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英語跨文化比較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4-04-27 11:09李敏
廣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思政教育課程思政

李敏

摘 要:課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時代要求,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為此,中職英語教師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職英語跨文化比較課程教學中,如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全過程、“橫向縱向”延伸社會熱點問題、跨文化比較提煉思政元素、實施師生多元化評價等,以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意義、社會責任等重要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英語教學;跨文化比較;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26-04

黨的二十大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放在教育工作的統領位置,提出教育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不斷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中職英語教師要主動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英語跨文化比較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挖掘思政元素,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將課程思政貫穿于中職英語教學的始終,實現潤物無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一、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全過程

中職英語教師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全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思政教育納入中職英語教學目標中,并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讓課程思政如鹽入水,潤物無聲,提升中職英語的育人功能。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版《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為例,本文介紹了春節時間、春節民俗活動以及春節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民的重要精神紐帶和文化符號。設計本課時,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可以確定“文化自信、國富民強”的思政內容。

課前,教師可將7個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的英語宣傳視頻上傳到班級群,這些視頻詳細介紹了每個節日的起源和民俗活動。學生在課前自主觀看視頻,并思考自己對哪個中國傳統節日的印象最深刻?自己的家鄉是如何慶祝這個節日的?觀看傳統節日的視頻,可以喚醒學生的節日文化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理解。

課中,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可邀請若干學生分享課前任務,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大家了解各地的節日風俗。教師在講解完課文知識點并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后,可播放由新華社制作的視頻《最濃的年味》。該視頻介紹了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以及春節對于中國人的意義。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春節變了嗎?春節為什么會發生變化?有什么是不變的?”這一系列問題可以讓學生了解、感受到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春節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而發生了變化,更深刻地理解春節不變的主題——闔家團圓,由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本節課授課內容,寫一篇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小短文,并結合自己的專業,制作春節電子賀卡,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與專業特色相聯系,加強學生對職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本節課充分挖掘與春節相關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滲透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并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橫向縱向”延伸社會熱點問題

教師可以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切入點開展課程思政,通過橫向對比和縱向延伸,追溯歷史背景、分析長期趨勢、預測未來發展,探索熱點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和所產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對熱點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幫助學生對復雜的社會問題作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提高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例如Unit 4 How can I Get There是關于交通旅游的單元,教師可以通過教材關于中國高鐵的主題文章,延伸到美國的高鐵建設。中國高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技術最先進、服務最優質的高速鐵路網絡,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反觀美國政府在2011年提出在全國建設13條高鐵線路的計劃,但時至今日,美國大部分高鐵項目仍無進展。教師就中國與美國的高鐵建設情況,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中國為何能成為高鐵長度排名世界第一的國家?為何美國的“高鐵夢”難圓?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中美兩國的國情、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理解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中美兩國在國情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國家能夠把重要資源充分調動、整合、投入到最迫切、最緊要的建設工作中。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土地私有化程度較高,高鐵修建項目在資金和土地征收方面困難重重,導致工程進度緩慢……通過對高鐵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政治與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真切感受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了對黨和國家的熱愛,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制度自信。

三、跨文化比較提煉思政元素

中外優秀思想文化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主動從中外優秀文化中吸取養分,強化學生對中外經典文化的理解及認知,并逐步發展學生的跨文化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用理性客觀的視角看待中西文化的差異,進而增強中國文化認同感,并在正確文化價值觀的引導下自主探索新知。將課程思政融入中職英語教學時,教師可深度提煉其中的思政元素,對比分析中西文化的差異,挖掘、提煉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西方優秀文化,全面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

例如,講解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這一主題內容時,教師可以延伸到“龍”這一文化元素。龍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但是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對龍的解讀和理解有所不同。龍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圖騰和象征,在中國文化中,龍被視為神獸和吉祥物,具有神秘、神圣、權力和智慧等象征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為天子的象征,代表著王者的威嚴和尊嚴。此外,龍還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對龍的理解則更加多元化。在古希臘,龍通常被視為邪惡的象征,代表著混亂和毀滅;在中世紀的歐洲,龍則被視為勇氣和英雄主義的象征,與騎士文化緊密相關;在當代,龍被用作虛構故事、電影和游戲中的重要角色,通常被描繪為強大和神秘的生物。

在中國和西方的影視作品中,對龍的解讀也有不同。在中國影視作品中,龍通常被視為神秘和神圣的存在,是中國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騰之一。龍在中國影視作品中通常被描繪為具有高超智慧和神奇能力的生物,代表著權力、勇氣和正義。例如,電影《大鬧天宮》中的龍王被描繪為威嚴和尊嚴的象征。在西方影視作品中,龍的形象則更加多樣化。龍不僅被描繪為神秘和神圣的力量,還被描繪為邪惡、危險和可怕的存在。例如,在《權力游戲》中龍被描繪為強大和致命的武器;在《霍比特人》中龍則被視為貪婪和殘忍的存在。

教師通過中西方“龍”文化的對比,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發散思維,提升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填寫中西方“龍”文化對比表(如表1所示)。內容包括龍的外貌特征、能力、起源、象征意義以及與龍有關的節日等信息。填寫表格不僅能讓學生對中西方“龍”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分享所搜集到的信息。通過學習、比較和理解中西方“龍”文化,學生明白了龍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被視為重要的元素,代表著神秘、神圣和強大的力量。課后,教師可推薦學生觀看電影《霍比特人》,加深學生對“龍”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思政教育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學會用更全面、更包容的心態看待不同的文化,從而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四、實施師生多元化評價

傳統的中職英語課堂評價往往聚焦于結果性評價,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樣的評價易操作,便于教師查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但也存在弊端:評價主體單一,由教師主導評價,學生被動接受評價;評價內容單一,無法從“德、能、勤、績”等方面全面評價學生;重結果輕過程,無法考量學生在課前及課后的表現等。對此,《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版)》在學業水平評價方面提出建議:應采取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相一致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構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此背景下,筆者重新編制課堂學習評價表(如下頁表2所示)。該表的作用一是提高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即把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的學習情況納入評價表,全過程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將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作為評價目標,并在其中融入課程思政目標,考量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即采取學生自評、小組復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四是在評價表中,除了量化指標,還有文字性的描述和評價,有助于師生全方位了解學習情況。學生完成本節課的課后作業后,在線填寫《課堂學習評價表》。教師通過評價表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思想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實施師生多元化評價是把評價作為激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工具,發揮評價促進教與學的作用,逐步實現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協同共生和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英語核心素養。

課程思政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要求,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挖掘“社會大課堂”的育人資源,將課程思政與中職英語教學融為一體,為英語教學注入生機及活力,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教學的育人作用,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本研究在中職英語課堂上實施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全過程、“橫向縱向”延伸社會熱點問題、跨文化比較提煉思政元素、實施師生多元化評價的教學策略,助力學生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認同感,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榮超.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融入中國夢教育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8):72-74.

[2]樂榮妹.“三教”改革視閾下高職英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綜合英語教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3(22):13-16.

[3]張弋.產出導向法在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思政實施中的應用研究:以《商務綜合英語》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7):232-235.

[4]姜婉星.應用型財經大學組織理論與設計(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7):229-231.

[5]張文華,孫維琪.綜合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3,9(20):179-182.

[6]劉文文,周鳳仙.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新教育,2023(22):65-67.

[7]李勇.高職英語“價值引領”課程思政一體鏈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3,25(7):53-57.

[8]王曉日,韓睿.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研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23,23(7):13-16.

注: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英語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GXZZJG2020B2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周偉琳)

猜你喜歡
中職英語教學思政教育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析如何幫助中職學生解決英語學習中的幾種誤區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