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群文閱讀教學探索

2024-04-27 11:17漆秀平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群文議題建構

漆秀平

當下一些教師組織的群文閱讀教學,存在內容模糊、組文不合理、建構目標單一等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正視群文閱讀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群文閱讀教學策略,讓群文閱讀有效服務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養精心設計議題

議題是開展群文閱讀的抓手,有些教師在設計議題時很隨意,內容模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設計群文閱讀議題時,應充分考慮核心要素的培養要求。

1.從語言運用方面設計議題

從語言運用方面進行議題設計,可以針對文本的結構形式、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這些是學生閱讀文本需要關注和探索的關鍵內容,都指向語文核心素養中的語言運用層面。以結構形式為例,總分結構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普遍存在的,但結構畢竟是隱藏在文本內容中的,教師可以設計總分結構的群文閱讀,讓學生集中研讀,從中發現總分結構的特點。比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秋天的雨》《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充分了解總分結構的特點,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總分結構進行表達。

2.從思維能力方面設計議題

學生的思維能力體現為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設計群文閱讀議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比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三篇寓言后,教師可以設計分析比較的議題,讓學生分析三篇寓言文本中的表達對象之間的關系,把握運用比較的方式理解寓言寓意的學習方法。

3.從審美創造方面設計議題

審美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和抽象的話題,通常是以教師引導學生在體驗中不知不覺接受美的熏陶為主。比如,在季節的認識上,小學生受先入為主習慣的影響,總以為春天美如畫,秋天到處是落葉,難免讓人傷感。對此,教師可以用“別樣的秋天”為議題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在《贈劉景文》學習中,抓住“一年好景君須記”組織學生閱讀贊揚秋天美好的詩句,如李白的“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

4.從文化自信方面設計議題

文化自信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多的是文化認同,也就是在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中汲取營養,厚植民族精神。如學習《望廬山瀑布》,詩人表達的是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設計“大好河山我贊美”的議題,組織學生誦讀系列古詩詞,積累描寫大好河山的詩句。

二、基于核心素養合理組合文本

群文閱讀能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關鍵看教師組織的多個文本能否讓學生通過閱讀形成對相關語文核心素養的理解。

1.從語言運用方面組合文本

群文閱讀涉及的語言材料多,對于閱讀能力偏低的學生來說增加了理解的難度。教師需要精選具有內在聯系的群文閱讀文本,便于學生從中發現語言運用方面的共同特點,尤其是結構形式、表達形式上的鮮明特色。比如,《橋》是一篇小說,結局很意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雪夜》《窗》《最后一只烏鴉的最后一句壞話》,學生關注這幾篇小說的結局,從中能夠理解意外結局的基本特點,進而掌握小說意外結局的基本寫法。

2.從思維能力方面組合文本

教師在文本研讀中,挖掘出適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點,就需要以此為抓手,組合類似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學《曹沖稱象》,課文在故事中隱含的思維訓練點是遇事需要動腦筋思考,要靈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根據這一思維訓練點組合文本,如《司馬光砸缸》《小兔運南瓜》等,學生通過集中閱讀,從中感受到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3.從審美創造方面組合文本

盡管審美是比較抽象的,但是學生不缺乏愛美之心,并且喜歡以自己的方式表達美、創造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文本中的美感表達,有效組合文本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得美感體驗。比如,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中的蓮是一種很美的表達對象,教師可以用“感受蓮之美”為主題組合文本,讓學生閱讀王昌齡的《采蓮曲》、楊萬里的《小池》,從中感受不同詩人對蓮的喜歡與贊美,進而親近蓮、喜歡蓮,積累表達蓮的優美詩句。

4.從文化自信方面組合文本

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熱愛中華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策略。教師在涉及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中,可以進行文本組合,強化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比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古詩三首》,三首古詩《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表達了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有效建構

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不僅僅是閱讀量的增加,更在于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有所建構,以結構化體現群文閱讀蘊含的長期目標。

1.在語言運用中建構

在群文閱讀中關注語言特征的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尋找作者的表達方式,增強對語言表達的認知。如第一學段的故事類文本中有大量反復結構類的文本,如《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等,教師可以將多個文本歸在一起,選擇一個為代表用情節來體現,讓學生認識反復結構是由相類似的情節連續出現構成的,多個類似情節能夠體現描寫對象的個性特點。

2.在思維發展中建構

群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層面認識某一事物,體現的就是思維發展方面的建構。如教學《狐假虎威》,學生對狐貍有不同的認識,教師可以拓展閱讀《狐貍分奶酪》《聰明的小狐貍》,讓學生從中明白不同表達需要決定了狐貍形象的價值,這是需要運用分析比較才能獲得的認知。

3.在審美創造中建構

審美創造建立在文學欣賞的基礎上,尤其是對文化意象的理解,需要教師有效組織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作者創造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習描寫月亮的古詩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多篇描寫月亮的詩篇,如李白的《靜夜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王維的《竹里館》等,從詩詞中感受詩人描寫的月色美和寄托在月亮中的情思美,以此建構對月亮文化意象的理解。

總之,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出發,有效設計議題、組合文本并積極開展多樣化建構,讓群文閱讀在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上真正發揮獨特的價值。

猜你喜歡
群文議題建構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群文活動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