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中的“人”

2024-04-27 06:55傅玲蕓
今古文創 2024年16期
關鍵詞:馬原人性

【摘要】在高速發展的當下,利益的地位凸顯使得那些潛藏在深處的人性弱點慢慢顯露,當自主的約束性不斷弱化,社會和社會中的人便逐漸一反常態。針對這樣的現實問題,馬原發現了原有的人倫秩序似乎都在崩解或在崩解的邊緣,由此寫下了以“財產社會”的窘迫和窘迫下的沖突為表現中心的《糾纏》,用內容和敘事藝術上的“反?!碧崾粳F實中的人們關注當下社會的反常,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用對于人的審視和“人”元素的融入指引人們從“反?!敝凶呙?,從而展現其作為作家發現問題找尋救贖的責任與擔當。

【關鍵詞】反常;人性;馬原;《糾纏》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6-00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05

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這樣的類比關系無形之中就顯現出了當下以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法則,可以看到,“自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人類社會日益陷入了空前的精神危機和價值混亂之中,意義迷失、精神頹廢、道德墮落日甚一日,虛無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迷霧四處彌漫”[1],社會陷入了一反常態的泥淖。面對社會“反?!毕氯诵缘呐で?,馬原抓住了“財產”這一社會矛盾的核心,回歸現實寫下了長篇小說《糾纏》,將糾葛纏繞的社會丑態娓娓道來,旨在用“人”的力量弱化利益的掌控,洗滌社會的浮躁和混亂,從物欲至上的社會中剝離出人的情感延宕和缺失,在情理搖搖欲墜的臨界點重拾人的本真。

一、世界變了后“人”的審視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各項制度都被不斷完善,“蘊涵和體現著社會的倫理精神和道德合理性?!盵2]人作為社會的主體,自然而然地應該接受制度的約束和道德的要求,可急劇變化的物質環境和對于物欲泛濫的渴求招致了道德的漠視,人們內心深處傳統的價值觀念正在被顛覆,由此在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狹隘的人格。在物欲控制下,不同的社會角色或輕或重地產生了異己的癥狀,因為這樣的反常,合乎法理似乎不再是萬能的鑰匙。為了彌補規范觸及不到的盲區,《糾纏》為擺脫這一兩難的境地找尋到了出路,體現出變化世界中對人的重新思考。

(一)秩序崩塌:社會角色的顛倒

在社會的劇變中,人們長期以來所堅守奉行的不同社會角色的行事習慣在被逐漸瓦解,慣有的社會秩序呈現出崩塌的趨勢,當然,其中有與時俱進的積極轉變,但同樣存在不少負面的社會隱患。

首先是知識分子的世俗化。面對當今社會復雜的發展趨勢,“當代知識分子呈現出精英化向世俗化、中心位向邊緣地的流動?!盵3]人們所期許的知識分子形象,向來都是以其敏銳的社會感知力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引領者,然而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卻已然與這樣的社會要求背道而馳。姚亮作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大學教授,在祖屋中發現明末的紫砂茶具和珍貴的黃花梨這樣的老物件時,說的卻是“爸遺囑中的遺產清單上可沒有這套茶具”,帶著些許斤斤計較的小家子氣;在調查憑空出現的大哥吳姚的身份真偽時,姚亮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心口不一,“他的身份讓他已經習慣了使用公眾能接受的詞匯,所謂冠冕堂皇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在下意識中就選擇了貌似公允的真相二字” ①,不再追求真理至上。這顯現出知識分子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中并未堅守初心,他們主動投奔以經濟利益關系為核心的商業化的市場漩渦,在摧枯拉朽的時代變革力下只能選擇妥協。馬原揭露了當今社會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兩難命運,旨在自省更意欲喚醒這一先鋒群體的良知,這樣的自我拷問正體現了他在變化的世界里對于人的重新審視。

其次是家庭關系的異化。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親情一改曾經相互依偎的溫馨,跟隨著時代浪潮或淡薄或扭曲,逐漸面目全非。在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后,如愿獲得撫養權的姚亮卻忙于工作導致姚良相從小父愛缺失,當他終于意識到要融入兒子的生活,兒子早已變成了拿到零花錢會說“謝謝”的禮貌疏離的模樣,從小就國內外到處折騰的姚良相與姚亮的隔閡并非一時形成的,矛盾顯然也無法輕易化解,姚良相的動態、計劃幾乎都經由他人轉述給姚亮,兩人力圖交心的談話短短幾分鐘甚至都會劍拔弩張,不歡而散;作為秦皓月父親的秦關,面對女兒的抗拒,竟然選擇害怕地逃離,父親的威嚴盡失。置于這樣的關系中,長輩與子女的話語權發生了顛倒,那種對于長輩的尊重和禮讓似乎正在淡化。

最后是女性主導地位的顯現。在傳統社會中,女性常常被作為弱勢群體,而在《糾纏》中,女性角色則打破了偏見,這樣的轉變代表著女性的崛起,同時也為男性敲響了警鐘。姚明是整個家庭的主心骨,能力強人脈廣,面對繁雜的遺產變現手續,處理有方,還處處替弟弟著想,這展現出了她身上所具備的女性特有的細膩,同時,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在生活中,她都能夠處變不驚,展現出了超越男人的力量和擔當;姚亮的現任妻子盧冰總能夠在姚亮陷入兩難境地時如及時雨般出現開導,對于姚亮如同救世主一般,她有著十分難得的豁達心境,總能以積極的心態化解思想癥結,有著男人都難以做到的通透。這些女性角色充分地彰顯出了極強的自主意識和堅韌力量,她們在困難出現時挺身而出,先于男性一步承擔責任找尋解決之道。反觀小說中的男性,都或多或少倚仗女性或受其制約,這顯現出了男性的懦弱無力,和社會所設定的男人的強勢是截然不同的,這是女性地位提升的見證,同時也警醒男性承擔起責任,不要被時代淘汰,馬原的這一視角,顯然提供了利益社會中男女互相配合應對社會浪潮席卷的新思路,極具借鑒意義。

(二)良知重構:法理情理的較量

社會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往往會造成人們社會活動的失控。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新體制不斷向前推進的進程中,勢必會隨之產生許多新的社會活動,而“社會法律制度的某些規定已經不符合社會形勢的發展,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法律制度又尚未健全,因而造成了人們社會行為的混亂?!盵4]小說中描述了法律極端約束下的亂象,可以看到,固定的理性框架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也需要融入情感參與的機動性。

在保障權益的完整法律程序鏈下,存在著一些隱形的壓迫和弊端,當人們試圖用絕對的理性去克制欲望,約束行為,維護秩序,那些過度的框架反而讓世界陷入了更加手忙腳亂的境地。在姚明姚亮處理遺產變現的過程中,依照法律需要證明自己合法第一順位繼承人的身份,還必須保證他們作為姚清澗子女的唯二性,這維護了姚清澗的權益,但卻給實實在在作為姚清澗子女的姚明姚亮帶來了無數不必要的麻煩;對于社保局而言,姚清澗發現多領了已故配偶的社會保障金卻不退繳這樣的行為是惡意侵吞國家財產的冒領,甚至連累不知情的姚明姚亮被起訴,這樣的定位和定性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原本應是不知者無罪,姚明和姚亮卻似乎陷入了“父債子償”的困境;姚良相希望提前賣掉有自己名字的房子,分到屬于自己的一半財產,這是其合法的正當權益,但對于姚亮來說,以愛為名卻由此引發了父子的矛盾,顯然是十分諷刺的。從中可以看到,合乎法理的事件本身確實履行了保障權益的職能,但矛盾并未被化解,反而因為一些情感的忽視和傷害而激化。姚清澗遺產問題的推進,依靠的是子女對于父親的尊重和順從;當姚清澗冒領的違法行為眼看就要板上釘釘時,邱律師力挽狂瀾,僅僅依靠宣揚姚清澗無私的奉獻精神,用其高尚品德就喚醒了在場所有人的感動和共鳴,打贏了官司,在與權威對峙處于劣勢的局面下,是溫暖的人情占據了上風,擊敗了壓迫感十足的法理;面對姑媽的病倒,父親的焦頭爛額,姚良相終究違背了自己言聽計從的母親的意愿,沒有去逼迫催促父親盡早將房子賣掉從而分得自己應有的一半房產,而是閉口不提裝作無事發生,這是因為“他在去實行的過程中又受到良知的制約” ②。

這些難以抑制的情感涌現似乎可以看作是反常世界中的自救嘗試,馬原將自己的救贖之道寫進了《糾纏》,讀者發現,人情竟然能夠神奇地化解法律無法解決的難題,血緣的凝聚力使得結局最終皆大歡喜。在反常的世界里,法理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在陷入理性和利益無盡循環的漩渦之后,能夠幫助人們走出困境的破解之道只有人情。

二、先鋒余韻下“人”的敘事

作為先鋒派的領軍人物,馬原的“敘事圈套”深入人心,在其弄假成真的敘事慣技中,真假的界限被刻意抹殺,而即便決定回歸現實主義創作,這樣曾經近乎登峰造極的求新求奇的筆法也不可能完全消失殆盡,因此,“反常規”的敘事安排,依舊在其作品中處處可尋蹤跡。與此同時,既然馬原走進了現實,那么定然為自己找尋到了一條“從上至下”的途徑,也就是發揮社會主體——人的作用,而正是因為“人”的參與,“反常規”的敘事也就不再如同曾經那般晦澀難懂,怪誕遙遠,而是隨著他的現實創作一起走進人間,帶上了人情味。

(一)精心布局下的超自然力量

“阿爾貝等最終將反常規敘事定義為物質上、邏輯上以及在人類世界里不可能存在或發生的場景和事件”[5],馬原就運用變形與夸張為小說營造了一系列不可能。一是體現在故事主線推進障礙的不可知性,馬原為故事設置了剪不斷理還亂完全無法解釋其發生的糾葛,運用了帶有先鋒敘事痕跡的變形和夸張。在姚亮為姚清澗辦理保險理賠時,竟然發現了父親擅自涂抹修改自己的名字,甚至經過調查,還是“儉”字,更加說不清道不明,這樣莫名的涂改行為就如同陰云一般籠罩,為本就復雜的遺產處理增添了又一重負擔。除了這樣的阻礙,還有很多的變形,有姚良相攜女友瑪麗突然回國、范柏三番五次打電話甚至還“不期而至”這樣動機不純的行為下的思想變形,也有姚明突發腦溢血病倒這樣的身體變形,在這些無法解釋的變形下,主角陷入了糾纏的怪圈,深感無力。

面對這種消極的超自然現象,人物應對的態度和個性就愈發鮮明,讀者也就隨之被代入了這樣的糾纏,與曾經那個先鋒戰士不同的是,馬原不再執著于無限放大丑和惡,而是在敘事的精心安排中,讓其有跡可循,他以意外和巧合、伏筆和鋪墊使得故事發生的一切都恰到好處,姚明的腦部問題在其與姚亮的交談中就以“是我腦子出毛病了”提及,姚明生病更是與姚亮在飛機雜志中看到的病倒的律師如出一轍,那時姚明對于姚亮的代理委托也一語成讖,以及結尾褚克勤女兒的出現,也在肖凌風律師反復確認姚明姚亮是否還有兄弟姐妹這樣不厭其煩地行為中有所顯現,他開始注重合理,注重在有懸念的同時考慮讀者的接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接地氣的“人”的敘事的融入。面對這樣的超自然阻礙,以平常的舉措化解多少顯得有些牽強,于是,馬原同樣為其安排了不可言說的超自然力量,這樣的力量,是由角色為主體而發生的,不再是虛無縹緲的神力,這顯然是人物反抗“反?!钡纳鐣龀龅呐?,姚明突發腦溢血,損傷到了她之前靈活的大腦,這看似令人嘆惋,但其實又未嘗不是一種拋開世俗煩惱的清醒,腦溢血和在恢復過程中無端的空中作畫,這可以看作是一種逃離現實遠離糾纏的途徑,而明明在臥室卻能察覺到覃湘的到來,執意要到客廳中驅逐這位利欲熏心刻薄的“不速之客”,則是一種對糾葛漩渦靠近的敏銳感知,姚明的怒不可遏是曾經在生意場慣會隱藏情緒的她不可能展現的,但因為腦袋已然“不正?!?,她就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不用克制和隱忍,這種“超感”,也恰恰是姚明康復的預兆,憑借著這樣的敏銳,姚明在姚亮和吳姚針鋒相對時突然做起了調解者,在她的指示下,一家人最終相認,叫停的遺產處理重新展開,也避免了一場即將爆發的辨認身份的新官司。足以見得,馬原的反常規敘事充滿了人的痕跡,無論是他作為作者的敘事思考,還是他賦予人物完成的無法解釋的主體性救贖,甚至還將女性作為最后破解迷局的英雄,這都說明人站起來了,也在努力擺脫糾纏。

(二)隱匿聲音中人的意識

馬原延續了其先鋒敘事的慣用手段,打破線性敘事結構,用冷眼旁觀、不加批判這樣的客觀敘事來諷刺現實,他致力于使自己“消音”,以大量的場面呈現,如:大篇幅的對話、人物的行為動作以及形形色色的新聞事件等,以此為內容的插敘還原了現實場景,放大了現實生活中所充斥的荒誕、無聊以及戲劇性,而這也恰恰是當代社會的焦慮之源。

文中最為典型的插敘就是與核心事件毫無關聯的觀摩雞血石,姚明姚亮姐弟倆受孫總之邀一起去會所做客,姐弟倆由此有機會一睹頂級雞血石的風采。雞血石是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的文物,但馬原卻并沒有著力于描繪雞血石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而是把筆墨傾注于直呈昂貴的價格,雞血石成了一種變相的奢侈品,“所謂的雞血石收藏不過是變相的奢侈品收藏,成了財富炫耀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專注于對奢侈品象征意義的描述,使作者看起來似乎沉浸在對物品的欣賞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需要不斷地提供更多的細節來闡釋其珍貴”[6],實際上,反諷或批判立場則隱匿其中。

除此之外,在瑣碎的插敘拼接中,馬原還注重體現人物的主體意識,這是在曾經冷漠晦澀的筆調下難得一見的溫情。姚亮和瑪麗在搬家前往紐約糾結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取舍,這一生活細節側面突出了兩人為了未來所做出的對于利益的退讓,最終理想戰勝了物質;下姚村吳老爺子的家庭氣氛融洽,即便老人家耳背也享受著一大家子替他傳話的溫馨,沒有人為了財產而算計,有的只是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諸如此類的溫暖細節數不勝數,對于這樣的美好,馬原同樣也并未展現向往和贊揚,而是靜待讀者深入探索和發掘,也正是這樣的溫情,恰恰會成為反常世界中最為難能可貴的救贖。

可見,馬原借用先鋒筆觸重拾起作家的使命感,將并未隨著時代浪潮支離破碎的人的美好融入敘事,用人情味十足的敘事消解了先鋒敘事技巧至上的冰冷,在為敘事藝術提供了新的借鑒意義的同時彰顯了人的價值。

混沌才是生活的本質,馬原期望以意料之外的偶然性書寫戰勝歷史理性,他在“反?!睌⑹轮袚饺搿叭恕钡脑?,將關注群體延伸至鮮少為人所關注的中產階級,凸顯“反?!鄙鐣腥说摹胺闯!钡耐瑫r,發揮人本身的作用擺脫“反?!???梢钥匆?,在法律與血緣情感、事實真相的博弈中,人情味十足的情理最終戰勝了邏輯嚴密的法理。即便糾纏不止,但只要能夠充分發揮人的主體作用,一切煩擾都能夠迎刃而解。

注釋:

①②馬原:《糾纏》,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頁,第215頁。

參考文獻:

[1]何顯明,揭揚.漂泊的心靈:現代性進程中的文化價值失范現象[J].學習與探索,1996,(01):78.

[2]羅建文,陸自榮,朱春暉.關于經濟秩序失范原因的倫理解析[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2):23.

[3]孫曉蕾.文化市場與文學想象[D].青島大學,2021.

[4]鄒廣文,丁榮余.當代中國的文化失范現象及其價值建構[J].社會科學輯刊,1993,(06):39-43.

[5]陳文鐵.正?;蚍闯#悍闯R帞⑹碌膬群瓣U釋方法[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6):97.

[6]呂興.“多余”的插敘與隱匿的聲音——論馬原的《糾纏》與《黃棠一家》[J].小說評論,2019,(03):77-84.

作者簡介:

傅玲蕓,浙江寧波人,長江大學人文與新媒體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馬原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婚姻的盡頭,藏著人性的底色
回望先鋒
先鋒外衣下的傳統小說
朋友,馬原
功能與人性
洪峰馬原們的烏托邦
20份快件里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