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仲景復脈法探析

2024-05-03 16:12趙京博孟慶鴻王雪茜程發峰王慶國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復脈仲景脈象

趙京博,孟慶鴻,周 珍,徐 爽,王雪茜,程發峰,王慶國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北京 100029)

復脈法出自《傷寒論》,是張仲景常用的急救治法。該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誕生了諸多效仿復脈法的治法及方劑,如生脈法(生脈散、生脈保元湯)、甘潤存津復脈法(加減復脈輩)等,至今為臨床急救所重?!墩f文解字》言:“復,行故道也”[1],《廣韻》言:“復,返也”[2]?!吨嗅t大辭典》解釋:“脈,即脈管。與心相連,能為其他臟腑輸送營養物質”[3]?!墩f文解字》言:“法,刑也”[1],《說文解字注》引申為“凡模范之稱”[4]?!夺t宗金鑒》言:“人參以生元氣而復脈也”[5],《湯頭歌訣》言:“當歸四逆在于益血復脈”[6],《臨證指南醫案》言:“務在存陰耳,用仲景復脈湯法”[7],《溫病條辨》言:“自有取于參桂姜棗復脈中之陽”[8],《醫宗金鑒》言:“復脈以通陽”[5]。結合辭書對復脈法三字的解釋及歷代對復脈法的記載,復脈法的涵義當為通過益氣、養血、溫陽、滋陰、通陽以平衡脈之氣血陰陽,使脈象返之如常的治法。

張仲景生活于急危重癥頻見的時代,對于急危重癥,脈象的嚴重失常往往先于癥狀出現,并預示病勢的急重,故仲景每以脈象預測疾病的吉兇順逆[9],如《傷寒論·平脈法》[10]言:“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無旺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進而,仲景創制了復脈法,挽救了無數性命將傾的患者。本文全面梳理了仲景先師的復脈法,以期為臨床應用復脈法提供一定參考。

1 脈的組成

要探討復脈法,首當明確脈的組成。細繹《黃帝內經》《傷寒論》對脈的記載,可知脈由氣、血、陰、陽組成?!端貑枴け哉撈份d:“榮者,水谷之精氣也……乃能入于脈也,故循脈上下?!睒s氣是氣的一種,由水谷所化生而行于脈內?!鹅`樞·決氣》更是明言“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可見氣是脈的重要成分之一?!端貑枴っ}要精微論篇》記載:“夫脈者,血之府也?!辈徽搹墓偶撌龀霭l,或從客觀實際考慮,血是脈最重要的成分?!端貑枴の迮K別論篇》言:“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笨梢娒}為藏陰之腑,陰是脈的重要成分之一?!秱摗?86條言:“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10],明確將脈與陽氣聯系在一起,提示陽氣為脈象的成分之一??傊?,脈包括氣血陰陽,故能反映全身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11]。

2 復脈法的應用條件

上文已探討了脈的組成及復脈法的涵義,則復脈法的應用條件是接下來必須回答的問題。通過分析張仲景復脈法的相關條文、治法、方藥及方后注,可知復脈法用于六個方面。

2.1 重度氣虛所致脈象失常

氣為脈象的成分之一,重度氣虛必然導致脈象失常。如《靈樞·經脈》言:“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靈樞·小針解》言:“所謂五臟之氣,已絕于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綜觀《傷寒論》,重度氣虛所致的脈象失常表現為脈不出、脈微、脈沉,仲景每用益氣復脈法。

2.2 重度血虛所致脈象失常

血是脈最重要的成分,故重度血虛必然導致脈象失常?!秱摗?0條言:“假令尺中遲者……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347條言:“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10],均提示重度血虛與脈象失常存在密切聯系。重度血虛所致的脈象失常表現為脈遲、尺中遲、脈澀、脈細、脈虛、脈芤,仲景每用養血復脈法。

2.3 重度陰虛所致脈象失常

脈為藏陰的奇恒之腑,故重度陰虛必然導致脈象失常。如《素問·通評虛實論篇》言:“脈虛者,不象陰也”,《類經》解之曰:“脈虛者,陰虧之象,故曰不象陰也”[12]。重度陰虛所致的脈象失常表現為尺脈弱澀、尺中脈微、脈微、脈細、脈象欲絕,仲景每用滋陰復脈法。

2.4 重度陽虛所致脈象失常

陽氣是脈的重要成分之一,重度陽虛必然導致脈象失常。如《傷寒論》286條言:“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盵10]重度陽虛所致的脈象失常表現為脈微、脈沉、脈沉微、脈弱、脈遲、脈不出、脈促、脈微欲絕,仲景每用溫陽復脈法。

2.5 氣血陰陽并虛所致脈象失常

氣、血、陰、陽之一虧虛時,可致脈象失常,當合并虧虛時,必將導致更嚴重的脈象失常,分述如下。氣血兩虛的脈象失常表現為脈沉遲、脈微,仲景每用益氣養血復脈法。陰陽兩虛的脈象失常表現為脈微細、脈微欲絕,由于有形之陰液不能速生、無形之陽氣所當急固,故仲景每先用溫陽復脈法以固陽攝陰,陽氣得固,則陰氣自然而復。然若至陰陽均極度衰微的地步,則當陰陽并補以復脈。

氣血陰陽皆虛時,將導致危重難治的脈象失常。典型脈象為“脈結代”,為難治之脈象,故《傷寒論》178條言:“脈來動而中止……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10]。病至于此,情勢深重,單補氣血陰陽之一,已不足以挽大廈之將潰,唯有氣血陰陽同時并補,方能希其取效。另一代表脈象為“脈細欲絕”,此時以血虛為主,然氣血陰陽均至將亡之程度,故見“細而欲絕”之脈象,亦當運用氣血陰陽并補的復脈法。

2.6 陽氣不通所致脈象失常

脈象的正常,不僅與脈象成分的充足有關,更與陽氣的通暢密切相關。不論外感寒邪或陽氣內虧,均可使陽氣不通而脈象失常,如《素問·舉痛論篇》言:“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陽氣不通所致的脈象失常表現為無脈、脈不至、脈絕、脈微、脈微澀,仲景每用通陽復脈法。

3 復脈法的具體形式

3.1 益氣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嚴重氣虛所致的脈象失常。人參是最具代表性的藥物,《傷寒論》記載:“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10],是其明證。張景岳言:“復脈須仗人參”[13],《壽世保元》有“人參復脈散”[14],吳鞠通言:“脈虛大欲散者,加人參二錢”[8],皆是對該法的傳承?!睹t類案正續編》所載蘇韜光治時疫壞證的復脈湯,更是單用人參一兩,使患者“脈復立瘥”[15],可見該法對后世影響頗著。炙甘草是另一味代表藥,《名醫別錄》載:“甘草……通經脈,利血氣”[16],張志聰言:“甘草黃中通理以復脈”[17],《本草思辨錄》言:“甘草……益中而培脈”[18],故炙甘草正是通過補中益氣以達到復脈的功效。大棗亦是仲景常用的益氣復脈藥,如陳修園明確指出“棗須廿五脈重生”[19],《醫方集解》解釋其復脈機理為“大棗益中氣而復脈”[20]。

3.2 養血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嚴重血虛所致的脈象失常。當歸是最具代表性的藥物,仲景先師治“脈細欲絕”之當歸四逆湯,以當歸名方,可見其養血復脈之功,正如成無己言:“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嘞热胄?,當歸之苦,以助心血”[21]。生地黃是養血復脈法的又一代表藥物,故炙甘草湯用至一斤之重,張隱庵言:“脈乃血派,故用生地以資生”[17],《本經疏證》釋之曰:“地黃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養,蓋經脈筋絡干則收引,潤則弛長,是養之即所以續之,本經療跌折絕筋,仲景治脈結代,胥是意也。地黃分數,獨甲于炙甘草湯……蓋是湯所主,重在復脈”[22]。阿膠是另一代表藥,故仲景每用以治療血虛、虛極之病,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膠艾湯、炙甘草湯均是其證。白芍亦為養血復脈藥,故當歸四逆湯、桂枝新加湯均用之,正如《名醫別錄》言:“白芍……主通順血脈”[16],《本草蒙筌》言:“白(芍)和血脈”[23]。

3.3 溫陽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嚴重陽虛所致的脈象失常。附子是最具代表性的藥物,仲景先師于附子湯、四逆輩中每用之以復脈,是其證也。故張景岳引吳綬之言:“附子乃陰證要藥……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脈沉細者,尤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13],陳修園亦言:“少陰之神機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脈生”[24],可謂溫陽復脈第一藥。干姜是另一代表藥,如張元素釋之曰:“干姜,治……腎中無陽,脈氣欲絕”[25]。姜附同用則溫陽復脈之功更著,故仲景先師溫陽復脈方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干姜附子湯皆用之,實因兩者相伍具有“回脈絕無陽”[26]之卓效。桂枝亦為溫陽復脈之要藥,《名醫別錄》載其能“溫筋通脈”[16],故仲景于炙甘草湯、桂枝新加湯中均用之。

3.4 滋陰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嚴重陰虛所致的脈象失常。麥冬是最具代表性的藥物,證據有三:其一,復脈湯重用該藥至半升;其二,《神農本草經》載:“麥冬,味甘平。主治……胃絡脈絕”[27];其三,后世多位醫家認為麥冬有復脈之功,如張元素言:“麥冬,氣寒,味微苦甘,治……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為生脈散”[25],王子接言:“生地黃……得麥冬,復脈內之陰”,且其有一復脈湯,用麥冬八兩、生地一斤[28]。豬膽汁性味極苦微咸、性寒,亦為滋陰復脈代表藥,故通脈四逆加豬膽湯及白通加豬膽汁湯用之治無脈、脈微欲絕之證,正如成無己所言:“(豬)膽苦入心而通脈,膽寒補肝而和陰”[21]。

3.5 氣血陰陽同補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氣血陰陽虧虛所致的脈象失常。對于氣血兩虛者,應當氣血同補以復脈,桂枝新加湯為代表方。其條文言:“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沉為榮氣微、遲為血不足[21],故加人參三兩而益氣、芍藥一兩以養血,桂枝湯以解未盡之邪,邪去而氣血得補,則脈象自復。對于陰陽兩虛者,輕者應當溫陽攝陰以復脈,四逆湯為代表方。若陰陽重度虧虛,則當陰陽同補以復脈,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是代表方,此時不僅陽氣衰微,陰氣亦傷至吐無可吐、下無可下的階段[29],陰陽將至離決之境,故不可單用四逆湯,恐其杯水之陰頃刻而亡也。故于通脈四逆加滋陰復脈之豬膽汁,方可陰陽同補、以求脈復。氣血陰陽皆虛之脈象失常證,應當氣血陰陽同補以復脈。炙甘草湯是最有代表性的方劑,該方及其治法對后世影響頗深,《千金翼方》直接名之為“復脈湯”[30],后世醫家稱道仲景之復脈法,多指此方,可見其醫理之深,功效之著。此時脈象的四種成分氣、血、陰、陽皆已大虛,而邪氣仍在,機體已至心不主脈、脈難相續之困境,故見結代之脈。唯有專事補益、氣血陰陽同時兼顧,方可挽回將死之候,故主以炙甘草湯。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不足之氣,桂枝、生姜以溫陽通脈,阿膠、地黃、麥門冬則潤經益血,共奏復脈通心之大功也[21]。當歸四逆湯為另一代表方,其主證為“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乃氣血陰陽并虛、陽氣不通且血虛為主之象,故當氣血陰陽同補、以補血為主兼以通陽而復脈。方中當歸白芍之潤以滋陰養血,大棗、甘草之甘以益氣,桂枝、細辛之溫以助陽,通草入經通脈[31],諸藥合用,使氣血陰陽相和而脈復?,F代研究已證明,當歸四逆湯可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并能治療心力衰竭[32]、病態竇房結綜合征[33]、無脈癥[34]、血栓閉塞性脈管炎[35]等多種脈象失常的疾病。

3.6 通陽復脈

該法用以治療陽氣不通所致的脈象失常,在《傷寒論》中有兩種形式:藥物復脈及艾灸復脈。

3.6.1 藥物復脈 蔥白是代表藥,故白通湯和白通加豬膽汁湯皆用之。蔥白性味辛溫宣散,尤其適用于陽氣不通之“無脈”,故《本草備要》贊之曰:“能通上下陽氣……通脈回陽”[26],且有“助姜附溫經復脈之功”[36]。木通為另一代表藥,故當歸四逆湯用之,如《神農本草經》載其“通利九竅血脈”[27],《傷寒貫珠集》曰:“(當歸四逆湯證)尤藉通草之入經通脈,以續其絕而止其厥”[31],通草即如今之木通,有通陽復脈之功。清酒,又稱黃酒、米酒[37],性味辛溫,能散能通[38],仲景于陽氣不通之脈象失常證中每用之,如炙甘草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天雄散,以取其通陽散寒復脈之力,正如錢天來所言:“清酒輔助其陽氣,流通其血脈”[36]。

3.6.2 艾灸復脈 艾灸復脈,是張仲景通陽復脈法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重度陽氣不通之“脈不至”“無脈”“脈促”證。如歷代傷寒家所言“厥冷無脈,陽氣將竭而死矣,灸之所以通既絕之陽”[31]“灸少陰七壯以通其脈”[21]“不須反佐而服白通,外灸少陰及氣海、丹田,或可救于萬一”[39],提示此時陽氣不通而將絕,病勢極其危急,單用藥物通陽已力不能及,必須主以艾灸通陽溫經以復脈。然此時病情已極度危重,雖以艾灸急通其陽,亦有陽氣已絕、救不能及之可能,故仲景反復言之“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4 復脈法的治療預期

復脈法的治療預期為何?何種表現應當視為取效反應?《千金翼方》復脈湯的方后注“以脈復為度”[30],當為復脈法的治療預期。由于脈象的逆順決定著急危重癥的預后,故脈象若復,則預后為順,雖病易愈;脈象未復,則預后為逆,未病亦險。正如《傷寒論·平脈法》所言:“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少谷神,雖困無苦?!币蚨?,“脈復”[10]當為復脈法的治療預期。

然由于脈象失常的原因有異,脈象失常的表現亦有別,故其“脈復”的表現亦當有所不同。如白通湯證的脈復表現為脈象“微續”,通脈四逆湯證表現為“其脈即出者愈”,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證表現為“其脈即來”??傊?,“脈復”為復脈法的治療預期,然其表現形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必拘泥。

5 思考與展望

仲景先師于《傷寒論》中創制了多種急救治法,然當今臨床或對其不夠了解、或對其研究不夠深入,以致不能靈活和大膽運用??苫凇秱摗放c復脈相關的原文,并參考后世醫家的研究心得,全面梳理仲景的急救治法,從而深入仲景之學,提高危重病證的救治成功率。

猜你喜歡
復脈仲景脈象
基于時間序列和時序卷積網絡的脈象信號識別研究
瞬時波強技術對人迎、寸口脈象研究的意義探討
復脈湯治療心脈痹阻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
105例弦脈的“計算機脈象儀”脈圖參數分析
胺碘酮聯合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
試析仲景《金匱要略》下法的應用特點
復脈湯對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發生率及Cx43蛋白表達影響的研究
仲景痹證藥對略談
穩心復脈湯聯合心律平治療房性心律失常45例
仲景五臟溫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