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積極語用的語文教學實踐

2024-05-04 13:23周霞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老牛思維教師

周霞

傳統的語用教學屬于接受型的消極語用。消極語用在教學實踐中存在泛化、模式化、單向化等問題,難以提升學生作為語用主體的語用能力;與之相對的是積極語用,這種積極語用以思維發展為核心,以表達為特點,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因而體現為一種自覺語用、完整語用和深度語用的聚合體?;谏鲜隼斫?,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探索開展積極語用的路徑與策略。

一、充分認識積極語用的特征

積極語用從形式上看是基于自主思維的個性言說、獨立評論和審美表達,因而比起傳統語用是更富有表現力和創造力的言語行為。教師只有充分認識積極語用的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課堂實踐中開展語用實踐活動。

1.自覺語用的具體表現

自覺語用,顧名思義就是具有自我表達意識的語用。一般而言,語用分為以閱讀為主的輸入型和以表達為主的輸出型兩種,積極語用是一種以思維、表達為內核的輸出型語用,又是建立在主體傾聽、閱讀的輸入型語用基礎上。有了這種認識,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會盡量將輸入型語用變為輸出型語用,激發學生的語用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自覺、主動開展語用活動。如教學《祖父的園子》,課文中有對園子中植物很“自由”的表達:“……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筆者先引導學生品讀這種“自由”的表達,關注作者以“舉例+假設”的言說樣式來突出“要怎么樣,就怎么樣”的自由感;但不是讓學生記住這樣表達自由的句式,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選擇適宜的對象進行表達,說出屬于自己的“自由”感;有的學生說“我多么渴望這樣的生活:放學回家,想看會兒書,就看會兒書,想寫會兒作業就寫會兒作業;若都不愿意,那就書也不看,作業也不寫,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沒有人問我?!边@樣的表達確實傳達出學生對文本中所表達“自由”的向往,更體現出當下的學生對整天沉溺在看書、作業中的要求很反感。

2.完整語用的具體表現

從性質上看語用,以訴諸人的多種感官的聽、說、讀、寫、評、視等為外在語用,而訴諸大腦活動的思維則被看作內在語用;由內在語用與外在語用共同組成的完整語用追求立體的言語行為。在完整語用中,以思維呈現的內在語用處于靈魂位置上,能夠發揮關鍵作用,也決定了學生的語用品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完整語用的正確認識與把握,充分關注內在語用所指向的深刻性,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用品質。如教學《牛郎織女》,故事中詳細地講了牛郎與那頭牛住在一起,每天都很用心地照顧老牛,與老牛成了親密的伙伴,還把自己的心思、見聞講給老牛聽,希望老牛也能把自己知道的、想說的都告訴他。誰知道后來老牛真的開口說話,告訴他如何找到仙女。這樣一來,老牛的身份就成了文本中留下的空白。學生要想真正讀懂這個故事,就必須通過想象補充、還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民間故事中往往有著令人不可思議的神奇事情出現,老牛能夠預知織女的出現就是很神奇的事情,請你大膽想象,為老牛補充一個合理的身份。學生根據故事的發展和自己的認知經驗,在頭腦中對老牛身份進行定位、謀劃、想象,也就是先來一次以思維為核心的內在語用,最后才用語言把思維的結果以講或寫的外在語用體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經歷了一次從內在語用到外在語用的完整語用過程。

3.深度語用的具體表現

積極語用在關注學生的內在語用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把表達能力中的評價能力作為重點中的關鍵,用以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超越表現單一的判斷與概括,達到深度語用的效果,即實現了言語內容與言語形式的高度匹配。在深度語用中,學生將從同質化的理解與表達中,蛻變成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在面對具體問題時,進入獨特的思考中,直至形成獨具一格的表達。如學習《書戴嵩畫?!泛?,教師結合學生學習過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思考這些詩文的共同特色,以“( )的蘇軾”為題評價蘇軾的創作特點。學生就需要從單一對詩歌哲理意味的判斷與概括中走出來,辯證地看待文中人物,形成自己對蘇軾創作的初步見解,認識到蘇軾在文學創作上的獨特之處,源于他對生活思考的角度和高度,是其他人達不到的。這樣的認識包含了對蘇軾文學創作的個性化評價,體現的就是一種深度語用效果。

二、探索開展積極語用的策略

學生積極語用的素養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激發學生的語用動機,努力發掘學生的語用潛質,真正促進學生發展積極語用能力。

1.在激發語用動力上把握時機

學生的積極語用意識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把握時機引導,激發學生語用的內驅力。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文本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學習語境上下功夫,要善于設置語境,及時變換語境,使學生能夠在適宜的語境中自發形成表達的欲望,產生自覺、主動的語用行為,這樣的語用行為不僅有意思,而且有意義。如教學《西門豹治鄴》,故事中西門豹借口送新娘來到河邊,巧妙地把巫婆和官紳頭目投進了漳河之中。這樣的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更適合改編為戲劇。對此,教師抓住機會,讓學生動手合作進行課本劇的編寫,將課文以講述的方式,改編成人物對話、人物旁白、人物心理獨白和舞臺說明為主的劇本表達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語用動機,學生都想在小組合作改編中有所作為,自覺語用、深度語用等積極語用特征都得到有效體現。

2.在融入語用方法上尋找路徑

傳統閱讀教學以單篇課文教學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語用意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這種任務群的學習,強調的是單元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教師通過提煉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設計系列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實現了對單篇教學的突破,能夠形成以“類”為單位的教學。在任務群學習中,閱讀內容只是學習的基礎與載體,更重視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與表達的素養,提升學生的積極語用能力。

3.在語用活動中提供幫助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積極語用,讓學生從被動語用走向主動語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學生覺得有些茫然無助時,教師需要及時搭建適宜的支架,幫助學生在表達實踐中體現積極語用特征。如教學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學生盡管都有玩得很高興的生活經歷,但寫起來卻無從下筆,教師可以提出系列問題為支架引導學生選擇材料,比如,請你想想什么時候玩得很高興?玩的是什么?與誰一起玩的?怎樣玩的?學生在寫怎樣玩的時候顯得籠統、模糊,教師可以提供細節支架(玩的過程中有哪些步驟)幫助學生寫清楚。這樣貼近學生需求的引導,才能促進學生逐漸進入積極語用的實踐中。

總之,在語用學習上,教師要重視對積極語用價值與意義的理解,從中探索引導學生開展積極語用的路徑與策略。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兒童意義的小學生語文‘高言值能力培養的研究” 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2020/02/284]

猜你喜歡
老牛思維教師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老牛(之二)
老牛
最美教師
老牛墾荒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