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性分析及建議

2024-05-02 06:00劉文德
教育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獨生子女健康狀況師范生

●劉文德 劉 偉 程 敏

一、問題提出

師范生作為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青年人才儲備軍,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而且影響中小學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教學成果。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焦慮、抑郁、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疾病在大學生群體中持續上升,根據《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18.5%有抑郁傾向,4.2%有抑郁高風險傾向,8.4%有焦慮傾向。[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而師范生作為高校大學生的特殊群體,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對師范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研,分析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性,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顯得尤為迫切且必要。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被試選取安徽某地方應用型本科師范高校師范類專業在讀大學生,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0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179次,回收率98.25%。其中男生432名,女生747名;大一學生489名,大二學生292名,大三學生258名,大四學生140名。

(二)研究工具

大學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我國高校應用最早也最為廣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量表總分56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UPI的測評結果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有明顯心理問題: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兩題做肯定選擇者;明確提出咨詢要求者。第二類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總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間者;第8、16、2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輔助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第三類為排除第一類和第二類人員,心理比較健康者。本次調查數據的Cronbach系數為0.94。

(三)統計方法

采用 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ANOVA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研究結果

(一)各類人群總體檢出率

根據本次調查,師范生第一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為19.00%,第二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為29.52%,第三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為51.48%。師范類專業男生第一類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1.76%,高于女生的檢出率17.40%,第二類和第三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男生均低于女生。大一學生第一類和第二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最高,分別是24.34%和32.51%,大三學生第三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最高(59.30%)。為獨生子女的師范生在第一類和第二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分別為22.15%和30.10%,均高于非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第三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52.70%)高于獨生子女(47.75%)。父母婚姻狀況為“初婚”的師范生,在第一類和第二類心理狀況的檢出率分別是17.59%和28.97%,均低于父母為“再婚/離異”的師范生。

(二)關鍵癥狀項目檢出率

通過對UPI中四個關鍵癥狀項目的調查,發現第16題“失眠”的師范生檢出率最高,為15.86%,其次是第8題“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10.26%)、第26題“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9.16%),第25題“輕生(自殺)”的檢出率最低,為3.56%。其中,男生除在“失眠”問題上的檢出率低于女生,其他三個癥狀均高于女生。大一新生在第8題(13.50%)、第16題(17.18%)和第26題(11.25%)的檢出率均高于其他年級,大三學生在第25題的檢出率最高(4.65%)。獨生子女在四個關鍵癥狀項目中的檢出率均高于非獨生子女。父母為“初婚”的師范生在四個關鍵癥狀項目中的檢出率均低于“再婚/離異”家庭的師范生。

(三)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性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ANOVA檢驗對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差異性比較,結果發現:師范類專業男生在第一類心理問題的差異要顯著高于女生(P<0.05),第三類心理狀況上男生顯著低于女生(P<0.05)。大一新生在第一類、第二類心理問題上要顯著高于其他年級的學生(P<0.05)。為獨生子女的師范生在第一類心理問題上要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P<0.05),在第二類和第三類心理狀況上差異不顯著(P>0.05)。父母婚姻狀況為“再婚/離異”的師范生第一類、第二類心理問題顯著高于父母“初婚”的師范生(P<0.05),在第三類心理狀況上,父母“初婚”的師范生顯著高于“再婚/離異”家庭的師范生(P<0.05)。

四、分析與討論

(一)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

調查結果表明,師范生第一類心理健康狀況的總體檢出率低于普通大學生群體整體水平[2],與大多數研究者的結果一致??赡苁怯捎诮陙?,國家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對師范生培養的支持力度,社會支持明顯好于普通學生,并且師范類專業開設有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必修課程,接觸到的心理學知識比一般學生要多,具備更多的心理資本。

在關鍵癥狀項目的檢出率中,患有“失眠”癥狀的師范生檢出率最高,相關研究也證實,國內大學生的失眠癥狀較嚴重,蘇思貞等人[3]在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橫斷面調查結果中發現35.0%的大學生存在失眠癥狀,產生失眠的最主要因素是壓力過大。師范生作為教師最主要的職前群體,在與一般大學生存在的共性因素之外,其承受的“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的職業使命感,使之職業結果期待較高,可能會導致部分師范生心理壓力偏大,出現失眠癥狀。

在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和“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的關鍵癥狀項目中,檢出率分別為10.26%、9.16%,低于田文海、劉春麗[4]針對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11.31%和11.20%的檢出率。此類學生可能因為原生家庭問題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大學環境中產生不適應性,面臨挫折時,會歸因于過去和家庭,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資本理念認為,個體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缺少希望、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四個核心成分時,會產生自卑、挫敗、迷茫、退行等消極情緒,從而導致消極歸因,自我貶低,喪失生命價值感。師范生因其專業的特殊性,易獲得較多的心理資本,但也可能因為個體承受的壓力超出心理臨界值,出現消極逃避、低自我效能的精神和行為狀態。

在關鍵癥狀項目中,“輕生(自殺)”的檢出率最低,與何星舟等人[5]的研究結果基本持平(3.66%)。有調查顯示,8.8%-13.0%的中國大學生表示有過自殺意念[6],師范生的自殺意念檢出率要顯著低于平均水平。心理健康的社會學模型認為,職業認同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朱軍成和王鑫強調查發現,師范生職業認同與自殺意念呈顯著的負相關。[7]可能是因為近年來,國家對教師職業高度重視,社會和家長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不斷提升,感受到教師身份所賦予的價值,輕生(自殺)意念不斷減少。

(二)師范類專業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優于男生

根據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性別差異性比較發現,師范類專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優于男生。一般而言,大學生男性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要總體高于女性群體。有調查顯示,女生在焦慮、抑郁、自卑、敏感、社交恐懼、軀體化、依賴沖動、強迫、網絡成癮、進食問題、睡眠困擾、學校適應困難、人際關系困擾、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等15個維度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男生[8],但也有研究認為不同性別師范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這可能是調查樣本的差異性造成。

在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中,性別失衡問題已成為普遍現象,隨著國家對師范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女生就讀師范專業的人數不斷攀升,中小學女教師比例也不斷提高。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普通中學及小學女教師比例分別上升到58.8%和71.2%。[10]根據心理健康的社會—文化模型,社會文化更期望女性從事穩定且能更好照顧家庭的教師職業。

質言之,女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較高,學習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要高于男師范生,而男性要肩負家庭重擔,相較于其他行業,教師職業收入偏低,發展路徑較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可能會導致部分男師范生心理失衡,壓力偏大。加之師范類專業女多男少,男生容易被邊緣化,在集體活動中產生更多的束縛感,雄性意識未能被充分激發,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三)師范類專業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根據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年級差異性比較發現,大一至大四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整體呈倒“U”型曲線關系,與樊曉光、周東明[11]、彭娟[12]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新環境的融入——適應問題是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一新生邁入陌生的大學校園環境,處在大學的適應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在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處理方面還有待提高。加之師范專業新生對專業身份認同和角色定位認知不足,容易出現失落、孤獨、迷茫等情緒,從而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和成長危機。有研究證實大一新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等因子方面的陽性檢出率偏高。[13]

大二、大三師范生,在經歷了大一適應期后,學習、生活、人際等多方面趨于穩定,對專業認同和角色定位不斷清晰,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相對減少,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大四作為應屆畢業生,受當前就業環境和考研形勢影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近年來高等教育擴招,國家“雙減”政策頒布實施,師范生就業渠道變窄,教師崗位供求失衡,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加之公辦學校教師編制少,崗位競爭壓力大,從而面臨畢業、擇業、就業、深造、情感考驗等一系列問題,易產生脾氣暴躁、緊張、焦慮、恐懼、敵對、偏執等心理癥狀,心理健康水平又一次降低。

(四)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優于獨生子女

根據師范生是否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性比較發現,獨生子女在第一類心理問題上要比非獨生子女嚴重,在四個關鍵癥狀項目中,獨生子女師范生的檢出率均高于非獨生子女師范生。王玉龍、覃雅蘭[14]等人研究結果發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獨生子女,有更高的自殺意念風險以及自傷水平。這可能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養方式有關,溺愛型、過度保護型等不當家庭教養方式對個體人格發展和心理品質會存在消極影響。

獨生子女作為家庭成員核心,擁有更多的家庭資本,容易被過度關注和保護,從而形成專橫、自我的性格。在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人際關系敏感,社會適應不良,進而產生心理問題。有研究證實,獨生子女學生SCL-90總分及強迫癥狀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精神質因子、偏執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并且存在顯著差異。[15]而作為師范生,也有學者針對地方院校師范生抗挫折心理能力進行調查,發現獨生子女的挫折認知水平要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16]抗挫折心理能力作為人格結構中的重要部分,與個體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當挫折壓力超出個體承受能力時,心理適應受到威脅,會產生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影響師范生心理健康。

(五)父母婚姻狀況為“初婚”的師范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根據不同父母婚姻狀況的師范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性比較發現,父母婚姻狀況為“初婚”的師范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再婚/離異”家庭的師范生。有研究證實,父母婚姻狀況為“再婚/離異”的大學生更容易遭受心理創傷,表現出更高的抑郁特質得分、兒童期創傷得分及更高的自殺嘗試發生率。[17]家庭是個體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的最主要場所,而父母婚姻質量直接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接觸對象,其相處模式、情緒情感互動方式會直接影響子女的人際相處模式和情感體驗,產生代際傳遞效應。父母婚姻關系破裂、家庭解體或處于離散狀態,其子女會因為缺少父母一方的關愛,內心極易缺乏安全感,進而衍生出焦慮、孤獨、自卑、敵意、敏感等心理問題。師范生在父母“再婚/離異”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其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或者不完整的家庭結構會影響在大學生活中的人際相處模式,故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相反,父母婚姻穩定的家庭,能夠給予子女更多的關愛和情感支持,獲得更多的心理資本,增加親社會行為,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會表現出更多的積極情緒和更高的抗壓能力。通過UPI四個關鍵癥狀項目也可看出,父母婚姻狀況為“初婚”的師范生檢出率明顯低于父母婚姻狀況為“再婚/離異”的師范生。

五、建議

(一)重視師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重視全過程性開展師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獨立人格構建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師范生作為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儲備人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視。根據分析討論可知,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的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態呈現不同特點。高校要落實“三全育人”理念,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面臨的困境,多形式、多途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滿足不同階段的師范生心理需求,實現全過程性育人。

第二,重視培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由分析討論可知,職業認同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師范生職業認同與其心理健康存在密切關系。學校要重視師范專業建設,深挖隱性教育資源,牢固樹立學生“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與抱負,提升師范生職業價值感和認同感,進而提升心理資本,增強心理韌性。

(二)完善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第一,加強師范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成長檔案。當前,很多高校重視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忽視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危機是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定期普測,持續關注。高校應定期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和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摸排師范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可能存在的心理隱患,尤其要重點關注UPI中第一類、第二類和關鍵癥狀項目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師范生,必要時給予心理援助。

第二,建立健全師范生心理危機全方位干預機制。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復雜多變,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十分艱巨,如若預防和干預不及時、不恰當,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甚至衍生為嚴重的心理危機。因此,師范高校要筑牢“學?!合怠嗉墶奚帷彼募壒ぷ骶W,融合多方資源,構建心理危機預防機制、危機預警機制、危機處理機制以及危機后保障機制,全方位、多廣度干預師范生心理危機,保障心理健康。

(三)加強家校合作,共促師范生心理健康

第一,注重師范生家庭背景調查工作。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在新生入學時,及時開展師范生家庭背景資料的搜集與調查工作,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心理健康狀態,并建立檔案。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師范生要重點關注,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幫扶,從精神和心理層面上提供更多的社會情感支持,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心理資本。并且,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告知家長,協同處理,避免受到家庭的二次傷害。

第二,完善高校輔導員家訪機制。家訪是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了解學生家庭成長環境,促進家校深入合作的有效途徑。高校輔導員要定期開展學生家訪和回訪工作,了解學生真實家庭情況,并匯報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家長對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對于UPI中第一類、第二類和關鍵癥狀項目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要重點家訪,與家長保持溝通交流,協同解決或改善師范生心理健康問題。

本研究雖然調查了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中找到了一些差異和特征,但由于調查樣本的局限性,師范生自身人格特點以及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其他因素和內在邏輯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猜你喜歡
獨生子女健康狀況師范生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圖說
獨生子女可以直接繼承房產嗎?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獨生子女不能完全繼承父母遺產?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進一步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查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關心健康狀況的問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