以用于非遺的記錄、展示、傳播、教育等各個環節。[3]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音頻和視頻資料進行識別和整理,能挖掘更多有用的信息,也能建立數字資源庫,為研究人員和愛好者提供有效與優質的信息。此外,人工智能在民間美術遺產圖像識別中的應用,也展現了其在非遺保護中的價值。同時,通過政策扶持、教育培訓、市場推廣等方式,也能夠推動民間美術藝術設計的發展和應用。借助AR/VR、AI等技術,可以實現民間美術非遺的虛擬展示、互動體驗、智能傳承和學習。此類技術的運用,將傳統的民間美術非遺元素進行數字化改造,使其在新的媒介上有更好的表現力。

三、民間美術與本土藝術設計融合與數字化的路徑

(一)本土藝術設計的推動策略

首先,明確本土藝術設計的發展理念。設計師要深入理解和學習本土文化,挖掘其藝術元素,并融入到設計中,以賦予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尋求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同時,也需要借助政策支持,加強教育和培訓,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以推動本土藝術設計的發展。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積極創新,將非遺元素與現代審美需求有機地結合,為本土藝術設計鋪就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0]

其次,制定本土藝術設計的保障措施。推動本土藝術設計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策略,包括教育、政策支持和平臺建設等。通過政策扶持和教育推廣,提升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知和保護意識。此外,通過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和項目扶持,加強民間美術藝人與藝術設計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非遺元素在藝術設計中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推動本土藝術設計的發展和推廣。

(二)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的融合方案

首先,明確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的融合路徑。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的融合需要通過深入理解和提煉民間美術元素,并將其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和現代美感的設計作品。此過程中,創新設計思維和技術手段是關鍵,可以推動這兩者的有效融合。

其次,制定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策略。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策略應始于對民間美術元素的深入研究,以吸收其精髓并結合現代設計理念與技術。探索與民間美術的深度融合路徑,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是必要的。[11]進一步,通過研究民間美術的構成要素、藝術特征和表現形式,以及研究成功的案例和實踐經驗,總結出融合策略和方法。此外,鼓勵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的交流與合作,從他們那里借鑒和學習非遺的技藝和美學,并將其融入設計中。理解民間美術元素的內涵和形式,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進行適當的提煉與變化,賦予傳統元素新的生命力,是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元素融合的關鍵。

(三)數字化技術為民間美術非遺保護提供支撐

實施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的路徑需以重構符合國家非遺申報評審程序和數字化技術標準的分類體系為基礎,以解決我國分類體系建設與數字化傳承的失衡問題

首先,確定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的應用框架。本土藝術設計的發展需要充分認識其內涵與特性,結合當代消費心理和生活習慣的不同特征,以推動其創新。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應建立全面的應用框架,明確各個環節和流程的實施路徑,從而實現非遺的全方位數字化保護。具體來說,對于多標簽的分類問題,我們可以嘗試使用一些適用于多標簽問題的算法,比如:二元關系轉化(Binary Relevance)、分類器鏈(Classifier Chains)、標簽功率集(Label Powerset)等方法。對于標簽空間指數級增長的問題,可以嘗試使用嵌入方法(Embedding methods)將高維的標簽空間嵌入到低維的空間中,例如:二次采樣(Quadratic Sampling)和壓縮感知(Compressed Sensing)。制定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中的應用標準、規范和指南,推動數字化技術的有效應用,通過三維掃描、VR/AR等技術,實現民間美術非遺元素的數字化再現。

其次,制定數字化技術在非遺保護的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上,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文化遺產進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對文化遺產進行分類,甚至可以通過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實現不同領域文化遺產的快速識別和分析。設計師可以通過融合視覺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元素的路徑,將民間美術元素應用于設計產品中,如字體設計、剪紙元素等創作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文創產品。在項目實施方面,以項目化方式將非遺元素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數字化的非遺庫,實現非遺元素的長期保存、方便傳播及再創新。實施方案應涵蓋具體的應用框架和實施路徑,包括數據采集、數字化存檔、虛擬展示等環節。同時,通過研究數字化技術在民間美術非遺保護中的最佳實踐和案例,可以制定出針對不同項目的實施方案。通過這種實施路徑,數字化技術能夠與民間美術非遺保護的挑戰相對應,通過數字化再造實現民間美術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傳播。

綜上所述,習近平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盵12]本研究探索并研究了非遺保護的新路徑與新方式,為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新的理論和實踐參考。這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非遺保護的方法論,同時也為非遺文化的實踐保護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視覺藝術藝術設計民間
不只是拼貼的視覺藝術
李陽 讓品茶成為視覺藝術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手機UI界面設計中視覺藝術元素的構成
電視綜藝節目宣傳中視覺藝術的創新思考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