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跨學科主題教學思考及實踐

2024-05-03 18:36單艷麗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跨學科教學實踐路徑民族音樂

單艷麗

摘要:小學音樂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學習力與遷移力。民族音樂因為關聯到豐富的文化意蘊,適合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將《空山鳥語》和《百鳥朝鳳》組合在一起,通過設置關鍵性問題以及音樂、語文與美術的融通,學生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提升音樂素養,并能積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音樂;民族音樂;跨學科教學;實踐路徑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功能[1]。新課標之所以這樣強調,是因為“跨學科”學習有利于學習資源的整合以及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因為“跨”,打通了學科壁壘;因為“跨”,學生的思維能夠更好、更快、更廣地伸展。小學民族音樂的學習尤其需要跨學科學習,這是因為民族音樂關聯到的文化意蘊較深,非一種大視野、大框架的融合框架不可。下面僅以《空山鳥語》與《百鳥朝鳳》的教學為例,探討小學音樂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路徑與策略。

一、梳理教材,確定學習主題

一個好的主題猶如串起散亂珠子的主線,能夠將跨學科學習素材合攏在一起。小學民族音樂的跨學科學習中同樣需要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主題,以便于“跨”有根、有方向、有針對性。

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上冊《空山鳥語》是一首二胡曲,標題采自于唐王維的詩句;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百鳥朝鳳》是一首嗩吶曲,屬于漢族民間樂曲。兩首作品均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但演奏樂器、音樂要素、旋律手法各具風格,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將兩首曲子放在一起進行聯系、比較,能發現民族音樂的一些基本特色及風格?;诖?,我們將音樂手法上的“濃”“淡”之別,音樂風格的“動”“靜”之美作為跨學科學習的主題進行探究。而在學科融合上選擇語文與美術,發揮協同育人功能,即“語文的詩意感受、美術的視覺享受、音樂的風格對比”[2]。

二、明確目標,設置關鍵問題

基于主題既確定總目標又確定分學科目標,便于跨學科教學有效落地。一方面,通過研讀新課標,我們明確教學目標時稍稍傾斜于文化自信、審美、精神傳承等人文生態方面,以此讓民族音樂的跨學科有新的增值。另一方面,圍繞總目標設置關鍵問題不可或缺。因為,關鍵性問題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層,也可以激活學生的情感層與審美層,實現更廣意義上的交叉、連接和疊加。秉持如上思路,我們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關鍵問題(見表1)。

可以看出,上述目標和關鍵問題,既從知識立意出發,又從素養立意出發,旨在喚醒文化自覺,培育審美情操,傳承優秀文化精神。

三、學科融合,促進音樂理解

(一)與語文學科的詩意融合

語文學科強調“文化理解與傳承”,藝術學科注重“審美感知與文化理解”,這樣的共同指向為兩學科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這一融合過程分三步走:

1.以詩入樂。引領學生為“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這四句詩配樂,讓學生想象“空山”的情境,豐富其具身體驗;2.以詩釋樂。通過理解“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來理解音樂中的“動”“靜”之美,如此,在理解哲理的同時理解作品的意境;3.以詩點題。兩首曲子在音高、速度、節奏、樂器上均不一樣,但都具有美感,都有強烈的藝術力量,正如王維詩句中描繪的“濃淡相宜”一樣,美不勝收。

上述三步,有融合的精彩,有哲理的思考,有文化的指向,跨學科學習的精彩一覽無余。學生在領悟音樂“靜美”風格的同時,對“動靜”之美與“濃淡”之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與美術學科的視覺跨界

音美結合實際上就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音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融合美術因子,能夠使音樂教學可視化、思維可視化、音樂意蘊可視化。這一融合過程也分三步走:

1.組織學生勾畫旋律線條,表現空山的特征,體驗“空山”情境,理解音樂作品主旨;2.比較畫面的“濃”“淡”不同,總結創作手法與作品風格的迥異,進而上升到對民間音樂與文化的審美與鑒賞方面;3.組織學生進行手繪,多角度、多側向地理解音樂家的創作思想及作品的多重意蘊,更深入地理解民間音樂及傳統文化。

上述三步通過構建高度關聯活動鏈,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避免了形式主義,真正讓跨學科學習落地生根。

四、設計任務,形成物化成果

為什么不同的樂曲要采取不同的樂器演奏,且創作手法與作品風格都不一樣呢?這需要深入到作品的深處、藝術家的內心秘境中去進行了解。我們進一步設計拓展性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空山鳥語》和《百鳥朝鳳》(見表2)。

無論是音樂人物檔案的建立還是音樂人物小傳的撰寫,均有更多的聯系點與延伸點,而這正是對學生解決真實情境任務的考查及鍛煉。

五、整合評價,促進深入探究

評價主體可由音樂、語文、美術等教師組成,甚至可邀請部分學生參與,力求更多元、更公正。評價重點不僅針對音樂知識及技能掌握,更是音樂情感、音樂價值、音樂思政屬性、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或者音樂、美術、語文在核心素養方面的共同指向(見表3)。

可以發現,上述評價標準指向音樂文化,傾斜于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遵循新課標“以評促學”理念,學生的學習也傾向于文化因子,進而發生接地氣的成長。

充分運用好跨學科教學理念,有利于豐富音樂課程內容,發展多樣化的音樂教學形式[3]。這種多樣化對于拓展學生音樂視野、豐富其音樂素養、提升其鑒賞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音樂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跨”出能力,“跨”出素養,“跨”出生機盎然的音樂大天地。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2] 張明暉,徐瑛.音樂跨學科主題教學探微:以“淡妝濃抹各相宜”主題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3(10).

[3] 武雯靜.育人視域下的小學音樂跨學科教學[J].師道:人文,2023(4).

編輯/陸鶴鳴

猜你喜歡
跨學科教學實踐路徑民族音樂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小學語文跨學科整合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
淺議高??鐚W科教學
跨學科教學視閾下的教師角色意識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基于職業導向性高職護理解剖學跨學科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