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贰皵⑹龅霓q證法”思辨三題

2024-04-30 04:42郭傳斌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敘事結構祝福

郭傳斌

摘 要 “敘述的辯證法”指向《祝?!沸≌f文本敘述中所體現出的深刻的內在矛盾糾葛形態,以及于對立統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轉化的演進過程等特點,由此營造獨具一格的敘述張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復雜意蘊。其主要體現在“祥林嫂的故事”敘述中“我”的介入、“我”的心理獨白式敘述及多重聲音、敘事結構的形式意蘊建構等方面。

關鍵詞 敘述的辯證法? 《祝?!? 敘述者介入? 多重聲音? 敘事結構

近年來,魯迅經典小說《祝?!返臄⑹陆嵌冉虒W解讀取得了眾多突破,其中“祥林嫂的故事”和“我”的敘述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思辨空間深邃廣闊,值得深入探究。那么該如何切入呢?車爾尼雪夫斯基評論托爾斯泰小說特色時用了一個特定的術語——“心靈辯證法”,來指稱其在形象塑造中對于人物內心矛盾糾葛、對立統一交替轉化的微妙復雜的演進發展過程的揭示,這一說法給我們以啟迪。錢理群從《野草》中發現了魯迅的“心靈的辯證法”:“這里所提出的觀念與意象,無不存在于矛盾對立統一的形態中:這正是我們所要探尋的思想與心靈的辯證法?!盵1]而我們從小說《祝?!分幸舶l現了這樣的“辯證法”,不只于心理的,更是小說整體性敘事中所蘊含的“敘述的辯證法”。

一、啟蒙敘事的辯證:“祥林嫂的故事”敘述中的“我”

《祝?!返膯⒚芍黝}、禮教“吃人”的寓言式理解成為多年來教學解讀的主流,但我們進一步探究文本就會發現疑問:作為啟蒙敘事的“祥林嫂的故事”是緣何而起的?文本之外,當然與彼時的時代需要有關;深入到文本內部去尋找的話,我們會發現,引發敘事的原動力并不是來自于文中的“我”這個啟蒙知識分子角色,而是源起于祥林嫂與“我”的河邊問答,是對祥林嫂提出“魂靈”“地獄”有無問題的追因而引發的。也就是說,啟蒙敘事并非“我”的主動所為,而是被動牽出的。

“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跡的斷片,至此也聯成一片了?!边@句話的作用不僅在于勾連上下文的情節敘事,更是在交代“祥林嫂故事”成文的原因、如此敘述的源頭。故事本身在魯四老爺、四嬸那里可能就是個寡婦再嫁、傷風敗俗、“謬種”流傳的故事,于“我”而言也僅僅是個“苦命的可憐人”的故事。但經歷了河邊問答和祥林嫂凄然死去的事件之后,“我”再去追憶祥林嫂十年往事,才有了別有一番滋味的敘述。

正是河邊問答重塑了祥林嫂的故事,敘事重心才放在了何以引發祥林嫂“魂靈”的疑惑上。初到魯鎮做工、被賣再嫁都推至“前情提要式”的交代中去了,敘述以介紹和概述為主,對話往往也是用于交代與祥林嫂相關的概述性情節,類似于外視角客觀敘述。再到魯鎮時,敘述篇幅明顯增加,敘述者“我”的介入也在增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增加了更多場景化描述,如眾人聽祥林嫂講述阿毛的故事、柳媽問祥林嫂額上的傷疤、四嬸拒絕祥林嫂祭祀沾手等都用了等述。其次是敘述者“我”對祥林嫂心理描述的介入。之前的敘述以客觀再現為主,基本沒有對祥林嫂的心理描摹,而再到魯鎮時,“我”的聲音頻繁介入,表現之一就是出現了非常多的對祥林嫂內心感受的簡短描述。為了盡可能與前文敘事風格保持一致,敘述者用了“大約”“似乎”“仿佛”等詞語加以限定。祥林嫂在捐門檻后,參加冬至祭祖仍遭拒的心理描寫更是直接化了——“只是失神的站著”“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暗影……也總惴惴的”。敘述者的這種介入正是為了表現祥林嫂再嫁后在魯鎮社會被孤立以及受到陰司故事、祭祀被拒等對她的打擊。最后是敘述者干預的出現。在“我”的故事講述過程中,敘述者干預自然屬于常態,在祥林嫂故事講述中卻應該理解為是敘述者的違規現象,因為這里已經暫時放棄了一直勉力維持的第一人稱內視角?!八幢刂浪谋Ы洿蠹揖捉蕾p鑒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煩厭和唾棄”,諸如此類的敘述者評論在這里明顯是一種強力介入。

如果說場景化描述是在增強敘述的客觀性、現場感,那么對祥林嫂的心理描寫、敘述者干預這些聲音則是來自于敘述自我的主觀介入。二者的交織,指向一個敘述目的,即著力表現祥林嫂在眾力作用下走向精神崩潰最終產生對“魂靈”質疑的全過程,而這個過程中的眾力(這里包括其婆婆、大伯、魯四夫婦、柳媽、廟祝、魯鎮眾人等)所為在故事敘述效果中被指向了所謂啟蒙民眾這一主旨。

如此看來,正是“河邊問答”改變了“祥林嫂故事”的敘述走向。其吊詭之處就在于,正是被啟蒙者的“三問”“啟蒙”了啟蒙者的啟蒙決心,之后啟蒙者心情復雜地加入了啟蒙敘事,敘述目的指向追索祥林嫂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不得不開啟的故事講述中,“我”的敘述姿態又是如此意味深長。

二、“我”的講述:多重聲音的辯證

恰如作者在《〈吶喊〉自序》中所講述的“鐵屋子寓言”故事,極易引發我們思考的是,欲喚醒眾人的“我”究竟該站在哪里“吶喊”呢?鐵屋之內,還是屋外的某處?《祝?!分械摹拔摇泵媾R著同樣尷尬、艱難的處境。我們可以重點從三方面加以辨析和辯證。

1.俯視魯鎮的“我”和在祥林嫂追問下潰敗的“我”

小說寫“我”回到魯鎮的感受,無論是對舊歷年底的感慨、對“祝?!贝蟮涞拿枋?,還是對魯四老爺大罵康有為行為的嘲弄,包括對他書房擺設的描述以及對本家朋友“都沒有什么大改變”的強調,無不在突出一個出門在外的知識者與故鄉的格格不入和強烈的失望情緒。這時的“我”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俯視故鄉,“優越感”盡顯。但及至回憶河邊遇見祥林嫂,面對她的“魂靈”之問時,俯視姿態完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詫異”“悚然”“惶急”“躊躇”“吃驚”“支梧”“膽怯”“不安逸”,最終“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優越感”再無蹤影,這一切都發生在祥林嫂問“魂靈”之后。正是這樣一種話語權力的轉換、前后對比,使得敘事趨于復雜。

2.“我”為何要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心理補償與責任逃脫

祥林嫂故事敘述中多處“縫隙”不經意間透露出文本的“敘述的辯證法”,而故事正式講述之前、“河邊問答”之后,“我”的一段心理獨白式敘述更是把作者的“敘述的辯證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一階段的敘述中,“我”最初是不安后怕的,歷經多輪的辯解、反復后,在心理安慰中暫時趨于輕松,不過還是難以完全消除“負疚”之情;到夜晚燈下獨坐,“我”又換了另一種形式再作辯解,在回憶中找尋祥林嫂最終走向死亡的多重必然性因素,并從中獲得了解脫、免責的力量,終至于“漸漸的舒暢起來”。

一番反復糾葛,最后真正能讓“我”放松下來的當是對祥林嫂十年遭際的回憶梳理,這樣一種抓住矛盾糾葛、深入內心的微妙交替轉化的“敘述的辯證法”寫法把講述祥林嫂故事的內在機理表現得絲絲入扣。一半在“負疚”之下的心理補償,一半在逃脫罪責,而且是從補償的動機層層暗轉到了責任逃脫動機。在“該負若干責任”和“不用負責”的矛盾糾結中,“我”最終在“祥林嫂的故事”的敘述中找清了婆婆的責任、大伯的責任、四叔四嬸的責任、柳媽的責任、魯鎮眾人的責任……尋找祥林嫂死因也就變成“我”逃避責任的一個心理過程,成了整個故事的主導性敘事動因,從而使啟蒙敘事進一步復雜化。

“我”為什么要講述祥林嫂的故事?啟蒙民眾并非情節推進的內動力,自我救贖才是核心力量,故事講述中每次揭示祥林嫂悲慘遭遇的某種成因,都是“我”在排除自己的“嫌疑”,導致祥林嫂慘死的另有其人其因,罪責實不在“我”!

3.“我”的身份:異類與同化

小說中多次提到“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這句話,一方面自然是表達了“我”對故鄉的失望至極,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則是“我”在故鄉中的“異類”身份感所致。而這種感覺,“我”是由祥林嫂再到魯鎮后的遭遇類推到自身所體驗到的?!坝趾龆伤詾槲也辉绮贿t,偏要在這時候來打攪他,也是一個謬種”,對祥林嫂的被孤立、厭棄的感同身受的描述,都在暗示“我”從祥林嫂身上看到了自身難以被魯鎮社會認同的影子,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同樣被魯鎮文化主流所摒棄。這又成為講述祥林嫂故事動機的線索之一。

不同之處在于,祥林嫂一直在魯鎮努力爭取做一個正常人的權利,卻又一次次失敗,最終走向凄慘死亡的境地;“我”則在一場復雜的多聲部敘事中,一步步走向“懶散而且舒適”之境。小說最后通過環境場景的描寫充分地表現了“我”在講述完祥林嫂故事之后微妙的心態變化:之前寫雪花是“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之后則是“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由亂糟到擁抱,歷經一場敘述之后,“我”最終融入這個曾經是如此隔膜的魯鎮社會。此刻細品祥林嫂故事講述結束前的最后一句話——“然而她是從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還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這一個“可”字真真是意蘊深長呀!

由此可見,“我”之于魯鎮,從“異類”到融入,皆因祥林嫂故事的講述,二者交織融合,無法拆分。

三、形式意蘊:敘事結構辯證

經過仔細的梳理分析,我們會發現,《祝?!芳炔皇怯伞拔摇钡臍w鄉帶入祥林嫂的故事敘述,也并非互有交集的兩個故事的敘述,在“我”、祥林嫂、魯鎮所構成的復雜關系中,魯鎮是連接點,而《祝?!肺谋菊w性的情節核心則應該是“我”與祥林嫂在魯鎮的“河邊問答”。祥林嫂苦等五年之后的“魂靈之問”,讓她自己遭遇幻滅并最終走向死亡,也給予“我”驚雷喚醒,“我”的角色在這一拷問之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敘事形式也為之一改。以“河邊問答”為分野,之前是“我”回故鄉的生活性事件敘述,之后則基本變為心理性事件敘述,而“祥林嫂的故事”就裹挾于這樣的心靈獨白之中,浮諸筆端。魯鎮“吃人”寓言深深嵌套進“我”的精神敘事,“我”的精神因子也交織進祥林嫂的故事敘述之中,交互成為整個敘事的有機部分。如此咬合嚴密而又辯證開放的敘事結構,使其形式意蘊趨于復雜,能使歧義叢生,從而成就了一個闡釋力非凡、成長力無限的敘事文本。魯迅所要的就是以此引發人們持續生成思考,這也應該是“敘述的辯證法”的重要收獲所在!

余論:探索《祝?!方虒W新的可能性

突破批判“四權”枷鎖、揭露禮教“吃人”、啟蒙民眾等固化教學解讀苑囿,可以考慮從《祝?!窋⑹鲂问教厣嵌热胧中於鴪D之,引領學生一步步進入深度學習。初階閱讀以梳理祥林嫂十年“大事年表”和“我”的三天歸鄉日志形式引導學生發現文本的兩個故事形態,然后進一步探討祥林嫂、魯鎮、“我”三者的關系,辨析兩個故事的內在結構關聯;高階則圍繞“我”為什么要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這一問題的探究,體察“河邊問答”前后的認知差,深入把握《祝?!窋⑹龅霓q證特色,深刻領會由此形成的敘事張力及文本開放性。

參考文獻

[1]錢理群.心靈的探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2.

猜你喜歡
敘事結構祝福
《哈利·波特》的魔幻敘事解析
語文周報·教研版(2016年49期)2016-12-06
空間批評視域下的《祝?!方庾x
賈樟柯電影敘事的板塊結構分析
淺析《喜福會》的敘事結構
讀寫結合,讓《祝?!烽W爍時尚的光澤
以微電影《調音師》為例談中國微電影在敘事上的改進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淺析“十七年電影”中文學改編對電影藝術發展的意義
電影《明日邊緣》敘事動力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