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索

2024-05-02 09:24薛曉荔
成才之路 2024年10期
關鍵詞: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產教融合

薛曉荔

摘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強調職業教育要與產業對接、與就業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是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對接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文章結合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現狀,提出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對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優化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0-0077-04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在職業教育中已經成為一種常規化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實際的操作技能和經驗。目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依據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劃分為兩種。第一種形式是企業外部實踐,即學生將有機會深入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直接參與實際工作項目,從而獲取寶貴的一線實踐經驗。同時,學校負責提供系統的理論課程教學,確保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第二種形式是校園內部實踐,即學校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建設各類實驗室、實訓室或模擬工作場所,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本文對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探討,旨在為職業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一、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工學結合教育管理問題

在職業院校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教育管理問題尤為突出,成為制約該模式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由于學校和企業分別代表著教育和產業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在管理體制、文化理念以及教學目標上往往存在著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和沖突,進而影響到合作的效果和質量。具體來說,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以及學生管理等方面都遵循著教育部門的規范和標準,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企業作為經濟實體,其經營目標、管理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等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效率和效益,強調員工的職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這種差異導致學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出現相互掣肘的情況[1]。

2.工學結合實踐設備、設施問題

目前,實踐設備和設施是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礎。然而,部分職業院校在實踐設備和設施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實踐操作的需求。一方面,資金與場地的限制成為制約實踐設備和設施完善的首要因素。對于部分職業院校來說,資金籌措一直是個難題。盡管國家對職業教育有一定的經費支持,但這些資金往往難以滿足學校日益增長的各方面需求。特別是在實踐設備和設施的投入上,高昂的購置費用、維護成本以及場地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讓不少學校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企業的態度給實踐設備和設施的完善帶來了困難。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中,企業的參與和支持至關重要。然而,部分企業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如擔心設備損壞、成本增加、技術泄露等,往往對提供實踐機會和資源持保守態度。這使得職業院校難以從企業獲得足夠的支持,進一步加劇了實踐設備和設施的不足。

3.工學結合實踐目標、方式內容、師資的問題

首先,在實踐目標方面,部分職業院校對工學結合的目標定位并不夠明確。這具體表現為實踐內容與行業真實需求的脫節,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所獲得的實踐經驗無法有效地轉化為未來職場的競爭力。這種目標的模糊性不僅削弱了工學結合的實效性,也使得學生在面對就業市場時感到迷茫和無力。其次,在方式內容方面,部分職業院校的實踐教學顯得過于單一和陳舊。這不僅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呆板和教學資源的匱乏上,更反映在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的脫節上。這種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能使他們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懷疑。最后,在師資方面,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師在工學結合實踐教學上存在明顯的不足。部分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對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了解不足,這使得他們在指導學生實踐時感到力不從心。

二、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

1.工學結合的定位亟待明確、更新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工學結合的定位問題仍然亟待明確和更新。從內部環境來看,由于長期形成的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部分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往往固守陳規,無法及時脫離原有的定位層次。從外部環境來看,頂層設計缺失使得部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明確,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同時,由于缺乏專業的、權威的監管和保障體系,職業教育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

2.多方共贏未形成,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缺乏遞進性

其一,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等多方之間的利益關系未能有效協調。部分職業院校在工學結合過程中更加注重理論教學與學術研究,而忽略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面對實際工作時感到手足無措。部分企業在工學結合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而忽視學生的長期發展和職業規劃。學生作為參與主體,在實際的合作過程中學習需求和職業發展往往被忽視或置于次要位置。這種利益訴求的不一致導致各方在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不足,難以形成真正的共贏局面。其二,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缺乏遞進性。部分職業院校和企業將工學結合簡單地理解為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結合,未能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這種靜態的、缺乏遞進性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也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和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3]。

3.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施行不深入,缺乏活力

其一,工學結合的淺層次解讀與執行。當前,工學結合已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常規化模式,但在實際應用中,它往往僅停留在“有”的層面。盡管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都參與了工學交替的活動,但他們對工學結合的內涵理解多從自身角度出發,視其為一種既定的模式。這種淺層次的解讀導致工學結合的真正價值被忽視,參與者缺乏對其長遠意義的認識。其二、校企合作的互動不足與缺乏活力。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深入互動。然而,目前校企合作的狀態并未達到理想的深入互動水平,缺乏活力。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中,職業院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存在明顯不足。部分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缺乏對彼此需求的深入了解,導致難以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工學結合教育方案。同時,部分職業院校忽視學生的反饋和建議,未能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

三、職業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優化策略

1.有效進行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頂層設計

為了有效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必須進行頂層設計,從整體規劃和戰略布局出發,確保各項措施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首先,探索校企互利機制,解決工學結合盲點。在工學結合模式中,校企互利機制的建立至關重要。為了解決工學結合的盲點,需要深入探討校企雙方的利益訴求,并找到雙方的共贏點。職業院??梢酝ㄟ^提供實踐教學資源、科研支持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而企業可以通過提供實習崗位、實踐設備、技術支持等方式,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4]。通過建立這種互利機制,可以激發校企雙方合作的積極性,推動工學結合的深入發展。其次,對接行業需求,提升實踐擬真度。為了確保工學結合的有效性,必須緊密對接行業需求。職業院校應積極與行業協會、企業等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計劃,確保所教所學與行業需求緊密相連。同時,職業院校要努力提升實踐的擬真度,即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這可以通過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引入企業真實項目、開展模擬實訓等方式實現。最后,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關系。職業院校和企業應在產權、管理機制、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構建實踐教學平臺。例如,可以通過共同投資建立實訓基地、共享教學資源、互派教師和企業專家等方式,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此外,職業院校和企業要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活動,推動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通過建立這種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為工學結合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注重優化教學方式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為了實現專業課程與區域產業鏈的緊密結合,構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成為一種創新且有效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還能促進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首先,課前資源整合與案例提煉。課前資源整合與案例提煉是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的關鍵前置環節,它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前準備階段,職業院校應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同進行資源整合和案例提煉。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校企雙方應特別關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引入,這些新興技術和方法不僅代表著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通過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資源中,可以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同時,為了確保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校企雙方需要深入分析產業鏈中的典型工作案例,這些案例應涵蓋行業的核心業務流程和關鍵技術環節,能夠真實反映職業能力。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校企雙方可以共同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與實際工作需求緊密相連。其次,課中多元交互與翻轉課堂。課中階段是構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重要階段,它以學生、學校、企業三方的多元交互為核心,旨在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學情分析,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從而開展多元翻轉課堂。在這種課堂中,雙師(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授課,師生或生生之間實現有效互動。這種交互不僅僅局限于校內,還延伸到校外,形成溝通的閉環。最后,課后個性化輔導與反思分享。課后階段是構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個性化輔導為重點,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習效果。在課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提升。此外,課后階段還強調反思分享的重要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就課堂中的疑問和收獲進行討論和交流,這不僅有助于促進知識的內化,還能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通過反思分享,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制訂更加明確的計劃[5]。

3.依托信息技術促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

在現代職業教育中,信息技術為工學結合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加強校企合作,從而推動工學結合的深入發展。首先,開發工學結合實踐資源。開發工學結合實踐資源是提升該教育模式質量的關鍵一環。這些資源不僅包括傳統的教材、教案,更涵蓋了數字化模擬軟件、企業案例庫等多元化內容。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這些資源可以更加生動、真實地呈現給學生,幫助他們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例如,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在其中他們可以模擬進行各種復雜的職業技能操作,而無須擔心設備損壞或安全風險。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大大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6]。其次,構建實踐教學資源。職業院校要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緊密圍繞行業企業的真實需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出符合工學結合要求的實踐教學資源,如在線課程、微課、慕課等。這些實踐教學資源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方式。最后,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立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是促進工學結合模式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平臺,可以實現校企之間、校校之間、師生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交流互動。這個平臺不僅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還可以支持在線學習、交流互動、評價反饋等功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同時,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和挖掘,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需求,為教學改進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

4.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標準

在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標準對于確保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推動工學結合模式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需要構建一個多元評價體系,其包括學校評價、企業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等三個維度。1)學校評價。職業院校應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技能熟練程度、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職業院校的技能考核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以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為指標,引入企業的考核評價,確保職業院校的教學與市場需求相銜接。2)企業評價。企業應參與學生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重點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技術技能等方面進行評價。3)第三方評價。引入家長、社會等第三方的評價,可以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職業發展需求,為教學改進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將專業的競賽證書、獎項、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考核等作為評價的支撐,可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2)實踐類教育評價體系的選擇。目前,適合職業院校實踐類教育評價的體系有兩個。第一,基于OBE(成果導向教育)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該體系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的評價方法。通過明確學習成果、設計評價指標、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及時反饋與改進等措施,推動實踐教學的持續改進,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第二,基于SERVQUAL(服務質量)的實踐教學評價模型。該模型最初用于商業領域滿意度調查,后來經過改進成為實踐類課程的評價模型,主要包括教學環境、教師水平、師生關系、教師品德和教學效果等五個維度,這種五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地反映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四、結語

新時代呼喚新的教育模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嘗試。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職業院校應根據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發展現狀,精心構建頂層設計方案,注重優化教學方式,依托信息技術促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標準,以促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有效實施,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鄧重柳.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實踐的問題及其解決———以機械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3(26):43-44+48.

[2]王麗婷,葉小明.技術變遷與工學結合的歷史演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3):66-70.

[3]鄔艷艷,郭珊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5(02):31-32.

[4]林小星.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課程管理體系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05):81-84.

[5]王亞盛,趙林.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6):13-17+64.

[6]楊博,高海軍,李碩,等.產業發展導向下“三進三延伸”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27): 57-63.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 Mod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Xue Xiaoli

(Jiangsu Xishan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Wuxi 2144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epening, emphas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bilities of students.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academia education model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y,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s and enterprise needs in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combined education model, proposes the problem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combined education model,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combined education model, and explor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combined education model,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 model;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and education

猜你喜歡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產教融合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工學結合的《倉儲崗位實訓》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探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