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學

2024-04-29 16:16
學苑教育 2024年9期
關鍵詞:生物探究實驗

王 露

(江蘇省鹽城市鹿鳴路初級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科學知識,更要注意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進一步落實學?!傲⒌聵淙恕钡母窘虒W任務。初中生物作為一門探究生命本質的學科,來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并貼近于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具體的生物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實現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也會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互動環節中來。有效開展初中生物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將生活情境和生物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邏輯思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完善,認識結構正處于發展形成的時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在教學和生活上真正做到關愛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此外,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時,要認識到初中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物要堅持培養學生的基本生命觀念,引導學生體會生物體系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課本上枯燥的生物知識具體化,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其次,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完善,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于生物教材中呈現的知識感到陌生,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結合實際生活加以引導,學生會迷失在枯燥的理論知識之中,久而久之會逐漸喪失生物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講解八年級下冊《關注健康》一節內容時,要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以下知識和技能:學會閱讀藥品標簽、能夠正確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安全用藥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場景:爸爸告訴樂樂,全家人準備一起出發去內蒙古大草原游玩,讓樂樂整理一下自己的行李。同時,爸爸說,這次要帶著爺爺奶奶一起去,爺爺有心臟病,奶奶會暈車,要請樂樂準備一個旅行小藥箱,你們能幫助一下樂樂嗎?組織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結合課本內容,教師引領學生得出結論:配備家庭藥箱要堅持對癥性、急救性、實用性的原則。通過分析具體的情景,學生進一步完成學習目標,掌握安全用藥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關注自身和家人的身體健康。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把握課程的主旨,挖掘教材中隱含的生活案例;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狀況,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講解方式,引導學生建立起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將教材中抽象的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相結合,讓學生從熟悉的方向進行思考并不斷探索知識,有效降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情景教學方式,不斷化用生活場景,縮小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差距,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選取學生熟悉的情景,要注意避免所選情景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

二、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

在初中生物實驗中,有些知識項目的實驗過程比較復雜,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對于《細胞有絲分裂》的知識,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實驗材料,并將實驗材料進行科學的分配,從而達到提高實驗難度的目的。以洋蔥、大蒜為試驗對象,其根尖為較好觀測對象。而與之相應的豆科植物的根尖物質,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逐步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訓練。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在生物學實驗中相互幫助、討論、合作等方面的技能,以提高學生在生物學實驗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生物學是研究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物體的性質、特性和生活習慣的一門科學。根據生物學的特性,它不僅要走進教室,還要走進客觀世界,走到大自然中去,把大自然作為一個試驗場。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進行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補充、拓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通過對大自然的了解,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規律。

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七章《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教學中,老師們可以帶著學生到城市周圍的蔬菜大棚里去,以蔬菜為試驗基地,由學生組成一個研究組,對蔬菜的生長特點進行深入的觀察,以星期、月份為單位收集資料,并形成一份記錄,記錄蔬菜的種類、生長特點、種植結構等,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到最直觀的資料,從而得到最直觀的啟發。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在課后的空閑時間,帶學生到蔬菜種植基地,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驗蔬菜的種植技術。它打破了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方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深入大自然,主動觀察,主動詢問和探究的習慣。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對自然環境中的動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研究、實驗來總結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進行知識的更新,從而增強自身的創新和探索能力。

三、發揮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實驗課程的教學展開中,適當的引入微課教學,這可以讓實驗探究活動得到很大程度的優化,有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發展與鍛煉。在基于微課進行實驗活動的設計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間,給學生布置明確的微課學習任務,然后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自主完成實驗探究過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就學習問題展開交互討論,并且大家可以借助網絡工具進行問題的查找。這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任務,能夠讓微課教學的輔助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基于微課展開初中生物實驗課程的教學時,除了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開展各種演示實驗的教學,也可以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以微課為輔助,開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實驗任務。為了達到這樣的訓練效果,教師首先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明確實驗的基本要求,了解實驗的各個操作步驟,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整個實驗過程。有了微課作為輔助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在形式上有所轉變,讓學生探究的空間更大。前期做好系統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保障實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良好落實,實驗課教學的預設成果才能有效達成。

比如在教學《植物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在講新課前,教師先將學生分為6 個小組,兩個小組探究一種因素,讓不同的學習小組分別研究溫度、空氣與水對種子萌發的作用。每個學習小組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后,需要在課下進行實驗過程的跟蹤記錄,并且最終將自己得出的實驗結果錄制微視頻,發送至班級微信學習群或QQ 群中,視頻內容為:播放種子萌發的快進過程。待學生都完成這個環節的任務后,教師再來提出思考問題:種子為什么要在春天播種,在種子發芽過程中為什么要灌溉?這幾個問題和這節課的教學主題有緊密關聯,能夠引導學生探究種子萌芽受到哪些最為重要的因素影響。以這樣的方式打造實驗教學的開端,不僅讓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順利延伸到課下,同時,這也給學生提供了充裕的時間讓大家完成相應的觀察記錄。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才會有更細致的發現,能夠為后續的探究過程提供更好的實施基礎。

四、開展小組合作探究

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生物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規律的學科。通過初中生物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以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起源和發展規律。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響應表的實驗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參與具體的實踐活動,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生物問題,不斷在解決生物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積累學習生物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設計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課堂教學環節,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可以調整教學節奏和計劃,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取得實際的效果。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同齡人之間對一個問題存在的思維差異,從而達到啟發學生自身思維的效果。此外,教師還要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拓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貼合實際生活的實驗場景中運用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科態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學生在課后學習的時間大大減少,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作業布置方法,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盡量挖掘生活中有用的素材,讓學生在簡單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課堂知識的運用,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解七年級上冊《探索生命的器具》一節內容時,可以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嘗試并規范使用顯微鏡,制作臨時玻片。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教學環節,先拿出一臺顯微鏡指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接著讓學生兩人一組,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及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合作邊看教材邊操作顯微鏡,然后進行觀察。學生掌握了顯微鏡正確的取鏡和安放技能之后,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比賽,評選出操作最為規范的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做實驗時,讓學生自學顯微鏡的使用過程,然后老師示范演示,強調關鍵步驟,最后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感受生物這門學科的魅力。同時通過學生們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重視課堂教學評價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評價都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教學過程、教學知識和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結果進行評價,能夠使教師和學生對生物課堂有一定的總結,而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生物教學課堂的過程,也可以貫穿到教學評價當中,通過讓師生共同參與評價環節,創新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能夠營造更為公正、民主和平等的教學課堂,一直以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以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進行,在這一評價方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提高,教師一味地進行評價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容易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對于評價課堂的營造,便需要師生教學雙主體共同參與其中,才能夠達到教學評價的良好教育效果。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以后,教師要結合任務完成的情況,評估學生的學習分數。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學生自己是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學會反思,能夠客觀的自評和互評,才能在評估的過程中獲得持續學習的方向。

比如初中生物第十單元《健康地生活》中第二十五章《疾病與免疫》,其中的第一節《傳染病》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采取和學生互評的方式完成教學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就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設計等提出建設性意見或建議,比如說傳染病的教學環節可以增加多樣化的傳染病圖片,以此來增加學生的了解,又或者對于傳染病的有效預防可以以游戲的形式進行鞏固等,都能夠成為教師進行教學變革設計的重中之重,教師則通過借助多媒體隨機點名的方式進行抽查測評,如此一來既能保證抽查的公正性、隨機性和有效性,而且對于學生所回答的知識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補充,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保證師生全員參與到教學評價當中,有利于將參與式教學法融入教學評價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課堂的實際教育價值,也能夠促進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和知識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充分發揮參與式教學的能動作用。

六、結語

總之,現階段隨著教學變革的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都需要緊跟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做出改變,通過上述方法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當中,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生物課堂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這些教學形式的創新下,能提高生物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還能促進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思維和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在這一教學氛圍中綜合素養能夠得到全面發展,有利于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蓬勃興盛、實現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生物探究實驗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生物多樣性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第12話 完美生物
做個怪怪長實驗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