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現實與認知之間的鴻溝
——以“認識人民幣”單元拓展學習為例

2024-05-06 21:47中山市小欖鎮北區小學劉云霄
師道(教研) 2024年2期
關鍵詞:購物課題人民幣

文/中山市小欖鎮北區小學 劉云霄

深圳市龍華區和平實驗小學 王 為

無論是認識人民幣,還是關于人民幣的計算,一線教師都覺得教學困難重重。如果不從測試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探究其原因,究竟是因為什么導致這樣的教學困境呢?時代的快速發展,讓學生對于人民幣既熟悉又陌生。我們常說經驗基礎是學生使用模型的經驗,模型是一種結構化的學習材料。除課堂進行有效及有序的教學組織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校內或校外相結合的學生小課題學習方式,促進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文化的滲透。

一、難“認”?

緣于生活經驗的匱乏導致學生認知不足的情況可以通過課前的學生小課題研究予以解決。鑒于一年級學生因為年齡小,研究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人民幣的認識除了從“認”的技巧的角度看,在感官上熟悉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圖案和顏色等,還應當以數學的眼光發現人民幣的數量和單位名稱,有助于深度學習。

學生小課題學習1:驅動問題:人民幣里藏著什么?

學生研究活動及結論:

1.確定分工,查閱資料,了解與介紹“人民幣”。(1)任務:每位同學與家人進行購物活動。(2)討論:如何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3)收集:將自己觀察、認識的過程拍成照片、視頻,同時收集相關資料。(4)整理:說一說、寫一寫,形成調查表雛形或數學繪畫。

2.觀察人民幣,我有新發現。我們發現人民幣按材質分為紙幣和硬幣,也可以分為元、角、分。我們發現不同的人民幣大小都不一樣大,顏色不一樣,有“中國人民銀行”這樣的字,還有漢語拼音、國徽、主景圖案、盲文標記、面額數字、民族文字、花卉圖案等特征。通過手機還查到,人民幣還有手工雕刻頭像、雕刻凹版印刷、固定人像水印、膠印微縮文字等防偽特征。

3.觀察到變化,又有新發現。我們發現現在能看到的人民幣有1角、2 角、5 角、1 元、5 元、10 元、20元、50 元、100 元等。我們仔細一看,有趣地發現他們無論大小、顏色、還是防偽中都有不一樣的地方?,F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跟爸爸媽媽外出買東西或吃飯,他們都不用人民幣的紙幣的,現在都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我們也知道各種數字紅包分別是多少錢。

4.我們的收獲。 通過觀察人民幣這樣的小課題學習活動,學生樂在其中的開展課前小課題學習研究,有了體驗和感受,嘗試簡單的分類,潛移默化地進行數據整理及分析,以小組視頻形式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體會到人民幣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觀察顏色、圖案、數字與單位等人民幣的具體特征,發現人民幣面值不同樣子不同,但有些面值相同的,樣子不同,了解人民幣的變遷?;顒幼寣W生走進人民幣的文化世界,拉近學生與其背后的數學文化的距離,經歷文化體驗,為學習搭建了走近生活的橋梁。

二、難“算”?

學生小課題學習2:驅動問題:到商場購物付款要留意什么?

學生研究活動及結論:

1.和家長去超市、文具店、菜市場購物。 我們認識了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平時生活中的買賣都會使用到人民幣,因此我們也帶著自己的零花錢,通過親自購物的活動,親身經歷如何看價格、算賬、付錢、找零等。

2.“購物”實踐,感受支付方式的變化。 我們發現現在的支付方式有:人民幣現金支付、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支付、銀行卡刷卡支付、掃臉支付等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活充滿便利。但也清楚,雖然電子支付盛行,但人民幣紙幣與硬幣仍然是很重要的,是暫時不能淘汰的,因為我們可能會忘記帶手機出門、支付機器設備也可能出現突然故障等,并且我們更需要更加愛護和珍惜人民幣。

3.如何做一個精打細算的顧客?

4.我們的收獲。 我們帶著人民幣去交易買東西、賣東西,知道人民幣在生活上的用處,我們發現人民幣計算無處不在,我們需要清楚每一張人民幣之間面值,這里不僅僅有數字計算的知識,也包含了數的組成。用1、2、5、10 這幾個數可以用最少的加減運算去得到另一些數。如:1+2=3;2+2=4;5+1=6;2+5=7;1+2+5=8;2+2+5=9;10-2=8;10-1=9。所以人民幣里面是沒有3、4、6、7、8、9 這些金額的。所以當我們在用人民幣進行搭配時,不能把它當作簡單的加減法,還要考慮人民幣金額的特點。

三、難“換”?

學生在現實購物活動情境中,已經初步認識了元、角、分,但認知是以元為主線,對于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還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這時,教師重點應發揮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腳手架(腳手架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如現實情境、學具、驅動問題、啟發問題、問題拆解、各類圖表等),幫助學生理解元、角、分作為人民幣的單位,與數量密不可分,明白相同單位和不同單位人民幣怎么兌換,怎么換算,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有序、嚴謹、深度,進而提升學生的數感及量感。

課堂教學中,通過驅動問題:你能說清楚這些兌換方式都可以背后的道理嗎?

1.具體活動感知。 利用認知活動,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幣間的兌換關系。借助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完成不同單位人民幣的兌換,明晰進率關系,學會換算,完成從直觀演示到抽象理解的過渡,為后面計算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礎,為深度學習助力。

2.形象模型支撐。引入一捆小棒(10 根)、一個小棒及一元人民幣、一角人民幣對比,為一元和一角找到參考模型,為學生的理解提供實物支撐,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了形象支撐。體會元角分的換算與加減法計算的本質一樣,即在計數(量)單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對計數(量)單位的個數進行加減(兌換)。

3.對比練習訓練。 夯實了難點基礎能力,而且在掌握所學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體會到了知識的應用價值發展的數學思維。

四、難“用”?

學生研究活動:

1.銀行體驗。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銀行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而銀行更是各國之間的貨幣聯系之一,作為7 歲的我們,對銀行也是充滿好奇,它是怎么聯系我們和貨幣的呢?于是,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有了第一次的銀行的ATM機的存錢與取錢經驗,更辦理了第一張屬于自己銀行卡。我發現原來存錢不僅可以用自己的豬豬錢罐,也可以把錢存進銀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民幣。

2.壓歲錢使用計劃。 當我們在春節時收到長輩給我們的壓歲錢,做有意義的事呢?制定“我們的壓歲錢使用計劃”。我們討論出好多種方式,比如有的用來買文具,買零食,用來交興趣班的費用,有些小朋友用來去旅游,有些說存進銀行,還有說捐給有需要的人。我們發現,人民幣的用處真大,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猜你喜歡
購物課題人民幣
我們為什么選擇網上購物?
怎樣認識人民幣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第一次寫課題
你不了解的人民幣
走近人民幣
100元人民幣知識多
圣誕購物季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快樂六一,開心購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