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價值呈現與優化向度

2024-05-02 19:04何添福張婧肖豐林劉曉霞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四個自信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

何添福 張婧 肖豐林 劉曉霞

摘要:紅色校史作為地方紅色文化乃至我國文化體系中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新時代培育傳道授業解惑“經”師與“人”師合一的紅色“大先生”的鮮活資源庫。師范院校應合理利用紅色校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師德養成與師風建設,助力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從而筑牢紅色教育興國榮校的“根”與“魂”,發揮其啟智潤心、凝魂聚氣、催人奮進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紅色校史;師范生教育;四個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025-04

基金項目:2023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根植紅色信仰,續寫青春誓言———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實例分析”(編號:S202310546009);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研究重點立項課題“‘強師計劃目標下師范生正確黨史觀的當代建構研究”(編號:22A0496);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紅色校史賦能高校立德樹人‘12345育人模式建構研究”(編號:23A29)

紅色校史是在紅色文化視域下鑲嵌在高校歷史中熠熠生輝的紅色記憶烙印,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荊棘載途、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中與每一所在中國大地生根繁茂的學校共同為人民革命、人民江山、人民幸福披荊斬棘、秉燭求索、省思崇上的革命史、奮斗史、探索史與英雄史,其體現了立場堅定、赤膽忠心的革命信仰,蘊含著因勢而變、神勇苦斗的民族智慧,是新時代師范教育中鮮活的紅色資源與黨史素材。紅色校史對師范院校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師德師風養成,助力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爭做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奮斗者具有重要意義。

一、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學理概述

紅色校史作為一所所學校在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成長過程中凝結匯集而成的現實育人資源,涵養著高校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風貌,把紅色校史與科學研究、教書育人、社會傳播等立德樹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是引導廣大師范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以及文化思想,增強其歷史主動與價值自信,筑牢民族精神信仰的最生動、最具特色、最有說服力的立德傳家寶、鑄魂煉丹爐。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盵1]作為未來教師隊伍的專門人才和基礎教育的中流砥柱,師范生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和“四個自信”的形成,對于賡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做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有效銜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師范生應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在激流勇進的時代大潮中把握好政治站位,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從教初心,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之志向,以奮斗之姿奏響青春之歌,努力爭做新時代“經”師與“人”師合一的“大先生”[2]。

師范院校必須深度開發、挖掘好校史資源,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方法解析紅色校史中蘊含的紅色密碼,助力高素質師范類人才培養,為實現中國夢匯聚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師范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師范生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將靜態紅色校園史料轉化為動態育人資源,提高“在地化”紅色校本文化教育成效,筑牢紅色教育興國榮校的“根”與“魂”,為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把好第一道關口,也為革命薪火代代傳承提供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

二、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價值呈現

1.堅定方向指引,以堅如磐石的信仰鑄魂育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道路自信為師范生紅色信仰教育之根本。師范生正處在“拔節孕穗期”,以及站穩政治立場、樹立正確三觀的關鍵階段,紅色校史中凝聚的支撐中國共產黨不畏生死、砥礪前行的革命信仰,能夠讓師范生在激流勇進中堅定政治站位,把握航行方向,體驗中國道路的來之不易。師范院校通過紅色校史敘事,講清楚革命校友為什么寧可犧牲生命也要追尋心中理想的社會,能讓師范生在與革命志士的對話中領悟到新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師范院校通過新中國與舊社會以及東西方的對比,能讓師范生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實現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是充滿中國特色、蘊含著中國智慧、體現著大國擔當的陽光大道。師范院校運用校史人物故事引導師范生摸清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該怎么走、朝什么方向走的歷史脈絡,能讓學生在明理到踐行的有機統一中真正理解新時代我們要“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從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特色和價值,自覺做有理想信仰、肯奮斗擔當的時代新人,奮力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新篇章。師范院校以紅色校史資源為依托,用偉大紅色精神滋養個人修養,用紅色信仰筑牢精神支柱,有利于引導師范生樹立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堅定信心、勇毅前行、接續奮斗,將高度革命熱情熔鑄于教書育人之中,以堅如磐石的信仰鑄魂育人,形成強烈的國家認同感與歸屬感,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2.增強理論自覺,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傳道授業

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正確性、科學性、真理性的自信”[3],是師范生正確價值觀塑造之理性基石。紅色校史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旋律,蘊含的鼓舞革命先輩勇往直前的紅色信念能夠教育和洗禮青年一代,讓師范生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理性認同和邏輯認可,“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及其中國化理論體系的認知和實踐運用”[4]。師范院校通過講述“身邊的紅色故事”,用翔實具體的實踐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引中國人民篳路藍縷、開拓前進,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思想之舵”,能讓師范生領悟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立黨立國指導思想的歷史必然性。師范院校用活用好紅色校本文化資源,能引導師范生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演進,感悟“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理論魅力,推動紅色校史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師范生獲得理論自信基礎上的政治堅定和成熟,未來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扎根課堂,以大國工匠的標準傳道授業,做到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統一,讓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成為鑄魂育人的必修課,在學思踐悟中自覺成為黨的創新理論的信仰者和踐行者。

3.深化制度認同,以強國有我的志向彰顯擔當

制度自信體現了國家存續、社會發展、人民幸福、文脈傳承的根本保證,為師范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剛性之需。紅色校史彰顯了在黨的領導下革命校友的一切奮斗、所有犧牲都是為人民謀福祉,為建立一個每個人能夠自由發展的美好社會。師范院校組織引導師范生主動挖掘紅色校史中的鮮活事例,以師生為紐帶、黨史宣講為依托、“紅色教育活動”為載體,能深化師范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認識,從而進一步強化制度認同教育。師范院校在中外比較中引導師范生認清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能使師范生“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5]。紅色校史賦予師范生人生能量,能激發他們矢志奮斗、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掌握干事的真本領,錘煉過硬的執行力,鍛造擔當有為的大志向,準確理解各項具體制度的價值核心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深刻領會其頂層設計都是基于人民主體性地位的思考而做出的,還能讓師范生深刻認識黨帶領人民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光輝歷程,從中深挖精神之源、汲取奮斗之力,從而進一步堅定立德樹人的職業理想,始終對我國制度優勢充滿信心,以強國有我的雄心彰顯師范生責任擔當。

4.賡續紅色文脈,以守正創新的理念涵養師德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價值導航和精神標識,承載著這個民族發展的歷史認知與時代基因。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認同,對本民族文化發展前景的積極表達,是提升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底氣來源”[6]。師范生作為黨的教育事業的接班人與后繼者,擔負著弘揚中華文化,向世界、向未來一代宣傳中國價值、講好中國故事的職責使命,提升文化自信自強是師范生民族精神教育之要旨。師范院校通過系統性溯源學校創建時革命奮斗的光榮歷史與光輝過往,講清楚是什么支撐著革命先輩面對重重困難仍要誓死將民族火炬與學校文脈永續傳承,將學校的優良傳統與文化底蘊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并將這些珍貴的“紅色記憶”和傳世文獻相互印證,能夠讓師范生重溫革命歲月,讀懂實證歷史的民族簡牘,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黨引領中國人民克服困難、面向世界、開創美好未來的思想旗幟,是凝聚社會共識、支撐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夢、推動中國自信闊步向前的內在底氣。師范院校運用好紅色校史文化這一文化樣態,能幫助師范生提升文化素養,恪守道德底線,駐守思想領地,增強孜孜不倦教書育人、矢志不渝為國育才的自信心與獲得感,自覺賡續一脈相傳的革命火炬,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挺膺時代擔當,接續砥礪奮斗,以躬耕教壇的理念涵養師德,做到明德崇智、厚樸篤行,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青春風貌與責任擔當,將中國故事、民族的故事永遠傳唱下去。

三、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優化向度

學校創建的光榮史、從教名師的奉獻史、學科專業的發展史、杰出校友的奮斗史等“四大校本史料”是以口述、書面、實物、文獻等方式融匯多重紅色校本資源于一體的育人載體,其符合歷史的真實性客觀性。融會貫通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精心彈奏“三重曲調”,是高校把牢紅色校史孕育時代新人總方向的現實依托,更是鑄牢師范生理想信念之基的價值遵循。

1.飾化儀景布設,顯隱協同育人,演繹儀景協奏曲

儀式化與景觀化教育是通過校園儀式典禮和人文景觀的直觀視覺感受、親身體驗,將學校歷史中的紅色文化精神內涵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師范生“躬耕教壇”磅礴力量的有效途徑。師范院??梢酝ㄟ^鑄造革命校友雕像、組織校史街邊路演、創建校史教育理論宣講團、推出校史館歷史陳列項目、精心裝飾寓情于景的校園景觀,展現學校發展全過程,將革命戰爭年代學校的光榮過往與艱辛歷程具象化、可視化、再現化,賦予校內景觀以強大紅色文化張力,喚醒師范生內心深處同根同源的靈魂記憶。在建黨節、國慶節和重要紀念日、重大節慶日,師范院??膳e行升掛國旗校旗、奏唱國歌校歌、黨員團員宣誓等儀式、典禮,做到紅色革命文化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其內化為師范生知史奮進內在價值追求,外化為學史榮校自覺行動,在日常學習生活的“耳濡目染”中感受學校特有的文化符號與精神標識,賡續熊熊燃燒的信念火炬,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方向與自身未來命運的自信,從而堅定不移走好屬于未來的教育“長征路”。

2.從教名師助陣,瞻仰英模風范,聆聽校友同心曲

紅色校史是革命校友用熱血浸染衣襟、用生命詮釋信仰的歷史,更是師范生汲取榜樣的力量、努力成為心系“國之未來”、致力“中華復興之夢”之大國良師的力量源泉與無聲素材。師范院校要以校友的從教事跡、精神內涵為依據開展紅色校史宣講活動,積極營造紅色氛圍,拓展紅色場域,將千千萬萬校友與母校、與時代、與教育的之間歷史畫卷鋪陳開來,努力挖掘建校歷史中可追溯的萬千校友所蘊藏的教育財富,同時要緊緊圍繞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通過微信公眾號、易班微社區、超星學習通微論壇、微博超話等,將到落后地區、偏遠山區扎根從教的鄉村教師的感人事跡廣泛宣傳,實時更新、注重質量、突出特色、厚植情懷,做到線下師生共參與,線上英?!霸啤闭褂?,將紅色信仰熔鑄至校園每個角落,讓師范生在探訪紅色學長學姐的歷史足跡中感受到心靈的震動,為未來教育播撒一粒粒希望火種,共同化作交相輝映的璀璨星河,照耀青年學子成長成才的求學之路。

3.文創研學賦能,挖掘紅色力量,奏響協作進行曲

師范院校要鼓勵、支持、引導師生共同協作、積極參與紅色校史的傳承與創新研究,以突出紅色人物故事和校本文化敘事為主題,組織開展校友從教事跡舞臺劇、“紅色校史入課堂”教學比賽、紅色校史教育藝術展、紅色校史演講比賽、故事會和音樂會等文創活動,深度挖掘校史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價值,增加在紅色校史視域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相關科創競賽中的占比,嚴格把關申報指標與結項考核,加大資金投入,營造濃厚的創新創造氛圍,優化科創育人體系,多維賦能青年科技創新。要使師范生在深入紅色校史研究協作的良性互動中增強對本校校史的情感認同與價值歸屬,充分運用現代科技與創新思維再現紅色校史的歷史韻味與獨特魅力,增強校史科研賦能的時代感與青春感。要引導師范生樹立“科創報國,強國有我”的堅定志向,從而培養具備終身學習理念、突出創新實踐能力,能夠引領教育變革的智能時代卓越教師。

四、結語

師范院校運用紅色校史賦能師范生堅定“四個自信”教育是一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理論脈絡與邏輯鏈條,其蘊含著引導師范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核心理論、聽黨話跟黨走的實踐品格、傳承紅色基因的精神力量、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立場選擇。師范院校在紅色校史教育過程中要以堅定道路自信為前提、堅定理論自信為引領、堅定制度自信為保障、堅定文化自信為靈魂,將紅色校史文化嵌入“大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創新校史歷史語境,構建校史精神譜系,完善校史運行機制,多措并舉建設紅色校史文化育人體系。同時,師范院校要充分發揮紅色校史在高校立德樹人中的價值引領和精神賦能作用,為把師范生培養成為真正擁有“四個自信”的好教師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筑牢意識形態陣地,促進以紅潤心、以史助能的紅色校史文化育人提質增效,助力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激勵師范生做青年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模范踐行者、積極傳播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01).

[2]做“經師”與“人師”的統一者[N].光明日報,2022-04-27(01).

[3]常丹等.推動“四個自信”教育在“概論”課程教學中的實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2):91.

[4]張尹.“四個自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彰顯與實踐落腳[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6):68.

[5]皮上玉,劉曉霞.紅色文化賦能師范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多維審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2(10):75.

[6]岳愛武,張尹.文化自信:厚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底氣[J].江蘇高教,2017(10):89.

The Red School History Empowers Normal Students to Firmly Present and Optimize the Value of"Four Confidences"

He Tianfu, Zhang Jing, Xiao Fenglin, Liu Xiaoxia

(School of Marxism,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421002,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red schools, as a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in local red culture and even in Chinas cultural system, is a vivid resource pool for cultivating and imparting knowledge, solving doubts, and integrating "classics" and "human"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reasonable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red school history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ideals and beliefs, cultivate teacher ethics and conduct construction, help normal students firmly establish the "four confidences", and thus build the "roots" and "soul" of re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chool. They sh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lightening and moistening the heart, condensing the soul and gathering the energy, and urging people to strive forward.

Key words: red school history; normal student education; four confidenc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歡
四個自信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黨的歷史為“四個自信”提供史鑒支撐
厚植“四個自信” 不斷夯實意識形態陣地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