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問題、行業障礙及策略分析

2024-05-04 02:10葉海春歐麗敏
職業 2024年6期
關鍵詞:老年護理策略

葉海春 歐麗敏

■摘 要: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進程加快,養老服務業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龐大的養老市場以及多元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逐年增加,市場對高素質的養老服務人才有迫切需求。如何培養集專業化、技能化、職業化“三化”于一體的養老服務人才是當務之急。本文從院校培養、“干中學”、職業培訓三個方面分析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揭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需要清楚的行業障礙,提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策略,以期為我國培養“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養老服務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老年護理;養老服務人才;策略

■課 題:本文系2023年度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會學習研究院科研課題“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以寧夏為例”(課題編號:ZCXY2023025)的研究成果。

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統計公報,截至2021年底我國總人口超14億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人口總數18.7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人口總數13.50%,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突出的發展現實問題之一。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與新出生人口減少導致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提升有關;另一方面與老年人壽命延長導致老年人口絕對增加有關。深度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給當前養老服務業帶來了壓力和挑戰。老年人更加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和晚年的生活質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隨之增加。相比老年人的健康養老需求,我國與養老相關的機構、隊伍、服務支持能力嚴重不足;老年人重點疾病防控力量薄弱,醫療、護理、康復、信息化等實用型、專業化高素質養老服務人才極為緊缺。

一、關于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共識

大量文獻給出了增加養老服務人才供給數量、提升技能水平的思路。有的學者強調發揮高等院校的作用,依托高校對養老服務人才進行全方位培訓,暢通養老服務人才上升渠道。有的學者重視產學研融合,提出職業教育應根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完善課程體系、主張人才培養應注重專業素質、教育培訓并重,通過醫養結合、產教融合整合社會資源,實現人才的共享與互補,建立全面、立體式的養老專業人才結構。為增加養老服務人才的儲備,培訓失業工人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在德國,短期繼續培訓和長期再培訓顯著提高了養老服務人才的長期就業率。有學者主張制定落實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激勵的政策,運用個性化人才培育模式,與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市場相適應,在信息化和大數據背景下,為滿足智慧養老的需要,應著力培養高端養老服務人才,充分利用互聯網來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質量。

加強尊老、敬老、愛老、護老專業人才培養已是當務之急?,F有文獻從諸多視角和領域給出了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可供選擇的路徑,為筆者提供了借鑒思路。目前尚需加強的是如何防止出現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不足和不斷流失的現象。要培養一支“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應認清現實問題和內在障礙,克服內在障礙因素,才能真正解決存在的問題。

二、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院校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養老服務行業被稱之為夕陽中的朝陽產業,對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巨大,就業前景好,成為很多院校的新興熱門專業。順應時代需要,中職院校、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醫養照護與管理等相關專業,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培養。但在入學、學習、教學、就業等環節暴露出了較多的問題。

一是在招生入學環節,專業吸引力不強。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招生人數采取計劃名額配置,有些院校的招生錄取能夠滿額,有些院校則面臨無人報名的窘境。相比財會、經貿、制造、電子、護理、藝術等熱門專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尚未得到學生及家長們的廣泛認可。

二是在學習環節,學生熱情不高。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學習門檻低,對于前期基礎知識儲備沒有過多要求。有的學生選擇該專業的原因是覺得學習容易,但在接觸專業課后發現需要學習難度較大的醫學類課程,產生畏難心理。有的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不高,不了解專業發展前景,缺乏學習的目的性。有的學生在了解專業發展前景后,認為反正是一種照護老年人的工作,不需要特殊技能,從而產生學習無用心理。有的學生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不足,依賴課堂教學,學習的目的只是應付考試和獲取畢業證書。

三是在教學環節存在教學效果不佳問題。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辦學層次多為中職院校、高職院校,以職業教育為主,本科層次較少。雖然有些高校設置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但是專升本的難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茖W生的學習熱情。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未像其他專業那樣形成完整的辦學體系,在研究生層次幾乎沒有設置,這導致中職院校、高職院校等辦學層次所需師資供給較少。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辦學歷史短,師資多是從護理學、老年學、臨床康復學、營養學、社會工作等其他專業匯總而來,形成師資“大拼盤”,這是新開設的專業存在的普遍問題。辦學時間短、師資專業性差,學科基礎薄弱,教學體系既缺乏理論儲備又缺乏實踐經驗積累,專業教材建設滯后,專業培養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在養老服務行業,養老機構人員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專業素養欠缺、教學能力不足,難以承擔起教學任務。這就導致校企合作僅限于安排學生的實習,難以進行產教融合。

四是從就業環節看,專業匹配度低,人才流失多。通過專業學習和在養老機構的見習、實習,學生對養老服務行業的認識逐步加深,看到了行業弊端,發現收入低、社會地位低、工作強度高、職業風險高。這“兩低兩高”會挫傷一些學生的職業熱情,影響其職業選擇。在就業過程中,不愿意到養老機構工作,而是試圖尋找其認為更體面的工作崗位,導致就業的專業匹配度低。有的學生在養老機構就業后,進一步體驗到“兩低兩高”的現實困境,就產生了其他的想法。

(二)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人才培養一般采取“干中學”的模式,即邊干邊學,主要是新入職員工跟隨老員工,采取學徒模式、領班跟班模式等提升技能。目前,養老服務行業從業門檻不高,收入低、地位低,這“兩低”過濾掉了很多上進心強的優秀人才,現有職工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技能的意愿不強。尤其是在一些養老機構,因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技能水平與勞動報酬不成比例,導致“干中學”的學習機制不完善。

養老服務人才的流動性很高,一些技能水平高的人很容易流失到其他行業。大多數養老機構是私營性質,這些私營養老機構所招聘員工多為臨時工,缺乏系統的職稱、職業晉升渠道,缺乏有效激勵機制。員工素質低、就業不穩定會影響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使員工產生怠惰情緒,“干中學”便流于形式,從而影響他們的職業技能提升。

(三)職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養老服務對象存在差異性,面對不同年齡、素質、失能狀況和訴求的老年人,所需要的照護需求不盡相同。養老服務人才是應運而生的。隨著我國老齡化和養老服務市場化的加快,對于養老服務人才數量的需求日益加大。從事養老服務需要老年康養、醫學、營養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技能,從業者應該不斷通過職業培訓加以提升。

目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對于職業培訓的意愿不強。由于待遇不高,很多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來自就業困難群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職業認同感不高、專業意識不強,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參加有償職業培訓。同時,適用于養老服務的培訓途徑不多,因培訓需求有限,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場化培訓機構,現有培訓多是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或支持的政策性培訓,學習針對性不強,培訓效果欠佳。

三、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需要克服的行業障礙

(一)服務內容日益專業化,而非傳統“伺候人”的社會刻板印象

養老服務內容包含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康復服務、失智照護、心理照護等全方位身心護理。做好上述工作既需要較多的體能消耗,也需要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當前養老服務行業呈現出一種新業態?,F代智能設備的大量使用,如智能手機、監控傳呼設備、健康監測設備、輔助移動設備等,有助于提高照護效率,改善老年人的體驗,提高照護的及時性和針對性。隨著養老服務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老年人物質和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照護范圍的擴大、現代智能設備的運用,需要養老服務人才具備高素養、強技能,而不僅僅是在傳統意義上“伺候”人的角色。如果人們不更新觀念,解決行業認知偏差,仍然保留傳統“伺候人”的社會刻板印象,養老服務行業很難吸納和留住高素質人才。

(二)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空間受限

與專業性很強的教育、醫療衛生行業相比,當前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空間有限,存在職業天花板或職業瓶頸。對于養老服務從業人員來說,職業技能等級的認可度低、含金量低,工作成效再高也難以展現出來。能力強、素質高的養老服務人才無法晉升、獲取對應報酬,便會選擇跳槽到其他行業。如果養老服務行業現有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就會陷入“服務質量低—收入低—人員素質低—服務質量低”的怪圈。

四、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策略

(一)院校培養

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應超前布局。老齡化的趨勢不可逆轉,為確保養老服務業的健康順利發展,應該超前布局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工作。積極開設和增加多個層次的教學體系,加強產業發展研究力量、增加師資儲備。

一是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和引導。強化專業教育、提高專業認同,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與人生意義。養老服務根植于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是一種極為光榮的職業。從事這一職業,學好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會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謀得立足社會的本領,并不斷提升自身人生價值。

二是全面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養老服務人才。人才培養是院校的根本職責,在強化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應通過加強實習實訓、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職業教育的可行策略。養老服務是老年康養、老年醫學、老年照護等多領域的綜合職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性較強,院校專業教學、社會職業培訓等應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利益關聯密切的實習基地和技術實驗示范推廣基地,其密切程度決定了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是建立職業反饋機制。對本專業畢業生進行定期回訪,對其專業適應性、課程適用性等進行調查了解,根據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不同地區、各個院校之間發揮特色優勢、實現錯位發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作中培養

目前國內的養老模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模式,近年來開始積極探索醫養結合、“互聯網+養老”“物業+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所有這些養老模式中處于核心位置的是養老服務人才,包括其數量和質量。從總體看,養老服務人才數量嚴重不足、質量參差不齊。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干中學”逐步提升養老服務技能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是發揮傳幫帶、學徒制等傳統“干中學”的優勢。鼓勵經驗豐富、技能熟練的老員工幫助新員工,在日常照護工作中提升技能。真正做到傳幫帶,必須給老員工足夠的職業尊重和回報。老員工積累的人力資本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具有較強的排他性和競爭性。排他性指這種財富不會自動轉移到其他新員工,需要通過支付一定的報酬來激勵老員工。競爭性指這些能力在傳授之后可能會對老員工的職業生涯有影響,需要建立一種機制來預防這種職業危機的出現,這就是承認老員工的職業能力和職業地位,促使其實現更高層次的職級晉升。

二是完善職業提升機制。鼓勵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對養老服務產生職業認同感,對各種養老服務技能的學習產生興趣。興趣點來自領導、同事、被照護的長者、長者家屬等對其工作成果的尊重和認可,應建立績效獎懲制度培優、獎優,汰“劣”罰“劣”。

三是完善行業自律制度。注重提升職業道德水平,發揚慎獨精神。養老服務的對象是老年人,其體能日漸衰退,逐步失智、失能,能否有尊嚴地安享晚年,體現了社會人文關懷和社會倫理道德的底線。養老服務人才應具有較高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升華思想境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完成自身肩負的職業使命。

四是改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會影響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應不斷提高養老服務的工作環境的便利度和舒適度。通過精細化管理,對護理員和長者之間進行性格、性別和偏好上的精準匹配,讓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更好的護理員得到更多回報。

(三)職業培訓機構培養

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要實施專業化、技能化、職業化“三化”于一體的培養模式。為了快速提升專業技能,考取養老領域的技能證書,院校師生和現有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相關人員都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參加職業培訓。職業培訓大都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針對當前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對特定人員進行集中培訓,以收到較好成效。影響人們參加職業培訓的因素有學習興趣、學習成本和學習內容等。學習興趣一般來自工作需要和工資水平,學習成本一般由雇主、員工和地方政府三方分擔,學習內容取決于培訓機構的組織水平。為了增強培訓效果,培訓機構應聘請有經驗的講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行培訓。

(四)通過社會輿論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

打造“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既要確保數量,也要確保質量;既要提升職業技能,更要培養他們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人口老齡化催生銀發經濟。在市場經濟中,服務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也可以創造財富和價值,從事服務業是大多數人的職業選擇。職業無貴賤之分,只要能夠創造價值,就會得到社會的尊重。宣傳傳統的中華孝道文化、儒家文化,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將時代精神與傳統美德相結合,廣泛宣傳養老服務行業的好人好事,培養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自豪感與使命感。

參考文獻

[1]張俊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高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

[2]崔靜.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4).

[3]何永丹.互聯網背景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2).

(作者單位:葉海春、歐麗敏,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猜你喜歡
老年護理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我國老年護工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護理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研究
高校護生開展老年護理服務創新模式的探討
基于老年護理課程體系建設的中醫內容整合和優化對策探討
高職護理專業老年人生活護理之“協助老人換乘輪椅”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