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嶺村傳統村落文化資源保護研究

2024-04-30 14:22孫紅霞胡明中
中國故事 2024年3期
關鍵詞:村落傳統建筑

孫紅霞 胡明中

【導讀】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不同地區結合自身生存環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傳統村落。這些傳統村落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博物館”和“活化石”。但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傳統村落正在迅速衰落,依附于此的傳統文化也瀕臨滅絕。青嶺村作為中國傳統村落的典型,加強其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及人文環境方面的保護工作,是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的關鍵途徑。

中國傳統村落被譽為華夏農耕文明的“活化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母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傳統村落的數量正持續遞減。2010年1033個活態存在的村落至2014年已消亡461個,平均年減速為11.1%。四川省青嶺村自明朝時便已存在,歷史悠久,是巴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切實加強對青嶺村傳統村落中自然人文等元素的挽救與保護,顯得尤為緊迫。

一、青嶺村概況

青嶺村現已成功申報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這一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秀鐘鄉北邊的傳統村落,得名于山溝里的“馬克思街”。全村380戶,人口1338人。青嶺村建筑有濃郁的川北民居風格。舊時,這里是川陜客商往來的集聚地之一,也曾是普安縣蘇維埃紅軍接待站和普安縣五鄉蘇維埃所在地,是當時的軍事、政治中心,“馬克思街”也由此而得名。據當地殘存的文字記載和老人口述,村落修建沿革經歷三個階段:明朝末期,外省客商入川時輾轉落居于此,聚族而居,形成大路場,村落沿主街修建了部分傳統建筑;清朝,場越趕越熱鬧,來往商人絡繹不絕,在村落內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村落建筑大多修建于這個時代?,F尚存明清建筑58間;近現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磚混結構的建筑走進人們視野。伴隨著建筑形態的演變,青嶺村傳統建筑、文化遺產和文化內涵代代傳承,呈現出厚重的文化底蘊。

二、青嶺村的文化資源與遺產

(一)村落布局自然,選址寓意深刻

青嶺村群山擁抱,山勢猶如萬馬奔騰,整個環境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守衛之勢。俯瞰青嶺村,眾多溪澗如群龍積聚,呈“龍鳳呈祥”之勢,青嶺村古名“龍鳳場”,由此而來。同時,青嶺村落選址寓意深刻,主要體現為“山上有廟,依山而建,臨水而居”。從主體空間看,“靈應寺”建在黃泉山中部,此廟位于村落建筑群頂部正中,既有“中正”玄機,又有風水鎮邪之意。村落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子西部,即黃泉山山腰處,這里地勢較高,能一定程度避免水患的侵害;且村落依山而建,憑借天然山勢保護,防御特征明顯,蘊藏著古人順從自然又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村落發展得益于當地優越自然條件,景觀優良,農業產業基礎雄厚,生態農業發展潛力大。

(二)有形文化遺產資源極具地域特質

青嶺村傳統村落蘊藏著豐富的物質形態文化資源,包括傳統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有形文化遺產資源具有較高文化、科學、社會和經濟價值。

四川盆地北部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孕育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造就了青嶺村豐富的傳統建筑。李家大院及其他傳統民居等代表性建筑以川北民居風貌為主,采用穿斗木結構,房屋由柱距較密、柱徑較細的落地柱與短柱直接承檁,柱間不施梁,用若干穿枋聯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穿斗木結構的民居與濕熱多雨的自然氣候、異彩紛呈的民俗文化相適應,呈現多樣化形態。青嶺村建筑呈青瓦屋面,黃泥墻面,大多為1-2層,二層儲物,一層住人。部分建筑圍墻由磚窯燒制而成的青磚和貼面磚砌成,這燒制的磚具有防潮保溫隔熱的作用,較好地契合了當地氣候條件。據統計,現存20世紀七八十年代磚混建筑8間,明清建筑58間,其中全立木結構37間,土木結構21間;保存較好的有26間,年久失修的有32間。傳統民居臨街建筑立面以木板為主,正門由條形木板相接構成,作為門面,體現出當地村民高超的建造智慧,是當地建筑科學價值的集中體現。此外,青嶺村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跡還有靈應寺、火神廟遺址、戲樓遺址、八仙橋、龍鳳橋、龍洞、石階鋪地、農耕器具等。

(三)思想文化遺產厚重而鮮活

青嶺村傳統村落文化同樣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有民間文學如紅色文化,傳統音樂如民間歌謠,傳統技藝如木雕技藝,民俗活動如古騾馬會。

第一,紅色文化。1935年3月底,王樹聲副總指揮率領紅四方面軍攻克劍門關后繼續北上,來到了青嶺村。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王樹聲率領部隊途經青嶺村,在當地創建農協會,成立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當時紅四方面軍把指揮部接待站設在村內的李家大院,紅軍醫院、后勤部設在火神廟,紅軍政治部設在戲樓。紅軍政治部還帶領群眾寫標語、貼布告、刻標語,共刻有23幅石刻標語。標語內容基本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等領域,以通俗生動、鄉土氣息濃厚的語言,廣泛宣傳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紅軍、擁護蘇維埃,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等方面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號召力,廣泛凝聚群眾力量。紅軍大部隊走后,國民黨還鄉團摧毀蘇維埃政權,殘害紅軍,當地群眾組織起來掩埋紅軍烈士遺體,修建烈士陵墓。紅軍石刻標語、紅軍墓等遺跡都為銘刻歷史、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奠定了基礎,也為弘揚紅色文化提供重要載體。

第二,民間歌謠。青嶺村村落的歌謠種類繁多。有在勞動生產中唱的勞動歌,如栽秧歌、放牛歌,反映青嶺村民積極樂觀的心態;有紅色革命時期的革命歌曲,如《盼紅軍》《紅軍來了不受窮》等,體現村落人民對紅軍的擁護之情;有在祭祀儀式和慶典時的祀典歌,傳達村民對生產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歌謠通常以川北民歌的形式,在茶余飯后或田間勞動中,以自由不拘的風格來演唱。這些歌曲作為維系村民情感生活的精神紐帶,承擔著娛樂與教育等諸多功用。

第三,木雕技藝。青嶺村的傳統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充分利用木材質地輕、強度高、紋理美的優點。這些木材被用來制成建筑的門窗等構件,并在制作加工中進行不同程度的美化和處理。木雕技藝是最主要的美化手段,精美的建筑雕刻展現了村落獨特的藝術價值。青嶺村的木雕技藝在大路河民居建筑的窗花以及其他建筑細節處得到了具體的展現。窗欞采用方格造型,門窗木框上繪有線腳或花紋等裝飾,玲瓏剔透,變化萬千,色彩上多采用朱紅色。門窗雕刻的手法形式多樣,包含了圓雕、浮雕、透雕和平雕;雕刻內容以戲劇人物、花草、動物、佛教為題材,寓意福祿壽喜財。高超的雕刻技藝和彩繪技術完美地裝飾了木制建筑,反映出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對藝術的追求。保存至今的木雕技藝與作品不止成為青嶺村獨特的文化符號,也訴說著民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熱愛與追求。

第四,古騾馬會。劍閣縣秀鐘鄉的古騾馬道,上通廣元、陜西,下達中壩、成都,要道上的大路河一舉成為通商口岸。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五均要舉行盛大的“古騾馬會”。前來趕會的人有交易牲畜的農民、旅游觀光的遠近游客、做買賣的四方客商,繁華時聚集四五千人,熱鬧非凡。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與當地自然山水環境及民俗相關,反映了當地村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關系。

三、青嶺村的文化資源保護

青嶺村歷史積淀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然而,當地政府在探索保護村落遺址的進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致使對傳統村落保護收效甚微。

(一)保護傳統自然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

在邁向新征程的過程中,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傳統村落和自然環境保護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加強對青嶺村的自然環境保護力度。政府需要秉持新發展理念,協調好傳統資源保護和現代資源開發;設立專項資金,成立主要責任部門,定期監控資金的使用及成效,確保資金的有效使用。在維護和修復原始景觀的基礎上,協調推進保護與發展工作。在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整合創意、科技和自然資源,重組生產要素,創造生態農業附加值。當地民眾作為傳統村落的主體,也應在當地政府引導下,積極轉變觀念,在保護村落田園水系的基礎上開展生產活動,身體力行參與地區環境保護活動,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

(二)保護地域特色村落物質資源,延續文化承載體系

傳統村落的傳承與發展并非孤立無援的過程,村民在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保護意識的同時,還需依靠多方力量支持。當地政府應制定青嶺村傳統村落保護的相關規定,并嚴格依據條例規范村落經費使用、旅游資源開發、文物資源維護等行為,避免對傳統村落的過度商業化開發。充分發掘當地文化資源,提升當地文化資源對區域發展的引領與促進作用。同時,當地政府應聯合市場或社會力量獲得經濟支持,維護和新建村落建筑及設施,認定和資助民歌、雕刻技術等文化傳承人,促進文化傳播。適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保護青嶺村傳統村落原貌,有選擇性地吸納新時期建筑優勢構建新的村落建筑群,延續村落文化傳承體系。

(三)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保護,構建傳統文化精神家園

傳統村落是一個活態的整體。青嶺村悠久的歷史沿革與濃郁的地方民俗,在今天有多重價值。對青嶺村非物質文化資源的保護,就是對青嶺村千百年來居民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生活情趣、文化傳統、工藝美術、民族特色等諸方面及其人文環境的保護。主要保護策略為,地區政府及民眾維護及創建傳統村落民居的現實社會生活網絡,補充及拓寬社會生活所需的場所空間,重視體現地方性與民族性的傳統文化的整理與創造性發展,重視對居民與外來人口的教育與熏陶。發掘當地文化價值,整合當地文化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集群優勢,促使當地文明與現代社會生活接軌,增強文化活力。

數字化可以實現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過程中的歷史文化展示、文物記錄和可持續發展等,運用數字化技術已經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通過數字化手段更新村落文化傳承動態,向外界展現村落紅色資源、工藝美術、生活狀態等,可使青嶺村傳統村落成為四川地區乃至全國可以感知和直接體驗的對象。同時,在保護和構建當地自然人文環境的同時,也要不斷增強青嶺村村民對村落文化的認同感,讓村民成為村落文化代言人,以主體身份積極開展旅游業,利用人們對異文化的獵奇心理,發展村落生態旅游,用旅游反哺村落建設。

四、結語

青嶺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展現出四川傳統村落獨有的魅力。只有明晰了傳統村落文化的特征和價值,才能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延續其生命與活力。新時代,在全面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大背景下,對青嶺村傳統村落的文化保護工作需要加大力度,通過多方舉措提高文化保護的意識,才能更好地保護并傳承傳統村落文化。

參考文獻

[1] 胡彬彬,吳燦,等.“江河流域”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現狀與建議[J]. 光明日報,2015-4-2.

[2] 向來. 鄉村旅游背景下的川北民居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2017.

[3] 祁雙,石磊. 全面助力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振興[J]. 人民論壇,2019(23).

[4] 羅康智. 生態文明建設語境下的中國傳統村落保護[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9(1).

[5] 張夢杰. 中國傳統村落的數字化保護[J]. 大眾科學,2020(6).

[6] 末木文美士,張翔. 異文化之間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猜你喜歡
村落傳統建筑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老傳統當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