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語境下數字媒體藝術賦能地域文化發展的新范式

2024-04-30 14:22王小丹奉濤
中國故事 2024年3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工智能人類

王小丹 奉濤

【導讀】當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深入推進,世界正處于新的動蕩變革期。加速設計體系的方向轉型、革新數字媒體藝術賦能地域文化發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融合應用變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重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發展范式,利用數字技術構建現代藝術發展和藝術創作新路徑,引領一場面向未來的藝術革命。

引言

ChatGPT包含兩個結構,一個是“對話”,另一個是預訓練模型?!癈hat”, 是兩個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是人類精神中最復雜、最不可預測的勞動?!癎PT”是一種規?;?、標準化的、抽象化的勞動。它解決的是大量的、匿名性的、可被下降到數據的勞動而非個人問題。

近十年,我們迎來了人類目前最后一次指數級的變化。數字技術已經實現了對各種勞動的通約,使GPT等大型模型成為可能。隨著技術的發展,計算能力和能耗變得可被接受。資本更傾向于利用更高維度的技術,用行星級別的計算能力完成對生產生活的管理,這便是人工智能(AI)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源于人類的標準化勞動和特殊化勞動,兩者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滲透在每一個時代,更體現在數字媒體的藝術設計中。

一、多維時空交融下的設計選擇

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包含的兩種勞動其實一直存在,人工智能思考的邏輯也一直存在。它們在人類的進化中不斷演進,不斷重新分配比例。從宏觀的歷史視角來看,今天的問題并不是當下突然出現的,而是對傳統問題的指數級放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重新加以思考和選擇才顯得尤為必要。

在視覺文化發展的全球化語境中,AI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以視覺信息為標志的嶄新思維方式和生存方式。它不只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知和思維的工具。AI技術的進步極大推動了我們對人類語言、思維以及人類智能本身的理解,有助于我們探索人類的思考、學習、分析、推理、規劃與想象。它是人類自我認知的鏡子,也是反映人類社會意識的鏡子。

在萬物互聯的超級智能計算時代,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將面臨人類行為模型的巨大變化。我們要重新思考這一變化,并據此改寫人類的算法邏輯。如果放棄參與這場競爭,人類可能會被大數據的語料所控制,從而在個人能力得到加強的同時喪失集體理性。在21世紀,下一個被更新的將是“人”這個概念。自我與存在、永生與虛無、人性和倫理的終極性命題再次被提出。我們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極具顛覆性的技術變革,這種變革正在重塑“人”的形態和“我”的意義。因此,人工智能不僅是大國競爭的武器,也是個人和地域賦能的機會。

與此同時,也不必過分擔憂人類將被AI窄化。喬姆斯基指出,人腦不同于chatgpt及其同類產品,后者是一個模式匹配的統計引擎。它們狼吞虎咽地處理數億兆字節的數據,推斷出最為可能的對話回應和問題答案。相反,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極為高效且優雅的系統,它尋求的不是數據支點的粗暴連接,而是創造與解釋。凡是可能被替代的創造都不是真正的創造,一切偉大的作品都是另一個偉大目標的副產品。人類藝術創造的目的在前方引導,欲望在后方推動。人工智能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變化越來越多,同時也可能限制其變化的可能。如果這兩種力量同時增長,就是新一輪出發的開端。

二、數字媒體藝術賦能地域文化創新發展

(一)傳統設計的時代價值

傳統設計思想是設計創新發展的本源,也是當下設計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著大量的造物智慧和優秀的設計思維。不但是完善現代設計的重要基礎,更是設計創新的文化源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發展到今天,始終依托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和豐厚意涵。例如中華造物觀的思維主線“天人合一”。古人據此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因地制宜地發展社會。而未來的設計也更需要重視平衡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不同地域的發展情況,將地域特色的價值最大化,找尋生命、科技、自然之間微妙的關聯。又如孔子主張文質彬彬,荀子提倡美善相樂,都強調了器物功能與藝術表現的統一。在生產力和數字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設計不但要滿足生活功能的需求,也要滿足人的精神情感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成能為人們呈現嶄新的視角,使之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感受沉浸式、關懷式的體驗。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必將帶來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偉大作品。這些作品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和社會凝聚,具有潛移默化的傳承功能,能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推動文化可持續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已成為保護與傳承傳統地域文化的有力工具。借助數字化科技化的手段,可以將珍貴的地域文化遺產完好保存,使其避免歲月和風雨的侵蝕。很多博物館通過建立數字化檔案、虛擬票根等方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例如通過VR(虛擬現實)游覽歷史遺址,通過AR獲得互動體驗。讓更多在地性的文化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使更多人了解、尊重并參與到地域文化的保護中來。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數字媒體藝術將有更多的創新機會,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呈現地域文化的內涵。這不僅讓地域文化更加生動和有趣,也增強了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和尊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需要不斷進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文化挑戰。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出現,它們將繼續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做出貢獻,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多元、豐富和充實。

(二)連接地域文化與現代科技

數字媒體藝術已經成為連接地域文化和現代科技的一座橋梁。為進一步提升其作用,我們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精益求精,突破性地將更智能的算法融入數字媒體之中。第一,利用生成技術為地域文化注入新活力,例如通過生成繪畫、音樂和文學作品,為地域文化創意領域提供新的靈感和素材,以推動其創新和發展。第二,分析大規模的文化數據,識別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模式;幫助文化機構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受眾,改進展覽和文化活動,以滿足社會需求。第三,AI可以幫助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進行地域文化教育和傳播。個性化的學習平臺和虛擬導覽系統可以為不同的受眾群體定制方案,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教育體驗,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第四,促進全球文化創意的協作。藝術家和創作者可以借助互聯網和AI工具,跨越地域界限,共同創作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作品。

綜上所述,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為地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新方式,從數字化創新到教育和文化創意,都有潛力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除此之外,也要謹慎應用AI技術,以確保文化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

(三)生命時代的設計之問

經歷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后的我們進入了數字時代。更準確地說,是生命時代。數字媒體藝術賦能地域文化已經成為參與社會治理和社會創新的變革性手段。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要更多地考慮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高度的人文自覺,根植鄉土,回應時代,觀照社會。這種探索藝術民生的智慧模式,將是數字媒體藝術賦能地域文化的破題之道。同時,這也將逐漸培養出一種尊重生命、熱愛生活、遵循生態的智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F有的設計往往著眼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需求,以自然資源的價值化為導向,以經濟增長為終極目標。然而,這種設計模式在滿足當代社會的多元地域文化需求方面顯得力不從心。要克服這一挑戰,就必須借助多種手段,實現可持續的社會地域文化發展。首先,不同國家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差異巨大,我們需要構建一個能夠將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與未來科技有機結合的開發模式。數字媒體藝術設計需要持續關注社會問題,成為社會變革的催化劑。以地域文化的內生動力為核心,組織社會介入式的創作實踐活動。其次,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同向而行,融通問題解決與意義建構。在價值引導與藝術設計行為中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和文化傳播的需要。立足地域性,形成現實語境下的藝術創作的傳統,貼近現實,感受現實,在現實中重塑藝術,形成觀照生命、生活、生態的設計智慧。最后,在面對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國家需求和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挑戰時,需要建構城市更新、綠色設計、鄉村振興、數字生活、文化傳承、生命安全六大社會主題。通過價值塑造,綜合素養,設計技能三個層次,逐步實現設計通識、專業知識和學科交叉的整合。在價值觀念與思維技術上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創新培育,解決空間規劃、生態治理、文化產業復興、民族認同素質提升等復雜問題。

三、總結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在賦能地域文化發展方面,融合審美趣味、功能原理、科學技術、創新能力于一體。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不斷提升自主自信的創新力,增強推動經濟發展的服務力,塑造國際合作優勢的協同力,確保實現自身發展的持續力。此外,更需要在理念、標準、內容、技術、評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全要素改革。

一是要強化價值引領,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從世界歷史演進、當代全球化發展和人類未來命運的宏闊視野出發,不斷增強理論自覺,并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實踐動力。堅持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設計生活,以設計為界,以藝術為媒,以此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從而影響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二是要深化交叉融合,瞄準經濟社會的新需求、技術變革的新趨勢以及行業發展的新動態,探索與文、理、工、農、醫等不同專業領域的交叉融合,在創作、科研、服務的全過程中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成果轉化。三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拓展和深化中外設計領域的聯合創作,強化優質資源和高端平臺的共建共享。推動設計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的切磋互鑒,以優秀設計成果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用藝術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呂進,何佳佳. 傳承與重塑:文化記憶視角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探析[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

[2] 曹克亮. 人工智能的神話:ChatGPT與超越的數字勞動“主體“之辯[J]. 長白學刊,2023.

[3] 張鳳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徑探析[J]. 浙江社會科學,2008(4).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人工智能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