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生態化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2024-05-07 02:09韓煒宏吳瑤瑤楊新吉勒圖楊艷麗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態化效率因素

韓煒宏 吳瑤瑤 楊新吉勒圖 楊艷麗

(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1 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資源、環境及生態問題日益凸顯。產業作為經濟系統的核心組成,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系統中各生產要素的利用程度及效益水平,同時直接決定著經濟運行過程中污染排放的類型與規模。新的時代發展要求下,產業的生態化發展是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的必然要求與必然趨勢。因此,實現產業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同化發展、產業的生態化發展是新時代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2 產業生態化的定義

“產業生態”的思想最早源于外國學者弗洛什(Frosch)與加羅布勞斯(Gallopoulos)在1989 年提出的“產業生態系統”和“產業生態學”理論,該理論稱可以通過革新生產方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國內學者劉則淵將“產業生態”動詞化,首次提出“產業生態化”的概念,認為產業生態化是指將產業要素、產業活動納入生態系統之中,從而實現產業活動與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此外,何雨辰、鄭興明從經濟學視角定義產業生態化,將其分為狹義上的要素耦合優化與廣義上的系統協調[1]。李敏瑞、張昊冉從生態學視角定義產業生態化,認為產業生態化指的是通過技術的革新與應用,對產業進行生態化的轉型升級,最終實現綠色增產的過程[2]。此后,通過“產業”和“生態”兩個維度共同表征“產業生態化”逐漸被國內外學者所認同。目前來看,雖然關于產業生態化的定義仍沒有完全明確且統一,但是關于產業生態化的核心思想基本達成一致,即強調產業生態化發展是由傳統粗放、外延式向封閉循環、集約型的動態轉變,是既注重高效低耗的經濟增長又倡導循環利用的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3 產業生態化的評價方法

目前,國內外關于產業生態化水平評價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態效率測算、物質流分析以及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類:(1)生態效率測算。生態效率反映生態資源使用的效率,等于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除以環境影響,可視為一種投入產出比。生態效率的大小體現了產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即效率越高,產業活動的資源使用效率就越高,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就越小,側面反映出產業的生態化水平。學者們主要通過將相關的指標納入產業發展的投入產出中,測度出產業生態化效率。其中,Lin Libo 基于生態碳足跡的分析方法,構建了生態效率計算模型,用以研究旅游業的生態化水平[3]。Huang Lizhen,Zhang Yixiang 等從改善民生的角度對生態效率的含義和評價體系進行了拓展研究,其選取的評價指標充分考慮了經濟、創新、社會及環境的整體發展[4]。(2)物質流分析。主要研究物質的流動規律及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在用于區域物質評價時,測算物質需求總量和直接物質輸出等指標。其中,Pablo Alonso-Fernández 等基于物質流分析,評價經濟增長及減少環境影響之間的兼容性的生態問題[5]。劉曉潔、胡兆民等基于物質流分析法,構建了全生命周期生態草牧業研究框架,分析了不同環節的碳源和碳匯特征、影響因素及存在的生態問題[6]。(3)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從不同角度反映系統特征屬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任海軍等從農業生態化指標評價體系的含義、構建機理入手,從經濟、社會生態的視角出發,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生態化水平評價進行研究[7]。Xu Dayu,Lu Chunping 等構建了林業產業生態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各省份林業產業生態發展水平和系統協調性進行綜合評價[8]。

4 產業生態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產業生態化具有應用性強且學科交叉范圍廣的特點,因而其發展過程受多維度因素共同作用。為進一步推進產業生態化發展,其影響因素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對象。本文基于產業生態化影響因素的現有研究,從宏觀、中觀及微觀3 個層面梳理產業生態化的影響因素。

4.1 宏觀因素

其一,經濟發展水平對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影響是顯著的,根據逯承鵬、劉志良等研究,經濟發展水平對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影響具體表現為顯著的“U”型關系[9],也就是說,產業生態化的水平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動趨勢。其二,外資利用水平也會影響到產業生態化水平。周小喜、段存儒研究發現,外資占比與產業生態化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10],主要原因在于外資占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產業的開放程度,開放程度越高,意味著與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往來、經驗學習會更頻繁,先進的理念與經驗促進產業生態化發展。其三,環境規制對產業生態化存在顯著的促進效應,不僅如此,陳芳、趙蕓霆的相關研究還表明,正式環境規制具有顯著正向溢出效應,某一地區環境規制的提高有助于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升[11]。其四,環境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高。顏建軍、敬俊等認為影響產業生態化水平的諸多因素中,環境治理能力的邊際效應最大[12],即提升環境治理能力,能夠使得產業生態化發展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五,資源消耗水平對產業生態化產生影響。王小寧、魏婉茹認為資源消耗水平對產業生態化的貢獻最?。?3]。

4.2 中觀因素

產業結構的好壞對產業生態化影響較為顯著。李揚杰、張莉研究發現,產業結構優化對產業化水平提升的貢獻度相對較大[14]。由此可見,產業結構的優化對于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升相比其他因素較為重要。另外,周映伶、羅胤晨等對產業生態化水平進行評價,發現產業生態化水平受生態產業動態發展、產業結構高級化發展和產業集聚發展這3 個指標共同影響,權重分別為0.304 7,0.393 9 和0.301 4[15]。

4.3 微觀因素

其一,人力資本是實現產業生態化的重要途徑。段鑫、任群羅的研究顯示,隨著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升,初級人力資本對其發展的抑制作用明顯增加,而中級人力資本和高級人力資本對產業生態化升級的促進作用呈倒“U”形曲線[16]。其二,科技創新對產業生態化的影響作用顯著。韓政、程鈺等將科技創新這個解釋變量細化為具體的研究指標,即科學研究、教育水平、知識產權,發現科技創新對產業生態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7],原因為通過技術創新能夠使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從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終實現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減少生產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壓力。除此以外,游韻、羅胤晨等研究發現,單位GDP 工業廢氣排放量、人均GDP、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總額、每百萬人中R&D 人員數、研發經費支出占GDP 比重等微觀要素均是對產業生態化發展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18]。

5 文獻評述

通過對產業生態化定義、產業生態化評價及產業生態化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可以發現,雖然對產業生態化的定義目前仍沒有明確統一,但總體上越來越趨向產業與生態2 個維度的共同表征。同時,對于生態化水平的評價方法大致可以歸為環境承載力的測算即生態效率的測算、物質與能量流動對環境的影響與相互關系分析以及從產業系統整體出發的綜合評價。另外,影響產業生態化的因素眾多,宏觀、中觀、微觀3 個方面的因素均會影響到產業生態化的發展。因此,促進產業生態化水平的提高,滿足產業生態化的發展,需要企業、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與協作,以宏觀、中觀、微觀3 個方面的因素為抓手,最終實現產業生態化??傮w而言,目前對于產業生態化的研究仍舊比較宏觀,尤其是對研究對象來說,產業可以進一步具體化。由于各產業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由此也會導致生態化的標準與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隨著產業的具體化,各影響因素應更加細化且準確。

猜你喜歡
生態化效率因素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解石三大因素
生態產業化 產業生態化
科技園區生態化創新發展分析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跟蹤導練(一)2
語料庫與生態化英語教學模式
生態化生存:“打群架”時代
“錢”、“事”脫節效率低
提高講解示范效率的幾點感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