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高職“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標準體系研究

2024-04-27 04:09趙碧云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

[摘 要]“大思政課”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等各個方面,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根本保障。高職“大思政課”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從宏觀上構建協同育人標準體系,微觀上探索協同育人實踐路徑,最終實現從“育德”到“立德”的“大思政”育人目標。

[關鍵詞]“大思政課”;數字化賦能;協同育人標準體系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構建協同育人標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職“大思政課”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統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個方面的育人要求,通過“知識傳授、價值塑造”有機統一的“大思政”育人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堅持“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協同育人標準體系。

(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2]”“大思政課”的首要任務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要解決好教師的政治站位和師德師風問題。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和師德師風,才能提高“大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才能發揮好“大思政課”的育人作用。首先,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這是“大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前提。其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只有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創新中,才能讓學生入腦入心,真正發揮“大思政課”育人功能。最后,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只有通過加強隊伍建設,才能提升“大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主體,其政治信仰和思想理念直接影響學生的政治立場,因而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學識素養和人格魅力決定了思政課教學質量。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和道德素養,積極投身于思政課教學改革之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運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工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好思政課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通過理論宣講、專題講座、實踐教學等形式開展思政教育。通過案例教學法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背后的原因,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思政課堂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崗位技能鍛煉有機結合起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深刻把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規律,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和職業能力培養要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模式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發揮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中的育人功能[3]。

二、以數字化改革為動力,促進“大思政課”深度融合

(一)創造數字化育人環境,實現全方位的育人載體

高職院校要結合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數字校園平臺、新媒體平臺,形成全方位的育人載體,實現全方位育人。同時,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打造“互聯網+思政課堂”“互聯網+思政實踐”等協同育人的數字化平臺,豐富教學資源供給,讓思政課成為“大課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數字化課程資源庫,推動教學內容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整合高職院校和社會資源,構建校企合作“大思政”育人平臺。

(二)創新“大思政課”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思政課堂”方面,通過“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結合,優化教學資源供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打造一支思政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創新思政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建立以學生學習成果和實踐活動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在“互聯網+思政實踐”方面,將社會實踐與思政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高職院校要發揮好實訓基地優勢和校外企業資源優勢,加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精神培養;借助數字校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聯動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創業訓練、創新訓練等活動。

(三)開展“大思政課”課程思政建設

在“互聯網+思政課堂”方面,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大思政課”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線上依托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和微課視頻資源庫開展線上思政課程建設;線下依托高校思政課教師和企業思政教師定期開展線下思政課程建設活動。在“互聯網+思政實踐”方面,要構建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體系。通過校際、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社會實踐平臺和創新創業,引導學生參與企業項目、企業實習、社會調查等活動。同時,將思政課建設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結合起來,將“互聯網+思政課堂”建設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此外,在“互聯網+思政課堂”方面,要不斷豐富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和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教學之中。

三、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推進專業與思政深度融合

《新工科教育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出,新工科建設要以專業群建設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等為重點,以專業群整體升級為路徑,著力培養具有“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按笏颊n”要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推進專業與思政深度融合,只有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育全過程,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價值塑造與能力提升的有機融合,實現“育德”到“立德”的轉變,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4]。

(一)對接新工科專業,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和思政是教育的兩個層面,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思政課程是新工科建設中的兩個核心要素,兩者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高度契合性。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在落實“大思政課”要求時,要堅持將專業建設與思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

(二)融入新工科課程,重構思政課程體系

“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課程體系建設,而建設的關鍵是課程體系改革,新工科課程體系建設必須適應新時代要求,從內容、方法、手段上進行改革。在新工科專業教育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新工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中,重構課程體系。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做到與專業技術課程有機銜接、協調發展。高職院校的新工科專業主要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專業。在課程設置時,要結合不同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與新工科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其次,在課程教學方面,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認真梳理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入專業課教學全過程。高職院??梢劳兄腔蹖W工平臺建設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有機地融合,在傳授專業技能的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考核評價方面,要實現考核評價方式改革。高職院??梢劳兄腔蹖W工平臺建設智慧教室、虛擬仿真實訓室等線上教學空間。對新工科專業學生的考核評價主要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進行。線上考核包括在線課程學習、在線考試等內容。線下考核包括課堂考核、作業、實驗等內容。對新工科專業學生的評價結果進行及時反饋與分析。

(三)開展新工科實訓,改革教學方法

借助信息化手段創新實踐教學方法,開展新工科實訓,改革教學方法。在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從專業知識本身出發,借助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手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通過項目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方法開展課程思政;通過信息化手段創設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創新創業實訓平臺等創新實踐平臺,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中,實現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四)打造新工科“工匠”,涵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對一份職業的執著和堅守,也是一種敬業、奉獻、專業的精神。新工科建設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具有“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有對職業發展的高水平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需要有一種為之奮斗的精神。新工科建設的本質就是培養出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按笏颊n”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專業教育全過程,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工匠精神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工匠精神,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技術技能的重要性,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認同和接受工匠精神。

(五)開展新工科實驗,增強創新意識

新工科實驗教學改革是指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學科交叉為基礎,以信息技術與工程教育深度融合為目標,構建新工科實驗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實踐證明,開展新工科實驗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大思政課”要發揮好主渠道作用,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使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啟發。同時以數字化賦能“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標準體系研究工作為契機,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水平。

四、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大思政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以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目標任務相適應為前提,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一)構建“大思政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大思政課”體系,要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提升育人質量,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一,遵循育人規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構建“大思政課”育人體系;第二,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各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第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育人平臺,發揮實踐育人功能,通過實踐育人、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第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第五,深化育人制度改革,推動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二)加強數字化建設,拓展“大思政課”育人載體

“大思政課”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時代的教學環境,通過數字化建設拓展“大思政課”育人載體,推動“大思政課”融入日常、走進課堂、深入學生,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和實效性。將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推動“大思政課”數字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構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協同育人,構建線上線下教學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教育資源與信息技術、網絡媒體的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將學生參與“大思政課”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對“大思政課”的滿意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大思政課”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晉升職務、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結束語

高職“大思政課”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指導,立足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構建以“大思政課”為統領、協同育人為主線、實踐育人為特色的“大思政課”育人標準體系,實現“五育并舉”。具體而言,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標準體系,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構建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協同育人標準體系,推進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實踐育人與網絡育人的深度融合,實現學科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教學與實踐育人、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育人標準體系,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仇文利,沈新華.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評價探究[J].高教學刊,2015(23):59-61.

[2]尤明秋.“大思政”視野下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創新:高職思政課“一主三化三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22,24(11):76-80.

[3]許俊杰.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1):165-168.

[4]龍屏風,肖杰靈.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重構的實證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4):40-47.

作者簡介:趙碧云(1982— ),女,漢族,湖南湘潭人,長沙南方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3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數字化賦能高職‘大思政課協同育人研究”,(項目編號:23D53)。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
基于科學精神的“大思政課”教學設計
上好愛國主義教育“大思政課”
“大思政課”的基本內涵、顯著特點與發展路徑
試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歷史教育之“大思政課”教學
新時代高中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大思政課”
黨史學習中“大思政課”的價值旨向與實踐進路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大思政課”的內在邏輯、基本遵循與實踐進路
開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