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構建的實踐與啟示

2024-04-27 04:09何一珍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構建

[摘 要]如何構建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更好地發揮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作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議題之一。文章以南京市棲霞區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為研究樣板,剖析其構建實踐,并總結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中的經驗,提出通過堅持人民本位的理念,激發鄉村文化供給的內生動力;通過優化空間設計,打造交互空間來增強空間服務效能,提升空間使用體驗;根植本土文化,走專業化特色化發展之路;鼓勵多方協同,實現優勢互補等建設路徑。

[關鍵詞]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樺墅鳳凰農家書屋;構建

一、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概念的提出

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是指由政府、社會力量或村民在鄉村地域內建設的,可供人們自由進入、免費享用公共文化資源、參與文化活動的公共場所,是鄉村公共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形態和物質載體[1]。

一直以來,鄉村公共文化空間都是鄉村文化建設的根基,是村民進行日常文化活動的重要平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城鄉二元結構帶來的影響日益加深,文化建設的不平衡問題更加凸顯,公共文化空間的功能被逐步弱化[2],呈現出建設主體空心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失衡等問題。

隨著“十四五”開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面臨新任務,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繼出臺,如文旅部等印發的《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明確將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列為重要任務。2021年4月召開的全國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工作總結部署會議明確了全國公共文化領域未來工作重點,要著力構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及時總結“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經驗,在更大范圍推進改革,以構建公共文化新型空間為抓手,在建設標準、設施布局、建設主體、功能設置上進行創新。這對于新時期我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反映出國家層面對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角色期待。

與傳統的公共文化空間相比,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指由政府、社會力量等相關利益主體共同構建的實體空間和精神空間,是一個具有文化產品生產供給、個體參與、群體互動、價值認同等多項功能的有機循環系統。呈現出人文性、開放性、公益性、傳播性、審美性等特點[3]。近年來,全國各地以鄉村書屋、民宿書吧、鄉愁書店、文化驛站、文化禮堂、鄉村博物館、鄉村美術館等為代表的鄉村新型文化空間如雨后春筍般迅速興起,同時依托“最美文化空間”案例評選活動的引導,更多的鄉村公共文化空間進行了更新。

二、南京市棲霞區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江蘇省積極探索鄉村公共文化空間,2021年7月,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出臺了《江蘇省打造“千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打造1000個更具人文關懷、審美品位、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力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并引導更多的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挖潛增效、創新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4]。南京市棲霞區樺墅鳳凰農家書屋是樺墅村在此背景下進行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構建的一大實踐探索。

(一)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基本情況

樺墅鳳凰農家書屋坐落于南京市樺墅村。樺墅村位于國家4A級旅游景區棲霞山東南,緊鄰湯山風景區和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村落占地8.8平方公里,山林7700畝,旁邊是西崗街道周沖水庫,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此外,樺墅村有著射烏山后羿射日傳說、石佛庵、練兵場、點將臺、狀元井、秦公橋遺址遺跡等多處文化資源。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樺墅村近年來著重打造的休閑觀光特色農業以及鄉村文旅產業已成為南京市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處樣板,2021年更成為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評定且南京唯一入選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前身是“樺墅學堂”。從2017年開始,樺墅村黨委建起了“樺墅學堂”農家書屋,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示范農家書屋”,并于2021年成功入選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名單。在2020年6月,在“樺墅學堂”的基礎上,樺墅村與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鳳凰書城分公司(以下簡稱“鳳凰書城”)合作,共同打造樺墅鳳凰農家書屋。

在書屋設計上,“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由楊柳塘自然村的老廠房改造而成。從外部看,老建筑主體完整保留,原本空置的工廠,得到了充分利用。書屋內部占地1500平方米,將內部空間分成圖書銷售區、核心閱讀區、黨建閱覽區、歷史區、文化交流區等區域。圖書涉及歷史、生活、文學、少兒親子等多個領域,在售書籍上萬冊。書屋24小時營業,核心閱讀區內不斷攀升的階梯是一大設計亮點,寓意著“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除此之外,將會議區、黨政區、文化交流區和糧倉展示區設計在書屋內,賦予了書屋多重功能。

(二)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建設成效

經過多年運營,樺墅鳳凰農家書屋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鄉村書屋。在2021年6月舉辦的“中國南京周——海外城市創新對話”活動中,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等13家單位被授予南京“城市文學客廳”稱號,取得效果如下:

第一,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書屋是一個給村民和游客提供閱讀的文化場所,是村委會落實便民服務舉措的具體體現。書屋24小時營業,充分利用文化軟實力更好地為村民讀者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打造樺墅村全民圖書分銷點和學習充電站,共建樺墅鳳凰文化交流平臺,打造特色書吧、舊書交易市場、茶書院、自然學校,定期舉辦美學、研學、名家講座等系列活動,營造全村“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不斷在改革探索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和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擴展了農家書屋的文化空間功能。書屋不僅僅是一個供村民和游客閱讀的空間,自建成以來,已經成為樺墅村“思想萌芽、概念萌生、村民商量、干群議事”的綜合性公共空間。書屋開展的活動包括村民大會、黨員大會等議事類活動;寫春聯、制作壓花扇等節慶活動;作家上寫作課,插花、茶藝等培訓活動;南京大學話劇演出、詩社活動等連續不斷的活動,通過文化交流平臺定期開展的名家講座、研學、美學等活動,疊加了文化藝術普及、旅游服務功能和文化治理功能,使傳統的農家書屋的文化空間功能得到拓展,讓概念化的空間、規劃者的空間和“使用者”的空間、藝術家描述的空間更好地融合。

第三,喚醒了鄉村文化空間發展的內生動力。樺墅鳳凰農家書屋合理規劃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書城全天營業,同時引進高端民宿,以書屋+民宿的形式,深挖鄉村文化資源稟賦,激發了農民在新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構建中的主體意識,促進了鄉村文旅融合發展。

(三)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建設經驗

第一,村企合作,品牌聯營,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有著“中國超級書城,江蘇最美書店”之稱的鳳凰書城本就受電商、網絡等新型營銷模式沖擊,書城需要轉變經營思路,而鄉村書屋也在尋求專業化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樺墅村引入企業力量,聯合優質品牌,共同打造有別于傳統農家書屋、具有鳳凰特色的鄉村書屋。

樺墅鳳凰農家書屋在具體運營過程中,從圖書的選品、配送再到上架均由鳳凰書城提供服務,另外還提供運營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指導。運用鳳凰書城文化平臺,聚集名家名師名主持的優勢,定期邀請全國一流專家、名人、作家來書吧舉辦各類講座和量身定制相應的團體培訓活動等,使得鄉村書屋的運營管理始終走在專業化的道路上。

第二,優化書屋設計與空間格局,凸顯田園特色。樺墅鳳凰農家書屋的設計,結合了樺墅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且獨具特色。從選址看,“樺墅鳳凰農家書屋”選址于樺墅村的楊柳塘自然村內,利用廢棄多年的石膏廠改造而成,很遠就能看到其標志性的巨大煙囪。走到近處,帶有時代印跡的標語、斑駁的石灰墻體,讓人第一眼所見就印象深刻。老建筑的主體保留完整,空曠的工廠空間正好可以作為書屋的閱讀空間,賦予了工業遺產新的生命。從內部的設計來看,書屋做到文化服務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樺墅村有優質的大米生產基地、專業的稻米加工廠及樺墅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書屋內的一角陳設粳米糧倉,前來書屋的游客有時會為粳米糧倉停住腳步。這一陳設不僅吸引游客的眼球,帶動“南粳”品牌的發展與宣傳,也體現了樺墅村“文化糧倉”的特色[5]。

第三,堅持“黨建引領”,探尋書屋發展新支點?!包h建”的元素在樺墅鳳凰農家書屋隨處可見,“黨建引領”成為書屋發展的一大發力點,通過將黨建活動和閱讀相結合,“以書為媒”,以點帶面,各種節慶類、培訓類、會議等活動選擇到書屋舉辦的同時,也帶動了學習類書籍以及紅色主題教育書籍的銷售業績的增長。

第四,創新鄉村公共文化空間運行機制,開創一主多元的鄉村文化供給模式。樺墅鳳凰農家書屋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為基礎,整合利用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利用村里的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總站、8個分布在自然村的樺墅學堂及村內農家樂、民宿等多種經營業態,構建了“1+8+N”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嵌入“有事好商量”居民協商議事、“石榴楓樺·紅石榴家園”等多個黨群服務空間,構筑起部門、高校、企業的“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活力載體。樺墅村的這種做法打破了制度壁壘,讓政府和市場形成一股合力,并吸引廣泛社會力量的參與,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多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文化治理格局和一主多元的鄉村文化服務供給。

三、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啟示

(一)堅持人民本位,激發內生動力

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是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構建中,首先,應始終貫徹人民本位的服務理念,以村民需求為導向,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文化空間,開展村民所喜愛的文化活動,滿足村民豐富、多樣化的文化生活需要,防止出現“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其次,要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全過程,調動村民文化參與的熱情,為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二)優化空間設計,打造交互空間

空間交互性是指空間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和互動,一個具有良好空間交互性的建筑,能夠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在設計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時,應關注物理場域中的人、空間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以當地的地理環境、文化資源、風土人情等為基礎,從“物—事—人”三個維度進行優化。從“物”的維度來講,應強調空間對于鄉村社會文化生活場景的交互性,可以通過當地田舍、環境等生活圖景的外在表現喚起人們的共同記憶和文化認同;從“事”的維度考量,要求空間具備重構鄉村文化精神的內在功能,可以通過對閑置的鄉村工業遺產進行功能轉換,利用知識講座、民俗活動、農事體驗等形式繼承并重塑鄉村體驗;而“人”的維度則強調對空間使用主體的關注,注重空間維度的拓展、場景功能與體驗方式的創新。

(三)根植本土文化,彰顯地方特色

鄉土蘊涵著豐富的育人資源,但如何有效地優化整合這些資源, 更好地融入和服務于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至關重要。一方面,要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習俗等,梳理鄉村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增強文化與自然資源利用意識,創新挖掘與整理的方法和手段,能夠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另一方面,要使文化、自然資源與其他產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創建產業鏈,形成品牌特色和效應,實現專業化發展。

(四)鼓勵多方協同,實現優勢互補

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運營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當前我國鄉村社會力量發展緩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基層政府仍是鄉村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基礎設施建設者及有效政策供給者,需發揮主導作用。同時,也要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的熱情,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性,搭建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運營機制與平臺,實現政府、市場、公益組織的優勢資源互補,形成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合力,實現政府、社會與村民的良性互動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

結束語

鄉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厚植鄉村文化力量的重要支點,是提升鄉村公共文化供給水平和服務效能的重要媒介,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支撐,其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涉及建設主體、資金投入、建設定位、空間設計、服務運行等基本問題,仍需借鑒國內外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成功經驗。當前鄉村公共閱讀空間建設應立足鄉村廣袤地域,以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為驅動力,優化空間設計,創新管理方式,鼓勵多主體協同參與供需互動,走特色化與專業化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

參考文獻

[1]苗美娟.中國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研究回顧與展望[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3,35(4):4-18.

[2]陳波.公共文化空間弱化:鄉村文化振興的“軟肋”[J].人民論壇,2018(21):125-127.

[3]何義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概念、生成過程及結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264(4):41-46.

[4]邰子君.江蘇:在公共文化空間探尋“詩和遠方”[N].中國旅游報,2021-11-23(3).

[5]李瑾,于建輝.樺墅村與鳳凰書屋室內設計[J].四川建材,2022,48(9):40-41,50.

作者簡介:何一珍(1988— ),女,漢族,浙江義烏人,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教學、文化治理、基層治理。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哲社項目結項項目2021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江蘇省鄉村公共文化新型空間構建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SJA2272)。

猜你喜歡
構建
以學生為中心視角下的新型師生關系構建
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
淺析企業文化管理的重要性與構建
創建《數控自動編程》優質核心課程
淺析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專業課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
動車組檢修基地與動車檢修分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