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策略

2024-04-30 13:39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重慶路小學馬懷玉
家長 2024年8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科學教學方法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重慶路小學 馬懷玉

綜合實踐課程以及小學科學課程是兩門有助于學生綜合發展的課程。這兩門課程在課程綱要中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在內容、教學方法還是學習方式上都有著諸多聯系。對這兩門課程進行有效分析,將相似處作為著力點進行融合,并在發揮兩門課程各自優勢的同時彌補兩者的不足,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聯系與區別

首先,從教育目標來看,兩者都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注重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而小學科學課程則更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實驗技能的培養。

其次,在課程內容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更加廣泛,涵蓋了自然、科技、文化等不同領域,而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則更加聚焦于科學知識的系統認知,有更完善的學習體系,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均有涉及。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則更加注重科學實驗的開展,旨在有效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再次,在教學方法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偏向使用項目式學習法、主題探究與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等,而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則更加多元化,包含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探究法等。

最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常更加注重跨學科學習的滲透與應用,鼓勵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而小學科學課程則更加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原則

(一)互補性原則

互補性原則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兩門課程的優點,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需要以實踐為基礎,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獲取知識,進而掌握技能。小學科學課程則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實驗探究,意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科學素養。兩者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課程的互補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其他方面進行整合,深化不同領域基礎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旨在推動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可以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將科學知識與技術、藝術等領域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跨學科能力,幫助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進行探索,給予學生自主發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更新現有教學方法,引入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三)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指的是在課程整合過程中,要將學生置于課程學習的核心地位,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開展合作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接受學生的建議、了解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創造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策略

(一)課程內容的整合

1.課程內容的創新與拓展。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中,教師需要先完成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只有基于學生發展需求并滿足學科特點,立足課程教學目標,才有利于提升兩者融合的質量。比如,在小學科學課程中,物質科學這一領域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以實踐活動的構建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探究意愿。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科學知識。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淡水資源”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調查家庭用水情況,讓學生了解家庭用水的水源、用水量、用水時間等信息,并引導學生分析家庭用水中的節水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學校、社區乃至城市的水資源狀況,讓學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淡水資源的重要性,增強節水意識。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關于“保護水資源”的課題研究,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保護水資源的措施。在課題研究中,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調查、分析,并最終形成一份研究報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最后,為使課程內容的創新與拓展更加貼合時代發展,教師應當與時俱進,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以及探索的過程形成更深的認知。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

2.課程內容的生活化與本土化。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中,教師要注意課程內容要體現出生活化,這樣才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幫助學生認清學科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兩者的融合呈現出本土化的特色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實踐中,課程內容只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植物的‘身體’”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植物的結構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強的綜合活動,如讓學生回家后觀察家中的植物,記錄下植物的生長變化。此舉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植物知識,還能讓學生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科學知識的生活化。其次,教師還可以結合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向學生介紹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如大熊貓主食的竹子、黃土高原上的蘋果等。通過這些植物的實例,學生不僅能了解到我國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還能培養出熱愛家鄉、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最后,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生活化與本土化,教師需要積極尋找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斷拓寬自己的科學視野。

(二)教學方法的整合

1.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平衡。

在教育領域中,知識講解與能力培養是否達到均衡一直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科學課程的融合中,如果無法保證兩者的平衡性,會導致融合的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知識傳授是落實教育根本要求的基礎環節,只有把握知識的精髓,才能幫助學生獲得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構建出自我知識與能力的基本框架。小學科學課程中,知識傳遞包括了概念、原理、方法等不同方面的內容,可以為學生的成長與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撐。但是,如果只以知識的傳授進行深化,并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如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與能力等,幫助學生在科學探究中深入地發現問題,并保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有能力解決問題。為了實現知識講解與能力培養的平衡性,在綜合實踐活動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中,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實驗、案例分析等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深化。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土壤的成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教學,讓學生觀察土壤的成分、了解土壤的性質和特點。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思考:“為什么不同地區的土壤顏色和質地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察和實驗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土壤保護的意義;引導學生總結和提煉出自己的實驗結果,使學生對土壤的成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學方法的互補與創新。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中,教學方法的互補與創新至關重要。教師在傳統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更加注重對知識進行傳授,而現代教學方法則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進行結合,可以形成互補的創新教學模式,如項目式教學法可以在合作學習中完成知識的深化,并讓學生在實驗中進行自主探究,這既能深化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認識巖石”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先設計一個關于“認識巖石”的任務,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巖石的世界”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巖石的種類、特點、形成過程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部分小組選擇參觀巖石博物館或者進行戶外實地考察,部分小組選擇去圖書館或者上網查找資料,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學生都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巖石分類、命名等,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巖石的理解。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疑問,讓學生對巖石的認識得到不斷深化、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在課后實踐中,教師應當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和家長一起進行巖石的采集、觀察和分析,將課堂學習任務延伸到家庭,增進親子關系。

(三)學習方式的整合

1.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兩種相互補充的學習方式,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主學習強調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自主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海洋和陸地”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預設問題,讓學生通過預習單進行自主學習,如:“為什么海洋和陸地的地貌特征會有所不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答案。此舉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本次的學習目標,掌握海洋與陸地的基本特征,了解這些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明確兩者為什么會有直觀性的不同。在課堂上,教師也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閱讀資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海洋和陸地的特點。

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在結束后進行反思和總結。如教師可以設置小組討論話題“海洋和陸地對于人類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出發理解海洋和陸地的意義。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海洋和陸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護海洋和陸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在合作學習中,借由小組討論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提升教學實效的目的。

2.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探究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達成學科教育的目標。

以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防溺水”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到防溺水的重要性,并讓學生自主討論、總結防溺水的措施和方法。如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在游泳池、海邊、湖泊等水域活動時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遇到溺水事故時應如何自救和救人?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分享防溺水的專業知識,如救生器材的使用、游泳前的熱身、判斷水域深度的方法、心肺復蘇術等。這種接受學習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防溺水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溺水事故發生時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會自救和救人。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結語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有效整合,能夠使學科壁壘得到打破,使相對封閉的學科教育變得更加開放。這兩門課程都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而且具備科學性的特點,兩者的融合互補更有利于在實踐操作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要找到兩者融合的關鍵點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提高融合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科學教學方法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點擊科學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科學大爆炸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科學拔牙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