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準確把握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

2024-05-06 11:13戴賓
當代縣域經濟 2024年5期
關鍵詞:縣域四川高質量

戴賓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新時代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引領。四川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才能理清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路徑,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工作。

準確把握內涵

是推進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

科學認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前提性和引領性的工作。只有準確把握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才能明晰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要求和路徑,做出有針對性的工作部署;才能更好地開展廣泛的宣傳和動員,使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人心;才能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評價考核辦法,加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運行監測。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體現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要求。二是需要將高質量發展落腳到縣域經濟。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能簡單地套用國家層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而是要將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縣域經濟的方方面面,反映出高質量發展在縣域經濟中的特點。三是要與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充分體現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性。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立足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筆者認為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實力提升、結構優化、動能強勁、空間有效、功能擔當、區域協同、城鄉融合、發展持續、制度合理、民生改善10個方面。

1.實力提升。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體現為縣域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包括經濟總量和財力的大幅提升。

近年來,四川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全省128個縣(市)中GDP上200億元的縣(市)由2016年的34個增加到2023年的53個。2023年,全省7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縣,33個縣(市)進入西部百強縣。12個縣(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0億元。但整體而言,四川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實力不強,大部分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起點較低。2022年全省128個縣(市)GDP平均僅有190.1億元,尚有53個(占總數的41.4%)GDP不到100億元、33個(占總數的25.8%)不到50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平均僅為10.2億元,尚有45個縣不足5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處理好量與質的關系??h域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四川只有實現了縣域經濟總量快速、持續的大幅提升和財政收入的大幅增加,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才能有縣域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實現量質齊升的高質量發展。

2.結構優化。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結構上體現為產業結構得到顯著優化。

縣域經濟起始于農業,涵蓋了一二三產業,我國縣域經濟結構具有明顯的二元特征。一是從行業來看,縣域內技術落后的傳統農業與現代工業并存,工業占比較低,農業現代化水平整體不高。二是從工業內部來看,大量的傳統工業與少量的現代新興工業并存。工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賽迪全國百強縣研究報告指出,第二產業是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全國54個千億縣二產占比達到51.9%,全國百強縣為47.8%,西部百強縣為46%??h域經濟結構的二元特征在四川表現得更為突出。2022年,全省128個縣(市)二產占比僅為38.2%,規上工業企業平均僅70家,縣域工業帶有明顯的資源加工特征,傳統工業占比大,現代新興工業發展不足。農業技術水平低,科技支撐不足,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強。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二產特別是工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占比,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推動以資源加工為主的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現代新興工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提高縣域經濟的整體效益,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動能強勁。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動力上體現為動能更加強大,發展富有活力。

長期以來,我國相當多的省區尤其是四川縣域經濟發展以粗放式、外生型為主。一是大多依托資源優勢發展資源型的開發和加工產業。二是更多依靠投資拉動,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產業、擴大規模。當然,依托資源特別是依托本地優勢資源是縣域培育支柱產業、形成特色經濟的重要途徑。資本仍是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只有投資結構的變化才能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的提升也都離不開資本的推動。然而,資源特別是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科技水平和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制,也存在逐步枯竭的問題,同時也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投資也受當地自然資源、區位條件、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基礎設施配套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動力??h域經濟的未來發展更多地需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內生發展動力,實現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的轉型。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改革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在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提升招商引資水平,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工業投資規模的同時,推進從傳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動力轉換,由過去單純依托資源、依靠投資的粗放式、外生型發展,逐步轉向以科技賦能、創新驅動為主的內生型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新活力、激發新動能、發展新經濟,走出具有四川縣域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4.空間有效。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空間上體現為縣域內形成集聚的空間形態,縣域經濟空間組織有序,空間組織效率不斷提升。

縣域內包括了城市(縣城)、集鎮、村落在內的各類城鄉聚落。由于縣城規模普遍偏小、綜合功能不強、集鎮零星分散、縣域城鎮等級體系缺失,因而縣域內缺乏強有力的增長中心,縣城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弱,集鎮、鄉村孤立發展,縣域經濟在空間上總體處于離散無序的狀態,空間組織效率不高。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優化縣域空間結構,促進縣域空間從無序向有序轉型,提高縣城的集聚規模,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極核和次中心,增強其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有效提升縣域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水平、空間組織能力和空間效率。

5.功能擔當。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方式上體現為分類發展、承載主體功能。

縣域具有特定的地域功能,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以及行政管理等功能。不同縣域的自然地理和區位條件、資源承載能力、環境容量、人口集聚狀況等各不相同,因而其主要承載的地域功能也有所不同。不同縣域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條件各不相同,有的適于大規模的工業集聚,有的適于發展商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有的適于發展農業。因此,縣域經濟是一種功能性的地域經濟,有的縣發展經濟成為其主體功能,有的縣生態涵養保育成為其主體功能;有的縣以集聚發展工業為主體功能,有的縣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從區域發展的整體考量,縣域擔當好了主體功能就是體現了高質量發展。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突出不同縣域所承載的地域功能,依據國家和四川主體功能區劃,以重點開發區縣、農產品主產區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為基本類型,加強分類指導和分類考核,引導不同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強化地域功能擔當,形成縣域的地域經濟特色和經濟功能。

6.區域協同。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區域上體現為縣域與中心城市和周邊地區形成聯系密切、分工協同的發展格局。

縣域國土面積有限,縣域經濟不是一個完整的區域經濟系統,沒有自我組織、自我完善的能力??h域經濟不具備完全獨立性,不能孤立和封閉式地自我發展,不能囿于縣域行政邊界形成“孤島經濟”,而是需要將其納入所在的區域經濟系統中,強化與中心城市的縱向經濟聯系和與周邊縣域的橫向經濟協作,融入所在區域的空間體系、城鎮體系、交通體系和產業分工體系,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行政區劃空間和經濟地理空間,打破行政壁壘,拓展經濟邊界,推動縣域經濟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深度融入省域經濟中心和副中心以及區域中心城市,主動迎接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強化縣際分工協作,推動縣域經濟開放式協同發展。

7.城鄉融合。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城鄉關系上體現為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發展格局。

在我國的地方行政區劃中縣屬于地域行政區,以城鄉合治為特征,既有城鎮也有鄉村,且鄉村地域占大部??h域經濟包括城市經濟、集鎮經濟、鄉村經濟三種形態。因此,縣域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城鄉融合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在的必然要求。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極核,增強對鄉村經濟的服務和帶動能力,推進城鄉要素配置融合、城鄉經濟形態融合、城鄉產業融合,推動城鄉經濟一體化。

8.發展持續。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導向上體現為經濟、社會和環境平衡協調,發展可持續。

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持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h域內鄉村地域占大部,保持著一定的自然狀態和自然功能。因此,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充分考慮縣域內生產、生活和生態的關系,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協調。

四川許多縣域是長江黃河上游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自然生態本底良好。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不以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和低碳技術,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實現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9.制度合理。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制度安排上體現為形成更加有利于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

在我國,制度環境對縣域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各級財政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縣域的財政實力。市管縣體制影響和決定著縣域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配置方式及其效率。土地所有和使用制度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縣域土地要素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財政分配制度,調整和處理好市縣之間的關系,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探索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體制機制。

10.民生改善。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目的上體現為增進民生福祉,居民幸福安康。

高質量發展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和基礎,人民幸福安康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h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要落實到使縣域內的居民樂業富足、生活美好。2022年,全國百強縣“富民”與“強縣”共進,人均GDP達到13.8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萬元。2022年,四川省128個縣(市)人均GDP僅為5.36萬元,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8672元,與全國先進縣相比差距尚大。

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增進民生福祉、居民幸福安康為最終目標,努力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持續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形成縣域社會安定、生活美滿、精神富足的發展局面。

猜你喜歡
縣域四川高質量
A gift I treasure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四川:不只辣,還很甜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