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探析

2024-05-06 10:30李瓊楊宇博
當代縣域經濟 2024年5期
關鍵詞:農耕文化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李瓊 楊宇博

[摘要]? 近年來,昆明市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業態不斷豐富,發展模式多元,發展成效顯著。但仍面臨總體發展質量不高、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生態環境壓力大、利益共享機制不健全、保障措施待完善等問題,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環境、強化綠色共享新發展理念、優化保障措施,以推動昆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鄉村旅游;鄉村振興;農耕文化

[基金項目]? 2023年度昆明市政府研究室統籌的市級部門重點課題“昆明市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昆研〔2023〕4號)

[作者單位]? 中共昆明市委黨校;云南師范大學地理學部

當前,鄉村旅游已成為人們常態化的休閑生活方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也逐步提升。202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開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行動。探索昆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對策,對于昆明實施“旅游興市”戰略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發展現狀

近年來,昆明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形成“政府引導型”“企業主導型”“能人帶動型”“新村民帶動型”等多種發展模式,發展成效顯著。一是打造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全市先后創建了5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7個云南旅游名鎮、20個云南旅游名村、20個市級鄉村示范村。二是推出了一批獨具特色、主題鮮明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了1條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精品線路、10條市級紅色旅游精品線路、7條鄉村旅游示范帶。三是富民增收效果明顯。鄉村旅游的發展增加了農村就業崗位,帶動了特色種養產業發展,還激發了村民創業發展活力。四是提升了人居環境。鄉村旅游發展的同時改善了鄉村基礎設施,美化了村容村貌,有力促進了農村環境改善。

存在問題

總體發展質量不高。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不足,很多鄉村旅游僅停留在簡單利用資源方面,大多村落的產業項目比較分散,缺乏產業間的協同配合,相關企業各自為政,景區關聯性低,沒有形成系統化的規劃和集產業、銷售與游玩于一體的旅游鏈,游客停留時間短。另外,鄉村旅游相互模仿的現象造成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難以形成核心吸引力。

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一是配套設施不完善。一些連接景區的道路建設滯后,偏遠地區路況復雜,鄉村旅游景點之間的城鄉公交相對較少,游客出行不方便。同時一些景區配套設施跟不上,停車場、景區觀光車、旅游廁所、休息區等設施不足,環境衛生條件差,游客體驗感差,復游率低。二是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服務人員大部分還是當地村民,服務意識薄弱、能力不足,導致鄉村旅游服務質量難以滿足游客更高層次的需求。

帶來生態環境壓力。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陡增的人流、物流,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固塑廢棄物,容易造成水體、土壤和植被的污染。大量交通工具的使用、餐飲企業的油煙排放等會影響大氣質量,娛樂場所、設備的運行以及大量游客到來會造成噪聲污染。同時,一些鄉村旅游項目盈利目的性過強、過度商業化,導致鄉村的自然景觀被破壞,造成鄉村特色和傳統文化流失,降低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利益共享機制不健全。當前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導、農民自主經營、外來投資等。政府主導的鄉村旅游項目容易引發征地補償分配問題;農民自主經營的鄉村旅游項目因為產品同質化問題導致惡性競爭;外來投資以“園區+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和雇傭農戶的方式,與農戶形成租賃和雇傭關系,但這種關系容易導致農戶歸屬感不強,沒有體現“聯農帶農富農”。同時,農戶沒有參與入股,沒有利益分紅和二次分配,導致農戶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識不強。

保障措施不完善。一是發展資金不足。昆明市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欠缺,更多發展資金投向了農業發展、鄉村建設等項目,扶持資金口徑和使用不統一,導致財政資金投入無法覆蓋鄉村旅游發展。同時,鄉村旅游企業缺乏信用擔保、融資租賃、項目融資、信托投資等服務,導致鄉村旅游資源無法有效利用和深度開發,品質難以提升。二是項目用地難。在鄉村旅游項目中,傳統整片式供地方式由于項目占地較大、用地多、容積率低,以及農轉用、占補平衡指標等問題,使項目難以落地。三是人才支撐不足。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本土人才培育不足,導致一些鄉村旅游經營和管理處于低水平,難以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對策建議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鄉村旅游品質。一是加強資源整合,變“單干”為“組團”發展。對資源稟賦相似、地域相鄰的村落,探索鄉村連片打造方式,實現產業聯動、產品互補、市場共享、客源互送的發展模式,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加快打造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根據各地資源稟賦,探索打造民宿集聚區、鄉村休閑度假集聚區、鄉村生態旅游集聚區、田園農耕體驗集聚區、特色餐飲集聚區等,推動產業集聚化、集群式發展。三是加強農文旅產業融合,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包括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與旅游產品相結合,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同時,通過文化傳承和保護,維護和弘揚當地的文化特色,推動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質量。一是出臺鄉村旅游服務標準。要從環境、交通、公共設施、住宿、餐飲、購物、安全和行業管理等方面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全面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二是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實施企業服務提質行動,為企業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出臺優惠政策和紓困措施,扶持培育鄉村旅游骨干企業。深化“體檢式”暗訪檢查,嚴厲打擊鄉村旅游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旅游環境。建立健全鄉村旅游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輿情應對和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機制,提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確保游客人身財產安全。三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對交通道路進行提質改造,在鄉村旅游景區之間開通公交專線、鄉村旅游直通車,提升交通便利性。開展“微創意、微改造”,促進“精提升”,推進景觀提升、環境優化和服務提升,實現“小投入、大成效”。同時要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智慧化服務和體驗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務。

強化綠色理念,把握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方向。一是政府要發揮好管理協調作用,做好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鄉村旅游之間的協調發展規劃,強化動態監督。二是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升民眾環保意識。政府部門要組織企業學習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企業要引導和監督游客行為,密切關注景區游客容量,使游覽活動處于環境承載力允許的范圍內。三是發揮民間力量參與鄉村環境整治監管。成立村級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由村“兩委”、志愿者、村民代表組成,推動協商化解環保糾紛。同時充當環保理念宣傳員,讓綠色環保成為村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堅持共享發展,提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效益。一是構建主客共享生活新空間。游客是到訪者也是回歸者,應該堅持互融共建共享,找到游客與當地居民的共鳴點。比如無差別開放戲劇場、菜市場等村民生活和公共休閑空間,讓游客能自然而然地融入環境。二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公開公平的各方利益主體共同對話機制,讓農民真正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和建設中,從而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享有長期穩定的收益回報。

優化保障措施,強化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支撐。一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中介組織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信用擔保、融資租賃、項目融資、信托投資等服務。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產、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發展鄉村旅游,享有薪金、租金和股金等長期穩定的收益回報。二是強化用地保障。將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統籌安排,探索實施“點狀供地”政策,進一步盤活農村閑置土地。探索“新村民”認領老屋模式,引入“新村民”對古村進行保護性開發。三是加強人才引育。一方面要注重外部人才吸納。根據發展需求實施“靈活引才”,特別是經營管理類優秀人才。通過舉辦鄉村旅游發展研討會、推介會等旅游活動,吸引省內外專家學者到昆明開展學術交流和專業指導。此外,加強相關政校合作,做好人才輸送、對口培養幫扶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鄉土人才培育。要注重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培養和能力提升。將“鄉村CEO”培養扶持納入主流人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鄉村CEO”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指導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歡
農耕文化鄉村旅游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從農業諺語看壯泰民族的傳統農耕文化
“天府農耕·響水六坊”項目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仙居湫山鄉方宅村鄉村旅游規劃構想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民間美術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圖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