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粵西北地區美麗村莊建設路徑研究

2024-04-27 10:37邢媛滿俞蕊陳苡桐陳曉彬
華章 2024年3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高校學生

邢媛滿 俞蕊 陳苡桐 陳曉彬

[摘 要]2021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后,2022年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工作方向,強調要毫不動搖地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雖然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但其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尤為突出,特別是在鄉村建設方面亟待加強和改善。本研究致力于高校教育體系中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實踐教育體系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結合,以高校教育的視角,通過路徑調研,旨在促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積極參與屬地的鄉村建設。本研究期望為粵西北地區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的啟示和路徑,為廣東省其他區域乃至全國鄉村振興建設提供參考,促進高校教育體系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的變革。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高校教育體系;高校學生

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2022年,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朝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心和方向。廣東省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引擎,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和經濟總量的領跑者。肇慶市位于廣東的腹地,兼具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的雙重優勢,而懷集縣詩洞鎮則是肇慶的一個縮影。但是,與廣東省內其他地區的鄉村建設相比,詩洞鎮在鄉村建設上仍存在顯著的差距。這種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現象給詩洞鎮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同時也為其帶來了無限的發展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認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鄉村振興領域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目前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社會實踐體系中開展了多種基于鄉村振興政策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省“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活動。但是,當前高校社會實踐活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還存在一定不足,如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社會實踐教育構成并未明確涉及大學生參與、響應鄉村振興政策的明確引導及規定。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社會實踐體系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以粵西北地區為例,探索將高校社會實踐與鄉村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希望通過本研究,為粵西北地區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時,也期望這些研究成果能夠為廣東省其他地區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益的參考,推動鄉村和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社會實踐體系的深度融合,為新的歷史階段注入持續的動力[1]。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基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政策背景,通過文獻梳理、實地考察、深入訪談以及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分析廣東省粵西北地區代表鄉村——詩洞鎮下屬的19個行政村的鄉村建設和發展現狀,得出該地區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溯源。本文探討高校教育體系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結合,提出粵西北地區鄉村建設的新路徑,并從中提煉經驗,期望對高校教育體系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結合鄉村振興政策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進一步促進整體的鄉村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二、基本概況

(一)地理位置

詩洞鎮位于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包含一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鎮域地形呈南高北低,山丘環抱著中間的盆地,緊鄰廣西賀州市,其豐富的水資源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它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通向桂林和湖南的戰略通道,更是西南地區接入廣東省和連通港澳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

(二)產業發展

近年來,詩洞鎮貫徹落實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建設項目,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利用其地理優勢以及長期的豆腐皮生產經驗,與附近的鄉村和街道創造了聚集效應,成功打造出一種具有獨特風味的詩洞豆腐皮。2023年,“詩洞腐竹”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為促進詩洞腐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美麗村莊建設

詩洞鎮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精神,重視打造宜人的鄉村景觀,努力改善農村環境條件,并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的標準。通過修建和改造農村道路、改善供水供電條件、提升農房建筑品質等措施,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鎮政府還大力推廣綠色農業和生態旅游,讓游客能夠體驗到詩洞鎮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和轉型。

詩洞鎮位于珠三角地區的邊緣地區,導致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成果和資源配置并未有效輻射至詩洞鎮。此外,詩洞鎮下屬的19個行政村落存在著粵西北地區農村的普遍性問題,如交通運輸條件不便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直接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前景。本文選取詩洞鎮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深入訪談等多種研究方法,分析其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希望為粵西北類似地區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參考和借鑒[2]。

三、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農業生產

農業作為農村財政的核心領域和主力支持,是鄉村經濟最主要的來源之一。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方式,在5000余份問卷中分析得出詩洞鎮下屬的19個行政村主要的農業生產活動是大規模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當地農民普遍采取的是粗放型農業生產模式,導致資源利用率偏低。第二,農業生產缺乏科學化規劃和精細化管理,導致農作物種植環節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控制,限制了產量的提高。第三,當地農民對農業現代化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在農業現代化的技術層面上還不成熟。在農作物成熟期,通常依賴外省的農業現代化機器和技術人手進行收割,這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成本,而且使得本地農戶在技術學習和自主創新方面處于不利地位。這種依賴性導致當地的農戶無法充分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層面上的最新成果,同時也無法有效控制農作物的收購成本[3]。

(二)新興產業

經過研究分析,詩洞鎮在新型產業上面有一些問題需要應對。首先,資金的融資途徑過于獨立單一,這導致其資金獲取途徑相對受限。其次,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完善,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這些因素導致了利潤的急劇減少。再者,由于詩洞鎮地處廣東省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使得新興行業在詩洞鎮的規模并不大,匯集程度也偏低,限制了企業之間的互動、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創新能力。目前,詩洞鎮的產業主要以高度依賴資本和高資源消耗的行業為主。然而,這些產業與詩洞鎮自身的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不匹配,導致發展效率偏低,無法有效吸納就業和帶動“三農”發展。所以,詩洞鎮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擴大融資來源,并進一步健全信貸擔保制度,同時也需要形成全面的發展藍圖和積極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盈利水平和行業創新能力,推動工作效益和就業率的提升。

(三)黨建發展

詩洞鎮基層黨組織影響力較弱,領導力屬于中等水平,基層組織運作效率偏低。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詩洞鎮人才呈現“空心化”的趨勢導致基層組織 黨員干部存在老齡化現象,干部隊伍結構單一,缺乏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不利于黨組織領導力和組織力的提升,不利于發揮其農村事務的領導作用。

(四)治理制度

通過與當地政府的溝通與實地考察,了解到詩洞鎮下屬村落在治理制度方面存在相關問題,其中之一是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布局。盡管標準農田得到了建設,但水利灌溉基礎設施和電力設施還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綜合配套措施的投入也不足。由于詩洞鎮三分之二的行政村落的沿岸農田長期使用大量化肥和農藥,并且因其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導致這些物質會隨著天然降水和地表徑流進入河流,導致河水中的有機物濃度升高,造成河水污染的問題。此外,當地眾多的年輕和中年人口遷徙至珠三角發達地區工作或經商,提高了老年人口在當地勞動力人口的比重,導致勞動力結構的失衡和地區間人口流動性增加。

(五)紅色資源

詩洞鎮的紅色資源雖然是其文化與歷史的寶貴財富,但目前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紅色遺跡和資料未得到充分整合與宣傳,基礎設施滯后,專業人才短缺,以及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限制了其發展潛力。盡管如此,詩洞鎮紅色資源的開發仍具有巨大潛力:建設紅色主題公園和紀念設施不僅能夠傳承革命精神、吸引游客、帶動經濟,而且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就業,促進社區凝聚力。通過推廣紅色旅游,可以促進基礎設施升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綜上所述,農業生產效率低下、新興產業發展緩慢以及治理結構欠缺等問題不僅是詩洞鎮下屬的19個行政村的鄉村建設問題,更是整個粵西北地區農村的一個縮影。對此,高校教育體系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為粵西北地區提出鄉村建設的新路徑,還可以為高校教育體系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結合鄉村振興政策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進一步促進整體的鄉村發展[4]。

四、可行性建議

(一)傳統農業振興

在傳統農業振興策略中,鄉村應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學生實踐活動,采用標準化和數字化技術,提高農業生產質量。當地政府可以與相關高校開展合作,設立實踐基地,促使學生直接參與到技術推廣、產業創新中。例如,開展以農業技術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高校學生可參與調研并協助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與當地實際相結合,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以實現產教融合,推動傳統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新興產業發展

針對新興產業的發展,當地有關部門可以引入高校的創新力量和學生團隊,對產業發展進行系統評估和監督。學生通過課程項目或實習,參與地方新興產業的規劃和優化,借助高校資源,對涉農產業鏈進行創新。同時,當地政府應探索與高校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和技術轉移模式,鼓勵高校學生以項目團隊形式,參與當地中小企業的咨詢和服務,提高其創新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基層黨建發展

基層黨建在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核心作用。高校黨組織可與村黨組織開展聯合活動,推動黨建知識和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心中。學生參與基層黨建,既能增強其對黨建工作的理解和實操經驗,又能切實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發展的結合,形成共生共存的局面,增強基層組織活力。

(四)農村治理有效

高校教育體系與鄉村建設有機結合,開展農村治理相關課程及實踐項目。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農村治理知識,也可將新技術、新理念引入農村治理中,如數字化管理。此外,高??商峁I建議,協助村莊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五)挖掘紅色資源

高校教育體系應充當紅色資源教育與傳承的關鍵平臺,強化對鄉村紅色歷史的研究,并將之融入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之中。高??沙珜Ъt色主題的學術探索和社會實踐活動,如紅色教育旅游、文化節目等,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入體驗紅色文化,洞察紅色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推動紅色資源的有效開發與文化的深度傳承。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認識和弘揚紅色傳統,也有助于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具有教育和應用價值的文化財富[5]。

由此可見,在粵西北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高校教育理論體系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緊密協作,可以推動傳統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同時,在紅色資源的挖掘與傳承方面,通過高校教育體系的渠道,深化了紅色文化教育,加強了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這一系列措施,不僅構建粵西北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多元化路徑,形成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確保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還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社會實踐體系改革提供借鑒。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激發并利用高校教育體系對于促進粵西北地區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粵西北地區的鄉村建設雖面臨諸多挑戰,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依托高校教育體系中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區域內的均衡發展。高校教育體系不僅可以為鄉村振興輸送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還可以促進青年大學生社會實踐體系的改革,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通過高校教育體系與鄉村建設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高等教育與鄉村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推進鄉村的規劃、建設與管理,為廣東省及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雨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23(5):21-24.

[2]楊潔.新時代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3]楊姝婭.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村莊和實用性村莊規劃:以渭源縣蓮峰鎮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4):40-42.

[4]楊茹茹.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戰略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20.

[5]劉子健.鄉村振興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非核心地區鄉村建設規劃探索:以肇慶市懷集縣為例[J].住宅與房地產,2019(12):239.

作者簡介:邢媛滿(1989— ),女,漢族,河北霸州人,廣東理工學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高校團務、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

俞蕊(2003— ),男,漢族,浙江嘉興人,廣東理工學院,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陳苡桐(2003— ),女,漢族,廣東云浮人,廣東理工學院,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陳曉彬(2002— ),男,漢族,廣東東莞人,廣東理工學院,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高校學生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的探索與實踐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