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與千年古城的共榮之道

2024-04-27 15:42陳建波
教育家 2024年9期
關鍵詞: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襄陽

陳建波

“城市孕育了大學,大學也滋養了城市?!边@是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時,副校長吳志強院士提出的大學與城市的關系定位。大學是生長于城市之中的生態系統,城市為大學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基礎環境和有力支持,是大學生長的沃土;大學也塑造著城市的文化,為城市發展提供創新基因。一所大學之于一座城市,如同星光之于大地,點亮思想,鼓舞向學之心。大學延續城市文脈,城市鑄就大學氣質,城市與大學共生共榮。襄陽素有崇文重教、尊賢重才的優良傳統,這座千年古城與大學的故事在新時代畫卷上不斷續寫。

牽手名校 激發活力

在中部地區,2022年襄陽地區生產總值位列省內第一方陣,是全省經濟活力與城市實力的“優等生”。高等教育是培養現代化建設高端人才的搖籃,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引擎和文化建設的支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襄陽的高等教育資源不足、規模不大、品牌不亮,為扭轉這一局面,襄陽市主動破局,先后引進了兩所“211”高校到襄陽來辦分支機構,高等教育規模逐步擴大,助推襄陽的高等教育邁入一個有序且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截至目前,在襄高校共有5所,分別為湖北文理學院、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襄陽科技職業學院;在襄的高校分支機構共2所,分別為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

2023年10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進入試運行階段。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位于東津新區,占地1092畝?!耙恍膬奢S九區”的布局將建筑景觀與人文深度融合,書院內建有形如三葉草的學科交叉中心和極具藝術感的貝殼形圖文藝術中心等標志性建筑,以及籃球場和運動場等配套設施,滿足師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首批進駐的師生中,共有來自經濟學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692人,其中,本科生507人、研究生185人。根據學科專業要求,學校開展了系列專業理論教學,同時,學校還利用襄陽地區的優勢和特色,開展了耕讀教育專項實踐,涵蓋全產業鏈現代食品加工、現代智慧農業裝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鄉村振興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方面。學生們前往襄陽市東風井關農業機械(湖北)有限公司、古隆中景區、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襄陽市博物館等地,了解現代智慧農業裝備,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文明教育、鄉村振興的時代風貌。2023年10月22日,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迎來了第二批1000余名師生,包括本科生504人、研究生518人,他們來自園藝、風景園林、園林、林學、茶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等專業,將在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開展為期兩周的專業理論教學和特色耕讀教育實踐。

為了讓師生有“家”的感覺,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的每間宿舍都配置了智能門鎖、獨立衛浴、洗衣機等生活設施,還為師生配齊了各類基礎生活用品。此外,學校還建成啟用了數字孿生平臺、聲云智慧教室,形成了技術先進、覆蓋全面、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園體系。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辦公室主任謝書山表示,目前學校運行順利、平穩,即將到來的第三批師生將與襄陽市東風井關農業機械(湖北)有限公司、襄陽市博物館等單位共同進行課程項目建設,開發優質課程。

人才引領 壯大資源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是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襄陽的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在全省領先,但高等教育是一大短板。2022年之前,襄陽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缺少綜合性大學,高教資源不足,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上仍是空白,人才資源成為制約襄陽社會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瓶頸。補齊高教短板,襄陽市一直在努力,在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規模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湖北文理學院應用型綜合性大學建設,取得1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分別入選國家、省級“雙高”校。

2018年,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圍繞“產業鏈”布局“院所鏈”,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實施“招校引院”計劃,先后與省內外十幾家高校溝通協商,希望這些高校能夠與襄陽合作辦學或在襄陽增設分支機構,推動襄陽科技創新資源和創新策源能力實現跨越式升級。2019年,襄陽先后與華中農業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簽署協議,由襄陽市政府投資70多億元,引進了“211”高校資源。2022年6月13日,首批師生進駐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由襄陽市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同建設,設有新材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先進信息技術與網絡通信、智能交通、現代管理與金融、智慧生態城市與綠色資源8個科教融合中心,在校生規??蛇_5000人。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該校區共進駐1830名師生,其中,研究生、本科生、繼續教育學生1329人,教師501人。目前,武漢理工大學與襄陽市企業合作共建研究生工作站108家。

2023年5月,經省政府批準,襄陽市以襄陽技師學院為基礎設立襄陽科技職業學院(學校系??茖哟蔚墓k普通高等學校)。2023年秋季學期,襄陽科技職業學院招收1000余名高職學生,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商務、烹飪工藝與營養、機械制造及自動化6個專業。

2023年10月12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東津校區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規劃面積1037畝,包括教學樓、實習實訓樓、圖書館、體育館、師生活動中心等場館設施。東津校區的建設進一步拓展了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空間、優化了辦學條件、豐富了辦學內涵,標志著學校進入發展新階段。

校企聯袂 產教融合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大力發展襄陽都市圈的重要部署,賦予襄陽發揮“引領、輻射、聯結、帶動”作用的使命任務,襄陽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明確“要奮力打造漢江流域高質量發展標桿城市”,這就要求襄陽高等教育堅持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立足襄陽、著眼湖北、放眼全局,服務本地經濟發展。

襄陽市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密切與主導產業的聯系,與企業合作開展了“訂單班”培養,探索“專業+產業”“名企+大師”雙主體育人模式,校企共制培養計劃、共建產業學院和實習實訓基地、共享人才資源。例如:湖北文理學院成立了湖北文理學院華僑城文旅產業學院,首批60名學生已完成了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建成比亞迪應用技術產業學院、吉利產業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以學校制造類專業實訓基地為基礎,與企業共建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開放性公共技能實訓基地,引領全國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全國高職汽車類專業群建設與發展。同時,襄陽積極搭建“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育人平臺,高新區分別與三所高校簽訂政校合作協議,將高校作為高新區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形成企業按需求點單、學校按需求下單、政府按需求買單的“三單”合作模式,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供給的“一站式輸送”。

當前,襄陽正加快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著力打造引領漢江流域發展、輻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奮力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在擴充招生資源的同時,襄陽積極推動畢業生留襄就業,為汽車、裝備制造、信息技術和數字化、醫藥健康產業等本市優勢產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

隨著“招校引院”的推進,襄陽先后與武漢理工大學等十多家高校院所合作辦學,加快建設以湖北隆中實驗室為核心的高能級創新平臺,區域高等教育實現了突破性發展,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不斷增強,襄陽也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城市。襄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付擁軍表示:接下來,襄陽將進一步夯實高校發展基礎,完善地方高等教育體系——推進湖北文理學院新校區建設,支持其積極融入省級“雙一流”建設,申報取得博士教育授予資格,爭取建成高水平綜合性應用型大學;實施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三期”改擴建項目,支持該校積極融入省“雙高”計劃建設,調整優化專業設置,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緊密對接和服務現代制造業,如東風公司襄陽基地和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項目;支持“招校引院”做優做強,支持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書院壯大辦學實力,發揮科創效力,大力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襄陽
襄陽市第七中學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壤化學與環境團隊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應的進化機制
襄陽銷售打響春耕攻堅戰
用藥物難以有效治療的淡水養殖魚類的幾種疾病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征稿簡則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征稿簡則
Puritan Credos’ Influence upon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in the Middle 17th Century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Lanterne-vola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