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美德倫理學視角解讀《高老頭》

2024-04-27 06:55許幸璇
今古文創 2024年16期
關鍵詞:高老頭幸福德性

許幸璇

【摘要】本文依據美德倫理學的視角解讀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長篇小說《高老頭》,并從“倫理混亂”和“人是否幸?!眱蓷l主線出發,論證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中“人的異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作者對于人性的思考以及對于“嗜金錢如命”的社會價值觀的批判。

【關鍵詞】《高老頭》;德性;幸福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6-001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03

一、前言

《高老頭》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作者用筆將“整個巴黎”繪于紙中,并且對于社會和人的研究沒有停留在歷史的表層,而是對其進行了深刻的挖掘,成功地再現了19世紀“紙醉金迷”的巴黎社會以及其中被欲望浸泡了的人類。

誠然,《高老頭》作為一部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前人對于其的研究成果頗豐。但筆者在查閱相關資料之后發現,對于該部作品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對于其人物形象的分析,如通過與其他作品中類似形象的對比,分析高里奧老頭的“畸形”的父愛,抑或是對于作品中伏脫冷和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等,也有少數作品從語言學的角度對《高老頭》中的語言修辭進行闡述,同時也有對作品不同譯本的分析等等。本文將利用文學倫理學的批評方法,從美德倫理學的角度以“三類倫理混亂”和“人是否幸?!睘榛究蚣?,對文本進行分析闡述,目的不是為了批判人們在其中犯下的種種道德劣跡,而是想要展現在倫理秩序被破壞時,人性與歷史發展之間的張力,并探究人在這個倫理混亂的環境追求所謂的會讓人快樂的——金錢和地位時,人是否是幸福的問題。

二、倫理秩序的混亂

將視野放至整個歐洲的文學研究史和倫理學研究史,不難發現,探討文學和倫理學的關系的議題是較多的。中西方在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的方法進行作品分析時,多從家庭和愛情兩個方向探究有關“倫理禁忌”的問題等等,作家在創作作品時,也會展現時代以及個人的道德倫理觀念。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對法國社會進行宏觀的觀察,并在作品中如同“攝像機”一般將社會的整體風貌展現在讀者面前,他擅長刻畫豐滿的人物形象,表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現實關系,揭露人內心的焦慮以及當時社會環境下人被金錢和地位“奴化”的巴黎社會現實。

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看,文本是通過多個倫理結串聯起來的,筆者將這些倫理結分為三類倫理混亂并進行闡釋,窺探其中的人性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張力。

首先是由于婚姻功利化而產生的第一類倫理混亂。何為婚姻?婚姻本應該是兩個人因為“愛”而在一起共同生活,但在文本中所展現的婚姻卻并非如此,在關于婚姻和愛情這件袍子上爬滿了“利益、虛榮、金錢”的虱子,正如文本中所描寫的那樣“巴黎的愛情尤其需要吹捧、無恥、浪費、哄騙、擺闊……”[1]206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看,這樣的關系不能稱之為“愛”,人們更不可因此而聯結成為婚姻關系,這只是一種功利的交易關系。

在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科倫理學》中對于“友愛”這種德性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坝褠邸痹谙ED語中比現代漢語所包含含義更廣,希臘語中的“友愛”的對象不僅是朋友,還有家人,還有同鄉、同事以及和與你有私人關系的一切人。并且亞氏認為“友愛”是一種德性[2]270,有德性的人會友愛,愛自己同時也愛他人,這是一種相互欣賞、相互尊重的友好關系,不同于那些建立在功利之上的、不穩定的交易關系。人若無法與他人建立“友愛”關系,便是缺乏德性的人。顯然,在《高老頭》中塑造的一批扭曲愛情的詮釋者也可以被認為是缺乏德性的人。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大女兒雷斯托伯爵夫人因為喜歡貴族生活而嫁給了伯爵,小女兒紐沁根夫人因喜歡金錢而嫁給了銀行家,沒有人因為真正的“愛”而結婚,而都是為了利益、金錢?!凹~沁根太太念著請帖,做了一個快樂的手勢。虛榮心滿足了,她水汪汪的眼睛望著歐也納,把手臂勾著他的脖子,發狂似的把他拉過來?!盵1]207“子爵太太的舞會上:歐也納不久被但裴納邀了去。她露了頭角,好不得意。她一心要討這個社會喜歡?!盵1]239文本中這兩段描繪的正是一個虛榮心被極大滿足的、巴黎扭曲愛情的典型詮釋者——紐沁根夫人。愛情中展現的關于“愛”的美好在這個名利場的角逐中顯得可笑且無力,這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巴黎社會中“有財才有愛”的資產階級道德準則的反思和諷刺。

其次是家庭倫理的混亂,這也可以視為文本中的另一條線索,視角從高老頭身上慢慢放大,引出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在這條倫理線中,展現了高老頭對于女兒的癡情的“愛”,但女兒卻無情背棄父親,轉而投身金錢和地位的名利場,使得父親陷入痛苦境地的悲劇。贍養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父母本是一種被人贊譽、被人追求的美德,但在此時卻已經被無感情的利益關系所替代。過去被視為神圣的家庭倫理關系,早已被新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系所吞噬。

聶珍釗教授曾言:“客觀的倫理環境或歷史環境是理解、闡釋和評價文學的基礎?!盵3]所以在此處我們對高老頭恪守家庭倫理和兩個女兒違背倫理范式的行為進行分析之前,先從文本世界的倫理環境的角度入手。

作品在首章便呈現了一個客觀的地理環境—— “滿目瘡痍”的伏蓋公寓,“飯廳全部裝著護壁,漆的顏色已經無從分辨,只有一塊塊油跡畫出奇奇怪怪的形狀……總之,這兒是一派毫無詩意的貧窮……即使還有沒破洞,還不曾襤褸,卻快要崩潰腐朽,變成垃圾?!盵1]7作品再現的是這樣一個毫無生機、破敗、缺少溫情的環境,而這個滿目瘡痍的伏蓋公寓,其實正是當時那個冷漠、如情感荒原般的縮小版的巴黎社會。在整個巴黎社會,人們對于“冷漠”早已習以為常,沒有人真正關心他人,而只是關注自己,若是注意到或談論到他人,要么想為自己平庸且痛苦的生活增添一個調味劑,要么就是“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情”會與自己有關。同時在這個冷漠、被地位和財富所主宰的大環境中,他們將自己的靈魂交給了“金錢”,若是金錢在,則靈魂在。于這個對金錢的追求近乎瘋狂的“情感荒原”中,兩個女兒做出了錯誤的倫理選擇,她們依仗著父親對于自己的感情、蠶食著父親的最后的一點點心血,在索取完畢之后,便將父親隨意地丟棄在了社會的角落中,正如書中所言,“檸檬榨干了,那些女兒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盵1]73

亞氏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闡釋道:“德性是一種具有選擇能力的品質,它受到理性的規定,像明智人那樣提出要求?!盵2]107有德性的人,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并成為善良之人,顯然在文本中的兩個女兒做出的倫理選擇,是違背德性的,在贍養和疼愛父母與滿足自己虛榮的欲望之間,他們選擇了后者,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倫理立場。作者在作品中是透露出對于兩個女兒喪失德性的行為的批判的,但是對于恪守家庭倫理、擁有愛孩子的德性的高老頭是同情并且抱有贊賞之意的。

高老頭是新舊交替時期的人物,他處于動蕩的大革命時期,整體的社會大環境的思想觀念是金錢至上,高老頭既是那個時代的資產者,同時高老頭的心態上依舊帶有封建家庭倫理的思想觀念,他又是宗法制社會中的父愛典型。他將女兒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我的生活都在兩個女兒身上”[1]121,同時他恪守著家庭倫理,認為父母應該愛護女兒,女兒應該孝順父母,使得他們享受天倫之樂,“法律應該幫我的,天性、民法,一切都應該幫我的。我要抗議,做父親的給踩在腳下,國家不是亡了嗎?這是很明白的。社會、世界,都靠父親做軸心;女兒不愛父親,不是天翻地覆了嗎?”[1]249在當時這個利欲熏心的大環境下,高老頭對于女人的愛是顯得真摯甚至是令人感動的,但是他最后卻落得了悲劇的下場。高老頭恪守家庭倫理的選擇以及女兒違背德性的選擇相互沖突,并導致了這場家庭倫理混亂的產生。

在財富、地位驅動的模式下,幾乎沒有人可以擺脫通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主義原則,又怎么指望像高老頭這樣雖有金錢欲望但依舊留有一縷人性溫情的人只身逆行?其悲慘的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命中注定的。

最后是因德性危機引起的倫理混亂,即“人因違背自身德性中的中庸原則”引起的倫理混亂。在亞氏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到,德性就是中庸,是對中間的命中,若是“過度”或“不及”則成了惡[2]89。文本中,人因無盡的貪婪和過度的欲望,而成了無德性的非人,顯現了“人的異化”?!爱惢笔侵溉说母鞣N有目的的活動的總和形成一種盲目的力量反過來支配人自己、成了人的異己力量,而在17、18世紀,人的異化主要體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性的失落”和“人的物化”。在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中,人的“私欲”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從外省已經敗落的貴族之地來的歐也納·拉斯蒂涅,來到巴黎這個名利場中,一次次被打擊被震撼,看到巴黎的婦人因為綁定利益關系的愛情受傷,看到高老頭悲劇的結局,然而這些事情卻無法打擊其逐日膨脹的欲望,他依舊奮不顧身地奔向了物欲橫流的巴黎社會中.在《高老頭》的結尾中寫道,拉斯蒂涅對著巴黎熱鬧的蜂房說:“現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盵1]266他向這個巴黎社會發出來挑戰,這個來自外省的讀書青年已經在巴黎讓人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里迷失了。

再者是《高老頭》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伏脫冷,他是一名洞悉了巴黎社會丑惡之貌但依舊不擇手段地想要往上爬的人,為了得到金錢和地位,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于殺人、放火。

那么從美德倫理學的角度看,他們顯然是無節制之心的人,他們被過度的欲望牽引著,他們放縱自己的欲望,使其不斷膨脹,他們嚴重踐踏了“節制”的信條,違背了德性中的中庸原則,他們過度的欲望和貪婪之心展現了一個被權力和金錢堆積和締造出的巴黎社會,展現了一個充滿私欲和惡欲、違背德性的社會。

同時,在亞氏《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他除了指出“節制”“慷慨”等個別德性外,還認為,公正作為一種德性是德性之首,是總德,而公正就是均等和合法,就是中庸。[2]171從這一方面講,公正是給予和維護幸福,或者是政治共同體福利的組成部分,相對于上述的個別德性,“公正”更多的是從整體部分來談論的。文本《高老頭》中所展現的當時的巴黎社會,因為被財富充斥,所以缺乏均等性和合法性的制約,同時顯現了個人實現與社會平等參與的沖突。

在這個需要“關系”才能往上爬的社會里,生在有地位有權勢的家庭中的孩子顯得那么的“得天獨厚”,歐也納·拉斯蒂涅作為一個從外省來的窮學生,想要在巴黎社會獲得一席之地,僅靠自己的努力顯得單薄且無力,他必須依靠于貴族的勢力,才有可能躋身巴黎的上流社會;而伏脫冷依靠盜竊、殺人等不法手段去獲得攀升的機會,去進行自我實現,顯然也是不公正的行為,但在那個時期的巴黎社會只認“錢”,可以說在當時社會只有擁有了財富或權力,才擁有自我實現的機會。如果最后的結局是伏脫冷在獲得金錢之后,其陋行才被暴露出來,他還會被捕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他們的所作所為,從表層上看是自己未能很好把握“道德約束”,實際上,從更深的角度看,是因為這個標榜著平等貿易、平等參與的資本主義社會在現實中無法平衡個人的欲求以及公共的公正之間的關系。

三、“幸福與否”的問題

“幸?!笔敲赖聜惱韺W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同時也是一個古老且深邃的話題。那么在中西方的小說中有關于人類“幸?!钡拿枋鲆彩禽^多的,并且在小說中的“幸?!敝黝}可以基于西方倫理學的兩個方面去進行認知,即認為快樂就是德性的感性主義幸福觀和德性是快樂的理性主義幸福觀。

但無論是何種“幸福觀”,不可否認的是人類一直在追尋著幸福的人生,那么小說中各個金錢和欲望至上的人物是否是幸福的呢?此處筆者將以理性主義幸福觀為出發點,對文本中人物幸福與否問題進行闡釋。

在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提出了“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即是“幸?!钡挠^點,而德性可以從道德德性以及理智德性兩個方面分析。

道德德性在具體意義上就是中庸的品質,與過度和不及相反,在抽象意義上即是善,與惡相反。談及人物的品質,在上文中已經有過相關的對于“節制”“公正”“友愛”等方面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此處再引入“勇敢”這一概念。

對于《高老頭》中的伏脫冷的這個角色,或許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敢于去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中丑惡的面貌進行抨擊。實則不然,“勇敢的人是在對人是可怕的東西,或顯得可怕的東西面前堅定不移,無畏地面對高尚的死亡或生命的危險?!盵2]127

從表層方面看,伏脫冷作為一名逃犯,他在逃避懲罰,并且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懲罰時,他慌張膽怯,轉而對揭發他的人憤怒痛恨。面對皮訓安無意間透露出自己身份的話語,“他頓時臉色發白,身子晃了幾晃,那雙勾魂攝魄的眼睛射在米旭諾臉上,好似一道陽光?!盵1]183在面對三個警務人員的抓捕之時,“全身的血涌上他的臉……他使出一股狂野的力抖擻一下,大吼一聲,把所有的房客嚇得大叫?!盵1]184

再從深層的方面看,伏脫冷看透了這個已經腐化了的、在泥潭當中的巴黎社會,他沒有選擇堅持理性的品德,而是在這個盛開著“惡之花”的名利世界里,“以惡制惡”去面對這個可怕的、罪惡的社會,他繼續以弱肉強食的法則去掠奪。他即使死亡,也與“高尚的死亡”不相掛鉤,而同時他也沒有選擇在腐爛的、可怕的世界中堅定理性的自我。

那么,他即使最后的結局是獲得了財富,沒有被抓捕,他就一定會幸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亞氏認為有德性才有幸福,康德也曾說美德是配享幸福的必要條件,伏脫冷受到非理性因素——膨脹的欲望驅動行為,缺乏德性,因此他即使最后獲得了現階段所渴望的“金錢和名利”,最后也不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理智的德性則體現為智慧、思辨。在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中展現的是:雖政治動蕩,但人們思想觀念更新,科學較于前代也有了較高的發展。然而,科學的發展會使得人們的知識量一定程度上的上漲,但這并無法克制人的欲望的膨脹。誠然,在文本中,高老頭等人的某些行為是帶有理性主義色彩的,比如他們作為商人,有精細的計算能力以及經商的頭腦,如高老頭在曾為面粉商的時候,通過特·朗日太太之口展現了一個精明的有敏銳嗅覺的商人的氣質,“他完全知道底細:當時面粉的售價比進價高出十倍,他從此發了財,那時他屯足面粉,光是我祖母的總管就賣給他一大批?!盵1]72時代的發展給這位有經商頭腦的人帶來的機遇,并且在當時的年代,不少人都是依靠著自己的頭腦乘著時代的風發家致富。

但是在大家的“理性”意識逐漸提高的同時,社會上的許多人卻暴露出扭曲的、缺乏德性的婚姻觀和家庭倫理觀等。這恰恰說明,有知識并不同等于有智慧、有思辨力,有知識的人會因為無法克制欲望變得貪婪無度,但是有智慧的人即有理智德性的人卻能夠進行思辨地思考,使得自己能夠擺脫財富的奴化,不累于外物,進而成為一個自足的幸福者。

根據亞氏的理論,可以得知幸福是最高的山,是合乎理性的現實活動,而善是一切事物的目的,也即幸福是完善、自足的,是所有活動的目的。而財富作為幸福的從屬目的,是不自足的、不完善的。

《高老頭》中的各式人物,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伏脫冷等人在這個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的社會中,將自己的“幸?!必撦d在某個名利、地位或金錢財富上,他們注重滿足自己外化的欲望,在未曾滿足之時會流淚會埋怨會痛苦,而以上帝視角來設想,即使他們最終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名利和財富,他們依舊不會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幸福它是一種內在的滿足感,是以其自身而被選擇的東西,不是為了他物而選擇,所有累于外物的人,是無法跨進幸福的門檻的。

四、結語

巴爾扎克作為一個文學家觀察到了當時社會中人的私欲正在以兇猛之勢主導著人們的行為,并以細膩真實的文字將其寫于紙張之上。從美德倫理學的角度看待這部作品,可以看到作者批判了一心追求權力和地位的貴族和中層階級甚至是下層階級,而對于處于新舊交替時代的高里奧老頭,他恪守家庭倫理,作者則展現了一定的同情的態度。同時,也可以感知到作者在文章中描繪了一個腐化了的巴黎社會,但也透露出其對于人性善、人的德性的呼喚,這一聲呼喚正是在那個黑暗的世界里露出的一縷光明。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關于類似《高老頭》這類的現實主義作品,使用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分析作品的文獻或專著是較少的,但現實主義文學是反映社會的文學,在社會大環境中正是擁有眾多倫理關系的,我們如何去認識這些倫理關系,如何從中得到教誨和反思,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法)奧諾雷·德·巴爾扎克.高老頭[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8.

[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32(01):12-22.

[4]蔣承勇.《人間喜劇》:人類生命本體的憂思錄[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4,(03):44-50.

[5]苗力田.品質、德性與幸?!獊喞锸慷嗟逻x集《倫理學卷》前言[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05):39-44.

[6]周藝.自然和人性的較量——從文學倫理學視角解讀《日光》[J].當代外國文學,2011,32(01):100-107.

[7]劉英.回歸抑或轉向:后現代語境下的美國文學倫理學批評[J].南開學報,2006,(05):90-97.

猜你喜歡
高老頭幸福德性
論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與實踐智慧
柳亞子書法
從德性內在到審慎行動:一種立法者的方法論
哦,高老頭
“幸?!敝?,真實的不丹
大寒
托馬斯·阿奎那的德性論
淺析《高老頭》父愛悲劇原因
為了“幸?!钡哪赣H
世界名著誕生趣聞四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