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

2024-04-27 23:34伍荷秀莫嵐范瀅培
廣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情境教學實踐

伍荷秀 莫嵐 范瀅培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構建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基于當前教學實踐,教師可以采用課程內容活動化與活動設計內容化的教學策略,構建“角色模擬型”和“情境引導型”課堂,設計“活動序列化”和“活動內容化”的課堂活動,圍繞教學內容與討論議題設計貼近教師和學生日常生活的議題情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實踐;角色模擬;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5-0093-0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2021年6月,自治區教育廳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桂教基〔2021〕58號),明確要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理念,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

朱明光老師認為活動型學科課程就是學科課程的內容采取包括社會活動在內的活動設計的建構方式,即“課程內容活動化”;或者說學科內容的課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動設計的系統安排,即“活動設計內容化”[1]。筆者所在的思想政治教學組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策略:課程內容活動化與活動設計內容化。該策略旨在將知識內容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理論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圍繞議題展開討論,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并組織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

一、課程內容活動化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主要載體是活動型課堂,構建活動型課堂的最佳選擇是議題式教學?!墩n程標準》提出“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即引導學生開展學科內的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要做到“課程內容活動化”,首先,教師要設置恰當的議題,議題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要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其次,教師要圍繞議題展開活動設計,真正讓課程內容融入活動過程之中,引導學生學起來、議起來、思考起來。[3]

下文以桂林市第十八中學思想政治課堂的兩節課例,闡述如何落實“課程內容活動化”的教學策略。

(一)構建“角色模擬型”課堂

“議題情境是議題式教學的載體,承載著“議中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科知識的建構任務,因其生動性和趣味性而成為思想政治課堂的風景線?!保?]教師在構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貼合議題的核心,圍繞議題內容開展情境構建,堅持議題生活化,即貼近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現實與近期社會熱點話題。

課題組成員在執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課時,采用“角色模擬型”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根據教學設計制訂了兩個子議題表(如表1所示)??傋h題是“如何使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的果農盈利?”兩個子議題分別是“陽光玫瑰葡萄的‘錢景如何?”“如何營造直播環境?”

這一教學設計的議題是讓學生模擬農戶進行決策,親身體驗如何從農戶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體悟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的問題,了解商品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調節,知道市場機制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引導和調節資源在全社會的配置;議題2是讓學生模擬主播,介紹銷售產品,感受直播銷售市場既有優點,又存在缺陷,需要國家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學生代入農戶角色,議題直接指向本節課“市場機制如何配置資源”這一教學重點和“如何規范市場”這一學習難點。議題有明確的目標,兩個活動任務統籌教學內容,設置了層層遞進的探究策略,為學生提供了表達和解釋的機會。這一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議題式活動型科學課程”力求實現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統一的理念,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各種現實問題。[4]

(二)營造“情境引導型”課堂

議題式教學就是教師以教材與《課程標準》為依據,將學科知識與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引導學生以活動探究的方式提升核心素養。情境是議題式活動課堂的載體,承載著展開議題活動和建構學科素養的任務。[5]那么應選擇什么情境素材、創設什么議題情境呢?例如,課題組成員在執教《我國的社會保障》一課時,采用“情境引導型”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角色情境引導型教學設計表

[總議題:如何從社會保障中體悟安全感 子議題一:安全感從何而來 設計情境 A組家庭:家住富川的小林是名退伍軍人,退伍后在某公司擔任保安,妻子是一名教師,2020年生了一個寶寶,寶寶在1歲2個月大時被確診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癥。小林母親退休在家,行動不便,需要照料

B家庭:老李和妻子都是農民,因連續兩年干旱,莊稼收成不好,收入較低。家里大兒子在上大學,小女兒在讀高中,目前家庭基本生活無法保障 任務 (1)請說說國家可以給這兩個家庭提供哪些保障

(2)分析這些保障對這兩個家庭和社會有何作用 子議題二:安全感如何加固 設計情境 小林和妻子帶著孩子到醫院治病,得知治療特效藥70萬元一針,治療特效藥不在醫保范圍內。這個數字對工薪階層的小林夫婦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小林夫婦為了節約支出,想把自己每月個人繳納部分約600元的社會保險費停了(注:根據規定,職工個人基本養老保險費用需要由個人和用人單位分別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繳納) 任務 對小林的“斷?!毕敕?,你如何評價 設計情境 一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給小林一家帶來了希望。2021年12月3日,國家醫保局談判組經過連續8輪的砍價,成功將70萬元一針的天價藥砍價到3萬多元,并納入醫保范圍內。本次共有74種新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其中包括7種罕見病用藥。新版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2 860種 任務 (1)我國社?;ㄙM大量財力和人力,把這些罕見病用藥納入醫保目錄值得嗎

(2)辨析問題:“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種類是不是越多越好” ]

這一教學設計,采用來自生活的典型情境把課本中抽象的經濟知識具象化,把學科內容放在具體情境中,以小林和老李家的境遇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情境,透過情境感悟學科知識。子議題一“安全感從何而來?”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了解社會保障的主要形式,感悟社會保障的作用。子議題二“安全感如何加固?”引導學生理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必須要做到權責清晰,公平對待每一個公民,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從而讓學生樹立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該課例以兩個家庭的真實境遇,搭建起教學活動與學科內容的橋梁,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我國有多重社會保障形式為公民撐起生活中的保護傘。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也在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做到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全面融合,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實現學生的真感受、真感知、真感悟,從而認同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活動中,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其實質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自身價值取向,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端正態度,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提高公共參與水平。[6]

此外,我們還采用“實際應用型”模式開展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把教材涉及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創造性參與策劃和設計活動,如設計紅色研學路線、設計創文明城標語、擬定漓江保護建議、模擬人大代表撰寫提案等,這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設計內容化

課堂是活動的平臺,活動是課堂的載體。[7]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師生互動探究的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統一的過程?!盎顒釉O計內容化”,即設計的所有活動均有學科內容加以支撐,并且活動呈現出結構化、序列化。要做到“活動設計內容化”,首先要讓活動序列化,活動設計必須聚焦一個主題,設計前后連貫的系列活動,達成教學目標;其次要讓活動內容化,教師設計的社會實踐活動必須要有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做支撐,不能“為活動而活動”,而是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走近生活,親身體驗和感受學習內容的價值,進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一)活動序列化

1.活動序列化可以采取單元化設計

序列化的活動設計是活動型課堂展開的支撐條件。在學科知識支撐下,設計序列化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情感發展進程,同時能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大單元教學是以整體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在同一主題下設定各課程的教學目標,促進各課程內容環環相扣并螺旋式遞進,引導學生在大單元學習中理解基礎知識,并創新運用新知識點。隨著“三新”改革的不斷深入,基于核心素養推進大單元教學已經成為教師的必修課。

例如,教師在教授“法律與生活”單元的第三課《訂約履約 誠信為本》時,將上課分為兩個框架,第一框架是“訂立合同學問大”,第二框架是“有約必守 違約有責”。這兩個框架內容本身就是前后連貫的,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對活動進行了序列化處理。

第一框架,教師以學生看直播購買班服為活動情境,讓若干名學生扮演主播,其他學生與主播互動并購買班服,主播做出質量承諾,這就直觀地呈現了訂立合同的程序:要約和承諾。收到班服后發現衣服并非所購品牌,買賣雙方產生糾紛,從而引出訂立合同并不意味著合同生效。如果合同違反法律,或者因欺詐等導致當事人質疑,合同就有可能產生瑕疵或者效力處于不確定狀態。又因為與主播互動沒有形成文字,使得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由此啟示學生立有字據更可靠。緊接著教師追問:“生活中,我們還會接觸到哪些合同?”引出合同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剛才討論到的買賣合同,還有贈予合同、租賃合同、運輸合同等?!澳敲?,訂立合同有何價值呢?”教師再次追問。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訂立合同的價值,要樹立合同意識。最后教師總結知識點“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第二框架,教師以學校開展校園文化節活動,班級因參加表演需要租賃民族服裝要簽訂服裝租賃合同為活動情境,將全班學生分成承租方(甲方)和租賃方(乙方)。教師設問:“同學們,這份合同你認為可以簽了嗎?”從而引出履行合同的關鍵是明確合同的內容,即當事人的姓名、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學生明白履行是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實現各自權利義務的行為。然而,由于天氣原因,學校的活動延期了,乙方已付給甲方定金,定金可以要回來嗎?通過這一議學活動,學生知道違約有責,但是如果遇到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或不可抗力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

兩個框架內容均以學生自己購買和租賃服裝為情境構建序列化活動,讓前后兩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合同,應堅持訂約履約,樹立合同意識和法治意識,提高公共參與的能力。

2.活動序列化還可以采取主題化設計

課題組成員采取聚焦一個主題,設計系列活動。例如,在教學必修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一課時,教師以“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為議題,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采訪某校曾連續兩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退休老師蔣校長;做一個紅色文化的虛擬博物館,選擇10件有代表性物品;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桂林八路軍辦事處”;邀請學校黨委書記做專題講座;前往“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園”進行紅色研學等。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探究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該活動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產生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活動內容化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顯著特點是“學科內容的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保?]我校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與思想政治學科內容緊密結合,設計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明確的學科內容做理論依據,在學科內容的指導下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學子積極投身新時代偉大事業,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教師曾以“如何規劃我的職業生涯?”為議題,組織高一學子前往桂林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學校,參加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次“職業體驗”為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探夢科技、創新空間、沙畫創作、民族服裝設計、陶藝茶藝以及室外拓展”等項目的學習實踐,進一步開闊視野,提升技能,并在訓練中培養了協作精神。學生對就業和自主創業需要具有哪些素質、能力和條件有了深刻的體驗,對未來的職業選擇有了一個初步的設想。

又如以“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議題,教師組織學生參觀燕京啤酒(前身為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在燕京漓泉啤酒文化展示廳中,學生認真聽取講解員介紹啤酒發酵技術的相關知識,觀看企業產品生產過程,聽取關于生產流程、質量管理及企業文化的講解。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年生產能力達60萬噸、產品品種超過30種的啤酒專業生產企業。作為桂林市工業戰線的龍頭企業,燕京漓泉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主動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等公益事業活動;同時,建立了涵蓋啤酒生產、廢棄物處理、污水處理、環境保護等啤酒釀造全過程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產生的固態廢物全部循環利用的零排放目標,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和諧發展。通過參加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理解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動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職業體驗、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為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的資源、更真實的情境,真正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3年12月,筆者所在課題組對本校高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與訪談。據統計,高一、高二的學生中有62.5%的學生喜歡上思政課,學生對思政課喜愛度有了提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穩步提升,平均分穩居桂林市前三名。課題組成員得到了專業化發展,青年教師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佳績,累計榮獲“自治區級精品課”1次,自治區級一等獎1次、三等獎2次,獲市級一等獎10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校級特等獎1次、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致力于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對社會的認知,進而提高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可教學,2016(4):4-7.

[2]王禮新.對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再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2):13-17.

[3]韓震.核心素養與活動型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3):4-8.

[4]《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5]沈雪春.議題式教學簡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3-86.

[6]朱志平.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5):4-8.

[7]楊志敏.議題式教學的五要素[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11):24-27.

[8]田偉才.設計系列化活動 構建活動型課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14-15.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教學實踐研究”(2019B171)、廣西教育科學2021年度規劃課題“學科素養視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2021A06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情境教學實踐
高中思想政治課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研究
淺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認識與探究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